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地理是一個偏理的學科,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頭疼,是個難啃的硬骨頭,知識點複雜,答題沒有思路,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通讀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後分段略讀、精讀,對教材重點內容如概念、定義等,要求做到讀、劃(在下面用色筆畫線)並行,以加深印象,爲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基礎。對其中優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觀描述,亦可領讀、朗讀。課本中精美的插圖照片,可當作美術作品欣賞,要充分利用美學的感染力,來引起學生自學地理教材的興趣。最後分析和總結出段落大意,動手列出章節知識結構。與讀、劃教材同步進行的,則是配合課文內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和具體的地理輪廓形象,爲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地理記憶能力,學好地理課打下基礎。(動手)結合起來的方法。這樣,手腦結合,地理知識和繪圖技能結合,而達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結構、空間分佈和相互關係明確,並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每學一課(章、節)就讓學生把課本有關地圖描繪下來(應描地圖教師事先選好),描圖紙要用單頁薄紙,並作爲課堂作業,檢查評分。描圖要求輪廓清楚,位置正確,書寫規範。所描項目須經教師選定,描圖過程(包括描圖前和描圖後)要引導學生對所描地圖進行反覆思考,要思維其地理位置特徵、輪廓形象、方位距離、面積大小、地形分佈、生產佈局等等;也可以聯繫不同的大洲、大洋、國家地區進行對比思維,還可以把課本中有關文字論述和聽描繪的地圖本身結合思維,把部分專題地圖如山河分佈圖、氣候類型圖、交通城市圖等歸納成綜合性地圖來思維,也就是把所描地圖,同整個教材串連起來,形象具體,順理成章,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思維描圖”的關鍵是思維(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描圖。如果學生不思維,而單純描圖,則單調乏味。只有邊想(思維)邊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間結構、空間分佈與聯繫同地圖結合,則興趣盎然。“思維描圖”需教師培養引導,爲增強說服力,可在同一學生身上搞些數據,對比“思維描圖”與“單一描圖”的不同效果。

“思維描圖”具有緊扣教材,簡單易行的優點,不論教學設備的好壞,師資水平的高低,學生成績的優劣,皆可推廣應用。“思維描圖”不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圖知識牢固,還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現象發生。

第二步是填、寫結合——“地理事物鑲嵌法”。

學生在讀、劃教材,思維描圖的基礎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內容和地圖知識,這樣,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佔有一定空間以及有規律分佈這一特點,填、寫結合,採用“地理事物鑲嵌教學”。所謂地理事物鑲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內容,取空白地圖一張(學生自繪),就像幼兒的“積木盤”一樣,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氣候類型、自然帶、交通城市等,讓學生像擺積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別“鑲嵌”到空白地圖上,填(圖例)寫(註記)結合,把衆多的地理事物,綜合歸納爲一圖,形象具體,印象深刻。

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區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節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密切結合,啓發學生按步思維,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規律、特徵,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關係,進一步把中學三個層次(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冊地理教材綜合在一起,達到學生對地理課本越學越薄,越讀越少,概念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練、測並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課文)、描(思維描圖)、劃(概念、定義)、寫(知識結構、地名)、填(地圖)等一系列的自學活動,動手動腦,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雙基”內容。下一步就應通過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規律,以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如雖處同一緯度,由於海陸、洋流、地形的不同,氣候類型產生差異,氣候、土壤、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地理環境(主要指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人類與環境之對立統一關係,等等,使學生具備審答地理問題,評價地理事物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怎麼提高文綜成績

1.政治

文綜政治要熟悉課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麼的大概在什麼位置就好。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幾點:1、自己先做一部分題,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沒關係,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錯題,好好領會一下自己欠缺在什麼地方,學會思考。2、通過錯題再次熟悉政治課本,歸納課本知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3、再來做題,這次做題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還難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把答案抄下來,背過,積累的多了,自然會不知不覺得提高了。

2.歷史

高三文綜歷史複習中,最好把每個時期總結成一棵樹的樣子,主幹就是大標題,枝幹就是小標題,葉子就是內用的關鍵詞,這樣每一節就是一棵樹了。到最後的時候,把這些書當成枝葉再串成一棵大樹,你一本書的框架就出來了,這樣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3.地理

地理分爲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礎上的。所以學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運動和氣候,它們是很難理解透徹的但是又關係到所有地理知識的。

高二區域地理複習方法

區域地理在大學聯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分佈、特徵、成因、規律及變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註解”或“說明”;而系統地理的原理、規律、結構、聯繫等又需要在區域地理中去落實和驗證。因此,區域地理的內容是複習地理知識的基礎,許多圖像判讀技能的訓練、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間的聯繫、地理事物的分佈、空間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觀點的樹立等,都應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完成。

對區域地理的複習,一定不要只機械地重複一遍國中地理課本,而應重視對舊知識的加工、整理、重組和聯繫,建立知識框架與體系,並鞏固在圖像或圖表上,並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爲指導,結合大學聯考訓練要求進行復習整理。鄙人結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區域地理複習的簡單方法與思路,供同仁們參考,便於學生複習,提高複習效率。

第一、推出區域地理複習模式,便於全體學生複習歸納總結。

一、自然地理特徵。複習的思路與內容是:位置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水文特徵→植被特徵→土壤特徵和礦產資源。需要說明的是在複習世界區域地理時,對土壤特徵一般不作分析。(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區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決定這個區域的氣候特徵,而區域氣候和地形又往往決定區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決定區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徵。複習的思路與內容依次是:農業特點、工業特點、人口與城市特點。

對區域地理的複習,方法看似簡單,但複習時掌握複習方法,理清複習思路顯得尤爲重要。

第二、加強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的聯繫。

例如,用南亞季風的高中地理知識,解釋南亞西南季風進退對南亞農業的影響。在複習東南亞地理位置時,一定要結合板塊知識,鞏固東南亞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嘯多發的原因。用風帶、氣壓帶的高中地理知識,解釋地中海氣候在歐洲南部分佈廣泛的原因等等。又如東亞季風氣候顯著,要注意知識的聯繫與大學聯考要求的連接----⑴季風氣候的特點,⑵爲什麼東亞地區季風氣候顯著,⑶東亞季風氣候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完成這一點,在提前佈置的情況下,班內的優秀學生,能完成這一點,並在班內介紹、推廣。

第三、每個區域考綱要求重點不一樣,操作時應有側重。

在複習區域地理時,注意每個區域往往有一兩個重點。如東亞日本氣候及風性及海洋性特點。東南亞位置,特別是板塊中的位置,和東南亞地形特點及其成因是重點。又如非洲的氣候在赤道南北兩側對稱分佈及其成因等是重點。歐洲海洋性氣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區域地理重點。完成這一點,應由教師主導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國家爲主要學習內容的區域地理中,區域的概述複習爲輔,國家地理知識重點。例如東亞概述部分:第一,對東亞每個國家做一兩句介紹。蒙古是以畜牧業爲主的國家,朝鮮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第二、季風氣候顯著。但日本是東亞地理複習的重點。

第四、在區域地理總結時,注意區域地理知識的類比和綜合。

例如,在區域地理的複習中,有好幾個區域都有三地形區,北美自西向東縱列分佈着三大地形區,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亞也有三大地形區,也是自西向東縱列分佈着三大地形區,只是山地在東面。其實,俄羅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區,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區。又如,東亞的季風和南亞的季風成因也可以進行類比等。通過類比和對比,便於學生鞏固掌握。地理知識的綜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許多地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總和,人文地理知識和自然地理的綜合等等。

日本爲大綱規定的八個專節之一,我們用前面介紹的複習思路與方法指導日本地理特徵的複習。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⑴位置特徵:a(板塊中的位置)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連結大學聯考]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b位於太平洋的西北部,是個羣島國家(多港灣)。c經緯度位置。

標籤:高中地理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