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熊貓科普知識有哪些【多篇】

大熊貓科普知識有哪些【多篇】

熊貓幣爲什麼區分普制幣和精製幣,消費者應該如何區分? 篇一

答:熊貓金銀紀念幣分爲熊貓普制金銀紀念幣和熊貓精製金銀紀念幣兩個產品系列,分別突出其投資理財和紀念集藏的屬性。

區分方法就是看人行發佈的熊貓金銀紀念幣公告。

發行規格:以2019版熊貓金銀幣爲例,普制金幣規格爲30克、15克、8克、3克和1克共5個規格,精製金幣有1公斤、150克、100克和50克共四個規格;普制銀幣規格爲30克,精製銀幣規格爲1公斤和150克。不同規格金銀幣面額相應有所不同。

發行量:普制幣定位於投資功能,通常設置較高發行量;而精製幣更多體現爲收藏紀念功能,以較低發行量限量發行,兩者的最大發行量具有顯著不同。以2019版熊貓金銀紀念幣爲例,其普制金幣不同規格的最大發行量在60萬到100萬枚之間;與此相比,精製金幣不同規格的最大發行量在500到2萬枚之間。

證書:熊貓精製金銀紀念幣配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簽署的鑑定證書。熊貓普制金銀紀念幣一般配置中國金幣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簽署的“____版中國熊貓普制金幣說明書”或“____版中國熊貓普制銀幣說明書”或“____版中國熊貓普制套裝金幣收藏證書”。

進化歷史 篇二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爲主的最早的熊貓。在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發現了地質年代約爲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始熊貓化石。

從已發現的化石表明,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agriarcros goaci),分佈於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溼森林,在中新世末絕滅。主支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演化爲大熊貓類,其中一種叫小型大熊貓,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其化石被定名爲大熊貓的小種(ailuropoda micrta)。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爲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佈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爲生。

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的大熊貓,包括武陵山亞種和巴氏亞種,其中武陵山亞種是小型大熊貓到巴氏亞種的過渡型,而巴氏亞種在中國華南一帶分佈最普遍,但現生種僅在青藏高原的東緣高山深谷中才殘存着,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體型僅比現生大熊貓小約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貓巴氏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體型又普遍的比現生大熊貓大約1/8,而且依賴竹子爲生。

熊貓幣就是熊貓金銀幣? 篇三

在我國熊貓幣發行史上,不止發行過熊貓金幣、熊貓銀幣,也曾在1983年——1985年發行過熊貓銅幣,1987年——1990年也發行過熊貓鉑幣,1989年還發行過熊貓鈀幣。

所以熊貓金銀幣並不能涵蓋所有的熊貓幣。

我國的熊貓金幣包括普制幣、精製幣和加字幣,通常所說的世界著名投資金幣之一的熊貓金幣,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熊貓普制金幣(非加字幣),一般是30克(1盎司)及以下規格的熊貓金幣。

熊貓加字幣擁有紀念主題,有獨立的鑑定證書和包裝盒,同時在發行之際,人行也會面向社會發布項目發行公告。

但說到底,熊貓加字幣還是熊貓幣大家庭中的一員,沒有與主題對應的、單獨設計的圖案,其發行量也歸到當年熊貓金銀幣的發行總量之中。

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熊貓金銀幣中的個性化幣種。

大熊貓的冷知識 篇四

①大熊貓其實是熊科動物且是咬合力最高的肉食性動物之一

大熊貓是屬於食肉目熊科類哺乳動物,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熊貓一直都是吃竹子的動物,殊不知,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後來喜歡上了吃竹子,但大熊貓的牙齒和消化道還保存着原樣。

雖然熊貓來十分溫順,但是讓它發起飈來可以一口人的半邊屁股!熊貓的咬合力在食肉動物中排名第五,僅次於獅子。熊貓的咬合力可以達到350.66磅。

② 野生熊貓目前大概只有2000只,一隻野生熊貓的壽命大約是20年。

③世界上所有的熊貓都來自中國

爲什麼全世界就只有中國纔有大熊貓呢?目前主流的說法有兩種。

第一:地球曾經經歷過冰川運動,大量動植物都相繼滅絕。當時生活在歐洲的熊貓始祖也未能倖免於難。據說在800萬年前,歐洲的匈牙利、法國等地的潮溼森林地區以及中國的中部和南部都生活着數量衆多的熊貓,但是經歷了四次大冰期,很多地區的熊貓始祖和很多動物一樣,都消失了。但東亞地區的熊貓則因爲岷山和大小涼山的庇護,倖免於難。

第二:雖說冰川運動之後,歐洲地區的熊貓徹底消失,但東亞地區的熊貓仍在不斷擴張。在大約220萬年前,又一次冰川運動,對熊貓的數量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使得熊貓數量又一次減少,逐漸演變成爲只有中國地區纔有熊貓。同時中國獨特的環境因素也是熊貓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熊貓一天可以排便高達40次,幼年熊貓還會吃母親的糞便。

⑤當國外的熊貓寶寶出生時,他們會立即通過聯邦快遞包機運送到中國。

⑥古時候的中國人害怕熊貓,將它們描述成長着黑白毛皮的食鐵獸。

⑦大熊貓的食物99%都是竹子,之所以只吃竹子是因爲它們沒有感受肉類鮮味的受體。

⑧雌性大熊貓一年之中只有3天發情期

⑨熊貓是運動高手,愛好爬樹和游泳

⑩熊貓一生下來就是一個高度近視眼,它們只能看到幾米以內的東西,稍遠一點就很模糊。

生存棲息環境 篇五

嶺大熊貓主要集中於秦嶺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佈,涵蓋陝西5市、11縣、27個鄉鎮;棲息地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擴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達247%,潛在棲息地2446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達到16處,成爲全球野生大熊貓分佈的最北界。

受益於陝西秦嶺生態保護、林草植被增加、生存環境的改善,陝西野生動物的種類不斷豐富、種羣數量連年擴增,原來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島嶼化”現象不斷得到消除。

根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截至2012年5月,秦嶺野生大熊貓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109只增加到345只,佔全國大熊貓數量的17%左右,增幅達217%,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10只大熊貓,野外種羣密度居全國之首。

對外宣傳秦嶺大熊貓,近年來陝西及西安官方層面已在熊貓IP上頻頻發力,越發注重“秦嶺大熊貓”品牌的塑造和挖掘。

2017年1月,由國家主導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關於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最高級別的保護就此拉開序幕,這正是推進陝西秦嶺大熊貓IP建設的大好契機。

大熊貓的小知識 篇六

大熊貓的眼睛黑乎乎的,圓圓的臉兒白白的,四肢毛茸茸,肚子也是雪白的,渾身黑白相間。

大熊貓喜歡吃竹子,但是它們也吃肉,你可能想不到,憨態可掬的它們可是具有攻擊性的。大熊貓喜歡溫暖的地方,爲了避免寒冷,它們大多數都去了四川成都。因爲他們繁殖量很少,全中國野生大熊貓不超過兩千只,所以纔會成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我5歲的時候,曾經和爸爸去過成都,抱過真的熊貓――它的毛軟軟的,摸起來像冬天蓋的大棉被。那裏的工作人員告訴我,熊貓一天的時間大部分都在和小夥伴玩水、玩球、爬樹、玩木馬、盪鞦韆、玩松木屑,等等。

工作人員還告訴我,熊貓一次可產1個寶寶,最多可以生產2個。剛生下來的熊貓寶寶只有一隻手那麼大,小熊貓半歲的時候身體已經長成媽媽的一半了。熊貓7歲纔算成年,7歲就等於人類的25歲,所以我覺得熊貓媽媽已經很老了。聽了她的介紹,我真是大開眼界,爲了留紀念,我還買了一隻又大又胖的熊貓玩具,非常可愛。

大熊貓科普知識 篇七

(1)認識大熊貓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它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爲“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羣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爲333只。

大熊貓屬於:動物界(Animalia),脊索動物門(Chordata),哺乳動物綱(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貓屬(Ailuropoda),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熊貓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吃肉的。雖然經過進化,現在的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它們的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所以我們仍然把它們劃分爲食肉目。

野外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爲18--20歲,圈養狀態下因爲有很好的飼養管理和醫療,有的可以超過30歲。武漢動物園有一隻大熊貓都都,壽命達到了37歲。

(2) 大熊貓歷史

說起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我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爲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他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爲“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9.7—1900.11.10),在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科學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爲白熊、花熊的蹤跡。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4月1日,他採集到白熊標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它的標本和骨骼運到法國。

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鑑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爲“貓熊”,鑑定報告發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從此,匿居荒野的貓熊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

(3) 外形

特徵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爲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爲5mm,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4) 大熊貓的現狀

全世界現共有野生大熊貓1600只左右(根據國家林業局最近公佈的第三次熊貓普查結果),其中80%以上分佈在四川【】境內。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養單位共圈養熊貓333只。能夠經常維持10只以上飼養種羣的單位目前僅有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陝西省珍惜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和北京動物園4家。大熊貓屬於高度瀕危的物種,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的保護,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上就再也沒有野生大熊貓了。

(5)致危因素

大熊貓的分佈區及種羣數量日益縮減,最重要的原因是棲息地大量喪失,而且高度破碎(即相互隔離,成孤島狀)。而棲息地喪失的原因又在於人口數量激增,農業墾殖所引起的大片森林和竹林的毀滅,以及人們修築公路,觀光旅遊等活動。

竹子開花使得很多大熊貓缺乏食物,但這是其正常的生命週期中必須經歷的階段。從羣落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可以促進其他植物的更新,這在保持物種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方面也是一個必要的進程。竹子開花本不應該威脅到大熊貓的生存,各種竹子有着不同的開花週期,當其中一種開花,大熊貓還有另一種竹子可以食用,但目前由於大熊貓棲息地極小且相互隔離,而這樣一個“小島”上往往只生長一種竹子,使得一旦竹子開花,大熊貓就面臨着缺少食物的困

(6) 食物

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此外,野生大熊貓還偶食一些動物屍體或其它植物

圈養大熊貓主要以某一種或幾種低山平壩竹爲主食,輔食是以穀物類爲主所調製的精飼料。竹類是大熊貓生長髮育、身體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隨着大熊貓飼養技術的提高,逐漸認識到爲大熊貓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亞高山竹類對於其身體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條件的改善。圈養條件下,也能人工爲大熊貓提供大量高山或亞高山的喜食竹類。

(7) 進食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爲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爲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僞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大熊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手腳並用地收集、準備食物和進食。它們並不在乎它們在什麼地方——坐着、平躺、側倚——它們只是不停的剝竹竿,吃竹葉。大熊貓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時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隨着氣候和食物分佈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攆筍覓食,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

(8) 行爲特點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到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他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裏面,我們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熊貓看起來也很可愛。它們非常的靈活,能夠把它們笨重的身體擺成各種各樣的姿勢。他們最喜歡的姿勢便是腿撐在樹上,並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貓最可愛的特點是它那胖嘟嘟的身體和他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你可能會想,一種動物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面,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天敵,沒必要行動很快。但是,正是它這種慢吞吞的動作使它能夠保存能量,以適應低能量的食物。它們有時候也會爬樹偵察情況,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它們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爲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熊貓有時還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鍋盆桶具,尤其是圓形的器皿當成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有時它們還和羊、豬等家養的牲畜親善,隨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好似閨閣深院的淑女,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它們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但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有時它們還愛作一些修飾及其他一些求適活動。可以象貓一樣把身體伸直,前是伸開,後半身擡起,讓身軀靈活舒展,或睡醒以後,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溼或過河涉水後,也可以象狗一樣把身上的水抖掉。

(14) 大熊貓的分佈

上圖中的黃色區域都是大熊貓曾經生活的地方,可見以前大熊貓的分佈極廣。而現在,我們只能在圖中的紅色區域中找到它們。從上往下依次是:秦嶺山系、岷山山系、邛崍山系和大、小相嶺山系。

大熊貓棲於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爲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km2以上,種羣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爲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