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道德警句說說朋友圈文案2022句子經典多篇

道德警句說說朋友圈文案2022句子經典多篇

中國傳統道德的格言 篇一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3、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4、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6、義,志以天下爲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爲自己分內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0、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1、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2、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君子義以爲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爲榮,背義爲辱。—— 陸九淵《與郭邦逸》

14、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衆纔會心悅誠服。

15、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1、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

23、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爲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爲正。——《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纔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纔可以算作正直。

24、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淮南子·泛論訓》

25、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6、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7、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8、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劉向《說苑·正理》

29、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 徐幹《中論·賞罰》

30、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3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32、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 包拯《論星變》

33、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34、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 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3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道德警句 篇二

1、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2、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3、美德對於每個人,都是善;不道德對於每個人,都是惡。

4、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5、我們稱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勝的人。我所稱呼的英雄人物僅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6、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

7、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8、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10、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11、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12、人而無德,生而何益。

13、奢侈總是跟隨着淫亂,淫亂總是跟隨着奢侈。

14、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15、人生就是那麼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髒手,只消事後乾淨,今日所謂道德,不過是這麼一點。

16、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7、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8、國家用人,當以德爲本,才藝爲末。

19、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20、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21、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22、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道德警句 篇三

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學海無涯勤可渡,書山萬仞志能攀。

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禮之用,和爲貴。

8、寧爲君子譏其偏,勿爲世人喜其圓。

9、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爲。

10、應當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不可在事情無望之後再說閒話。

11、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12、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7、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1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9、志不強者智不達。

20、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2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22、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23、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道德格言 篇四

1、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2、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 —— 拿破崙

3、道德是真理之花 —— 雨果

4、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爲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 布萊希特

5、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6、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 —— 論語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9、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10、君子患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11、我所謂共和國裏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鳩

12、作德,心逸日休;作僞,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13、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 宣永光

14、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爲一棺之土。惟德揚名,可以不朽。 —— 曹丕

15、唯寬可以寬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以厚德載物。 —— 易傳

16、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17、德性不是自制不爲惡,而在不願爲惡。 —— 蕭伯納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道德經》

2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21、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 羅素

22、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 —— 禮記

23、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四》

24、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 孟子

25、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荀子〃榮辱》

26、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

27、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28、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聲,就是因爲它總是伴隨着巨大的犧牲。 —— 康德

29、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 狄德羅

30、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之。 —— 陳壽

3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論語〃里仁》

32、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中國傳統道德的格言 篇五

1、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2、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4、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5、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8、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1、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12、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13、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14、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15、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烏江》

16、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1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8、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9、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20、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1、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3、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25、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26、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2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28、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中國傳統道德的格言 篇六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2、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過,則匆憚改。

19、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2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4、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2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七

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7、寬則得衆。——《論語·陽貨》

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9、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道德警句 篇八

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2、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3、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爲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4、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爲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於沒用。

5、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醜。獨以道德爲友,故能延期不朽。

6、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7、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8、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範疇,而且是道德的範疇。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於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

9、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0、驕諂,是一個人。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

11、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爲此。

12、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着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13、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於完善的源泉。

14、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爲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15、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16、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於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這種精神發展是由和諧的勞動產生的,它應當構成無產階級社會公民區別於資產階級社會公民的那種人的特質。

17、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爲可能。

18、人生就是那麼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髒手,只消事後乾淨,今日所謂道德,不過是這麼一點。

19、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20、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21、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動從戰鬥中退縮的人則是一個懦夫。

22、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

23、道德中最大的祕密就是愛。

24、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九

愛國

1、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明志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持節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強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7、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誠信

2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3、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4、輕諾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知恥

26、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27、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3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改過

31、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3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3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38、仁者壽。――《論語·雍也》

3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貴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4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43、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敦親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8、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9、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5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重義

5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5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3、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4、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55、義,志以天下爲芬。――《墨子·經說上》

尚勇

56、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57、率義之爲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58、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6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好學

6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6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6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6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65、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審勢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0、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求新

7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7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7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勤儉

76、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7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7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8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奉公

8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82、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務實

8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

8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88、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墨子·修身》

8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