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版多篇)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版多篇)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主要內容 篇一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主要內容

一、課程性質

(一) 課程性質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爲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爲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二) 課程價值

1.增進身體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 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一) 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

(二)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劃分學習水平

(三) 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

(四) 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

(五)根據課程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羣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學習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

(1)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運動技能目標

(1)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2)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

(3)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4)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身體健康目標

(1)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2)發展體能;

(3)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4)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爲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目標

(1)瞭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係;

(2)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係;

(3)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4)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

(1)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2)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學習領域一 運動參與

(一) 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二) 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學習領域二 運動技能

(一)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二) 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

(三)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四) 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學習領域三 身體健康

(一)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二)發展體能

(三)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五) 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爲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學習領域四 心理健康

(一) 瞭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係

(二) 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係

(三) 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四) 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學習領域五 社會適應

(一)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二) 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制訂

1、正確認識與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體系

2、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訂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3、針對各校實際編制學校課程教學方案

二)教師教學方案的制訂

1、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

2、選擇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根據各個學習領域的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以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年齡和性別特徵;②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學習興趣③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④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⑤簡單易行。

3、確定教學內容時數比例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2)靈活性原則

(3)綜合性原則

4、教學內容的組合和搭配

(三)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1、班級教學與分組教學2. 組織教學的靈活性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

1、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2. 加強教法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通過系統地收集課程設計、課程組織實施的信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課程設計和組織實施的科學程度進行診斷,並確定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它是不斷完善課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和途徑。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三方面的評價。課程評價過程一般包括四個步驟。

1、確定評價的目標--根據《標準》和具體評價任務,確定評價目標、評價對象和評 價內容。

2、選擇評價的方法--依據評價目標、評價內容,確定評價的指標和評價的方法。

3、收集評價所需要的信息--依據評價目標、評價方法的要求,具體進行觀察、測量等,收集教學相關的信息。

4、依據標準進行評價--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價值判斷和解釋,並及時反饋給評價對象,用於改進和指導以後的教或學。

(一)學習評價

1、學習評價的目的

(1)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2)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進教學。

(3)爲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並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4)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學習評價的重點

本《標準》的目標、內容與以往相比有較大變化,因此,學習評價的重點也相應有所變化。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重點

不太強調比較強調評價與遺傳因素相關較大的體能等

評價與教學過程較爲相關的態度、行爲等評價體育與健康知識的記憶

評價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評價單個運動技術掌握的水平

評價運動技術的運用和運動參與程度僅評價最終成績

既評價最終成績,又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

僅由教師進行外部評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3. 學習成績評定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評定是對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進行的判斷與等級評定。

(1)學習成績評定的內容

體能--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體能項目。

知識與技能--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科學鍛鍊的方法,體育技戰術知識與運

用能力,有關健康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鍊活動中的行 爲表現。

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

(2)學習成績評定的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評定應採用絕對性標準與相對性標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如在體能成績評定中可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及提高的幅度進行評定。運動技能成績的評定,可採用定量評定與定性評定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3)學習成績評定方法的建議

根據學生年齡、學段的特點,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評定方法應有所差異。建議1~2年級採用評語制,3年級至高中三年級採用等級評定製,也可以將等級評定與評語式評定結合使用。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還應重視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學生成長記錄袋可以收錄在體能和運動技能方面的發展、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爲的變化等方面的有關資料。學生成長記錄袋既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有利於教師、家長更好地瞭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

(4)學習成績評定形式的建議

學生學習成績評定不僅要有教師參與,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學生自我評定--學生對自己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進行的綜合評定。組內互相評定--學生對組內各個成員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進行的綜合評定。

教師評定--依據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行爲表現和進步幅度等,考慮學生自我評定與組內互相評定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隨着學生學段的升高,應更重視學生自我評定和相互評定的作用。

(二) 教師教學評價

教師教學評價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運用恰當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對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和結果進行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1、評價的目的

教師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客觀、公正、及時、可靠地評定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發現教學活動中的優點和不足,提供具體、準確的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2、評價的內容

教師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師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數量、質量和價值的評定。本《標準》所要求的教師教學評價,是指對教師專業素質和課堂教學兩方面的綜合評價。

(1)教師專業素質評價

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評價,應包括對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覈評價。職業道德主要是指教師的敬業樂業精神以及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

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對《標準》、教學內容的領會和掌握程度;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掌握及運用程度;從事體育教學必需的基本技能;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能力;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及開發和運用體育資源的能力等。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

(2)課堂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通過注重發展性的評價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

評價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的組織和課的結構、教學內容的質與量、師生間的交流和關係、教學技巧和授課能力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等。

教師教學評價既可用於對某一堂課的即時性評價,也可用於進行階段性課程或整個課程的評價。

評價時應關注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即教學活動對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同時,教學評價不但應注意教師教學行爲的評價,還應該特別注意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學習前後變化的評價。

3.評價的形式

教師教學評價主要採用教師自我評價和學生評價的形式進行,同時也可採用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和學生成績分析等多種評價形式。評價時可根據《標準》的要求和實際情況,針對專業素質和課堂教學兩方面的內容制定適當的量表,做到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4.評價的組織實施

教師專業素質的綜合評價,主要由領導和教師本人進行,同時採用同行評價的形式。一般可每學年進行一次。

教師的即時性自我評價,可以採用每堂課後在教學日誌或教案上作簡要評述的方式進行;由學生、同行或專家進行的即時性評價,可採用隨機方式在每學期進行若干次;階段性或課程教學實施的總體評價應在即時性評價的基礎上,由學校組織至少每學期進行一次,並將評價結論和整改建議及時反饋給被評教師本人。

(三)課程建設評價

1.評價的目的

課程建設評價是依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任務,對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進行的週期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發現課程和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時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和教學管理,促進課程的不斷完善。

2.評價的內容

課程建設評價主要對以下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評估:

(1)是否制定了課程規範性文件(包括課程實施計劃、課程實施方案、班級教學計劃)以及這些規範性文件的完善程度;

(2)是否建立了課程及教材的審查管理制度和課程評價制度,以及這些制度的實行情況;

(3)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完善程度和課程內容的先進性;

(4)教材建設評價,包括教材建設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現出的優點和不足,教師、學生和學科專家對教材設計和編寫的反應等;

(5)課程實施保障狀況,包括合格師資配備、師資培訓、場地器材和經費方面的保障狀況等;

(6)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

3.評價方法與組織

《標準》是評價的基本依據。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課程建設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地、市、縣級行政區的課程建設評價,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進行。學校的課程建設評價由市、縣及縣級行政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進行。

在進行地方和學校課程建設評價時,首先由被評地區和單位組織自評,然後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檢查驗收。被評地區、單位應寫出自評結論和整改意見,評價部門應提出評價結論和整改建議,並及時反饋給被評地區和單位,以促進課程建設的發展。

在評價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包括學習結果和學生的評價意見,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特別是家長的評價意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教育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

《標準》在課程內容上具有很大的選擇性,爲學校、教師創造性地實施《標準》提供了可能。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 人力資源的開發

學校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除了體育教師以外,還應注意開發和利用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和校醫等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此外,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有體育特長學生的骨幹作用,例如請他們作示範、當輔導員等。

在校外還可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請他們輔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在家庭,應充分發揮家長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督促、幫助的作用。

(二) 體育設施資源的開發

體育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證。國家已制訂了各級學校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各地學校應爭取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配齊,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改善。對現有體育設施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要努力開發它的潛在功能。

1.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

體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種功能,例如: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投射門,還可以用作鑽越的障礙等;利用跳繩可以做繩操、鬥智拉繩等。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

2.製作簡易器材

各地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製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例如:用廢舊的鐵杴杆、鋤把等製作接力棒,用廢舊的竹竿和橡皮筋製作欄架,用廢舊足球、棉紗和沙子等製作實心球,用廢舊的棕墊、帆布製作沙袋,用木塊製作起跑器,用樹樁製作“山羊”,用磚頭水泥或石塊砌成乒乓球檯,用磚頭、木板、竹竿代替球網等。

3.改造場地器材,提高場地利用價值

可以把學校成人化的場地器材改造成適合中國小學生活動的場地器材,例如:降低籃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網高度,縮小足球門,縮小足球、排球、籃球的場地等。

4.合理佈局學校場地器材

學校場地器材的佈局,應當既要滿足教學的需要,還要滿足課外體育活動和校內比賽的需要;既要方便組織,又要方便教學活動;既要確保安全,又要保證學生有地方活動;要形成相互依託、互爲補充的多功能活動區。

5.合理使用場地器材

應當根據本校和周邊環境,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空地,使學生能進行安全、適宜的體育活動。學校要加強場地器材和周邊環境的協調、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場地器材使用率,同時要加強場地器材的保養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財力、物力,使每一件設施都能起到儘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課餘時間對學生開放體育場地,安裝多向籃球架,因地制宜設計自然地形跑道等。

(三)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

1.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

現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要大力開發,以適應和滿足中國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各地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加強對運動項目的改造工作,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這裏所說的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2.新興運動項目的引用

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當選用健美、攀巖、現代舞等新興運動項目。

3.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大力開發和利用寶貴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維吾爾族的舞蹈、朝鮮族的盪鞦韆、錫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滾鐵環、抽陀螺等。

(四)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

1.課外體育資源的開發

這裏所說的課外泛指早晨上課前、課間和課外體育鍛煉時間等。各地要開展課前和課間體育鍛煉活動,可以把課間操時間延長到20~30分鐘,開展大課間體育鍛煉活動,改變課前和課間只做廣播操的單一活動內容,增加防治脊柱側彎操、眼保健操、跑步、球類活動、民間體育、遊戲活動等內容。各地學校應抓好課外體育鍛煉和校內體育比賽,應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班級、鍛鍊小組或課外體育俱樂部是課外體育鍛煉的基本組織單位。鍛鍊內容可以由鍛鍊小組或班級確定,學生也可以自選鍛鍊內容。

2.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

校外體育資源包括:

(1)家庭體育活動;

(2)社區體育活動和競賽;

(3)區縣鎮的體育活動和競賽;

(4)少年宮體育活動;

(5)業餘體校訓練;

(6)體育俱樂部活動;

(7)節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如:傳統節日中的元旦拔河、長跑,春節的秧歌、舞獅,元宵節的騎竹馬、太平鼓、跳百索、抖空竹,清明節的踏青郊遊、放風箏,端午節的旅遊、賽龍舟,重陽節的登高等;再如:學校假日中的體育夏令營、體育冬令營、春遊等,以及校定節日中?quot;體育節“、”遊戲節“、”舞蹈節“、”傳統項目節“、”健康?quot;等。

(五) 自然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

我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地況地貌千姿百態,季節氣候氣象萬千,蘊藏着豐富的課程資源,應注意大力開發和利用。

利用空氣,可以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利用陽光,可以進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進行遊泳、溫泉浴等。

春季可以開展春遊、遠足,夏季可以開展游泳、沙灘排球,秋季可以開展爬山、越野跑,冬季可以開展滑冰、滑雪。風天、雨天、雪天,可以練習長跑;晴天,可以練習騎自行車,可以登高望遠。

利用江河湖海,可以進行水上安全運動。利用荒原,可以進行步行拉練、野營等。利用雪原,可以滑雪、滑雪橇、滾雪球、打雪仗等。利用草原,可以進行騎馬、武術等。利用森林山地,可以進行安全的定向運動、攀爬活動。利用山地丘陵,可以進行登山運動和開展有氧耐力運動。利用溝渠田野,可以進行越野跑、跳躍練習等。利用海灘或沙地,可以進行慢跑、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等。利用沙丘,可以進行沙療、爬沙丘、滑沙等活動。

(六)體育信息資源的開發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如廣播、電視、網絡,獲取體育信息,不斷充實和更新課程內容。由於地區的差異性極大,在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也可以利用教學掛圖、黑板繪製簡圖等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材編寫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工具。編寫中國小體育與健康教材,必須依據本《標準》,全面理解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課程性質和課程價值,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構建富有特色的教材體系。

(一) 教材編寫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教材編寫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刂式逃 木 瘢 欣 諶 嫣岣哐 乃刂剩?br>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

2.健康性原則

教材編寫要有利於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增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3.興趣性原則

教材編寫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並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表現和創造的慾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

4.發展性原則

教材編寫要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的需要,注意選取對學生丈硤逵 哂兄匾 跋斕幕 ≈ 丁⒒ 炯寄芎突疃 諶藎 嶽 諮 Щ嵫 埃 ⒕哂幸歡ǖ淖暈疑杓啤⒆暈葉土丁⒆暈移蘭鄣哪芰Α?

(二)教材內容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依據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標準,精選與學生身心健康緊密相關的教材內容。

2、教材要多樣化和具有開放性,要突出重點,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內容要有利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教材內容的選擇要在繼承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吸收現代的體育文化。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要滲透在教材之中,現代的體育文化更應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4.教材內容的選擇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有利於學生掌握安全運動的方法。

5.教材內容應處理好各水平階段的縱向銜接和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橫向聯繫,避免重複,以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三) 教材的呈現形式和體例

體育與健康教材包括多種載體,除學生課本、教師用書以外還應包括掛圖、卡片、圖片、幻燈、音像資料、多媒體教材等。其中1~6年級不編寫學生課本,7~9年級和高中階段各編寫一冊學生課本,但各學段均需編寫教師用書。

1.學生課本

學生課本的用途是在教師指導下供學生自學和實踐。因此,課本的版式設計要美觀,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切身利益緊密相聯,激發學生閱讀體育與健康教材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

(1)課本內容的呈現要改變以往從概念到概念的敘述形式,從問題出發,指導學生通過運動實踐和觀察、思考,自己去獲得知識和結論。要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突破,逐步學會學習。

(2)課本內容的表述要適合學生心理,既科學嚴謹,又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閱讀和思考。

(3)學生課本體例的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課題:應標題鮮明,引人注目;

學習提示:應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受課題的價值;

學習內容與方法:應引導學生體驗與感受,表現與創造,綜合與運用,參與和發展;

練習和自我測評:應引導學生反思、領悟學習內容,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的能力。不同版本的學生課本體例可各具特色。

2.教師用書

教師用書是課程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應包括:

(1)教學目標、教學特點、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教學評價;

(2)課堂活動設計;

(3)對教學內容的擴充和深化,以及其他必要的補充知識和背景知識;

(4)學年、學期、單元、課時教學計劃案例。

教師用書的內容應與學生用書相對應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二

根據課改的要求,通過近一年的實踐,教師和學生逐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對新課程有了一些具體的感性認識。下面談談自己在學校一個學期課改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 ,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即體育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爲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爲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佔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七年級新生入學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 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瞭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目標。例如:球類教學,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條件、學生的興趣等因素,籃球、排球教學計劃在八年級第一個學期就完成基本技術教 學,達到水平四的要求:基本掌握一兩項球 類運動的技戰術。以後的教學以鞏固提高爲主。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體育理論考察:學生自己命題,寫好答案,填上自評分,教師進行評分。

三、對新課程實踐後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爲類比成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 舞臺,認爲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纔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纔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於教 師的行爲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爲,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爲主,後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爲知識的佔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體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爲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爲複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爲,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國小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國中進行教學。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繫。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會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 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爲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課堂上重視了學生 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我現在正在探究:根據學校的體育競賽,確定教學計劃和進度,讓學生學與用結合,提高興趣,進而形成學校制度,促進學生課餘體育活動的開展,使體育 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 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 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8)、教師要多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同時體育教師應由教練型向陪練型轉變。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三

這些天我仔細地閱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課標實驗稿與課標修訂稿對體育課程性質的闡述作了比較,我有了以下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體育學科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乎民族的興衰和復興,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體育老師的主要職責。新課標重新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容。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對於每個水平段的體育課,選擇什麼內容?該達到什麼目標?課中該用什麼手段去組織引導?很難入手。修訂後的《課標》將實驗稿中“內容標準”改爲“課程內容”。在對學生提出的每一條目標要求之後,修訂稿中都會列舉達到相應目標要求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供老師們選擇。同時,還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仔細閱讀後,我覺得我更加明確了應該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習目標。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是我的弱點,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是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探究的。修訂後的《課標》整合了原先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確立爲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體育教學,這是一個整體,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發展的。

《課標》的修改向着強化運動技術學習;突出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強化教學內容彈性指導;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體育教師的評價地位,強化體育成績的考覈。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該不斷地區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篇四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體育課程性質有非常明確定位:“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鍛鍊爲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國小生健康爲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從這一定位來看,體育與健康課教學離不開身體鍛鍊這一形式,而運動技能的學習是身體鍛鍊的載體。學生只有通過運動技能的實踐與應用,才能達到體能的增強、技能的掌握和行爲態度改變的目的,而丟掉運動技能教學的體育課將失去體育課的本質屬性,將丟掉學生的健康。因此,我們應從國小開始,逐步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從而在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建立興趣、形成意識、養成習慣,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與方法,進而運用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可是當前的體育課堂,由於對“技能教學”真義理解偏頗,出現兩個怪圈:一是過分追求運動技能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不分年齡、不分學段、不考慮特點,嚴格按競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進行學與練。其結果是運動技能掌握一般化,學生沒有獲得運動情感,學得不高興。二是運動技能教學過分隨意化,一味讓學生自行去學習、體驗、感受,缺乏有效的引導。其結果是,根本沒學會什麼動作,充其量只能是學生自己在進行身體活動,學生根本體驗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後的快感。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運動技能教育教學是當前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首先,要辨清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能的區別與聯繫。我國曆來把“三基”作爲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三基”即是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礎教育的各門學科提的均是“雙基”,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見,運動技術是體育學科特有的,較爲明顯地反映了體育學科的性質。我們有許多老師把運動技術說成運動技能,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資料顯示運動技術被定義爲“能充分發揮人的機體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運動技術是固有的,本身客觀存在的,是默會知識,它必須在實踐中獲得體驗才能最終掌握。運動技能是通過後天的學、練逐步提高的。現在中國小的體育課針對這一問題存在兩種誤區,具體表現爲: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動地採用了高水平技術於體育教學之中,造成與學生的實際脫節,與體育的教學目標相悖;另一方面則認爲技術對中國小生來說沒有意義,應當徹底地排除技術傳習式教學,把體育課上成身體鍛鍊課。看來這兩種誤解均是不足取的。

運動技術學習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主要內容。在運動技能教學中可將運動技術遊戲化,通過遊戲手段和表現形式,以學習運動技術爲內核的這種教材化改造來增加運動技術學習的趣味性,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單調的教材,巧妙地轉化爲學生尤爲喜好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的較量中掌握應學的運動技能,同時體驗並感悟到運動和技術學習的樂趣所在。例如,哈爾濱市49中李鎧老師的《蹲踞式跳遠》一課就是將蹲踞式跳遠的技術動作通過幾個行之有效的遊戲來達到練習、強化、提高技術動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賽提高了學生的跳遠能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騰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騰空步單腳觸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離助跑跳遠;全程助跑蹲踞式跳遠等動作。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循序漸進中學會了技術動作。

其次,是針對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體育課堂確立“彈性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的瞭解,對學生在體能、技能上所達到的水平基礎上,制定出彈性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基礎與需要進行分組教學,力求使所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穫。對體能好的同學要提出技術要求;對技術好的學生提出經驗類、戰術類的要求;對基礎差的學生應以興趣、調動積極性進行參與爲主,使他們較快地在頭腦中建立起對所學運動技能的概念,並輔之以鼓勵性語言,而後通過簡單動作的嘗試,逐步過渡到主動積極練習、提高的階段。

第三,重視運動技能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非運動技能的教學。事實上,非運動技能因其實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是重要的體育課程資源。我們不能將以非運動技能作爲主要內容的體育教學說成是沒有運動技能的教學,看成是沒有內容的活動課、遊戲課和休閒課。相反,只要非競技運動技能的教學有實用價值,正是體育教師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的好時機。

總之,體育課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動起來,學到體育運動技能知識。學生在課中進行相互評價技能的掌握情況和自我評價所學的技能頗爲重要。現在許多課中都有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內容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學生在課中對自己、對他人、對小組同伴、對班集體,甚至對老師做出一些評價,都能使運動技能學習更加理性化,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學變得有效。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解讀 篇五

摘要:本文圍繞新課標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原則,以關鍵詞解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原則”內容,以此爲新時代校園武術教育能發揮的作用以及課程定位提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想性、課程指導性、課程可操作性、課程時代性

修訂原則(解讀)

(一)堅持目標導向: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思想是教育的靈魂,《禮記-學記》有言:“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思想是傳遞給下一代的精神力量。新時期教育目標是全面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這是時代需求,也是教育責任和主題思想。

新課標要求教學把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和健康等主題教育有機融入到課程之中。對於校園武術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可以尋找能培養學生的品德,培育民族精神、國家安全同時弘揚中國武術精神的典籍、故事、電影、紀錄片,作爲課程素材增進武術學科教育的思想性,以此啓發培養學生的理想和擔當精神。

(二)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問題導向的原則是怎對當前教育存在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實際問題包括:教育內容和方式要進一步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段學習內容的銜接、課程的科學性和系統要需要加強、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的同時如何提升教育質量,這些實際問題要通過細化教育目標,明確可實施操作的教學方案和課程內容。

校園武術學科具備開發“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潛力,武術對人的塑造可以影響終生,於身塑造可使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於心塑造讓人尊師重道、立德爲先,所以校園武術要把武術學科的教育定位於終身價值,讓武術文化滋養孩子們一生。

相對傳統武術教學方式而言,校園武術學科教育不是以培養“門派武術傳承人”爲目標,而是把傳統武術中的營養拿出來融入到校園教學之中,以科學、系統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們受益終身的課程內容,教育目標要明確細化且具實操性,這需要更多有教育情懷的武術人進行探索實踐。

中國武術七段王天明博士,是我國少幼兒武術領域傑出的教育專家,被譽爲“少幼兒武術教育第一人”,他以近三十年的執教生涯推動了全國少幼兒武術啓蒙教育體系的發展,讓武術教育走出了競技運動的傳統教學空間,並實踐發掘出武術文化和精神的教育培養價值。幼少兒通過武術啓蒙教育,不但能夠養成堅毅果敢的性格,還可以將在武術中學到的策略、智慧、方法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少幼兒武術啓蒙的實踐推廣對校園武術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推廣,具有極大的借鑑參照價值。

(三)堅持創新導向:體現課程時代性

教育方式要繼往開來,根據時代的現狀、生活方式、教育需求和全球化視野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義務教育在基礎教育的普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時代需求從“有學上”過渡到了“上好學”,那必然從學生個體出發,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發展需求,所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就成了當前時代教育的核心素養。

校園武術傳承教育的方式要堅持與時俱進,圍繞時代教育核心素養細化的水平目標,以設定不同水平段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課程,在課程內容教學上可運用時代科技成果,比如”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慕課(MOOC)運用,更有助於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去學習武術,而且可彌補傳統教學“言傳身教”的侷限,還能把豐富多元的武術教學內容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解讀 篇六

本文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過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目的,以及解決體育與健康學科“固有頑疾”等方面,闡述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背景,並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爲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論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設置的邏輯與特點,同時解讀了新修訂課程標準在實施中可能遇到的“應用情境”創設、學業質量評估及大單元設計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

關鍵詞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2022年版義教課標解讀;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體現思想性、方向性、先進性和科學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是修訂2022年版課標的根本精神和關鍵要求,是深化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

一、本次修訂的主要價值取向

(一)修訂背景

2022年版課標的修訂工作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開展的,重在體現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重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重在面向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應對當今世界複雜局面的挑戰,服務國家義務教育發展戰略,着眼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旨在爲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後繼力量,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第二,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爲指導,注重課程的育人特徵和功能,聚焦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爲教師教學架橋,爲學生健康成長導航,具有更強的目標導向。

第三,緊密結合時代要求和體育與健康學科特點,重視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未有根本性好轉、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學生上了9年的體育課一項運動技能未掌握、學生未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四大問題,引導體育教師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變革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提高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質量,具有更強的問題導向。

(二)價值追求

第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2022年版課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引領,堅持黨的領導,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基本立場,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體育,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致力於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堅持“健康第一”。

2022年版課標堅持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調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過體育與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與黨中央、國務院近二十年頒佈的一系列相關文件強調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重點關切我國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特別是體質健康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的現實。2022年版課標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爲目標。

第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2022年版課標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反映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及時更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和方法體系,充分體現新時代“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現實要求,充分考慮地區和學校差異,積極推進以校爲本的實施策略。同時,2022年版課標註重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體育的魅力,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堅持科學論證與繼承發展。

2022年版課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規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需要,促進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充滿活力地健康成長。2022年版課標對二十餘年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踐做出了系統梳理,總結提煉並繼承成功經驗,確保課程改革的連續性。同時,發現並切實面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修訂與完善。

第五,體現“健身育人”的本質特徵。

爲了改變“學科中心觀”“技術中心觀”,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功能,2022年版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以往單一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轉變成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促進廣大體育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引導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激發運動興趣,學會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體驗運動的樂趣,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三)希望解決的問題

2022年版課標對長期以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第一,明確課堂運動負荷要求,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解決“不出汗”的體育課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未見根本好轉”的問題。

2022年版課標強調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每節課羣體運動密度應不低於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於50%,每節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在140-160次/分鐘;不僅專門設置了體能學習內容,還提出每節課應有10分鐘左右體現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體能練習,以保證每節實踐課具有足夠的運動負荷,讓學生獲得充分的運動體驗,真正改變“不出汗”的體育課現狀,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得到根本性好轉。

第二,以“教會、勤練、常賽”爲抓手,建構“學、練、賽”一體的課堂教學體系,真正“教會”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摒棄“無運動量、無戰術、無比賽”的“三無”體育課,解決“學生學了9年體育課,絕大多數學生未能掌握1項運動技能”和“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問題。

2022年版課標強調結構化運動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學生側重在應用的情境(如對抗練習、比賽或展示等)中學習知識與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學生的意願和需求的基礎上,3-6年級從六類專項運動技能中各選擇至少1個運動項目,7-8年級從六類專項運動技能的四類中各選擇1個運動項目,然後對每一個運動項目實施完整、系統的大單元教學,9年級讓學生結合學校實際自主選擇運動項目進行學練,幫助學生在國中畢業時學會1-2項運動技能,並能夠在比賽中得以運用。此外,2022年版課標強調採用遊戲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不同數量、時間、形式、場景,以及個人與小組間的各種挑戰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練、賽”環境中體驗運動的樂趣,讓學生愛上體育與健康課,能夠真正瞭解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

第三,重視把體育鍛煉作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決“學生未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問題。

2022年版課標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評價等多方面強調要幫助學生養成鍛鍊習慣,不僅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體能練習、“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運用”等,幫助學生形成堅持鍛鍊、終身健康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在學業質量中增加了與鍛鍊習慣有關的評價指標,如,水平四球類運動的學業質量中規定,“每學期通過現場或多種媒介觀看不少於8次所學球類運動項目的比賽,並能夠對某場高水平比賽做出分析與評價”,以及“每週運用所學球類運動技能進行3次(每次1小時左右)課外體育鍛煉”等,並通過佈置體育與健康家庭作業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和健康實踐活動。

二、2022年版課標的主要變化與突破

(一)堅持“健康第一”,提煉核心素養

2022年版課標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爲宗旨,提煉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爲和體育品德作爲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運動能力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健康行爲是指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爲規範、體育倫理,以及應當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三個方面密切聯繫、相互影響,在解決複雜情境的實際問題過程中整體發揮作用,並在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全面發展。2022年版課標強調緊緊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促進中國小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基於核心素養,開展課程設計

1、明晰課程目標

2022年版課標闡明瞭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提出課程目標:掌握與運用體能和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學會運用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這三點分別對應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課程“健身育人”的本質特徵。

2、設置課程內容

遵循“目標引領內容”的原則,2022年版課標不僅根據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和體育與健康教學規律設置課程內容,還充分考慮學生的生長髮育特點、體質狀況、運動基礎、興趣和需求等,提高教學內容選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保證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基礎性、多樣性和系統性,發揮不同運動項目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在體驗不同運動項目魅力的基礎上掌握專項運動技能。

首先,針對水平一目標,專門設置基本運動技能的課程內容,爲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練奠定基礎。針對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標,分別設置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形成比較豐富的運動體驗,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運動需求,在此基礎上掌握1-2項專項運動技能。

其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整體設計健康教育內容,針對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目標側重基礎的衛生習慣、營養膳食、合理作息、視力保護、安全意識等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健康與安全的認知、意識和行爲;針對水平四目標側重健康與安全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與運用,促進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的生活態度。

3、倡導新型教學方式

2022年版課標強調教師結合學校與學生實際,基於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制訂與細化學習目標,並根據學習目標確定達到不同水平的內容要求與學業要求,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與情境;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將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主動學練意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生活應用情境和真實運動情境的創設,強調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真實情境中的複雜問題;運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

4、構建綜合性學習評價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主要評估學生通過學習達成核心素養的程度。2022年版課標構建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爲、體育品德三方面對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做出總體描述。學業質量起着連接核心素養和學習評價的橋樑作用。2022年版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實施學習評價時,應從學業質量的描述中提煉出具體的測試內容,並細化爲不同的測試指標;強調設計貼近生活、具有較強應用性的情境,觀察和評價學生運用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業質量讓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加明確應該教哪些內容,教到什麼程度。2022年版課標強調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重視增值性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三)着力創新改革,完成四個轉變

2022年版課標強調面向未來、改革創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以體育人、綜合育人理念的滲透,努力實現從“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轉變、從“單一技術導向”向“結構化知識和技能導向”轉變,從“簡單情境”向“複雜情境”轉變,從單純的“體育教育”向“體育與健康教育及多學科融合”轉變。這四個轉變有助於學生從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中獲得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和全面的發展。

2022年版課標還設置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將體育與健康教育與其他“四育”加以融合,增加了與國防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開拓了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解決體育與健康實踐問題的教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課標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

(一)廣大教師如何迅速理解並轉變觀念

在推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是改革的關鍵。只有讓廣大體育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實踐新課程,2022年版課標所描繪的全新場景和積極變化才能成爲現實。一線教師對於新修訂課標的接受、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何讓教師迅速領會、深入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是2022年版課標貫徹實施過程中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引導體育教師深入學習和理解2022年版課標,加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教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利用實踐證明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課程模式和優質課程,有效促進2022年版課標的落地實施。此外,2022年版課標還強調教師培訓的重要性,重視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人員的構成,提出了立足學校實際,完善教研體系等具體要求。

(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應用情境”“落實知識和技能結構化學練”

2022年版課標提出要創設應用的情境,開展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對於長期習慣單一技術教學的體育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核心素養的形成不能脫離相應的學習情境,教師在創設體育與健康學習情境時應緊緊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爲、體育品德的培育,根據課程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採用有效方法,挖掘教學資源,創設應用情境。不同項目對於應用情境的要求不盡相同,球類運動最好的應用情境是比賽,花樣跳繩、健美操等項目的應用情境更多指向展示與表演等。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具有層次性和關聯性特徵,其層次性指的是知識之間和技能之間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遞進關係,關聯性指的是知識之間和技能之間的聯繫及相互促進的關係。體育與健康知識之間如何關聯、運動技能之間如何組合等問題將是體育教師在貫徹實施2022年版課標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如何制定不同項目的學業質量

學業質量指的是學生在完成體育與健康課程某一水平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也就是“學到怎樣纔算好”,是以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爲依據,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所做的整體刻畫,用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這就要求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和學業質量上下貫通。2022年版課標以部分項目爲例,提出了學業質量的內涵和行爲表現。如何以核心素養爲依託,結合不同學段、不同項目的具體特點,形成可測、可評、可量化的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是2022年版課標貫徹實施過程中的重點任務之一,需要廣大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共同努力探索和實踐。

(四)如何設計與實施大單元教學

爲了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2022年版課標提倡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是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集中、系統和完整的教學。同時,要加強課內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連續學練,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要避免把一個完整的運動項目割裂開來、斷斷續續實施教學,或在一個時間段內教授不同項目,導致運動技能學習的負遷移。大單元教學既能使學生掌握所學項目的運動技能,又能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綜上所述,2022年版課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以“學、練、賽”爲抓手,提煉出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爲、體育品德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並以此爲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新的課程理念需要新的教學實踐落實,因此,廣大一線體育教師要在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2022年版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七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爲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國小生健康爲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其基本理念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爲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將中國小的學習劃分爲六級學習水平;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確定了依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加大了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根據課程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

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強調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羣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新課標》從五個領域設定了具體的內容標準。其中水平一的目標要求是對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

領域一 運動參與:對體育課表現出學習興趣;領域二 運動技能:初步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領域三 身體健康:注意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柔韌、反應、靈敏和協調能力;知道身體各主要部位的名稱和自己身體的變化;領域四 心理健康:說出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情緒表現;在體育活動中適應陌生的環境;領域五 社會適應: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活動的區別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活動的區別;在體育活動中尊重他人。

在日常教學中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除了發掘教材之外,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體育課教學應杜絕放羊式的教學,應遵循教學目標要求真正讓學生獲得鍛鍊、提高能力。例如一年級跳繩教學往往被大多數教師所忽視,有的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更多地是讓學生自己隨意跳,因此很多學生很難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爲了讓學生們都能夠跳好繩,我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對五個領域所應達到的目標進行了如下設計:

1、運動參與目標:在教師地引導下,學生能夠愉快地進行學習,敢於表現自己。

2、運動技能目標:75%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並腳跳短繩的動作方法,並能將動作運用到其他活動中。

3、身體健康目標:通過雙腳連續跳發展學生腿部力量,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能夠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

4、心理健康目標:敢於挑戰自我,並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

5、社會適應目標:通過集體學習、互相觀察與討論,增進友誼,發揚團結協作的能力。

要想跳好繩重點要掌握雙手正搖並腳跳的要領,這其中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是練習中的一個難點。爲了有效達成目標、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教師講解示範握繩和掌握適宜長度並腳跳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及模仿掌握基本方法。

2、組織學生按節奏徒手模仿跳繩動作,教師通過巡視發現學生問題並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專項訓練所要求的節奏。

3、教師指導學生單手拿繩跳,(左右手交替各練習一次),幫助學生掌握繩落地時雙腳跳動的要領。

4、指導學生通過兩手各握一條對摺繩的兩端跳練習,幫助學生練習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5、指導學生進行並腳跳繩練習,使學生能夠做到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6、教師組織優秀學生進行展示,並引導其他學生通過認真觀察達到進一步學習完善的目的。

7、強化練習並腳繩,使學生熟練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

通過以上循序漸進的練習,難點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組織學生進行遊戲比賽,通過計時比多及一次性比多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成果所帶來的身心的愉悅。

以上只是我教學中的一個小例子,也是我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一點成果。通過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只有正確理解新課標的性質和理念,準確把握標準、全面落實目標才能真正有效地上好體育課;只有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爲本,才能實現真實、高效的課堂,從而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解讀 篇八

本文立足教育的民族文化自信建設需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以及分析生活學習中缺失體育與勞動教育內容現狀,以關鍵詞解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思想”內容,以此爲新時代校園武術教育能發揮的作用以及課程定位提供思考和建議。

指導思想(解讀)

關鍵詞“紮根中國、德育爲先、體育勞動”

“紮根中國這個大地辦教育”:2022新課標教育聚焦的新時代學科教育核心素養,紮根中國大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體系。

部分影視娛樂、二次元漫畫、網文小說植入了“娘炮”“男寵”“僞娘”之類元素,這些外來輸入的扭曲價值觀和病態審美,正在腐蝕我們下一代的人文精神,如果我們下一代成長環境中被輸入的國外文化、審美、價值觀所包圍,那麼我們的下一代也將失去真正的中國人的精神。

所以中國的基礎教育一定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什麼是忠孝仁義禮智信,我們的下一代有了文化自信,纔不會崇洋媚外;下一代有了民族文化意識,纔不會有那麼多科技人才出國後不再回來。這些衆多媚外的價值傾向,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帶來的文化不自信,所以一定要紮根中國本土大地的文化辦教育。

“堅持德育爲先”:爲什麼一再強調德育是教育的首位?是因爲現在的孩子缺少品德教育,以前的教育從小開始先蒙正,家風、家規就是從日常的行爲進行品德教育的,過去習武,講究德爲先,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習武德行是第一,這是人生教育的根基。

我們現在家庭教育出現斷層了,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自私且缺少集體觀念,很多父母也不懂如何教育子女,過多寄望於學校和教育機構,反而讓孩子缺失了來自家庭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自然偏失。所以當前教育改革堅持德育爲先,同時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恢復家規、家風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現在的孩子不愛鍛鍊身體,一動就累,還怕吃苦,身體肌肉和骨骼發育成長都出了問題,造成沒有運動爆發力,跑步摔骨折,身體肥胖等諸多問題。

當前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被科技改變,城市化進程、公交系統和機器化工業的運用,使得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接觸的日常運動、勞動、家務越來越少,生活中運動量減少,身體素質和體能相對減弱,所以加強體育和落實勞動教育正是爲了彌補這一漏洞。學校通過多開設一些運動課程和運動項目,多舉辦一些運動比賽,把運動融入到生活中進行勞動教育,這樣才能提高下一代的身體素質,文明精神,野蠻體魄!

新時期武術教育走進校園能發揮什麼作用?

中國傳統武術都是經歷了歷史沉澱,每一個套路和招式與身體經絡、骨骼、氣血都有必然的講究和聯繫,更適宜青少年兒童強身健體、鍛鍊身心。而且武術運動可以融入日常生活進行訓練,沒有特定場地和訓練器械要求,更容易落實。

中國傳統武術講究的“德”與“禮”,謙遜、自強、仁心、尊師重道是武術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可以此塑造學生的品格,提挈精神內涵,同時在整個過程中建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爲文化自信的培養奠定基礎。

新課標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中國武術傳承發揚有什麼幫助?

2022新課標正式把中華傳統武術以學科身份薦入校園,以政策保障爲武術傳承確定了方向,當傳統武術成爲體育與健康科目的重要學科,必將爲傳統武術的傳承注入更多生命力。

武術成爲學科教育,將武術的運動與競技屬性要加上了“教育屬性”,武術的課程結構、教學方式也必將發生變化,同時對武術人的自身素養和能力也提出更多要求,未來知識與能力並重的複合型武術人才,將會有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武術學科教育會塑造下一代孩子們健康、有效、系統、科學的體育運動理念,中國武術的智慧運動系統,對肌肉、神經、骨骼的鍛鍊更快捷有效,且簡單易學,不但能全面提升體育課程目標,而且可能掀起全民習武健身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