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3清明節放假1天不調休真的嗎【通用多篇】

2023清明節放假1天不調休真的嗎【通用多篇】

2023清明節放假1天不調休真的嗎? 篇一

還沒從春節假期緩過來的朋友們請注意,最新放假通知來啦!清明節放假1天不調休。

據國務院辦公廳此前發佈的《關於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現將2023年清明節、勞動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清明節4月5日放假,共1天。

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節的來歷 篇二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登上王位,就想方設法迫害晉獻公的其他兒子,晉公子重耳就是在這次迫害中流亡國外,過起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流亡途中,有一回重耳餓的暈倒在地,隨行的人在附近找遍了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飢的食物。這時,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跑到了僻靜處拿着刀子在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拿着這塊肉做成了肉湯給重耳充飢。

數年後,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也就是後來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晉文公,重耳登上王位後,對當年忠心追隨他的人論功行賞,可獨獨忘了介子推。這時有人爲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也想起了這段往事,感到羞愧萬分,隨後親自去介子推的家中請他,可過去後發現介子推已經收拾行囊帶母親去了綿山。

晉文公隨即派人去綿山尋找介子推的下落,可怎麼找也找不到,這時有人提議,用火燒綿山的三個方面,留下一個缺口,這樣介子推就會跑出來了。大火燒了幾天,卻怎麼也不見介子推出來,士兵們上山尋找,纔在一處柳樹下找到了介子推,這時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已經死了,晉文公看到後嚎啕大哭,悔不該當初。後來在介子推的身後看到了一封信,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晉文公深受感動,爲了紀念這位忠臣,下令把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再次來到綿山紀念介子推時,發現當年燒燬的那棵柳樹又重新煥發了新生,晉文公觸景生情,便給這顆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昭告天下,把這日定爲清明節,這也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習俗 篇三

踏青

清明期間是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遊於野外早就已成爲風俗。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

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有的地方將清明掃墓稱之爲“掃山”、“拜清”或“拜山”等。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蹴鞠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北方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又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爲精彩隆重。

插柳

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爲,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另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爲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

標祀

每年清明節,各家各族祭掃完畢,往往在墓前或墳頭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條做的標竿,表示已經有過祭祀。有的人家會在標竿上糊些長條白紙,有的人家會掛些楮錢,有的人家則既糊白紙又掛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