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守歲的由來和寓意【多篇】

春節守歲的由來和寓意【多篇】

春節爲什麼要守歲 篇一

年守歲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因此守歲是很重要的。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爲“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春節習俗 篇二

掃塵除舊

掃塵即爲年終大掃除,北方稱爲“掃房”,南方稱爲“撣塵”。據記載,春節的序幕宜在臘月二十三拉開。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臘月二十三祭竈的傳統,祭竈之後正式開始準備春節的一切事宜。一般而言,臘月二十三至除夕前,是掃塵的最佳時段,稱爲“掃塵日”,又名“迎春日”。

掃塵得宜可爲未來一年帶來好運氣。因爲過去一年中,家中氣場受到多方外來因素的影響,而“塵”與“陳”爲諧音,新春掃塵則寓意着除塵布新,將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含破舊立新、辭舊迎新之深意。所以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宜徹底打掃衛生,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若是舊年運氣不甚理想的,還可以用柚子葉熬水灑在角落,柚子葉在風水學上有驅邪避惡的功效,用來清洗房屋可以徹底去除污穢的舊氣,迎接新春的喜氣。

喜慶迎新

爲了喜慶迎接一年的伊始,除了掃塵以外,春節前還有諸多事宜需要準備或講究。例如年十九或三十日那天,宜在家門口貼上豔紅的春聯、門神等,以紅色爲主,用以鎮宅、避惡、驅邪,瑞意吉祥;過年前宜剪髮,因爲頭髮古稱煩惱絲,剪髮意味着新的一年遠離煩惱、心想事成。

家庭主婦宜在過年前夕購買好大年七年級早上的用品和食品,如青菜、豆腐、甜食,或者親自制作應節食品,如炸煎堆、笑口棗、油角等;除夕夜宜由頭到腳徹底洗澡,若舊年的運氣欠佳,宜用柚子葉水洗澡,注意盛柚子水的桶和毛巾宜新宜紅,增添喜氣旺氣,擋災化煞;洗澡之後便換上新裝,衣物、鞋襪等均宜新置的,以免沾染舊時氣,爲免來年惹小人是非,宜穿上新鞋去踩小人,可減少來年的口舌是非。

對於犯太歲或者衝太歲之人,宜穿上新的紅色內衣,外衣也宜鮮色(如黃色,代表帝王之氣,化煞消災;如紅色代表喜慶之氣,增福添旺)爲主,以沖淡煞氣,帶來好運氣。

春節爲什麼要守歲 篇三

所謂“守歲”,就是除夕不睡覺的習俗。“守歲”又叫“熬年”。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來作祟。兇猛無比的“年”生性嗜肉,從飛禽走獸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對象。爲了對付“年”,人們逐漸摸索出其生活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會趁着夜色,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雞鳴破曉之時即返回山林中。於是,人們把這一夜視爲恐怖的“年關”,想出種種招數來對付“年”,比如守歲、燃放鞭炮、給孩子“壓祟錢”等,以驅鬼辟邪。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吃完晚飯,熄火淨竈,把豬圈牛欄全部拴牢,宅院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熬夜守歲,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來。守歲,漸漸成爲人們過年的習俗。

早在西晉,已有文獻記載有關守歲的事宜。《風土誌》中說,除夕晚上,大家互相贈送禮物,預祝對方新的一年財運當頭,討個好彩頭,這叫“饋歲”;準備豐盛的酒席,祭神祈福,這是人們告別舊的一年的方式;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聚在餐桌前,互相沾點福氣,這是所謂的“分歲”;徹夜不眠,歡聲笑語一直到天明,這就是“守歲”。

守歲時燃放爆竹、張燈結綵等,同樣是爲了驅鬼魅除兇災。其來源也跟“年”的傳說有關。據說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正好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響聲,嚇得落荒而逃。它跑到另一個村莊,正要竄進一個人家的大門,卻猛然看到這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衣裳,“年”不知道那大紅傢伙是什麼東西,被嚇得扭頭便跑。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裏一瞧,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逃之夭夭了。人們由此發現“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出許多驅趕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關於燃放鞭炮驅除鬼怪,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曾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魈惡鬼。”據說,此俗始於漢代,人們最早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火藥發明之後,人們便將硫黃、硝石、木炭放進了竹筒裏,點燃後竹子發出的聲音更加響亮。後來,人們還將火藥放入紙卷,做成了“炮”,還把“炮”編成串,做成了“鞭炮”。“鞭炮”點燃後,可以發出持續不斷的響聲。因爲鞭炮的來源與古代燒竹子有關,所以又稱爲“爆竹”。宋代王安石曾在其著名的《元日》詩中生動地描寫了過年的景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包含了三種過年風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更換桃符。

其實,如今人們過年守歲更多的是追求一種閤家團圓的氛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血濃於水的親情被格外看重,因此,除夕之夜哪怕千里萬里也要回家過年,於是便有了每年上億人南來北往回家過年的“春運”。此外,除夕之夜還有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說法。也就是說,除夕這天晚上,人們不僅要告別舊的一年,辭舊迎新,同時,每個人的年齡也會再長一歲,所以一定要在 “此夜守歲惜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