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精品多篇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精品多篇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 篇一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爲何獨具特色

1、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關於個體的行爲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爲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另定義見第二章)

行爲(behavior):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

2、心理學的目標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爲、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1)描述發生的事情

行爲數據(behavioral data):是關於機體的行爲和行爲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實的本相去收集它們

(2)解釋發生的事情

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爲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行爲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做機體變量(organismic variables)。也稱秉性變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對行爲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變量(situational)。

(3)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量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爲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通常依據它們能多好地做出精確且全面的預測來判斷它們的優劣。

科學的預測也必須被足夠精確地加以敘述,指出是什麼樣的機制把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繫起來。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爲將會改變。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1、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科學方法、精確的度量以及數據的統計方法的強調,是馮特心理學的傳統特色。

內省法,即由個體系統地檢查自己有關特定感官經驗的思維和感覺。

結構主義即心理和行爲的結構的研究。

所有的人類精神經驗都可以作爲基本成分的聯合來理解。這個觀點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2)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意識是流動的,是與環境持續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動的內容,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爲和機能,而不是心理的機能。

對那些使機體適應環境和有效地發生功能的、習得的習慣,賦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當代心理學的觀點

(1) 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

引導心理學家在基因、大腦、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中尋找行爲的原因。

心理現象與社會現象能夠最終依據生物化學過程加以理解:即使最複雜的現象,也能夠通過被分析或簡化爲更小更具體的單位來理解。行爲是被軀體結構和遺傳過程所決定的。經驗可以通過改變內部的生物結構和過程來改變行爲。

(2) 心理動力學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人的'行爲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行爲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緊張度。

(3)行爲主義觀點(behaviorist perspective)

尋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環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爲。首先,行爲主義者分析先行的環境條件。其次,他們把行爲反應研究的主要對象看作是理解、預測和控制行爲。最後,他們查看跟隨反應出現的可觀察到的結果。

它對嚴格的實驗和仔細定義的變量的強調,影響了心理學的大多數領域,其原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類。

(4)人本主義觀點(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們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選擇能力的有能動性的動物。人類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潛能得到不斷髮展。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尋找行爲模式;關注個體所體驗到的主觀世界;試圖研究整體的人,將一種整體的觀點運用於人類心理學。

(5)認知的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維以及所有的認識過程——注意、思考、記憶和理解。

行爲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環境事件和過去的行爲結果所決定。一些最重要的行爲是從全新的思維方式中產生的,而並非是從過去使用過的可預測的方式中產生。想象與過去和現在完全不同的選擇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們能夠朝着超越當下環境的將來而工作。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 篇二

內容簡介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本包含着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原書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組成的“專業術語表”,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於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是十分寶貴的,該中譯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譯和保留了下來。另外,與本書教學配套使用的還有一系列豐富、獨特的教學輔助資料和工具。

《心理學與生活》是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爲教學的第一參考用書。但遺憾的是,由於版權方面以及一百多萬字繁重的翻譯量等原因,致使本書一直沒有一箇中譯本。懷着對我國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系的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

《心理學與生活》是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繫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使它同樣也成爲一般大衆瞭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它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同樣也是一般大衆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質的好讀物。

編輯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本優秀的、經典的心理學教科書,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着極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被美國ETS推薦爲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裏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經典教材。

媒體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與幸福相關的科學/陸小婭,《中國青年報》

醫學?當然。但身體健壯的人不一定就感到幸福。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所有真正熱愛科學而非僅僅把它視爲“飯碗”的人,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幸福。可惜的是,“真正熱愛”的人,永遠不會是一個大比例數。

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它們涉及公平、正義、權利等等與人類社會發展相關的問題,當然與幸福有關。但這些學問對個人而言,影響還是間接的。

也許,和個人幸福關係最密切的學問就是心理學了。

心理學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心理家們說,他們的任務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爲,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聽上去有點玄,不是嗎?還是舉個例子吧。

人人皆知美國曾經存在着種族隔離。在改變這一狀況的歷史進程中,心理學家也發揮了作用。肯尼思·克拉克,在美國最高法院作證時報告了他對一羣黑人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種族隔離對黑人兒童造成了嚴重心理傷害。最終,最高法院判定將黑人和白人兒童分隔在不同學校就讀是非法的。

這個例子來自《心理學與生活》,一本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科書。這本比磚頭還大的教科書價錢不菲,88元,但我已經買了三本送給在大學教心理學的朋友,因爲我覺得我們太缺少好的教科書了。

什麼是“好的教科書”?該書的作者說,他們的目標是“寫一本學生喜歡讀的教科書,他們可以通過它學到心理學衆多領域中激動人心的和與衆不同的內容”,“使之成爲當今心理學的最新的、最準確的、最能被理解的論述”。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可是不低。我不知道中國教師寫教科書時是否心裏想着學生,是否敢如此“高標準、嚴要求”,是否肯在結構、體例上下那麼大的功夫創新。

套句中國的老話“功夫不負苦心人”,我想他們的目標是達到了。《心理學與生活》已經出了16版,成了普通心理學的經典教科書,而且也成爲普通人瞭解心理學的極好讀物。

我非常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讓心理學從象牙塔來到你的身邊。看看這些題目吧:“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你的腦?”“閒着棒子,寵壞了孩子?”“記憶研究怎樣幫助你準備考試?”“你的人格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羣體如何影響決策?”“人們爲什麼要加入教派團體?”———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還有“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它們好似一團香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地。在那裏他們將開疆闢壤,施展抱負,爲人類瞭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請帶上一個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學習這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吧,相信你會滿載而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ardo) 譯者:王壘 王甦

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獲Lex Hixon社會科學領域傑出教師獎。在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專長,是美國心理學會實驗心理學分會的會員。從《心理學與生活》這部經典教科書第14版修訂時開始,格里格成爲該書的合著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行爲的生物學基礎

第四章 感覺

第五章 知覺

第六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七章 學習與行爲分析

第八章 忘記

第九章 認知過程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十一章 人的畢生發展

第十二章 動機

第十三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十四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十五章 心理障礙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十七章 社會過程與關係

第十八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