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版屈原的故事

新版版屈原的故事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長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艱”中,我進一步地認識了他——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就來分享屈原愛國故事,請大家好好欣賞和借鑑。請您閱讀。

屈原的故事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糉子。我見後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糉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糉子裏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着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

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於端午節傳說的書,於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爲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

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裏,連您都活不成了!”

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爲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後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裏仍許多糉子,以免江裏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以後,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爲“江神”。因爲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着糉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

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

我忽然心頭一亮,接着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糉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屈原的故事2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屈原的故事3

相傳,屈原有一個堂妹叫屈幺姑,她是喝三峽水長大的貧苦漁家女,模樣俊俏,心靈手巧,性格剛強。她曾駕着漁船迎着西陵峽裏的風浪,送屈原雲遊四方;她曾陪着屈原翻山越嶺,聽民歌,採楚風,幫助屈原在故鄉橘林裏寫下了《橘頌》詩篇。屈原從郢都回到家鄉,擂鼓募兵,抗擊入侵的秦國軍隊,屈幺姑馬上帶領峽江上的漁民船伕,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幟,向屈原請戰。

一天,屈幺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漂亮的雀兒,在她頭上繞着飛,一邊叫喚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後來,小雀兒飛走了,屈幺姑便拔腿去追,追到西陵峽口,就不見了,聽到有什麼人說了這樣兩句話:“江水倒流三千里,屈原死在魚肚裏。”這時候,屈幺姑看見江水裏冒出一條大魚,魚背上馱着屈原的屍體。

第二天,屈幺姑把這個夢告訴給鄉里姊妹們。姊妹們就跟屈幺姑一同跑到西陵峽口上,一邊洗衣裳,一邊喊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一眨眼,烏天黑地,像是洪水要來了。江邊一股子浪頭兒拍打過來,淹過了姊妹夥兒搗衣的石墩子。她們驚惶地向江面張望,只見一個像芭蕉葉片似的東西,在浪堆裏晃晃蕩蕩。仔細一望,嗬,原來那是一條大魚的鰭。屈幺姑便打着“啊嗬”對大魚說:“魚呀魚,你若是把我哥哥馱回來了,就到岸邊來呀!”話音剛落,大魚真的游到岸邊,上了石樑子,首尾一蹶,忽然亂蹦亂跳起來,兩隻燈籠大眼刷刷地流淚,然後輕輕兒扇動鰓,亮出白亮亮兒的肚皮。

幺姑盯着大魚的肚皮,麻利地從頭上取下扁簪,把魚肚子劃開,一股鮮血從魚肚裏流出來,漸漸露出一口通紅的棺材。姊妹夥兒撲上去,揭開棺?母親櫻?豢矗?銼嚀勺諾惱?喬蠓虻囊盤濉?

姊妹把魚肚子縫好,將魚放了生,然後擡着紅棺材回鄉安葬,一路哭着叫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屈幺姑滿含悲憤,越哭越傷心。忽然她一頭撞在墓碑上,化作一隻嘴巴殷紅、羽毛金綠的鳥兒,穿過金色的陽光,飛進了叢林。她還在聲聲呼喚着:“我哥回,我哥回……”

從此,每年端午節,歸州屈原沱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機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橈手(划槳的人),都在鼓聲中高喊號子:“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那條神魚,一來因肚子受過傷,二來因惦着屈原的故土,從此上不過泄灘,下不過青灘,永遠留在西陵峽裏,每年都要來一趟屈原沱哩。

屈原的故事4

★屈原投江的故事傳說——殉國說

此說以清代王夫之和現代郭沫若爲代表。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爲,屈原所以寫下著名的詩章《哀郢》,是由於哀嘆郢都的陷落,宗廟社稷成爲荒丘廢墟,人民流離失所。頃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軍。楚國滅亡指日可待。

據此,現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認爲,屈原投江是因爲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親眼目睹國家滅亡,故而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寫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寫了一篇《哀郢》,他看不過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他在《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中寫道:屈原的自殺,事實上是殉國難。”

★屈原投江的故事傳說——潔身說

屈原爲國君昏庸而痛心,不願看着“黨人”亂政,葬送楚國錦繡河山。加之長期放逐,身心交瘁,再無重返朝廷、實施理想“美政”的希望。爲了保持清白高潔的操守,捍衛自己所畢生追索的理想,終於帶着不盡的遺憾,憤然投身汨羅江中。淮南王劉安的《離騷傳》曾讚歎屈原不肯在濁世中苟活,故而“蟬蛻於污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綜觀以上說法,屈原憤然自盡的內因似應是理想破滅後的“絕望”,這樣的死,當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對祖國的責任,而是對現實清醒的認知,是屈原堅守氣節的最終追求。

★屈原投江的故事傳說——殉道說

此說以近人曲沐爲代表。他認爲“屈原的自殺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政治的黑暗,一是性格的剛直,是生命在與現實的撞擊中而毀滅”。屈原是出身於華族貴胄的政洽家,其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復存在。

面對楚懷王、頃襄王這樣的昏君,其抱負與志向無法實現,加之羣小的讒害,因而憤感不平,屈原是戰國時代應運而生的一位別具特色的“士”,他的人格力量在於他堅守“人道自任”的理念和對自身“內美”、“修能”的不可動搖的認知,義無反顧地堅持理想。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所以隻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

★屈原投江的故事傳說——尸諫說

此說以近人王之江爲代表。持此說的人認爲屈原看到楚國“黨人”橫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守備外敵的力量,楚國將面臨亡國大禍。滿懷救國大志的屈原卻遭讒言而被流放,報國無門的他沒有辦法身諫楚王,哀嘆報國之志無法實現。絕望的屈原決心以死來震醒昏君。

屈原在《離騷》篇末有:“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賢士大夫,他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最後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來屈原之死是尸諫,是向彭咸學習而來的。

屈原的故事5

今年寒假,我認真地讀了由秭歸文聯編寫的《屈原》這本書。讀後,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聖了。

屈原喜愛讀書。他小時候幾乎讀完了樂坪裏所有能找到的書。就連民間流傳的山歌他也從不放過。看看屈原小時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覺得慚愧呀!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還從沒完完整整地讀過一本書。就連平常看書,也還要爸爸媽媽催促,有時甚至還覺得爸媽催我讀書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樣。從今以後,我一定要改掉不愛看書的壞毛病,努力學習屈原刻苦讀書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潔的品德。屈原晚年時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盡以了報國之志。懷石投江之前,屈原與一位老漁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寧肯跳進江中葬身魚腹也不願和那些人妖顛倒的無恥小人同流合污!”這一句話足以教育我們要爲人身正,不與“小人”同流污。在這一點上,我做得還是不錯的。不管在學校還是在班上,凡遇見不正之風或是違紀現象,我都能制止。爲此,我還多次被學校大隊部表彰爲“優秀學生幹部”,去年六.一我還被團縣委表彰呢!不過,我決不會驕傲,以後我要更大膽地工作,當好老師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當道的時代,報國無門,只得投江自殺。而我們卻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現在祖國正需要屈原這樣的愛國人才。因此,我們一定要從現在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長才幹,努力施展自己的報國之志,讓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用屈原這句話作爲我的座有銘,努力學習,大膽工作,力當第二個“屈原”。

標籤:屈原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