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安徽西遞導遊詞

安徽西遞導遊詞

安徽西遞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來到黟縣的西遞參觀、遊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王萍,很高興擔任大家今天的導遊。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西遞村,它始建於北宋,有95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村落呈船型,四面環山,三條溪流穿村而過。矗立在村頭的這座青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建於明萬曆六年,高12.3米,寬9.8米,四柱五樓,結構精巧,崢嶸巍峨。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很富麗雅緻。如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書香四溢,廳堂中的對聯寫到:“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這都彰顯了儒商的本色。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臨街懸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瓏的亭閣式建築,飛檐翹角,典雅別緻。原本用於觀景,現爲拋繡球的繡樓了。桃李園建於清咸豐年間,分爲前中後三進。第三進相當高雅,門額上有“桃花園裏人家”石刻,廂房上有草書《醉翁亭記》的木雕,牆上漏窗雕有冰梅圖,處處顯現儒雅之風。

離開西遞,我們又來到了宏村。它始建於南宋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築史上一大奇觀。村北的雷崗山爲牛的頭,村口的2棵古樹是牛角,錯落有致的民居爲牛身,人工水圳爲牛腸,月沼爲牛胃,南湖爲牛肚,村旁的四座橋爲牛腿,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水牛,靜臥在青山綠水之間。

履福堂是清代大收藏家胡積堂的故居,爲三層樓房,履福堂中左邊的陳設,懸掛回壁的楹聯,畫軸,給整個民居增添上一個古老,典雅的光環。進入後堂,有一用於扇風的板扇懸於半空,一扯動繩子,板扇即輕輕來回擺動,可以想象,當時主人是何等悠閒自在!再看天井兩旁各有十二扇門,雕刻了花草、飛禽、走獸,在每扇門中段各雕了一則孝義故事,合起來是一幅《二十四孝圖》。

2000年11月,西遞作爲皖南古村落的代表,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村、5A級旅遊景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瞭解。

今天的旅遊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以利改進我們的工作。歡迎再次光臨!

安徽西遞導遊詞(二)

各位團員: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皖之旅旅行組織的西遞、宏村兩日遊。我是皖之旅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姓唐,大家叫我小唐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在車的師傅姓陳,陳師傅已有15年的駕齡了,由他行車大家儘可以放心,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幸與大家相識,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裏大家能通過我走進西遞,瞭解宏村。在行車途中,爲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衛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爲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爲********,請大家在上下車時注意識別。

西遞位於黟縣縣城東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一處典型的、以宗族血緣關係爲紐帶,經數十代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西遞,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高出俯瞰,鱗次節比的古民居建築羣體似一船形。,據考證:西遞人本不姓胡,縣誌中有記載,西川胡族(歷史曾稱西遞爲西川),其本李姓,唐昭宗李曄子昌翼公,因避梁太祖朱溫難,育於婺源胡氏,遂從胡姓。

西遞名稱的由來

西遞,原名西川。因何又叫西遞呢?有兩種說話,一說:古代此處爲交通要道,設有驛站,供傳遞公文和來往官員歇息,驛站又稱遞鋪,所以西川又叫西遞鋪。

另一種說話法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面蛇身的共工與顓頊(zhuanxu)爭奪帝位,共工戰敗,一怒之下,一頭觸不周山,不周山是撐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到不周山後,造成天塌地陷,使得地上的水都朝東面流,而奇怪的是流經西川的兩條小溪卻是東往西流,東水西遞,西川也因此被稱爲西遞。

快樂的時光總是飛速的,各位遊客:請看前方就是西遞景區了。請大家不要急不要擠,攜帶好隨身物品,等車停穩再下車。好了,都下來吧,大家稍休息片刻,再次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的東西,我們待會就要去探詢中國明清博物館了 好了!各位遊客,現在請跟我來,大家看位於這村頭的這座精緻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走馬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爲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現今的走馬樓是依據當年的佈局重新修復的,並與相鄰的七哲祠遺

跡共成一個景點。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現走馬樓內表演黃梅戲、拋綵球、茶道等節目。樓下有單孔石拱橋,名爲梧賡古橋。西溪流水潺繞走馬樓,穿橋而過,在這裏可領略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美景。可惜現在不是夜晚,但大家也不要遺憾,更美的還在前面呢。看這座胡文光牌樓,是不是有點眼熟呀?99年昆明世博會徽園中的牌樓就是按照胡文光牌樓1:0。7的比例做的,是爲徽州三絕之一的代表建築物,

過了胡文光刺史坊,就進入西遞村了。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瑞玉庭了。

看廳堂上的柱子上是懸掛着這幅楹聯,請問有誰能幫我讀一下這幅楹聯?是不是發現不對呀,有錯字呀?上聯快樂每從辛苦得的快少一點而辛字又多一橫,下聯便宜多自吃虧來 ,多字少了一點而虧字多一點,西遞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村中的飽學之士比比皆是,爲什麼會讓這樣一幅寫錯字的楹聯懸掛了百餘年,期間究竟有什麼奧祕呢?

原來,這幅楹聯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經營與處世哲學的人生體味,把徽商的經商之道和處世信條刻劃得淋漓盡致。他們認爲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樂,在辛勤的勞動中能得到快樂和幸福,從吃虧中尋得經驗,胸懷坦誠才能收益。當年的徽商正是以此爲座右銘,以誠信爲本,與人爲善,發揚徽駱駝的精神,鑄起了昔日的輝煌。 廳堂上除了掛有經商之道的楹聯外,還有宣揚修身和傳家之道的兩幅楹聯。即:壽本乎仁,樂生於智;勤能補拙,儉可養廉事業從五倫做起,文章本六經得。

好了,不要感嘆了,接下來,我們去桃李園,桃李園建於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前廳北向三間,木雕樓裙嵌着福、祿、壽、喜四個大字,別緻風雅中廳較爲窄小,通向後廳又有一道堂牆,爲了確保中廳明亮採光和通氣,除了開有天井外,中廳樓上置一木拱相圍的樓上井,這一獨特的設計在徽派古民居建築中都很少見。中廳通向後廳的堂牆門洞上,石刻有清初書法家黟縣人汪士道題寫的桃花源里人家。後廳兩側板壁上各裝有六塊木雕屏門,漆雕歐陽修撰寫的《醉翁亭記》,書法蒼勁有力,揮灑自如。作者黃元治,是黟縣西武黃村人。

大家可能會奇怪,西遞自古人文薈萃,書法造詣高超者數不勝數,爲何要在此懸掛一位並非知名書法家的作品呢?原來西遞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愛民,開設了修身養性的道德課,聘請清官良吏給一代代讀書人現身說法。黃

元治當時是百姓交口稱頌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時,被稱爲青菜太守,年年俸祿大部分資助了求學困難的青年,晚年歸鄉,兩袖清風,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裏。桃李園的主人將其請到西遞講學,並懸掛其書寫的作品,是想讓後人學習黃元治,做一個忠君愛民的清官。可以說徽州人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做到廉政從娃娃抓起了。

正因爲西遞自古重視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來從西遞走出的數百名封建官員,沒有一個是玷污祖宗的貪官污吏。

遊覽了幾個景,想必大家也累了,餓了,現在給大家一個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

大家早上好!告別了中國古民居歷史博物館——西遞,今天將帶大家參觀中國畫裏的鄉村————宏村。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現在請允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宏村的概況。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距縣城10公里。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爲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 宏村整個村落佈局似牛形,故被人們稱爲牛形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崗山爲牛頭,滿山青翠蒼鬱的古樹是牛的牛頭,滿山青翠蒼鬱的古樹是牛的頭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建築羣是牛身,碧波盪漾的塘湖爲牛胃和牛肚,穿堂繞屋,九曲十彎的人工水圳是牛腸,村邊的四座木橋爲牛腳,宏村就似一頭臥牛處於青山環繞、稻田連綿的山岡之中。

村內有着類似方格網的街巷系統,用花岡石鋪地,穿過家家戶戶的人工水系形成獨特的水街巷空間。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月沼爲中心,周邊圍以住宅和祠堂,內聚性很強。放眼宏村,村外山青水秀,紅楊翠柳;村內清渠繞戶,終年清澈潺潺的水圳宛如輕柔的銀帶,蜿蜒村中。村中民居大多將圳水引入宅內,開創了徽派建築裏別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形成了明圳粼粼門前過,暗圳潺潺堂下流,浣汲溪路和藝術價值和月沼和南湖水面,映襯着古樸的建築,在青山環抱中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機,更顯宏禁獨到的人居環境價值和景觀價值。

村落裏現存有明清時期修建的民居158幢,其中137幢保存完整。整個村落建築不僅擁有優美的環境,合理的功能佈局,典雅的建築造型,而且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傑出代表之一。建築中的三雕藝術令人叫絕,雕刻刀法都像北方的剪紙一樣精細,流暢。大與小的運用,疏與密的處理,粗與細的對比都匠心獨具。

好了 ,說着說着就到達宏村的景區了,紙上得來總歸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呀,現在請大家一塊下車穿越牛的旅行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牛肚——南湖,大家是不是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震撼了

安徽西遞導遊詞(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爲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爲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

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爲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佈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被世人稱爲明、清古建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爲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着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着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爲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並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