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指導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指導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指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一: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國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互爲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着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爲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繫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國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爲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佈,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爲主,河流湖泊多爲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爲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裏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裏“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二: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隻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複習,重複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準,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複,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複習,一週至10天左右再複習一遍,兩個月內再複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週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調動感官,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儘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在讀圖時,不僅僅是觀察地圖,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彩色筆進行勾畫塗抹。

在“非洲氣候帶分佈圖”上就可以將熱帶沙漠氣候區用紅筆塗色,將熱帶草原氣候區用黃筆塗色,將熱帶雨林氣候區用綠筆塗色等。又如在“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上將>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區域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關於非洲氣候分佈特徵和我國年降水量分佈規律的知識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這樣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3.適當聯想,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複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臺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髮、面部等特徵。其它的象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把握聯繫,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着必然的內在聯繫。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繫,並把握住這些聯繫,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複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繫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這麼多的知識單憑機械記憶是不行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進行記憶,但這些豐富而紛雜的內容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繫呢,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聯繫進行記憶呢?電視機前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試一試:

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羣島國家,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溼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佈着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佈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羣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象這樣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5.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着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三: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于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裏?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鐘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幹又熱,這是爲什麼?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於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溼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乾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乾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1)南澇北旱: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麪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爲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爲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3)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爲主,北方以馬爲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溼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佈,因此爲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幹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爲代步工具,成爲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利於排水,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爲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週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週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

(6)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爲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係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繫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7)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8)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佈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爲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採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爲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9)南拳北腿:南方由於緯度偏低,地處亞熱帶、熱帶區域,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最高氣溫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發育較早。根據人體生理髮育的規律,發育提前,生長髮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長得小巧玲瓏,下肢較短,用腿踢人在搏擊中是其所短,而手的運用則是南方人的優勢。此外,上肢運動時能量消耗比下肢少,產熱少,符合南方人耐熱的特點,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則相反,發育年齡偏遲,發育期長,因此身體高大。而且北方人以雜糧、肉類爲主,這就給北方人長得高大粗壯提供了物質基礎。又因爲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多用產熱多的下肢運動。

地形特徵南方以舟爲主要交通工具。因爲船上的活動範圍有限,加上船的顛簸,在格鬥中立足不穩,就有被擊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險,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學工夫先扎馬”之說。再由於地面區域相對較小,小範圍的上肢搏擊更利於擊敗對方。

而北方平地面積廣大,外出主要靠兩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質。

(10)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一則與物產有關,再則與氣候有關。南方產糖,溼度大,使人體蒸騰小,因而喜歡吃糖,而不需要吃過多的鹽,如粵菜和蘇錫菜等用糖就比較多。北方地區的相對溼度小,人體蒸騰量大,需要消耗較多鹽分,故口味偏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