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篇一

再讀新課程標準,我對怎樣上好體育課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少講,少給學生具體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發現、探索、研究,讓學生成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

二、要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需求。教師上課時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對發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體驗的現狀;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想方設法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少些干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得到鍛鍊。

三、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學生對上體育課爲什麼不感興趣?我認爲原因有四:

1.學生體質差,在活動中很難找到成就感。

2.部分學生怕吃苦,因爲體育課不同於其他文化課,運動量大,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身心疲憊。

3.教學內容單一,現在體育課上主要是幾類大項目中的幾個小類:跑跳類主要是短跑、中長跑、跳遠,球類主要是籃球。

4.受學校硬件設施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長時間下雨),再加之學校不重視,體育課經常被擠佔,學生就認爲體育課可上可不上。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

1.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活動,設計的活動要生活化、有趣味,這樣學生纔會有興趣,纔會積極參與,纔會克服困難堅持下來。

2.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批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整個教學中,會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應過於苛責,不應使其喪失信心。教師在表揚或激勵學生時,要避免簡單的說“好”“很好”“行”,而應說:“你做得非常好,老師很喜歡”,“大家來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語言進行激勵。

3.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有學生之間的互評,更要有學生的自評。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學習"英語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才能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或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不誤人子弟的目的。

我對新課標的最大的體會是:新課標體現了以人爲本,注重人的發展的新理念摒棄了過去的教學大綱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的落後觀念。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纔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現代課程價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整體目標上不僅僅是關注國小生知識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國小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要讓國小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換句話說國小英語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既要從事教學活動,又要從事教育活動。

2、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爲中心和以學習爲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爲中心就是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教材選用和教法設計時,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水平,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要求與個體差異。以學習爲中心,就是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國小英語課一定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說說、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國小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3、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有時教法更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國小生的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儘可能多地爲國小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啓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爲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四、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國小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的實施和課程資源的開發上都要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就目前國小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主要應該都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國小英語教學一定不要變成教師滿堂灌的知識課,不要讓國小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玩”是兒童的天性,“遊戲”是兒童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種認識出發,“活動”就應該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動中兒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只有在活動中兒童纔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纔會鞏固學習興趣。二重新定位師生關係。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國小生在活動中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強調師生互動。國小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小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三是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滿足國小生英語學習的需要。

尊重個體差異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尊重個體差異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要認識到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另一層含義是我們應該做到針對不同差異的孩子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獲

五、應及時進行有效評價。

評價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手段,一種學生成長的記錄。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如恰當地運用好:Good!Goodjob!!Welldone!You’’reagoodgirl.其實,教師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學生,就會想出各種各樣生動的、表揚式的、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這些讚揚的話使國小生精神振奮,信心倍增;其次,教師還可以用體態語言對國小生進行表揚和評價。如國小生英語說得好,教師就鼓掌祝賀;國小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正確時,教師就豎起大拇指讚賞;對認真聽課的學生,教師微笑讚許。對錶現好的小組,教師進行加星等,更好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不斷更新,駕馭英語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掌握的詞彙在不斷擴充,社會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只有通過對新教材的學習,迎接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善於鑽研,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篇三

新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爲最基本的課程理念,爲新時期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宏觀的規範,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下面談談初步認識。

一、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二、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

傳統的地理教學“以本爲本、以綱爲綱”長期以來成爲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因而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歷程”和“經歷”。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爲,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製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髮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信息技術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篇四

通過幾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從而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因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相互對立又自成一體,構成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構成了教師的學生觀。對教師來講,樹立正確、科學、合乎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生觀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填鴨式、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折射出教師並沒有以學生爲本,疏忽了學生自由、獨立的思想。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內心世界和獨特創造價值的能動體,認識這一點,對教育就很有啓發。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後,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交流和互動的關係,充分發揮情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總之,以人爲本是現代學生觀的顯著特點,也是現代學生觀與傳統學生觀的根本區別。另外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也就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影響學生,否則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師應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對教育好學生充滿信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肩負着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

其次,隨着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其課程意識也隋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轉向。從課程目標意識來看,由單一轉向多元。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僅僅有知識的發展是不夠的,教學還應該包括更多的內容。正是由於課程目標的多元化,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課時等纔出現靈活,欣欣向榮的態勢。如今,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很少有人把教學目標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上,更多地在於掌握一種方法,學到一種態度和精神。從課程內容意識來看,由封閉轉向開放。在新課程內容意識的指導下,教師在把握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課本,表現在:更換內容、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並聯系其他學科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整合。課程內容走出了課本,走近了科學,走出了學校,走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從整體上來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已逐漸地從被動轉爲主動,從靜態轉爲動態,教學素質相比較以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建設鮮明的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意識仍然是一個重要話題,只有當這種課程意識真正地內化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實現。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篇五

最近學校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這些天的教學,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最近,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爲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新課程標準》已經於20xx年修訂並頒佈實施,通過近階段對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學習,自己對新課程有了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經過這些年的教學探索,結合學生實際,深刻認識到新教材內容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就要求教師相應的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反思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觀念的改變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爲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因而,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知識,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如: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作爲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填鴨式”教學轉變爲“啓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爲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爲知能並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

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材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內容設置上,只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習題設置過於簡單,這就需要教師配以多樣的習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對於複習課,要通過各類習題來幫助學生複習總結已學過的知識;有時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學生上講臺、遊戲比賽、討論、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另外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爲重要。許多課要求教師要用多媒體教學,要求學生會用多功能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有以下一些明顯的優勢: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特別對於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會事半功倍。

三、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爲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四.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無論何種教學方式,都應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也是如此,很多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上,認爲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運算定律推導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導的過程本身就蘊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不講公式的推導就直接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總結出一些方法,規律。結果卻是多數學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規律,而且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五.加強自身的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

俗話說得好,”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爲了教好學生,我們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課程方面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鑽研與新課程相關的知識,這樣纔能有備無患,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強教師集體備課、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我們應該多向優秀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爲己所用。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

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

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篇九

我認真地學習了新課標之後,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爲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爲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