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考研政治經典押題訓練多篇

考研政治經典押題訓練多篇

考研政治押題 篇一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在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A 客觀性 B 能動性

C 對象性 D 任意性

2 “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說明()

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 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C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D 科學進步是實踐的目的

衝刺備考

★ 20_年研究生考試衝刺專題

★ 20_年1月學歷考試免費短信提醒

★ 20_年研究生考試政治考前押題

3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根本上說是()

A 國內市場競爭激化的結果

B 國際競爭激化的結果

C 壟斷統治加強的結果

D 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矛盾發展的結果

4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明確地指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

A 革命性和鬥爭性 B 先進性和革命性

C 階級性和先進性 D 先進性和科學性

5 毛澤東思想完備成熟的標誌是()

A 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的形成

B 哲學體系的建構

C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形成

D 政策和策略的理論

6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爲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奠定了()

A 經濟基礎 B 國際背景

C 階級基礎 D 思想基礎

7 導致中華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決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軟弱性 B 動搖性

C 妥協性 D 不徹底性

8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

A 社會主義 B 馬克思主義

C 黨的領導 D 鄧小平理論

9 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是()

A 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

B 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C 在社會穩定中推動改革發展

D 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10 將中國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瑗琿條約》

11 1930年1月,毛澤東進一步從理論上闡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文章是()

A 《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井岡山的鬥爭》

D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12 下列選項中,不符合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的是()

A 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B 現行法律基本不變

C 享有獨立的外交權 D 享有行政管理權

13 對於個人理想的性質、內容以及實現有着決定性影響的是()

A 生活理想 B 職業理想

C 道德理想 D 社會政治理想

1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

A 愛國奉獻,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

B 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的精神

C 樂羣貴和,強調人際和諧的精神

D 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15 公民實現政治權利和自由、社會經濟權等其他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是()

A平等權 B 宗教信仰自由

C 人生自由權 D 政治權利和自由

16 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盛大召開。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

A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B 城市經濟的繁榮

C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D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二、多項選擇題:17—33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 從人們開始打製石器——製造並使用金屬工具——製造鐵器——機器使用——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生物技術的突破……這一進程說明()

A 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B 實踐是歷史性活動

C 實踐是社會性活動 D 實踐是能動的不斷髮展的活動

18 下列例子中表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是()

A 冰——水——汽

B 光的微粒說——光的波動說——光的波粒二像說

C 團結——批評——團結

D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辯證法自發的結合——近代唯物論辯證法的分裂——現代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自覺結合

19 剩餘價值與利潤這兩個範疇之間的關係是()

A 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B 剩餘價值是利潤的轉化形式

C 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

D 利潤掩蓋了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

20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是因爲,發展生產力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 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

C 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

D 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

經典考研政治押題 篇二

一、單項選擇題Ⅰ: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重新確立了黨的:

A.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C.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線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發展過程。

“文化_”結束後,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一方面,廣大幹部和羣衆從歷史的教訓中強烈要求實現思想路線以及整個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另一方面,當時黨中央的負責人卻提出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給撥亂反正工作設置障礙。於是,要不要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成爲能否實現撥亂反正,從而打開局面的關鍵。在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爲了衝破禁錮,鄧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這一環節,率先批評“兩個凡是”,提出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把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概括爲“實事求是”。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爲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一重要講話,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4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2、對“實事求是”首先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並把它確立爲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是:

A.毛澤東

B.劉少奇

C.鄧小平

D.周恩來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發展過程。

對“實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馬克思主義解釋,使之內涵精義昇華,並用之來概括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是毛澤東。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繫,作爲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經毛澤東改造發展之後,“實事求是”成爲一個科學的概念和範疇。鄧小平由此認爲,“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爲‘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4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3、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段話深刻闡明瞭:

A.實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

D.堅持發展的重要性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978年,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闡述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解放思想,不僅是個思想路線問題,而且是個政治問題,是關係到黨和國家、關係到社會主義前途與命運的問題。“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因此,“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羣衆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爲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和措施”。這篇講話還闡明瞭解放思想的本質含義: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這篇講話是在“文化_”結束之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闢新時期的新道路,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言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8頁。

4、鄧小平在爲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於:

A.提出實事求是

B.強調解放思想

C.提出與時俱進

D.提出黨的思想路線完整表述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爲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一講話指出了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必要性:“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這一講話還強調了解放思想的極端重要性:“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於他恢復了毛澤東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A選項是錯誤的)。在批評“兩個凡是”的過程中,他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多次把毛澤東倡導的思想路線概括爲“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還在於他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突出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從而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時代特徵(B選項是正確的)。1982年9月,鄧小平主持召開的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在此基礎上按認識的邏輯發展對黨的思想路線作了完整、準確的表述:“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因此,D選項是錯誤的。與時俱進是由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因此C選項也是錯誤的。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5、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鄧小平理論所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中的思想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C.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貫穿鄧小平理論的紅線。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始終都貫穿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鄧小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一個問題的論述,都鮮明地體現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國兩制”的理論等等,無不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偉大成果和光輝體現。鄧小平理論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典範。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勇於吸取廣大人民羣衆實踐的積極成果,凝聚全黨智慧,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6、所謂精髓,就是貫穿一切的、內在的能賦予理論生命力的東西,是理論體系的靈魂。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三個有利於”標準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鄧小平曾經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撥亂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撥亂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改革同樣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不僅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的進行,也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全面改革的進行。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過程中,每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每一次重大的政策調整,每一項改革措施的出臺,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改革開放每進展到一個關鍵時期,鄧小平都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而且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鄧小平理論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7、鄧小平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其科學世界觀最鮮明的特徵是:

A.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

B.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靈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首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論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過程,人們在認識和把握世界時,必須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的面貌來理解世界,從事實本身的聯繫來把握事實,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因此,我們必須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實踐。這些正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所要求的。其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唯物辯證法認爲,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都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絕不存在最終的絕對的狀態。因此,人類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唯物辯證法這種批判的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和貫徹。第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按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認識是主體在客觀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反映,並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而不斷深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與認識的矛盾運動中,正確把握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使認識和理論如實反映不斷髮展着的客觀實際。這正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8、鄧小平強調,“今後,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認爲解放思想已經到頭了,甚至過頭了,顯然是不對的”。這表明:

A.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內在要求

B.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內在統一的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

人們的思想觀念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一定的客觀對象的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反映,而客觀事物和人的實踐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因此,人的思想認識也必須隨之而變化發展,這樣,才能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才能實事求是。反之,如果頭腦僵化,被過時的思想觀念束縛,只會使思想認識落後於實際,就不可能實事求是。因此,如果採取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態度,就根本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可見,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鄧小平這句話正是強調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9、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內在要求,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兩者統一於:

A.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過程中

C.“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中

D.“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中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內在要求,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兩者統一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之中。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獲得的,這種認識是否正確還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加以檢驗。可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達到實事求是的橋樑和基本途徑,解放思想則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解放思想和事實求是的統一,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確立科學的創新精神和求實精神。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要勇於探索、大膽試驗,而大膽試驗又要建立在求實的基礎上,否則就是脫離實際。把二者結合起來,纔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10.1978年在全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推動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大解放。在討論中,鄧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他指出,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質就在於:

A.是否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B.是否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C.是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是否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實質。

在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鄧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主要包括:

首先,鄧小平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觀點,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其次,鄧小平尖銳地指出真理標準爭論的實質就在於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因爲對理論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這樣問題還要引起爭論,根本問題是違反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實際上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反映。

第三,鄧小平深刻揭示了真理標準討論的重大意義。這場討論重新恢復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而思想路線是確定政治路線的基礎,正確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實行,關鍵在於思想路線,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而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

所以說,這場討論意義重大,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11、“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的遵循”。堅持“兩個凡是”錯誤思想的實質就是:

A.名義上高舉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實際上是背棄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B.繼續堅持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堅持以階級鬥爭爲綱的指導思想

C.把社會主義往死路上引,以資本主義取代社會主義

D.爲“文化發革命”提供依據,繼續推進“文化_”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兩個凡是”錯誤思想的實質。

“_”結束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的遵循。”這“兩個凡是”的實質就是堅持毛主席晚年的錯誤,繼續推行“以階級鬥爭爲綱”的極左的錯誤路線。這時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尖銳地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於是迅速掀起了一個全國範圍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4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12、馬克思主義不是一個由既定不變的概念、結論和公式構成的狹隘、封閉、僵化的體系,而是一個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長活力的、開放的、具有強大實踐功能的科學體系。以上這段表述所揭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

A.實踐的品質

B.與時俱進的品質

C.批判的品質

D.時代的品質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是一個由既定不變的概念、結論和公式構成的狹隘、封閉、僵化體系,而是與時俱進,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長活力的、開放的思想洪流。對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要依時間、空間及當時的歷史條件爲轉移。每當時代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那些反映特定時代的結論也應當隨之而改變;每當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於不同民族、國家時,都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把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理論和實踐策略加以適當的改變;而當馬克思主義某個原理所反映的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時,也必須用反映新的條件的新結論來取代反映以前條件的過時的結論。在實際運用中如果不能正視由於客觀條件的改變而必然發生的變化,就談不上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江澤民同志指出:“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爲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這就是我們必須始終反對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所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3、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就要求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要更加符合實踐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更加開拓創新。以上這“三個要”體現的是對:

A.與時俱進的基本要求

B.體現時代性的基本要求

C.把握規律性的基本要求

D.富於創造性的基本要求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涵。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對什麼是“與時俱進”作了精闢的概括:“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體現時代性”,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視野觀察世界。所謂寬廣視野,一是歷史的深遠眼光,二是世界的全局眼光,以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把握規律性”,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實際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不是爲了理論創新而理論創新。我們要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爲重心來研究發展規律,把尊重社會發展的規律與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統一起來,把堅持爲崇高理想奮鬥與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戰略統一起來,把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富於創造性”,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更加開拓創新。世界形勢、中國形勢以及我們的社會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僅僅依靠本本和傳統,根本沒有辦法指導急劇變化了的實踐,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新矛盾、新問題,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我們就會落伍,我們黨就有失去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200頁。

14、面向21世紀,共產黨人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了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認識的思想是:

A.解放思想

B.實事求是

C.與時俱進

D.開拓創新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新要求和新發展。

以江澤民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明確地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思想路線。

“與時俱進”的提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針對性,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情況、完成新任務的總要求,也是我們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思想武器。把與時俱進和解放思想聯繫起來,我們就可以對解放思想有更完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只要時代在發展,世界在前進,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者解放思想的任務和課題就永遠不會完結。把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聯繫起來,可以加深對實事求是是思想內涵的理解。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想意識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因此,我們只有具備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纔能有科學的態度、創新的勇氣,才能具備實事求是的偉大胸懷。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15、江澤民同志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考試大)這段話深刻揭示了對黨的思想路線:

A.解放思想的發展要求

B.實事求是的發展要求

C.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D.一脈相承的發展要求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思想路線對與時俱進的要求。

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江澤民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黨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着中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是錯誤的、有害的;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是錯誤的、有害的。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200頁。

16、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幾個方面,其中一者是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思想前提,具體是:

A.理論創新

B.制度創新

C.科技創新

D.文化創新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理論創新的地位。

中共中央宣傳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江澤民同志號召全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要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其中理論創新是前提,是關鍵。其他一切創新都是在理論創新的指導和推動下進行的。”理論創新,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善於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總結人民羣衆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並借鑑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使黨的基本理論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思想而向前發展。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決定了理論創新是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思想前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7、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文化創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因此,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

A.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保證

B.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智力支持

C.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D.社會發展和變革的精神動力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百家爭鳴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發展、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真理標準討論對於我國的改革開放,都具有這樣的重大意義。儘管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真理性;但是,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創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羣衆根本利益進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新實踐。

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一方面,進行理論創新一定要形成新的理論研究的方式。這就是,要堅持以實際問題爲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以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現在做的事情爲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另一方面,進行理論創新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這就是,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兩點,都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制度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保證,科技文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8、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

A.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B.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C.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D.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的決定性因素。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是因爲:第一,只有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才能使黨制定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符合時代的要求,順應時代的潮流,代表時代前進的方向。第二,只有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才能使黨制定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符合客觀實際,真實反映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第三,只有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本質。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增強黨的創造力的關鍵因素。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創新的必要前提和思想保證。從創新的規律來看,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社會其他方面的創新是創新的基本過程。理論創新,是有前提條件的。江澤民指出:“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這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終是檢驗我們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這就是說,只有堅持這兩個堅定不移,才能做到正確的理論創新。否則理論創新就會走到邪路上去。第二,創新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說到底,就是要在新的實踐條件下,形成新的認識、新的觀念、新的理論,要在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拿出解決問題的新措施、新辦法,形成新的發展思路。就是通過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從而使黨的理論不斷隨着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從而達到實事求是的要求,最終使黨的事業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向前發展。因此,創新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它們之間有內在的一致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思想路線蘊含着積極的創新精神和深刻的創新內容,創新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特徵。這也正是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創造力的根本動力和源泉的原因所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7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19、鄧小平說: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

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B.科學社會主義思想

C.社會主義原則

D.全部基本原理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

開闢新路,一定要從國情的實際出發。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從1958年到1978年,二十年間停滯徘徊,經濟沒有很快的發展,人民生活沒有很大的改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條是沒有立足於中國國情的實際。我們搬用過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模式,我們自己也搞過“大躍進”、“文化_” 等不成功的嘗試;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作過抽象的、教條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有過種種扭曲的認識。總之,既離開了唯物論,也離開了辯證法,由此造成的損失是十分慘重的。鄧小平說:“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總結歷史經驗,是總結經驗的點睛之筆。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6頁;《大綱解析》第198頁。

20、任何一個判斷標準,都有一個適用範圍的問題。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是我們:

A.判斷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標準

B.判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工作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

C.判斷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標準

D.判斷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適用範圍。

任何一個判斷標準,都有一個適用範圍的問題。“三個有利於”判斷標準,主要是針對改革開放具體措施上的成敗得失、各方面具體工作的是非得失而言的,它是我們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標準。因此,這個標準主要適用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果說社會主義本質論,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主義是什麼的問題的話,那麼“三個有利於”標準,則較好地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二、多項選擇題Ⅱ: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毛澤東同志首先對“實事求是”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並把它確立爲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則主要體現在:

A.領導和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討論

B.恢復了毛澤東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C.運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D.第一次對黨的思想路線作出了完整系統的表述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貢獻的具體表現。

第一,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於他恢復了毛澤東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在批評“兩個凡是”的過程中,他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多次把毛澤東倡導的思想路線概括爲“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第二,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還在於他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突出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從而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時代特徵。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黨對思想路線沒有統一的表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總結經驗教訓和吸收實踐是檢驗真理惟一標準討論成果的基礎上,鄧小平根據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作了完整系統的表述。他在《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中指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第一次對黨的思想路線作出了完整系統的表述。正是根據鄧小平的這一論述,黨的十二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準確表述爲“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這一思想的簡單概括。選項A是鄧小平恢復黨的總路線的表現,C選項是錯誤的,鄧小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沒有運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5頁;《大綱解析》第197頁。

2.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

A.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的進行

B.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有力推動和保證了全面改革的進行

C.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解決了關係黨和國家前途的重大政治課題

D.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爲黨永葆蓬勃生機提供了科學的精神法寶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的進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一方面使我們黨打破了 “兩個凡是”的束縛,果斷中止了“以階級鬥爭爲綱”這個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錯誤口號,及時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另一方面使廣大幹部羣衆從過去盛行的個人迷信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由此開創了我們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新時期。

第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有力推動和保證了全面改革的進行。鄧小平曾經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撥亂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撥亂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改革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和批判的精神重新審視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傳統體制和傳統做法,使我們的思想和做法從那些被實踐證明爲不合乎中國實際、不合乎時代進步、不合乎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體制中解放出來。

第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解決了關係黨和國家前途的重大政治課題。在撥亂反正中,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成爲國內外最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在這個關係黨的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上,以鄧小平爲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爲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根本否定“文化_”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同時充分肯定毛澤東爲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功勳,充分肯定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四,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使我們黨成功地找到了在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使我們黨在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上思想獲得瞭解放,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

第五,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爲黨永葆蓬勃生機提供了科學的精神法寶。實踐證明,正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推動了我們黨基本理論的不斷創新,爲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不斷髮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7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3、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路線的指引下,鄧小平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做出了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

A.正確總結建國以來的勝利經驗,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意義

B.對文化_進行了徹底地批判,從根本上肅清了“左”的影響

C.提出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既堅持了黨的領導又進行改革開放

D.理論創新是其他創新的前提和關鍵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誌着建國以來歷史的偉大轉折,開闢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經過這次全會,鄧小平同志成爲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在新時期中,鄧小平同志和中央領導集體一起,作出了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一個是領導全黨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糾正“文化_”的錯誤、堅持科學地認識和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另一個是創立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訂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確立了黨在經濟、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軍事、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針政策,成功地開闢了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7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4、江澤民同志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與發展就是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從時代要求的高度,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新的水平”的具體內涵是:

A.使黨的思想路線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昇華

B.揭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動態性與無限性

C.強化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創新要求

D.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江澤民同志對黨的思想路線貢獻與發展的具體表現。

與時俱進,不僅抓住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迫切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而且賦予黨的思想路線以新的內涵。具體表現在:

與時俱進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與時俱進從時代的高度,賦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新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意味着,我們堅持實事求是所要把握的“實事”,應着重把握當今的時代特徵、時代條件、時代發展趨勢及其給我們的機遇;所要求的“是”,應該是既符合自身實際又順應時代潮流的客觀規律。堅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三個解放出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是歷史的、具體的,在我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階段,有着不同的具體內涵和具體要求。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黨的思想路線的真諦,才能使黨的思想路線與時代同步,與實踐同行。

與時俱進揭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動態性和無限性。馬克思主義認爲,在時間的長河中,客觀世界的一切無不處於永恆的運動和變化之中,不存在任何終極真理,人們的認識要準確地反映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就必須不斷地解放思想、探索真理。與時俱進深刻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基本觀點。把與時俱進納入黨的思想路線,實質上是把唯物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靈魂和精髓,深深地融入到黨的思想路線之中,在思想路線中更加徹底地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實踐性。

與時俱進強化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創新要求。創新是通過破舊立新、除舊佈新,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與時俱進進一步凸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創新要求。江澤民同志把創新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聯繫起來強調,指出我國20多年來改革發展的歷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的進程;指出與時俱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這就告訴我們,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必須着眼於開拓創新,才抓住了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關鍵。選項A“使黨的思想路線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昇華”,是江澤民同志對黨的思想路線貢獻的總的概括,並不是具體表現。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200頁。

5、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上,江澤民始終強調要做到兩個“堅定不移、毫不含糊”,這就是:

A.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

D.必須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江澤民同志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

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做到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2001年8月31日,江澤民同志在部隊高級幹部理論研討班上曾經指出:進行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澤民同志進而強調,這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終是檢驗我們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

這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江澤民同志根據鄧小平理論和現實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提出的基本要求。鄧小平同志生前多次從兩方面告誡全黨:一是馬克思主“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二是要求“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強調在當今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這裏,內在地包含着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的基本要求,爲我們堅持、運用和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指明瞭正確方向。然而,要真正做到這樣,既要反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無用論”,反對輕視和忽視馬列主義的錯誤認識,又要反對思想僵化和教條主義的思想頑症,始終保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還必須繼續排除各種干擾,進一步提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9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6、“在一定意義上說,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其中“一定意義”的內涵是:

A.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要求上相符

B.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目標取向上相符

C.主觀與客觀相符

D.思想與實際相符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係。

鄧小平講得很清楚:“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臺,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在這一意義上,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內在要求,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兩者統一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之中。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D。

考生這裏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爲“在一定意義上說,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而得出“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一回事”的結論。這是兩個有區別的概念,主要區別是:①要求不一樣。解放思想講的是要不要、敢不敢衝破思想禁錮、保守的問題,是從“破除”的方面說的,實事求是講的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觀點、態度和方法問題,是從“確立”的方面說的;②判斷不同。“實事求是”是一個科學判斷,即關於事物的本來面貌及其規律的判斷。“解放思想”是價值判斷,即關於主體處於什麼樣的狀態爲的判斷;③目標取向不同。實事求是是以客體及其本質爲目標取向,強調的是客體的重要性,目的是揭示客體的規律性,把握客體的內在聯繫和本質。解放思想則以主體及其素質爲目標取向,強調的是主體的重要性,目的要打破舊的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使主體獲得解放,以便能夠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7、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辨證關係表現在:

A.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

B.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目)本站●(的

C.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具有統一性

D.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係。

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具體表現在:第一,解放思想是事實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破除思想僵化,才能正確地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解決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切實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確定實現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和措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第二,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爲指針和方向,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把實踐作爲檢驗真理的或標準,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解放思想,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使我們的思想符合時代特徵和中國實際,真正解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問題。第三,解放思想和事實求是是同一思想過程中的兩個側面,是統一不可分割的,二者相統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8、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繫,辯證統一的關係。辯證統一在:

A.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條件

B.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基本要求

C.與時俱進賦予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時代要求和創新要求

D.與時俱進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目的歸宿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關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繫,辯證統一的關係。①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同時,解放思想也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條件。堅持與時俱進,必須破除前進道路上錯誤思想和陳腐觀念的障礙,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②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據和目的,也是與時俱進的根據和目的。與時俱進從外在表現上看是順乎歷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其實質則是從不斷變化的實際出發,探求和揭示客觀事物的新屬性、新聯繫、新規律,以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離開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③與時俱進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賦予了新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時俱進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二是與時俱進揭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動態性和無限性;三是與時俱進強化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創新要求。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的和歸宿,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考生同時也要注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三個範疇,既相互貫通、密不可分,又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實事求是強調的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客觀實際本身找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用以指導我們的行動。解放思想強調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突出強調的是,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又要着眼新的形勢和新的實踐,不斷髮展馬克思主義;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善於運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總地來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指導自己行動總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而與時俱進則着重反映了我們黨對待自己的理論、事業和黨自身的根本態度和根本要求,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把握時代變化、緊跟時代步伐、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本質特徵。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頁;《大綱解析》第199頁。

9、如何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做到與時俱進,對此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三個解放出來”的新要求,即把思想:

A.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

B.從脫離羣衆的官僚主義中解放出來

C.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D.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三個解放出來”的具體內涵。

在“七一”重要講話和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在深刻闡述解放思想這一重大問題時,提出了新要求: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這三個“解放出來”,由表及裏,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解放思想的新的路徑。這裏講的“不合時宜”,既包括思想(觀念),又包括實踐(做法),還包括思想和實踐的物化(體制);而造成觀念、做法和體制不合時宜的重要原因,在於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對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產生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歸根結底在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問題,提高我們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此突破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從而在實踐中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289頁;《大綱解析》第199-200頁。

10、鄧小平強調,尊重實踐、尊重羣衆,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體現。其中尊重羣衆的內涵是:

A.尊重人民羣衆的利益

B.尊重人民羣衆的願望

C.尊重人民羣衆在實踐中的創造

D.尊重人民羣衆的一切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尊重羣衆的具體內涵。

由於人民羣衆是實踐的主體,因此鄧小平又強調尊重實踐就必須尊重人民羣衆。

尊重羣衆首先要尊重羣衆的利益和願望。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條件下,鄧小平把生產力標準落實到羣衆利益標準上,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爲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於是,實事求是中的實踐標準,就具體體現爲生產力標準和羣衆利益標準的統一。

尊重羣衆還要尊重羣衆在實踐中的創造。社會實踐是千百萬人民羣衆的事業,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在實踐中創造了各種新鮮經驗,爲新的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實踐基礎。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1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

A.體現時代性

B.把握規律性

C.富於創造性

D.增強透明度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與時俱進的具體內涵。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最關鍵的是堅持與時俱進,能否做到這一點,決定着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堅持與時俱進,首先要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指出,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正確認識和回答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正確認識和回答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正確認識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過程對人們的影響,正確認識當今國際環境和國際鬥爭帶來的影響。

堅持與時俱進,還必須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把握規律性。時代變了,情況不一樣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也必然會發生變化,要堅持與時俱進,就必須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新規律新趨勢,並用對新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堅持與時俱進,最重要的是要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富於創造性。進入21世紀,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通過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通過總結中國社會特別是近代以來的社會發展歷史,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歷程,明確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突出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8-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2、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通過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和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歷程,突出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即創新是:

A.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B.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C.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D.一個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1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下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種創新論述正確的是:

A.主要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

B.理論創新是前提,是關鍵,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

C.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D.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其他方面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國之道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覈的知識點是:創新的科學論述。

進入21世紀,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通過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通過總結中國社會特別是近代以來的社會發展歷史,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歷程,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因素。因此,12題中的D選項是錯誤的,第12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創新。在這些創新中,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前提、關鍵,制度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保證,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明確說過,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革命理論,就沒有名副其實的革命運動;正確的理論一旦爲羣衆所掌握,就會化爲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質力量。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所以,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停頓,首先必須進行理論的創新。江澤民指出:“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因此,13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4、百家爭鳴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發展、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真理標準討論對於我國的改革開放,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這表明:

A.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C.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

D.理論創新是其他創新的前提和關鍵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理論創新的作用與地位。

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創新。在這些創新中,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前提、關鍵。正因爲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百家爭鳴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發展、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真理標準討論對於我國的改革開放,都具有這樣的重大意義。儘管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真理性;但是,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創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羣衆根本利益進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新實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89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5、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鄧小平認爲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

A.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B.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C.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6、“三個有利於”標準是我們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因此凡是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其性質一定是社會主義的,同時只有如此才能爲社會主義所用。這個命題:

A.不準確,符合“三個有利於”的不一定是社會主義的,但肯定是被社會主義需要和允許的

B.不準確,姓“資”的,但在一定條件下符合“三個有利於”的,也應當允許其適度發展

C.不準確,不能將那些符合“三個有利於”的、不存在姓資姓社問題的東西錯誤地判定爲“資”的東西而加以排斥

D.準確,一切違背“三個有利於”的,一定是姓“資”的,決不能爲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覈的知識點是:三個“有利於”標準。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面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和疑慮,提出了“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堅持把“三個有利於”標準作爲判斷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反對抽象地爭論姓“資”姓“社”。一方面,“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並非是要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問姓“資”姓“社”,而是反對離開這“三個有利於”去抽象地談論社會主義,從而被姓“資”姓“社”的抽象爭論所困擾,在改革開放中邁不開步子;另一方面,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就決不可以把那些合乎“三個有利於”要求的本來姓“社”的東西錯誤地判定爲姓“資”的東西加以拒絕,也不可以把那些合乎 “三個有利於”要求的、本來沒有姓“資”姓“社”問題,錯誤地判定爲姓“資”而加以排斥。總之,一切合乎“三個有利於”的,雖然不一定是社會主義的,但肯定是爲社會主義當前所需要和允許的;一切違背“三個有利於”的,絕不是社會主義的,也不是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的。因此,第15題的正確答案是ABC,第 16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90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7、“三個有利於”標準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最根本標準,正確理解和把握“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前提條件是:

A.明確“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客觀標準而不是主觀標準

B.明確“三個有利於”標準是由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所決定的

C.明確“三個有利於”標準中生產力標準是標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核心的標準

D.明確“三個有利於”之間是緊密聯繫、辯證統一的關係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正確理解和把握“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前提條件。

要正確理解和把握“三個有利於”標準,就要明確:

第一,“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客觀標準而不是主觀標準,它是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是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反對“左”和右的錯誤傾向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

第二,“三個有利於”標準與社會主義有着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繫,是由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所必然採取的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因此在運用這個標準的時候,時刻都要想到社會主義的方向,社會主義的原則和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果離開了社會主義,離開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三個有利於”標準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在“三個有利於”標準中,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即生產力標準是最核心的標準(C選項是錯誤的)。這個標準不僅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生產力是人類歷史發展中最基本的決定力量原理,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原則立場,是其他兩個標準的基礎。如果沒有生產力的發展,也就不可能有綜合國力的增強,更不可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發展生產力這一標準來談論其他別的什麼標準。

第四,生產力標準雖然是最根本的標準,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基礎,但不是惟一的標準。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之間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D選項)。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也必然表現爲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不可能離開生產力的發展來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離開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來發展生產力。

第五,在“三個有利於”標準中,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的標準。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爲人民謀福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目的就是使全人類獲得解放,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因此,在發展生產力和增強綜合國力的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90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8、生產力標準之所以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基礎,之所以構成檢驗實際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根本標準,主要是因爲:

A.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社會發展多種目標的根本條件

B.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和客觀標誌

C.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表現、根本表現

D.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生產力標準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基礎的原因。

生產力標準之所以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基礎,之所以構成檢驗實際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根本標準,主要是因爲:

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是實現社會發展多種目標的根本條件。任何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多種目標,如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思想文化的不斷進步,人的主體能力的不斷髮展,生活方式的更加合理,等等。這多種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所以列寧認爲,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標準”。

第二,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和客觀標誌。社會發展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但集中體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在一定的社會中,生產力能以它應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並超過其他社會的發展速度,實際上體現該社會的社會結構更爲合理,社會關係更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而且是一種具有可預測性的客觀標誌。作爲一種客觀的物質力量,生產力尤其是勞動資料是“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東西。因此,生產力狀況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主要標準。

第三,就社會主義而言,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首要表現”、“根本體現”,就是能使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首要任務”、“根本任務”就是要發展生產力,從而爲人的全面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表現在多個方面,不僅僅表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90頁;《大綱解析》第200頁。

19、面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和疑慮,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於”標準,這“三個有利於”標準是:

A.生產力標準的深化

B.實踐標準在社會領域的深化和具體化

C.真理標準和價值標準的統一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

[命題分析]本題考覈的知識點是:“三個有利於”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爭論的實質就在於,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通過這次爭論解決了思想路線問題,重新恢復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問題在於實踐標準本身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正是在這種條件下,面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和疑慮,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於”標準。可見,“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產物。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實踐標準在社會領域的深化和具體化,更加適合具體的操作。第一,這裏,生產力已不再是一般的生產力,而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凡是符合這一點的,都可以大膽採用。第二,綜合國力既可以是直接的現實的,也包括間接的潛在的,首先是經濟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藝術等方面。第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對發展生產力目的的規定,也是搞社會主義的總目的所在。

“三個有利於”標準,重點突出了“有利於”,突破了以往被人們所忽略的“實踐標準”中的價值問題,實現了真理標準和價值標準的有機統一。從實際出發,用實踐檢驗認識的真理性,這是真理標準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以符合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標準,這是價值問題。在 “三個有利於”標準中,二者達到了統一。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一個整體,具有內在的聯繫。其中,發展生產力是基礎和根本,因爲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說,在“三個有利於”標準中,生產力標準是根本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對生產力標準的深化。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考研政治考前押題訓練 篇三

一、選擇題Ⅰ

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

A.矛盾和運動的觀點B.絕對和相對的觀點C.普遍和特殊的觀點D.聯繫和發展的觀點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於()

A.聯繫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B.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

C.是否承認矛盾D.是否承認事物發展的質的飛躍

3、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論思想是()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一切皆流,無物常駐

C.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D.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4、規律的特點是()

A.重複性和客觀性B.絕對性和相對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

5、假象是()

A.由主觀原因造成的對事物的錯誤反映B.以否定的形式表現本質的現象

C.以正面的形式表現本質的現象D.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虛幻的反映

6、“一切具體事物和現象的存在、發展都是有條件的”是()

A.機械論的觀點B.形而上學的觀點

C.辯證唯物論的觀點D.外因論的觀點

7、辯證唯物主義認爲事物發展的規律是()

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B.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C.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穩固的聯繫D.事物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8、唯物辯證法認爲()

A.必然性意義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計B.必然性是可以預見的,偶然性是無法認識的

C.必然性是不可選擇的,偶然性是可以選擇的D.必然的東西是偶然的,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

9、唯物辯證法的揚棄範疇是指()

A.新事物徹底拋棄舊事物B.事物發展過程的非連續性

C.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D.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10、科學家洛倫茲說:“可預言:一隻蝴蝶在巴西振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捲風。”這種“蝴蝶效應”的說法()

A.誇大了聯繫的普遍性片面

B.把聯繫理解爲主觀隨意的,否認了聯繫的客觀性

C.否認了聯繫的多樣性

D.說明了一種事物、現象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中介”環節和另一事物現象發生聯繫

二、選擇題Ⅱ

11、下列事物和現象屬於系統的是()

A.一部汽車B.生命有機體C.城市交通D.人類社會

12、主觀辯證法是指()

A.客觀辯證法的反映B.辯證的思維

C.人類思維運動的一般規律D.唯心主義辯證法

13、增強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有()

A.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原理B.辯證否定的原理

C.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4、系統的主要特徵有()

A.整體性B.結構性C.層次性D.封閉性

三、分析題

15、在現實生活中,今天的現實是由過去的可能發展而來,現在的可能也可以發展爲明天的現實。

16、聯繫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也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

17、並非所有的現象都表現本質,偶然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現象就無本質可言。

18、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拋棄原來的經濟體制。

19、試述如下論斷包含的辯證思想及其實踐意義:

“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