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件(精品多篇)

課件(精品多篇)

安全衛生課件 篇一

一、教育與訓練目標

1、知道小學生要做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2、初步學會正確使用手帕,口袋裏不放髒東西;

3、初步養成衣着整潔,天天洗臉,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不隨地吐痰,不含手指頭的衛生習慣。

二、教育與訓練要點

1、愛清潔講衛生光榮。

2、衣着整潔,天天洗臉,早晚刷牙。

3、不隨地吐痰。

4、正確使用手帕,口袋裏不放髒東西。

三、教育與訓練準備

1、顯微鏡下的細菌錄象或掛圖。

2、一個髒孩子圖片。

3、一個病孩子圖片。

4、一塊大手帕。

四、教育與訓練過程

1、對比導入活動。老師請一位身體健壯、衣着整潔、講衛生 的本班學生走上講臺,出示“一個髒孩子圖片”。小朋友你們喜歡和誰交朋友?爲什麼?

2、創設情景明理。

(1)這個髒孩子不僅外表難看,而且在他的身上有許多小蟲。這些蟲很小很小,是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如果用顯微鏡一看,就很清楚了。這些小蟲就是對我們人體有害的細菌。

(2)看掛圖明理。

A這些細菌喜歡在髒東西身上生存,如果我們不天天洗臉,細菌就會侵入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如果不天天刷牙,細菌就會蛀空我們的牙齒。如果我們飯前便後不洗手,如果我們把手指頭含在嘴巴里,細菌就會順順當當地爬進嘴裏鑽到肚子裏。這些細菌到了我們肚子裏“大鬧天宮”,我們就會肚子疼,發高燒。

B出示病孩子圖片。小朋友這些圖片上的孩子爲什麼會生病?生了病的孩子能不能愉快地學習、愉快地活動?請學生講講生病時的體會。

教師歸納:我們要不讓細菌侵入到身體中去,就應當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3)討論明理。我們除了不讓細菌侵入身體,還應當不讓細菌傳給別人。

A有時我們要吐痰,該怎麼辦?爲什麼不要把痰吐在地上?

B出示兒歌:小小一口痰,細菌千千萬。吐痰要入盂,養成好習慣。(要求學生不隨地吐痰)

3、學兒歌導行。

(1)我們怎麼做纔是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受歡迎的孩子呢?

學習兒歌:小朋友要記牢,衣着要整潔。天天要洗臉,早晚要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含手指頭。不要隨地亂吐痰,手帕天天帶身邊。人人愛清潔,個個講衛生。養成好習慣,大家都喜歡。

(2)對照兒歌,讓學生講講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夠,今後要改正。

(3)檢查帶手帕情況。提出問題:帶手帕有什麼用“你是怎樣用手帕的?

A教師出示大手帕,邊示範邊講解。

最外:面擦汗;打開第一層,擦嘴、擦手;打開第二層,擦眼睛。擦完後要疊好。如果大噴嚏時,打開手帕,捂住鼻子,不對着別人。

B集體練習,瞭解每一層,每一面的用處。

4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愛清潔講衛生才能使我們健康地成長,希望小朋友把學到的兒歌記在心裏,並按兒歌去做,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教育與訓練鞏固與延伸

1、制訂個人衛生檢查制度,定期進行衛生檢查。

2、與家長取得聯繫,配合學校共同進行衛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安全衛生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學生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安全、健康地學習、成長。

2、通過學習有關衛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和預防傳染病的意識。

教學內容:

對學生進行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教育;對學生進行衛生防疫和預防傳染病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要知道倍加珍愛生命,時時刻刻注意身心安全,讓安全時時伴我行。所以今天,我們要上新學期的第一課:“安全第一、爭創優秀班級體”。

二、新授內容:

(一)交通安全:

師:在我們身邊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我們應如何預防,做到自護、自救?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

(二)安全教育事項:

財產安全注意事項:

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錢財,如有遺失或遇偷盜、敲詐等應向老師及時反映或報警。

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不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2、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更不要在馬路上滑滑板。

3、國小生在放學排路隊時要頭戴小黃帽,在霧、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鮮豔的衣服,以便於機動車司機儘早發現目標,提前採取安全措施。

4、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迴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纔可以穿越馬路。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學生課間安全注意事項:

1、上下課走路時,不要擁擠、打鬧和做恐嚇同學的惡作劇,防止擁擠踩x事故發生。

2、課間不要玩耍小刀、仿x槍等會傷及自己和他人的利物或玩具,更不能把管制刀具帶入校內。

3、課間運動不要太劇烈,不要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或摔傷,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課堂精力旺盛。

4、正確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單槓、雙槓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5、課間休息時,嚴禁學生私自外出,如果要看病打針等特殊情況必須經班主任老師同意,大人來接方可出校。

6、入廁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踩x事故。

7、課間同學之間發生糾紛,要及時報告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防止矛盾激化發生打架鬥毆事件,造成不良後果。

在教室內活動應該注意: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數教室空間比較狹小,又置放了許多桌椅、飲水機等用品,所以不應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遊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擠壓。教室的門、窗戶在開關時容易扎手,也應當處處小心。

3、防火災。不要將打火機、火柴等帶進校園,不要在校學裏隨便玩火,更不能在校園裏燃放煙花爆竹。

4、防意外傷害。錐、刀、剪等鋒利、尖銳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用後應妥善存放,儘量不隨身攜帶,不隨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以防意外傷害。

防水、火、電、煤氣等注意事項:

1、爲防止溺水事件發生,國小生嚴禁到水庫、平塘、河溝、水渠、井邊等危險區域溜冰、玩耍和逗留。

2、不能用溼手碰插座,注意用電安全。

3、家裏的煤氣,用完要及時關閉,冬天預防煤氣中毒。

4、發生火災要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着火的地點,還要講清什麼物品着火,火勢怎麼樣,一旦身受火災的威脅,千萬不要驚慌,要冷靜,想辦法離開火場;逃生時,儘量採取保護措施,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用溼衣物包裹身體。

5、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給你吃的不要吃,記住要撥打110。

飲食安全:

1、不飲生水,選擇食品時,要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儘量少吃或不吃剩飯菜,如果吃剩飯菜,一定要徹底加熱,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不吃黴變或過期食品,不吃無衛生保障的街頭食品;少吃油炸、煙燻、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絕對不吃三無產品。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

3、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含有防腐劑、色素等,經常飲用不利於少年兒童的健康。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以免造成農藥中毒。

(三)甲型H1N1和手足口病

注意事項:

1、對於那些表現出身體不適、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的。人,要避免與其密切接觸。

2、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徹底洗淨雙手。

3、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睡眠充足、吃有營養的食物、多鍛鍊身體。

4、每天早上和中午要對學生的手、口和體溫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跡象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三、小結本課內容: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了有關安全衛生的問題。希望今後我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時時處處敲醒安全的警鐘,讓安全伴隨你、我、他!

《古詩》課件 篇三

《古詩兩首》課件

第1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認識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着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的: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啓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爲:“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着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爲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爲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3、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總結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愚公移山課件 篇四

愚公移山課件

教學目標

一、學習愚公移山精神,用頑強的艱苦奮鬥精神去戰勝困難。

二、瞭解文言文表疑問的幾種句式;正確解釋下列詞語:加、亡、且、焉、諸、以。

教學重點

一、採用啓發式教學,運用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二、從討論思想內容,帶動對詞語句子的深入研究,解決詞語句子的譯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愚公移山

2.簡介《愚公移山》的體裁、出處和作者:《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民間流傳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湯問》篇裏。《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著。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託在故事之中,情節比較簡單,篇幅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指導預習。

1.對照註釋閱讀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畫出表疑問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脈絡,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地方提出“移山”的問題?

(2)什麼地方寫“移山”鬥爭?

(3)什麼地方寫“移山”的結果?

三、研習新課。

1.教師朗讀全文。

正音,將課文註釋中的有關拼音讀一遍。

2.教師提問: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爲什麼文章一開頭不落筆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寫“太行、王屋二山”?

要求學生先理解第1段的兩句話,明確:這兩句話寫了“山”的廣度、高度和所處位置,在明確句子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提出的問題:文章一開頭寫兩座山的情況,實際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寫了存在的困難,爲寫愚公作了鋪墊。

3.學習第2段。教師啓發提問:愚公爲什麼要發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會議”開得怎麼樣?

(1)引導學生學習“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謀曰”,重點學習“且”(將)、“懲”(苦)、“之”(主謂之間助詞)等詞的解釋。

(2)分析“家庭會議”。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標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願望,首先就是“雜然相許”。

②愚公妻“獻疑”是:第一,出於對丈夫的關心(學習“以君之力”句,重點掌握:“以”(憑)、“曾”(並)、“如……何?”(把……怎麼樣?)、“焉”(哪裏);第二,提出“移山”的具體問題,完全是爲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務。

③意見一致,立即行動。重點掌握:“諸”(之於)、“遂”(於是,表示立即付之行動)、“箕畚”(用箕畚裝石)。

(3)教師發問: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幾個人?啓發學生回答。學生可能回答“四個人”(三夫加一“遺男”),把“愚公”漏掉了,說明:在“遂率子孫……”句的句首省略了主語,主語應該是“愚公”。

(4)教師繼續發問:寫愚公及其子孫們移山,爲什麼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節?

啓發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明確:一、“遺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鄰居的支持,連小孩都來了,說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願望;二、從表達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避免了單調,“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態寫出來了。(這一段文字中,着重掌握:齔,動詞,換牙;始,才,說明路程之長;“反”同“返”)

(5)歸納第2段,回答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課文第2段一開頭的兩句話是故事的開端,提出了“移山”問題;第2段的最後三句話寫了“移山”勞動,這是與自然界的鬥爭。至於“移山”中的與人鬥爭,則要在下面第3段講到。

四、佈置練習、思考。

1.完成“朗讀·背誦”一、二。

2.思考:課文寫了兩場論爭,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論爭,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論爭,說說這兩場論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學生背誦課文第1、2段。

二、研習新課。

由檢查上課時佈置的思考題入手提問。

1.提問:課文寫了兩場論爭,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論爭,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論爭,比較這兩場論爭,說說有哪些不同?

2.轉入讀講第3段,由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智叟的有關內容,一位讀愚公的有關內容。要求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討論,由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歸納:

(1)“其妻獻疑”與“笑而止之”性質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雜然相許”當然包括“其妻”),智叟卻首先是反對,他的“笑”是譏笑,特別是一個“止”字,它是“阻止”。智叟說話的語氣也很強硬,“甚矣,汝之不惠”這個倒裝句,充分表露了他的反對情緒。“甚矣”——“太過分了”,是脫口而出。

(2)“其妻獻疑”與“笑而止之”的出發點根本不同。愚公的妻子出於對丈夫的關心,出於對完成移山任務的關心,重點是商討移山的具體問題,句子的着重點在“且焉置土石”(回答時也着重在這一點)。智叟則不同,他是譏笑,壓根兒反對。正因爲這樣,所以他的說話存在着不切實際的故意誇張。“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還不能拔起山上的一根草),這與“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不同。

(3)與家人的'論爭氣氛熱烈和諧,與智叟的論爭是理直氣壯,針鋒相對——氣氛不同。反覆朗讀愚公的一席答話,要求讀出氣勢。而愚公與家人的論爭,實際上是一次“民主討論會”,統一思想之後立即付之行動。

(4)這場論爭反映了什麼呢?討論,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反映了對待困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智叟是逃避困難。愚公呢?他具有:①艱苦奮鬥精神;②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③發展變化的觀點。(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提問:太行、王屋兩座山究竟是給誰搬走的?

先理解、翻譯第4段,掌握難詞:厝、隴斷。討論,要求同學回答問題。

然後明確:從表面上看,兩座山是由“誇娥氏二子”搬走的。但這僅僅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實質上不是這麼回事。要求學生抓住:“命”→“感”→“懼”三個詞,“命”是誰“命”?主語是“帝”。“帝”爲什麼“命”?“帝”是“感其誠”,“誠”是誠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這個“誠”的內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爲什麼會“感”?是因爲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爲什麼“告”?因爲“懼其不已”。特別是這個“懼其不已”,說明了愚公的精神的威力在於長期堅持不斷。所以根子在“其不已”上。由此可以得出:兩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這最後一段既是寫了事情的結果,同時也是着力寫了愚公精神的偉大。從寫作角度看,作者這樣處理顯得高明超脫,具有神話色彩,符合寓言文體的特點。

5.提問:作者把歌頌的人物稱爲“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稱爲“智叟”,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討論,然後明確:這兒的“愚”,沒有諷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實則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會上有些人說“雷鋒傻”,雷鋒在“智叟式”的人物眼裏是“傻”,實際上他是崇高偉大,愚公也是如此。這兒的“愚”不但沒有諷刺意味,還有“貶詞褒用”的作用,從“愚”字中透露出頑強、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勁。至於“智叟”的“智”,那是所謂的“小聰明”,自以爲“智”,實則是“愚”,他沒有克服困難的智慧,目光短淺,“智叟”的“智”有諷刺的意味,是“褒詞貶用”。

6.總結歸納。

提問:愚公移山精神是什麼呢?可歸納爲:它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

要點有:(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2)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鬥的精神;(3)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展變化的觀點。我們就是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提出“移屋說”,意思是說愚公“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提出這個問題已經是一種詭辯,不合理的。我們知道寓言的設譬寄寓總是有其特定的範圍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難”有它的不可迴避性。同志曾引用這篇寓言作過類比,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面對兩座大山怎麼辦?號召“全國人民大衆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並不是“移屋”。試問中國人民要回避這兩座大山能搬到哪兒去呢?這是一樣的道理。“移屋”的問題連智叟也不提。

三、課堂練習。

1.說說下列句子中的“子”“孫”的含義是否一樣,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要求學生分析,然後回答:

第一個“子”是愚公兒子,與第二個“子”意思相同;第三個“子”是愚公孫子的兒子,與第四個“子”意義相同;第五個“子”是愚公孫子的兒子的兒子;第六個“子”是愚公後代的總稱,直到現在,以至將來。其中的“孫”也跟“子”一樣加以類推。

2.歸納疑問句。

(1)設問: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不爲,……。

(2)反問:何苦而不平?

(3)疑問:且焉置土石?

3.注意古今詞義的區別,解釋帶點詞:

(1)雖我之死(即使)

(2)何苦而不平(愁)

(3)河曲智叟亡以應(無)

(4)而山不加增(再增)

(5)無隴斷焉(山岡高地)

四、課後練習。

田園風光課件 篇五

田園風光課件模板

教學目標: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及如何畫一幅色彩風景畫。

教學難點: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導階段:

一、欣賞風光,引入課題:

1、談話激趣,組織欣賞風光片。

2、提出問題:雪爲何會呈現出黃色和藍色 ? 組織討論環境色、光源色對白色石膏體色彩的影響。分析、討論風景畫中, 白色物體的色彩變化。

3、總結,引入課題。

二、觀察《田園風光》,練習從景物中提取色、彩,並講述它的色彩變化,認識色相。

三、欣賞風景畫《大地悠悠》,體會情感。

1、欣賞風景畫《大地悠悠》 體會情感。

2、討論:色彩的變化與情感的關係。

3、欣賞同類型的作品。

4、小結:美術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調、不同的表現手法,都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感受。

四、瞭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師:“上節課,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鞏固、加深對平行透視(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兩點透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

3、瞭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爲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係。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係。”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並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4、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爲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瞭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在畫面中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5、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課時

示範畫風景畫 ,練習畫風景畫。

1、示範用鉛筆淡彩作畫,學生觀察體會。

2、討論、小結鉛筆淡彩作畫的過程。

①勾畫輪廓②畫出淡色③適當渲染④完成畫稿

3、老師巡視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4、作業點評。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件示範畫的出示,教師的演示,但由於學生的知識有限,時間有限,空間有限,我們沒有條件帶孩子們到郊外去寫生,所以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學生都是初次接觸水彩風景,所以我不得不對課本上的畫進行簡化,降低要求,學生才勉強完成了作業。看來,提高學生的水彩畫水平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也不是僅憑教師的一腔熱情就能實現,一定要有長遠的計劃才行

紅樓夢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閱讀古代小說的意義,掌握閱讀方法;瞭解文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分析小說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主要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在研讀小說過程中,培養審美眼光,領會人物的美感。

(一)“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

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約1715―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曹雪芹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紅樓夢》寫於曹雪芹淒涼困苦的晚年,創作過程十分艱苦,“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脂硯齋評價說:“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結構

開端:黛玉進賈府

發展:黛玉拜見賈母及衆人

高潮1:初見王熙鳳

繼續發展:拜見二位舅父

高潮2:寶黛相見

結尾:安排住宿

(三)賈寶玉的形象

1、人物出場之前,作者是從兩個方面對賈寶玉作側面描寫的。

王夫人介紹賈寶玉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他嘴裏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意思是說賈寶玉喜怒無常。

黛玉憶母言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賈府內外這些人貶斥賈寶玉的話,充分表現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們把他說得這樣壞,是因爲他的所作所爲不符合封建正統人物的要求,違背了封建正統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見,賈寶玉是封建階級的叛逆形象。

提問:人物出場之後,作者是怎樣從正面描寫賈寶玉的?這些描寫表現了賈寶玉怎樣的性格特點?

賈寶玉出場之後,作者從三個方面對他作了正面描寫,一是外貌描寫,二是用兩首《西江月》詞來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過摔玉的情節進一步刻畫人物。

1、外貌描寫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

面如敷粉,脣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寶玉出場後,作者首先從黛玉眼中所見來着力描寫他的外貌,先寫衣着打扮,後寫神態表情。在黛玉看來,寶玉並不是什麼“憊懶人物,懵懂頑童”,而是一個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並一見如故,產生親切感。

2、摔玉的情節。

寶玉聽了,登時發作起癡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嚇的衆人一擁爭去拾玉。

在別人看來是他的“命根子”的通靈寶玉,賈寶玉自己卻全不放在心上。其實,這也是賈寶玉對封建思想不滿和反抗的一種形式。應該說,摔玉的情節也表現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

3、《西江月》詞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爲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作者用“後人”的兩首《西江月》來表現賈寶玉的性格。這兩首詞模擬封建正統派人物的口吻,運用了明貶暗褒的寫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諷、批判,實際上是在歌頌,既揭示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也表達了作者曹雪芹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賈寶玉:他是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他具有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功名利祿,爭取個性解放、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正反映了他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和叛逆精神。

4、作業

從下列命題中任選一個,寫一段文字要求:寫一個人;安排適當的場合讓人物登場亮相,通過外貌描寫初步顯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①我的老師②我的同學③我的親屬

古詩課件 篇七

古詩兩首課件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景色的喜愛和讚美。

《望洞庭》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寬廣豁達的胸懷。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朗讀、背誦兩首古詩,並默寫《望洞庭》。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誦讀,把握詩境

1、學生自由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2、教師背一首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指名讓學生背以前學過的劉禹錫的《浪淘沙》。

3、學生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境

(一)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1、學生自由練讀全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古詩及題目意思。

4、指名說說詩的大意,在疏通詩意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

5、四人小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①、詩人筆下的西湖有哪兩種不同的美?(在詩人筆下,西湖的美無論在晴天還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處:麗日晴空,水光閃動,是一種明朗美;煙雨濛濛,山色迷茫,是一種朦朧美。)

②、師生共同欣賞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西湖“水光瀲灩”、“山色空濛”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導朗讀一、二行詩。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④、詩人爲什麼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⑤、教師簡單講述西施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三、四行詩。

⑥、小結:西湖就像那風姿萬千的美女西施一樣,都具有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這樣來寫,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體化、形象化了。正因爲深得審美經驗的蘇軾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們又稱西湖爲西子湖。

⑦、指名朗讀三、四行詩。

6、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①、自由組合練習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

②、展示個性指名讀,可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

③、師生互動背誦讀,通過教師引讀點撥,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體會詩名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洞庭湖嗎?你們瞭解洞庭湖嗎?誰能介紹介紹。

2、今天,我們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讀通古詩

1、生自由練讀古詩。

2、錄音範讀古詩。

3、指名讀古詩,要求學生讀出節奏:223。

三、讀懂古詩

1、生藉助相關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說說古詩的意思。

2、分組彙報古詩的意思。

四、品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說說古詩描繪了哪些景物?

2、學生彙報,課件逐一展示。

3、設問:

⑴ 爲什麼會把沒有風的湖面比作沒有磨過的銅鏡?

⑵ 爲什麼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銀盤裏的一青螺?

4、生藉助課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從古詩中,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五、會讀古詩

1、這首詩,你認爲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2、試讀古詩。

3、指讀點評。

4、背誦古詩。

六、課外拓展

1、鏈接劉禹錫的其他古詩。

2、讓學生自由讀讀背背。

工藝美術課件 篇八

工藝美術課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種的基本特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問方式結合學生回答,逐步深入闡述主要工藝美術種類的成就特點。降低學習難度,符合學生學習的要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中國工藝美術與中國文化相聯感受其文化基礎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情操,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藝品種的基本特點及時代風格。

教學難點:通過各類工藝品的造型、裝飾,領會其審美特點及文化內涵,從而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有較深入、準確的認識。

三、教具準備:

本課教學幻燈片及相關畫冊

四、教學過程:

(一)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門類衆多,品種十分豐富。本課僅選擇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種加以介紹,不能充分體現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輝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 議補充本課未能選取的其他重要工藝品種如漆器、金銀器、景泰藍、服飾、傢俱、竹木牙角雕刻等內容,或就當地的工藝名品及學生感興趣的品種加以介紹。

(二) 授課方式當靈活多樣,儘可能安排一次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工藝美術展覽或工藝美術生產機構,進行現場教學,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工藝美術的瞭解。

(三) 工藝美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鼓勵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和現有條件,自已動手臨摹、製作工藝品,並以之與中國古代優秀的工藝作品作比較,以進一步領會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因材施藝、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等特點。

(四) 本課的內容可以與中國歷史、地理、語文的相關內容銜接起來講授,如彩陶與新石器時代、青銅器與青銅時代、絲綢與絲綢之路、玉器與“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等,啓發學生綜合掌握所學的知識,使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更全面、深入。

一 導入

提問1:提到中國的古代工藝美術,我們腦中會閃現哪些工藝品?

展示老師與學生準備的真實物件,指出青銅器、絲綢、陶瓷、漆器、玉器、金銀器、景泰藍等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代表性品種,即工藝的分類。

提問2:我們準備了這麼多的。工藝作品,想不想知道與它們有關的背後知識?

二 講授新知

A 絲綢

提問:說出與絲綢相關的成語?推出中國絲綢與傳統文化有着密切聯繫。

1.絲綢種類

2.以《聯珠騎士獵獅紋錦》、《卷草鳳紋錦》爲例,分析中國絲綢的裝飾藝術特點。

B 瓷器

1.提問:漢唐以來,除陸上的“絲綢之路”,你知道另一條海上通道是什麼? 播放各國留有中國瓷器的圖片及片斷“陶瓷之路”(歷史短片)

2.分別介紹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

在學生已知信息中進行擴展及延伸,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入主題 文學知識與美術知識結合,進行知識逐步深入闡述,是學科整合的體現 利用多媒體藝術補充學生課外資源。通過提問、欣賞、思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知識基礎,進而逐步深入闡述新知識。擴充學生對工藝美術的理解認識。

分析《人面魚紋盆》、《青花八吉祥紋扁瓶》,說明中國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

3.簡介陶瓷之路,景德鎮瓷器,唐三彩 。

C玉器

提問:玉的象徵意義?

欣賞當代畫家李愛國人體系列指出人體即玉,並分析《玉鳳》、《白玉雕桐陰仕女》藝術特徵。

引出玉文化概念

D 青銅器

提問:你知道的中國最早的金屬器?

通過幾件作品簡介青銅器的歷史及藝術特點。

E其他工藝品種

補充了課本未選取的其他重要工藝品種如漆器、金銀器、景泰藍、服飾、傢俱或當地的工藝名品及學生感興趣的品種加以介紹。

教師總結:工藝美術涉及到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不僅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豐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也體會到了身爲中國人的自豪。

《假如》課件 篇九

《假如》課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會認6個生字,規範書寫8個漢字。

3.能展開個性化的閱讀,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並能拓展課文內容,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入題

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有求必應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變出什麼呢?假如你有一張神奇的飛毯,你想到哪兒去?假如你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你想用它來實現什麼願望?假如我們擁有這些神奇的法寶,我們會讓夢想飛揚,看來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如吧。(板書課題:23 假如)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學生每人讀一小節,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也相機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3.指導識字。

(1)學生圈畫生字,自己初讀,並想辦法記憶字形。

(2)學生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老師及時評價並給予幫助。

(3)同桌之間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識字效果。

(4)出示詞語卡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認讀詞語。

三、再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要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麼。

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我想給畫( ),讓它們( );我想給畫( ),讓它們( );我想給畫( ),讓他( )……。四、個性化閱讀,體驗情感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自讀延伸。

1、自己最喜歡哪一小節,想想自己爲什麼喜歡。教師巡迴指導。

2.學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師生對話交流。

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小樹在冬天面臨的寒冷,作者要給小樹畫上一個金色的太陽,這樣小樹就不怕寒冷的襲擊,能安然地渡過冬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綠化我們的地球,說明作者愛護樹木。

第二節,小鳥是地球上可愛的精靈,找不到食物時會餓死的,作者要給小鳥畫上一些米粒,這樣小鳥就能快樂地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

3.讓我們帶着情感把喜歡的那一節再讀一讀、師生評價,

4.小結,激發情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作者希望用馬良的神筆畫一個太陽溫暖冬日的小樹,想畫一些米粒餵養飢餓的小鳥,想畫出一雙腿讓殘疾的西西能快樂地奔跑,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啊,你想對作者說一句什麼話呢?

二、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

2.啓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麼?送給誰?幫他解決什麼困難?(學生思考,放柔和的輕音樂)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4.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兩節詩句,寫後讓學生配上音樂讀一讀,欣賞自己的作品。

三、指導寫字

1.觀察“擊、嘆、泣、粒、腿、燕、幸、哭”等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導寫法。

例:“擊”字寫在田字格中間,上面一豎要出頭;“嘆”、“泣”、“粒”三個字是左右結構,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腿”字部件多,寫時既不能分開,又要互相避讓;“燕”字筆畫多,要注意書寫筆順,教師先示範,再讓學生書空;“幸”、“哭”兩個字是上下結構,注意上窄下寬。

2.學生書寫漢字,教師巡迴指導。

四、感知昇華,擴展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小作者極其渴望有枝神筆,但卻不是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用來幹些什麼?

小結:前面我們學過這樣一句話:“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吧!

觀潮課件 篇十

周 密

一、目標與要求

1.瞭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

2.瞭解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及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

3.體會文中自然美與人文美相融合的特點。

4.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與導設計

1、學法指導

這篇文章的語言描寫既簡潔又生動,學習時要體會這一特點。文章從形、聲等不同角度由遠及近描摹錢搪江潮的壯觀,非常形象準確,表現了其雄豪的氣勢。接着對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描寫,更令讀者如身臨其境。在閱讀本文時,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礎上領會這些內容及特點。

2、重點與難點

1.文章的脈絡。

第一段: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描寫錢塘江 潮的雷霆之勢。

第二段:寫教閱水軍的奔騰分合之勢。

第三段:描寫吳中健兒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寫觀潮者之多。

3.本文的語言特色。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於:一。能準確地運用動詞,如“披髮文身”中的“披 文”,?淨先鼓勇”中的“爭、鼓?等。二、文中善用比喻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誇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誇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4.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

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後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爲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

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問題與方法

1.從“既望”着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曆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曆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曆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曆每月的第一天地

2.如何理解?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

這是宋朝楊萬里的詩句,原題是《浙江觀潮》,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爲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看,潮水給它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

周密在直接描寫潮水之後,引用楊萬里的詩句,進一步描摹了錢塘江潮的波瀾壯闊的氣勢。

3.爲什麼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後,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薰陶。

4.“雖席地不容困也”中的“雖”與現代漢語中的“雖”有何不同?

現代漢語中的“雖”一般作“雖然”解,而這句“雖席地不容閒也”中的“雖”應解爲“即使”。

古代漢語中的“雖”一般情況下都解爲“即使”。

五、學與練設計

1、認讀

給加點的字注音。

(1)艨艟數百 (2)倏()爾黃煙四起 (3)溯()迎而上 (4)而僦()賃看幕

根據拼音寫漢字。

(1)如lu3平地 (2)吳兒善qiu2者數百 (3)出沒於jing1 波萬ren4 中

解釋加點的字。

(1)既而漸近既而: (2)吞天沃日 沃: (3)人物略不相睹_略不: (4)披

發文身: (5)方其遠出海門 方:

填空。

(1)海_銀爲郭,江_玉繫腰。

(2)水爆_,聲如_。

(3)騰身_,而旗尾略不___

2.整體探究

(1)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寫了漲潮、水戰、弄潮、觀潮的盛況。按“自然美”“人情美”的板塊,將文章分爲兩部分,第1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角度,可將文章分爲兩層,第1~3段正面描寫,第4段側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馬衆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

3.背讀。

文章描寫細膩而精美,自選一節記背。(解說:認讀是閱讀文言文的基礎和前提,要求是讀準字音,讀懂詞義,讀通句子;研讀是閱讀的重點,重在把握全文,整體感悟,它體現了語言的訓練和技能的習得;賞讀是閱讀的難點,其操作應本着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細膩而不雜亂的原則,它體現了情感的薰陶和語感的培養;背讀就是語言的積累。)

3.賞讀。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寫漲潮,由遠而近,順勢而下挽狂瀾於筆端。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盡了大海的威儀和氣派。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角度進行描繪,如:“僅如銀線”寫其形;“玉城雪嶺”狀其色;“大聲如雷霆”描其聲;“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繪其勢。

(2)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寫參演船艦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

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

寫“靜”的句子是:_______

寫“動”的句子是:_______

六、鞏固與掌握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江干上下十餘里間:_江干: (2)珠翠羅綺溢目:_溢目: (3)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_倍穹:

2;本段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人多?

3.分別寫一個與下列短語結構相同的短語。

(l)江干上下_ (2)珠翠羅綺. (3)車馬塞途____

4.這一段中沒有一句話寫到潮水,是否可以刪除本段?

合作探究

湖心事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奴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l.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餘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碭() (3)擁毳()衣爐火 (4)有兩人鋪氈()對坐 (5)崇禎()五年十二月

2.翻譯。

(1)是日,更定矣。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我們可以聯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詩? 4.這篇文章寫於明亡後.而作者仍用明朝紀年,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備課人:張建國

標籤:課件 多篇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