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兒童教育文章【通用多篇】

兒童教育文章【通用多篇】

兒童教育好文章:幼兒安全教育 篇一

一、精心創設安全教育環境

首先通過環境潛移默化地讓幼兒獲取安全知識,這就要求幼兒園在對環境的創設中注意突出這一原則。牆體設計上不僅有形象可愛的卡通人物、色彩鮮豔的圖案,還要有吸引幼兒主動與環境進行互動的兒歌主題與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紅帽”等,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安全知識。其次,對於幼兒園的室外環境設施也要定期進行檢查,修理。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要貼上幼兒自己製作的安全標記---大眼睛,這樣可以提醒幼兒自身要注意安全。

二、和諧有序精神氛圍下的安全教育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進行安全教育,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讓幼兒觀看《橡皮膏小熊》、《蹺蹺板》、《淘氣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靈活地針對小熊、小猴前後兩次玩耍的不同態度而出現的情況進行對比,讓幼兒一目瞭然地知道如何正確地玩耍纔不會受傷。這樣幼兒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時就不會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幼兒就不會往下滑;玩鞦韆架時,就會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鞦韆繩;玩蹺蹺板時,除了要坐穩,還知道雙手抓緊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蒙臺梭利曾說:“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我會記住,我做了我會理解。”教師要發揮示範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爲去感染每一個孩子。

三、強化教師安全意識,加強教師安全指導

幼兒園個別教師爲了避免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兒的活動,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缺乏積極主動的措施。常有這種現象,一旦幼兒園某個班出事,流血縫針或是扭傷骨折,園內老師便長時間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們不可能因爲安全問題取消幼兒的正常活動、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標準。教師也不可心存“少活動、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兒進行所謂的危險的戶外體育活動,如跑、跳、攀登、滑滑梯、盪鞦韆等;在手工、計算等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只貼不剪,束縛孩子的手腳和大腦……這樣做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安全問題,而且還剝奪了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能爲了安全而“因噎廢食”,而應辯證地處理好安全與活動的關係,加強教師在各項活動的安全提醒、指導和幫助,從消極防範轉爲積極防範。

(一)教師一定要樹立“與其事後處理,不如防患於未然”的安全意識。可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誌符號、照片等佈置安全宣傳欄或牆飾,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薰陶、感受安全教育。如,“過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紅綠燈和交通標誌”、“不能玩火,不能玩電”、“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窗戶”、“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門我不開”、“遇到火警、生病和壞人應該打什麼電話”、“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等,定期更換。還可以利用大量的廢物和玩具、資料,創設“警察崗亭,公共汽車,救護中心,消防大隊”等區角,讓幼兒在角色遊戲中模擬扮演,從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規則、火災或生急病的報警電話和搶救方法。另外,幼兒在洗手、上廁所等環境中,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保護的職責,-本站§ 儘可能地避免危險的發生。在許多活動環節中,教師應緊跟在多數幼兒旁,兩位教師應分別照顧不定地點的幼兒。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要儘可能地站在一個勢力範圍比較開闊的地方,將所有幼兒收在視力範圍之內,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教師要隨機利用語言進行提醒與幫助,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爲和習慣。生理學家認爲:“習慣是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的神經細胞反應時間短,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即容易養成習慣。成人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安全行爲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隨機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活動前提醒幼兒、活動中對幼兒進的隨機的指導與幫助、活動後進行必要的檢查等,以經常性的提醒、指導、幫助,來促使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爲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安全行爲和好的安全習慣。例如畫畫時頭太低,玩沙時把沙向上揚起等,這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的利用語言對幼兒的行爲加以提醒與指導,尤其是在看到幼兒在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爲興奮、追打、手拿危險品的行爲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制止,不僅能確保幼兒安全,而且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爲和習慣。總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我們要把一些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

關於教育孩子的短文章5:教育孩子的短篇美文 篇二

怎樣教育好孩子,一直是縈繞在每一位父母心中的話題,也是每一位家長一直在探討。關心和學習的話題。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三字經裏有“子不教,父之過。”可見,古人對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早就有認識。好多家長以工作忙,沒時間推諉教育孩子責任,完全依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

殊不知,一個孩子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家長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二者結合起來,互助互補,纔是一種完整的教育體系,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父母教育孩子的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

那麼做爲父母,應怎樣去教育孩子呢?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話題。我做爲一位父親,爲了教育好女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變自己,當回過頭來時,發現十多年教育女兒的歷程,也就是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就把教育女兒的心得和經驗在這兒談談,與每一位家長共勉。

教育孩子,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好多家長教育孩子,總是以家長自居,以一種孩子與家長不就是父與子母與女的關係嗎?對,這是庸無至疑的。但你只說對了一半,除了這一層關係,你們還有重要的一層關係:朋友關係。也許有的家長他們明白這一層,只是運用不得當,沒有收到好的效果。有好多家長,都在試圖與孩子交朋友,或許是因缺乏耐心,或許是因爲沒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權力,而沒有成功。

我要說的是,教育孩子,家長與孩子首先做朋友,其次再做父母。記得,有一位母親曾對我這樣訴苦,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很乖,她說啥就是說,覺得很幸福。可孩子大了,反而不省心了,常常與自己做對,你說讓他東,他偏去西。用她的話說,孩子如今大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她了。其實,孩子長大了,他對事物有了他的認識和看法。作爲母親對孩子的變化不甚瞭解和尊重,一味只看重自己作爲家長的權力,強權強政,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事與自己做對,致使強權不得實施,而配感失落。

教育孩子,家長要以孩子的朋友自居,隨時瞭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與孩子交流態度要誠懇,語氣要親切,要有耐心和愛心,不厭其煩的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你愛他,真心誠意的幫助他,和他交朋友。遇到問題,家長不要急於發表意見和看法,要讓孩子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對,家長要支持孩子,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不對或不完整,家長要幫孩子補充或糾正,要把問題分析的清清楚楚,讓孩子理解的明明白白,做的心服口服。

若家長錯了,要及時的改正並向孩子道歉。只有這樣平等相處,孩子才能放下思想包袱,無所顧慮的敞開心扉與你交流,通過交流你對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情況瞭解於心,你就會享受到與孩子零距離相處的快樂。記得有一次,女兒有一道數學題做錯了,我提醒她。她就講了她做題的思路,覺得她做的對。我讓她重新審題,認真分析,找出錯誤。她看過後,還是堅持己見,沒有走出誤區。於是我就一步一步的與她分析講解,她似有所悟,我進一步畫出具有直觀性的圖形,她一看就明白了。她改正了那道錯題,還對我說了謝謝。因幫助了她,我感到非常快樂。

教育孩子,家長給孩子樹個好榜樣。

每一位家長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每一位家長是否認識到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性?孩子一出生,就和我們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他們每時每刻耳薰目染地學習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國有句俗話說得很好,即生動又風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說的是動物的習性,其實,剛生的幼鼠是不會打洞的,只是後來跟成年老鼠學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印度電影,什麼名字忘記了,故事情節卻記得清楚。說一位法官在判處一個賊時,說賊的兒子一定是賊,而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當時也辯解過,法官只是嗤之以嚊的對他嘲笑。

賊出獄後,利運機會把法官的兒子弄到手,把他培養成賊,從而否定法官的斷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會以身邊的人爲榜樣,去學習他的一舉一動。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其實孟母一再的變遷住宅環境,就是爲了給兒子找到一個好榜樣,讓兒子去學習。記得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對夫婦,嫌老孃是拖累,用竹筐裝老孃擡出去要扔掉,被兒子看見了說“扔掉後把竹筐拿回來。”夫妻二人問爲什麼?兒子說以後扔你們時用。雖然是笑話,卻值得人深思。女兒三歲時,有一次我喝完礦泉水把瓶子送進垃圾箱,女兒也把瓶子送進垃圾箱,那一幕,至今回想起來讓我倍感溫馨感動。所以說,家長給孩子樹個好榜樣至關重要。

教育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正確認識。

一個人,有優點自然就會優缺點,這是不言而喻的。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孩子只有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揚長而補短。有一位家長對我說他的孩子老是坐不住,我讓他給孩子報書法班試一試,後來再遇到他,他說孩子自從學書法後,不但能坐住了,字也寫的工整多了,真是一箭雙鵰。我的女兒也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做事不能持之以恆,屬於常立志的一類人。

有一天,我給她了一本《安徒生童話選集》讓她讀,起先她興趣盎然,讀的津津有味,後來就厭煩了,對我說那麼厚的書,她讀不完。我就讓她每天堅持讀一個小時,一月後,她讀完了那本書,對我說出了她的收穫:一,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完成一件事,二,書中的故事帶給了她快樂和思考,三,她對自己有了信心。孩子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時刻銘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能發揮所長,改正不足,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理性的看待自己,才能勝任學習和工作。

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就是一個人對人類生存的目地,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人,他們的人生觀也不盡相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以此爲準繩,確定理想爲之而不懈奮鬥,終會有一天你的人生因你的努力而精彩。

我經常聽到,好多家長對孩子苦口婆心地說,你現在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會有高收入,有了錢,自然就會吃香的喝辣的,披銀的戴金的,一輩子不愁沒錢花。可悲啊,難道他的人生價值就如此而已嗎?這樣的教育,就讓孩子認爲,今天的學習就是爲了明天的享受,這也太現實了吧。翻開史冊,那些名垂青史的人,都是爲人類進步有貢獻的人。

明朝時的李時珍,自小立志從醫,救扶蒼生。歷經二十七年編成舉世矚目的醫學巨着《本草綱目》,造福人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上國小時,就立志爲中華的崛起而努力讀書;一顆樸實無華的小小種子,只要把它種下,它就會十倍甚至百倍的回報你。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受到社會的養育,就要回報社會。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纔能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經過今天的學習,讓自己有能力有實力去爲人類服務,貢獻力量,彰顯人生價值。

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更要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

現在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課的教育,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和道德教育。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有這樣的遇見;一個高中生,竟然連一熱水瓶開水都不會打。一個各門功課都優秀的尖子,卻不懂得與人怎樣溝通。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憂慮。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古人云“育人先育德。”這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至理名言,而現在,我們的教育理念卻與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馳。印第安人制箭時,箭桿必須削直,其它的馬虎一點關係不大。如果箭桿不直,其它方面做的再完美,也是很難射中的。同樣,教育一個人,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其重要性遠大於把他培養成天才。

關於教育孩子的短文章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篇三

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毋庸置疑,但是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恰當的話,可能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作用。關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一個問題,他是一個豐富的話題。下面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

很多家長總看着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好那樣也不錯,而自家的孩子這也不會,那也不行的,其實我們看問題的角度錯了,我們並不該用別人家孩子會的和自家孩子不會的比較,這不就是大家常說的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嗎?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盯着別人家的孩子會什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首先我們應該傾聽孩子的心聲,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他喜歡些什麼,我們要充分的發揮孩子自己的天賦,只有他真正的喜歡一樣東西,他才能去專研,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孩子會的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會,我們只需要發掘自己孩子的潛能就行了,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就是他人眼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其次我們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形象,環境也是能很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成長。在生活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盯着,我們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很多東西都是在我們

這裏學到的,所以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指責,我們應該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如果是的,那麼我們應該心平氣和的給他講道理,畢竟我們大人都做錯了;如果沒有,那麼我們更不應該指責,因爲我們現在能自豪的告訴他:我們自己是怎樣做的,這樣既樹立了形象,孩子也少了很多的牴觸,也能更好的接受;多次這樣以後,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你的影響,在各方面都會以你爲榜樣,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們不是專業的老師,專業的課程什麼的交給專業的老師去做,但是我們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們和孩子的交流溝通。我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爲什麼這樣說呢?孩子從開始成長到長大,他們最先接觸的人其實是我們。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有什麼問題都是找家長的,但是在逐漸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慢慢的不找我們,不和我們聊天、談心了,而是找他們新認識的朋友。這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我們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不管他們說的、想的,我們總是認爲是不成熟的,他們在我們這裏得不到認可。我曾聽過一句話:“不管我們多大歲數了,在家長心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所以慢慢的,我們和他們有了代溝,不在像小的時候一樣無話不說了。鑑於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多給予孩子一些稱讚。當孩子有什麼想法與我們交流的時候,我們不要直接否定了孩子。孩子有想法,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們可以稱讚他的這個想法,我們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告訴孩子他的想法有哪些不足、是否可行,在這一問一答中,既加深了我們和孩子的感情,也提高了孩子想問題不夠全面的問題。只有經常給予孩子一些讚美,他們纔會願意和我們溝通,否則就算你是孩子的父母,也會和他們存在代溝。代溝不是天生的,是在後天的生活中,逐漸產生的。當你的孩子對你產生了代溝甚至牴觸的時候,不管你說什麼,孩子是不會願意接觸的。這樣在我們的心裏就會感覺到自家的孩子總是樣樣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對孩子進行更嚴厲的責罵,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項偉大的事業。孩子不是一直總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當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與老師交流。不知你們發現沒有,在很多事情上,老師教授的東西受到的牴觸是最小的,我們要聯合老師對我們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這樣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即使不能成爲偉人,也能成爲一個被他人認可的人。

兒童教育好文章:幼兒安全教育 篇四

(一)教育幼兒不要輕信陌生人,並教給孩子簡單的防護方法。

1、要經常對幼兒講一些深入淺出的道理,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上既有好人也有壞人,而壞人臉上並沒有“我是壞人”的字樣,也沒有像電影裏壞人的那種形象。要教育幼兒,如果大人不在身邊,有陌生人前來領你,或同你去公園玩,或說同你到父母那裏去時,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如果遇到陌生人硬拉你走,要大聲叫喊周圍的叔叔阿姨。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長的姓名和工作單位,並反覆唸叨,牢牢記住,做到準確無誤。另外還要告訴幼兒自己家附近有什麼明顯的標記,有哪幾路公共汽車可以到達,萬一迷路,就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及時安全回家。

3、告訴幼兒,如果遇到陌生人跟蹤你,就應跑到就近的商店找大人求救,也可以找巡警幫助,或者隨便找一戶人家,在門口假裝大聲叫:“爸、媽,我回來了”,壞人就會嚇跑了。

(二)教育幼兒玩耍是要注意安全,教給孩子各種遊樂設施的正確玩法。

1、滑梯,不能倒滑,告訴幼兒,倒滑滑梯時,頭部先着地,這樣滑下來的一切衝力就都由頭部承擔,再加上和地面的猛烈撞擊,重則會引起腦震盪,輕則會擦破頭皮引起大量出血。

2、鞦韆,要保持中心穩定,並儘可能將重心後移。因爲鞦韆在空中蕩起來時,如果中心不穩就可能又甩出去的危險。家長要進行示範講解。坐在鞦韆上時,雙手要緊抓鞦韆的繩子,只要繩子不斷就很安全。觀看別的幼兒盪鞦韆時,要學會躲閃,不要被鞦韆撞到。幼兒在玩鞦韆時,家長要在旁邊密切注意幼兒的動向,以防疏忽脫手而摔傷。

3、攀爬,雙手抓緊之後,腳纔可移動。

(三)教會幼兒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保證幼兒安全過馬路。

1、教幼兒認識人行橫道線:人行橫道線是馬路上的一個標誌,是專門供行人和自行車過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從任何地方都可以穿到馬路對面去的,只有人行橫道線才能穿過去。

2、向幼兒介紹紅綠燈的作用。要讓孩子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的時候要前後左右看看,看見車輛,行人就要讓道。

3、給幼兒簡單講講馬路的作用:馬路是專供各種車輛和人走的地方,不可以在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則既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又會造成車禍,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四)戶外活動安全注意要點

1、教育幼兒活動前衣着整齊,衣服束在褲子裏並繫緊鞋帶,以防摔跤。

2、教導幼兒不在擁擠、有坑洞、潮溼等場地進行活動。

3、教育幼兒遊戲中不可隨意藏入無人照顧的地方。

4、教育幼兒在遊戲中勿推擠、拉扯、互丟東西。

5、玩繩子時,教育幼兒不可將繩子套住脖子。

6、玩爬網活動,要求幼兒攀爬時要雙手抓牢,不推別人。

7、在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入口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8、教育孩子在上下樓梯時靠右按順序行走,不得推搡前面的小朋友,預防踩踏等意外事故發生。

(五)在公共場所與大人走散時注意要點

1、不要慌張,也不要哭泣,站在原地等一會兒,也許爸爸媽媽會來這裏找你呢!

2、帶幼兒去商場,要告訴孩子商場服務檯的位置,以便走散時可以求助商場的工作人員或保安,告訴他們你和家人走散了,請他們幫忙用廣播尋找。

3、不要漫無目的的在商場內亂跑,更不要隨便找一個人就告訴他,你的爸爸媽媽不見了。

4、不要離開商場,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因爲他可能是騙子。

5、要乖乖地聽商場工作人員的話,站在他們身邊,一起耐心地等待爸爸媽媽來找你。

兒童教育好文章:我的兒童教育觀 篇五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所以對兒童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兒童就是兒童,他們不是小大大,亦不屬於較小的成人,他們就是特殊的羣體,他們有着不同於成人的特點與需要,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覺得兒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我們只有深入的瞭解兒童,理解兒童,才能正確的教育兒童。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也就是說,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爲舉止,教育方式對兒童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家庭能夠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時一個充滿壓抑的家庭,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必須有着榜樣的作用,對待自己的要求要和對待孩子一樣,這是最基本的。在我看來,家庭的教育對一個兒童性格,品行,心理素質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爲父母,我認爲,一方面要對孩子給予鼓勵與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具體來說,要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支持,不扼制兒童的特長取向,也不強加給兒童他們所不願意的興趣培養。任何一個兒童都有着好奇心,他們會對這個全新的、陌生的世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會使他們對這一世界形成屬於他們的不成熟的看法,家長應該給他們發表看法的機會,即使他們的想法會幼稚,天真,但卻是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發表觀點的機會,長期以來也讓他們能夠分析與判斷事情。同樣地,在他們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對某一事物有自己的偏愛,也就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有的家長會認爲孩子的興趣愛好對未來沒有什麼幫助,就強制他們按照自己所認爲有用的來學習,從小送到各個補習班,培訓班,覺得如果不學這些,就會覺得不如其他的孩子。而我認爲,這種做法並不合理,兒童他有自己的愛好,暫不考慮對將來的影響,既然他有這方面的愛好,那麼他就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它能夠在這當中尋找到自己的信

心,家長不應該制止,而是鼓勵。至於所謂的嚴格要求,例如,在初期的認字,學習,習慣等要嚴格。一個孩子,他好動,或許在做事,學習的時候容易分神,這很正常,但適當的給他們指導,引導他們,我相信他們會更樂於接受新事物。對於品格,習慣,禮節等事情上要嚴格,讓他們形成良好的修養。對於家庭教育,我認爲父母不能溺愛孩子。應該說,兒童的知識和能力都從經驗中獲得,有間接經驗,也有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固然重要,但直接經驗也不容忽視。只有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印象才最深刻。有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空洞的講解,不如讓孩子親自動手。例如,吃飯,穿衣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從小就培養兒童自己獨立完成,而不是自己替他完成,告訴他要如何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完成的,就要他自己做。”而且,兒童天性好動,迫切希望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父母應該滿足他們,做到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而兒童也會在客觀接觸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事情越做興趣越濃,能力也越做越強。而不是像有的父母,心疼孩子,怕在遊戲中受傷,就對他們多方保護,不給他們獨立動手做事的機會。

其次,是學校教育。我覺得現在的學校的教育完全是應試教育,很多的兒童帶着好奇心,疑問走進學校,而等到畢業之時,都變成了一羣沒有興趣,沒有激情的孩子。學校應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多設一些課程,以適應兒童的不同興趣和能力;另一方面同一課程的內容也可深淺不一,兒童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選擇。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孩子按照自己的個性去活動, “愛護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自由”、“注重兒童的創作”,由此而引發兒童的興趣,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再者,學校不應該只侷限於課本上空洞的理論知識的講解,正如家庭教育中提到的,給他們自己實踐,對於他們掌握知識更加容易。我覺得,大自然,大社會更是兒童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好機會,兒童本就喜愛野外生活,如果他們走進自然,走進社

會,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便會被勾起,而自然、社會這廣闊的課堂,有着內容極其豐富的、生動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這對於兒童認識自然、瞭解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兒童的知識寶庫,變化多端的社會現象是兒童的生活寶庫。所以,學校的教育不該只是課本,更應該與自然、社會連接。另外,對兒童來說,剛進入學校,他們一開始都只會是被動的接受,被動的模仿老師,以老師的話爲“真理”,所以,就要求老師不僅教學突出,品格修養上更要擔得起爲人師表。

最後是社會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孟母三遷”也很好地說明了着一點,所以,在對兒童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周圍的社會風氣,爲兒童選擇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不僅對兒童的學習有益,對兒童身心健康也有助。 我認爲,對兒童的教育,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要考慮到社會環境。父母,學校在對孩子寄予美好期望的時候,也在爲孩子選好了未來的道路。願望是美好的,可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走那樣一條路。與其生硬的將一切往孩子身上套,不如貫徹下“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個理念,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爲孩子量身訂造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關於教育孩子的短文章1:教育孩子 篇六

孩子教育面臨的問題很多很多,是壓力?是責任?是放縱、是嬌慣?我們可能忽略了很多,孩子不再是以前那個乖巧懵懂的小天使了,他們的思想讓我們望塵莫及,他們的逆反心理讓我們更是難以駕馭,也許是自己種的苦果必須自己來承受,一個摔倒,一個哭聲,一個慾望,一個放手,一個滿足,……很多很多成就了不同父母不同的兒女。

見識的廣泛、生活的多彩讓我們多了攀比,多了份無休止的滿足,更多了份體貼的“父母責任”,孩子哭聲少了,孩子自尊心強了,孩子好奇的眼神滿足了,然而挫折、失敗、依賴卻使他們不會生活了,只知道獲取,卻從未想着珍惜,因爲習慣使他們改變環境的能力在減弱,大把的花錢,卻從未想着錢的來歷,教育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讓孩子成才的唯一手段,想想吧,多一點方法,多點磨礪,多點規束,鬆弛有度,讓他們在你面前經歷失敗的洗禮和成功喜悅的雙重考驗,這便是成長。讓他們眼裏多點對自己的認知吧,關心自己關心別人,加油吧,我們一起!

關於教育孩子的短文章2:其實,教育孩子很簡單 篇七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在抱怨,抱怨孩子是如何如何地不好管教。週末,和孩子的老師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發現其實孩子大致可以分爲四類:一種是學習好習慣也好的孩子;二是成績一般但是生活習慣很好的孩子,三是成績差生活習慣也好不到那裏去的孩子。我們對這三種孩子進行了深入地瞭解,發現,第一類的孩子的父母文化層次較高,生活學習習慣都不錯,第三類孩子要麼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或者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第二類孩子我覺得家長就不用操心了,其實,他佔據了大多數。

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到有些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攀比意識了。我在想如果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攀比的思想,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呢,在我看來,老師應該還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儀表吧,畢竟他們和孩子大多數的接觸是在課堂之上吧,這個應該是家長的責任。

一是家長一定要做好表率,你的言談舉止都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還記得孩子剛讀一年級,我還是個電視迷,每天都要等到黃金時間看劇,而這個時段正是孩子吃完晚飯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嚷着讓孩子去寫作業,說自己上班一天很累了,要放鬆一下,孩子當時說,媽媽,我也讀了一天書,也想休息了。當時,我臉都紅了。說句心裏話,孩子何嘗也不是在外奔波了一天呢?所以,從那時起,我們家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不開電視了。

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爲自己工作也比較穩定了,上升的空間也不大,就花大量的時間來教育子女,經常給孩子買很多自以爲很有意義的書籍,光盤等。述不知道,其實,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費盡口舌的說教孩子百句,還不如你自己拿本書靜心讀。這樣不僅你增長了知識,孩子也會在你的潛移默化中愛上閱讀。

三是要適度地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現在大多數家裏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爲人父母的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生活條件。有些孩子根本都對錢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讓父母滿足他們的要求。我從一開始讀書就對我們家閨女講,如果她不努力讀書的話,到國小畢業時我就要那一大筆錢交贊助費了,雖然她對一大筆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她還是分的清楚我拿這筆錢是給別人好還是用來帶她去旅遊划算。

其實教育孩子只要記着兩點:一是我們的父母一定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二是要有憂患意識,讓他們知道父母賺錢很辛苦,父母也不可能陪他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