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

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是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常用的一種解題和教學方法,也是對解題步驟和解題結論進行自身求證過程的檢驗和重新認識,教師對課堂教學展開反思,這不僅是改進教學、提升課堂效率的需要,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迫切要求。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由日落的三張照片(太陽與地平線相離、相切、相交)引入,學生比較感興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線與圓位置關係的現象,體驗到數學來源於實踐。

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生好奇,這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數學的好方法。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密切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2.在探索直線和圓位置關係所對應的數量關係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所對應的數量關係,啓發學生運用類比的思想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很輕鬆的就能夠得出結論,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充分理解位置關係與數量關係的相互轉化,這種等價關係是研究切線的理論基礎,從而爲下節課探索切線的性質打好基礎。

3.本着學習總結再學習的思維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能夠很好的應用知識。

同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觀察得到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係後,我設計的是直接給出定義可以改爲讓學生下定義,師生共同討論的形式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

2.本節課中擴展應用環節圖形給的不是很明確,如果能給出精確的圖形那麼學生會容易一些。

3.由於前邊時間有些過長,所以小結部分有些倉促。

 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篇二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對圓有了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目的是爲以後學習圓的性質及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打下基礎。爲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把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利用變化的幻燈片實現課堂有效學習。

學生對圓並不陌生,生活中這個完美的曲邊圖形幾乎處處可見,全部學生都能從若干個平面圖形中挑出圓。學生看到的圓一般都是靜態的,而圓的本質特點是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動點的軌跡,這和直邊圖形有着本質的區別。要想讓學生感悟圓的圖形性質特徵,就需要讓學生看到動點,看到圓“動態生成”的過程——點動成線。圓是由一條封閉曲線圍成的圖形,它的特徵主要體現在隱形的線段——半徑和隱形的點——圓心上。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手學數學。

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對圓的認識我的設計是從畫圓開始。首先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嘗試自己畫圓,然後展示所畫的圓並說說用什麼畫的,重點放在用圓規規範畫圓上。利用投影,先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然後讓其他學生補充用圓規畫圓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學生明確畫圓時的定點、定長。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畫圓可以利用手中的現有圓形物體來描畫,也可以用圓規畫出更規範的圓。

三、創設開放的生活情境,展現學生的不同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但是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這是必然的。學生在生活經驗、認知特點、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要求教師要適當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本節課幾處開放性的設問都爲學生創造了機會,使其不同思維都能在課堂中閃光。例如在解決“爲什麼車輪做成圓的”這一問題時,學生就展現出了不同的思維水平。絕大部分學生可以發現在同一圓內所有半徑相等。學生用量的方法量出多條半徑的長度,從而推斷出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四、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徵,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這節課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索圓的特性,二是學生在動手操作上還有許多的問題,另外,在動畫製作上差距很大。

針對這三方面,在今後教學中,要不斷完善,虛心學習,努力做到以學生爲主,提高教學效率。

 國中數學圓教學反思篇三

一、合理設計課堂結構和問題。

新課程理念及新基礎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我認爲“動”不應當是表面的、外在的,而應當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積極思考問題,這種內在的、深層的動,纔是數學課堂需要的動。動得有序,動而不亂。課堂教學要的不是熱鬧場面,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此,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一)、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經歷動腦思考、歸納、總結的過程。得到“經過半徑外端且垂直於這條直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的結論。

(二)、分析結論。應用好命題的前提是理解好命題。爲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命題我設置了三個問題,並且畫圖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得到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兩個思路“連半徑,證垂直和做垂直,證半徑”。

(三)、應用命題。根據活動二的兩個結論,我設計了兩個不同類型的例題。因爲有活動二做鋪墊,所以例題解決的很順利。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明年就面臨會考的現實,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認真分析每個已知條件,由每個條件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結合要證明的結論及信息之間的聯繫,分析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沒用。再理清思路,然後整理出來。

三、注意多種評價手段的運用。

教學中面向大多數學生,並且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評價。一個會心的微笑、學生的掌聲、翹起的拇指、真誠的語言…讓學生及時感覺到被認可,他就更有動力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

不足:

1、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還不夠充分,只是小組討論、個別提問和全班齊答的形式。

針對各個環節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板演、小組展示、互改糾錯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所謂教無定法,一切以爲教學服務爲大前提,向學生展示並傳遞學習的快樂,無所畏懼,靈活變通。平時要多讀多看有關的資訊,多開動腦筋,讓課堂“活”起來、“有效”起來、“優質”起來!

2、教師的激情不足。

教師在教學中的“導”不僅是“導學”在情緒上也有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精神抖擻的來學習。這也是我在今後的課堂上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