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彙總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彙總

一個人一生就算活一百歲,也只有36500天。刨掉前面上學,後面老了,中間真正能幹事的時間大概也就是40到50年。當然像我現在80歲了,幹了60年,我是21歲大學畢業,但是大家最多也就這些幹事的時間。所以人生有限,要對準你的目標,而你的努力的有效性,是你的努力在你目標上的投影。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我是_x屆畢業生_x,很榮幸能在這個神聖而特別的日子裏代表全體畢業生髮言。今天我們教師教育學院舉行1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大結局的喜悅,也有告別這裏一切的不捨。

兩年或三年的歲月,聽起來似乎是那麼的漫長,而當我們今天面對離別,又覺得它是那麼的短暫。兩年或三年前,我們帶着夢想與期待,進入了教師教育學院,開始了我們的讀研之旅。在讀研期間,我們既要學習教育類課程,也要學習專業課程,還要進行支教和頂崗實習,這可謂一條光榮的荊棘路。現在,站在希望的門前回首張望,那一路的荊棘竟然都變成了盛放的薔薇。爲此,我代表10屆全體畢業生感謝母校優良的學風和傳統,感謝學院嚴格的要求,感謝老師忘我的工作精神,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兩年或三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我們一定會記得研一時繁重的課程學習,商討課程作業成爲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會記得研二時忙碌的頂崗實習,穿梭於大學與中學之間成爲我們每日的必須課;我們一定會記得畢業論文寫作期間,學術導師、實踐導師和學術聯繫人給予我們的關心、支持與幫助;我們也一定會記得學院各位老師不厭其煩地聆聽我們彙報畢業論文進展。當然,我們還會記得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記得我們入學時的欣喜與畢業時的不捨。如今,我們就要畢業了,所有這些溫暖的記憶都將銘刻在我們內心深處,成爲我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

兩年或三年裏,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們的碩士研究生生活也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畢業既是一個終點,又是一個起點。我們即將揮別美麗的隨園,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今後的人生旅途上,我們不會淡忘刻骨銘心的同窗友情,不會放棄曾經擁有的理想信念,不會辜負師長的殷切期望!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母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所有畢業生的殷切期望,帶着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裏耕耘兩年或三年的收穫奔赴八方,在未來的社會中書寫新的華彩篇章!

同學們,讓我們以最熱烈和最真誠的掌聲向老師們致以最崇敬的感謝,感謝他們潛心的教化。同時,也讓我們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這最真實、最美麗和最難忘的研究生時光。最後,祝願我們教師教育學院碩果累累、人才輩出!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2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是一個充滿光榮與夢想、幸福與感動的日子。我謹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祝賀2019屆322名研究生圓滿完成學業獲得碩士學位,並向你們在學習和研究中爲維護學術尊嚴所做的努力和開創性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多年來爲你們成長付出心血的老師和家長表示衷心的感謝!

每年梔子花香瀰漫校園時,我都能感覺到,重彩華章、鼓樂喧騰的背後,是潛藏在大家心底的淡淡憂傷和深深眷戀。無論是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溫柔女孩,還是睡在上下鋪的快樂兄弟,昨日的相守相伴彷彿還觸手可及,今日卻要背起行囊各奔東西。

作爲你們的校長和老師,我最欣慰的是能夠伴隨你們走過三年的美好時光,感悟青春,蛻變成長。我也常常在想,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到底應當追求怎樣的目標?你們在這裏除了知識的增長,還將收穫什麼才能夠對未來的社會生活更有意義?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業。那麼,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該是培養學術人格。當年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遭到錯誤批判時,馬老表示“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這種“堅持真理,不畏權勢”的學術追求和人格品質,不僅值得我們永遠追隨,也將是我們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寶貴精神財富之一。

不可否認,在你們即將正式推開社會的沉重大門時,會發現現實很骨感,理想並不那麼容易抵達。迎面而來的是風浪,是迷茫。我也不需要提醒你們,人生將以怎樣的平庸世故,消解你們的萬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們,走入社會,要如何變得務實與現實。社會轉型伴隨着不同價值觀念的交織,時代變遷中流俗遮蔽了人們的理想,但我仍然希望你們能夠以學術之人格,堅守青春之夢想。

堅守青春夢想,就是希望大家要葆有一顆赤誠之心。康德曾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是歷久彌新,一是頭頂的星空,一是心中的理想。”庸常社會中,固然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但是,我希望你們有自己的是非判斷、行爲選擇。無論今後身在何方,或紮根基層,或負笈海外,或留守校園,或縱橫職場,懷揣對理想的赤誠之心,不爲任何風險所懼、不爲任何干擾所惑,矢志不渝朝着理想奮進,人生的道路就能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順暢。

堅守青春夢想,就是希望大家要葆有一顆責任之心。今天的青年,或許不用直面民族危亡、時局動盪,但身處的世界同樣複雜多變,面對的誘惑層出不窮。當許多同齡人淪陷於時代車輪之下,不要藉口說自己無可奈何,沒有選擇,不要以環境不好、現實黑暗而原諒自己的怯弱,更不要一邊詛咒黑暗,一邊加入黑暗。志在掀起新一輪改革大潮的當代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激濁揚清的青春力量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更加需要你們以“堅持真理,不畏權勢”的無畏精神與人格力量,與所謂的“主流”保持理性的距離!利益當頭,能否見利思義?享樂跟前,能否未雨綢繆?或明或潛的規則面前,能否叩問良知?不求舉世皆醉惟我獨醒,但求大潮來襲時,選擇站在理性一邊,文明一邊,人民一邊!

堅守青春夢想,就是希望大家要葆有一顆奮進之心。據媒體報道,毗鄰北京的一個河北小鎮燕郊,住在那裏的上班一族趕公交車去北京上班,等車隊伍最長達300米,擠上一輛公交車的時間最誇張時要40分鐘,或許這將成爲在座很多同學今後艱辛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樣辛苦去奔赴一個成功夢,值得嗎?我想,值得!我們之所以能夠創造“中國奇蹟”,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幾乎人人都有對成功的渴望、有強勁的改變命運的動力,艱辛背後,正是淋漓而磅礴的發展元氣。因爲有夢想,所以選擇奮鬥爲鑄就人生的階梯;因爲有追求,所以敢把一切艱難險阻踩在腳下。

今年,_“五四”期間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鼓勵廣大青年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希望你們“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懷揣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事業獻身、爲國家昌盛和人類謀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爲我們社會的文明進步、時代的和諧發展、歷史的進化提升,發出聲音,做出行動!

同學們,你們來自江南塞北,終於又將走向海角天涯。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祝福你們!謝謝!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3

愛的同學們:

歷史上的今天,1982年6月16日,新中國首次舉行博士論文答辯會,標誌着我國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博士產生。70年前的1945年,是學校前身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建校元年。在學校建校70週年、在國家首批博士誕生紀念日之際,我們隆重舉行_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及學位授予儀式,意義非凡。值此激動人心時刻,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的21位博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的641位碩士研究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服務你們的員工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你們的父母、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幾年前,你們經過刻骨銘心的艱辛努力和付出,進入了_深造,開始了與_交相輝映的心路歷程,你們增添的蓬勃生機和創新力量,付出的點點滴滴,時刻演繹着_的故事,奏響着_的音符,凝成了_的精彩與光輝。

同學們,作爲_最爲優秀的學子。你們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告訴我們,你們學的很用心;你們參加數學建模大賽或學科競賽頻頻獲獎,傳遞着你們勤學善思、勇於創新、敢於拼搏的精神;你們跟着導師在實驗室做實驗,開展科學研究,到現場測試數據,整理報告,撰寫專利,展示了你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的風貌。你們的努力和智慧讓我欽佩,你們爲學校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30年前國家召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大會,作爲“中國第一號博士”的馬中騏作爲博士代表上臺發言,題目叫《新的起點》。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提了個問題:“以後那麼多博士怎麼辦?”很多人當時並不明白蘇步青何有此問。這個問題在今日聽來,更容易理解其中深意:中國研究生的數量與日俱增,研究生是否還能保證足夠的“含金量”?在科研工作中是不是有相稱的貢獻?

有感於馬中騏的發言和蘇老之問,今天當此特殊場合我想對同學們說,將學習進行到底,終生與書爲伴,這也是我的臨別贈言。

將學習進行到底,你們或許認爲這個話題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但我們都知道,做起來很難。因爲將學習進行到底,就是古人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們今天與其說在慶祝畢業,不如說是歡呼新的學習的開始。

將學習進行到底,喊喊口號容易,要想做到非常不容易。首先你得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我先讓大家看看以色列和匈牙利國人是如何愛好讀書的。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而以色列的猶太人人均每年讀書68本。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裏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麼?”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裏藏着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因而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即使在乞討,他們的身邊總會帶着每天必讀的書,更別說衣食無憂的人了。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

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購書20本,比同地區的西歐人要多得多,而我國上世紀90年代統計,平均每人每年購書只有5本,_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提供的統計信息,人均4.3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那麼,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會得到什麼呢?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時間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糧食不夠吃,還要以石油換食品,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而且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他們憑着聰明和智慧,創造出驚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人均讀書爲7本,我國人均水平遠未到達。你們,是_的精英,也是我們社會的精英,我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裏,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做到手不釋卷,將讀書變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國古時醫聖李時珍讀書方法有三點,一是涉獵面廣,二是依類專功,三是勤做筆記。閱讀時應全神貫注,不是一般地泛觀博覽,而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且務求有所心得,一旦有了心得,就隨時筆記,決不輕易放過,更不能斷章取義,囫圇吞棗。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鉅著——《本草綱目》。博覽羣書,用心研讀,廣拜名師,勤爲實踐是李時珍成爲科學巨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將學習進行到底,要將讀書變成自己的生活。現在信息技術這麼發達,日本人還經常口袋裏裝着袖珍書,坐在地鐵上拿出來閱讀,看看我們的高鐵地鐵,大家都在低頭看手機。

有外國記者曾說,“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他把錢鍾書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蹟與象徵。錢鍾書是誰,他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績。他一輩子鍾情於書,讀書是他最大的癖好。因他週歲“抓週”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鍾書”。

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在國外留學期間,爲了博覽羣書,他競日夜埋首在圖書館的書叢裏,聚精會神,心無旁騖。

年過八旬以後,錢鍾書每天依然孜孜讀書,樂此不疲。對他而言,閱讀就是生活。錢鍾書從兒時的閱讀啓蒙中,逐漸確立了“滿室書香、博學強記”的做讀書筆記閱讀習慣。讀書筆記是錢鍾書攀上學術高峯的重要階梯。他寫學術鉅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先生的讀書生涯告訴我們,“對一個人生閱歷有限的學生來說,閱讀在豐富其人生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今天我想向同學們提議,你們畢業後每年能讀20本以上的書,並保持下去。每讀一本書都寫讀書筆記。當你完成100本書的閱讀時,請你登上_理工大學的大講堂,讓你的學弟學妹共同分享你讀書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就要離開,從此開始你們絢麗多姿的五彩人生,我希望你們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挫折遭遇,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與書爲伴時,全世界都會爲你讓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說一聲再見,但讓我們在心裏永遠不要告別。

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嘉賓,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順利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學業,即將開啓人生新的旅途。在這樣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特殊時刻,我首先代表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哺育你們的父母、培養你們的導師,以及所有陪伴你們成長成才的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就在昨天,也是在這裏,我們送走了3000多名本科畢業生。如果說本科生的校園生活更加浪漫、更加年少輕狂,那麼作爲碩士、博士研究生的你們,已經在青春的個性張揚之中,添了幾分成熟與睿智。你們拿到了北京大學的學位,這除了證明你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學術訓練之外,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今年是五四運動95週年。看看那些12019年前的五四先賢,李大釗生於1889年,許德珩生於1890年,傅斯年、高君宇生於1896年,羅家倫生於1897年……正是12019年前這些“80後”、“90後”的北大先賢們,“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青春樂章。

青春,永遠和夢想相連。就像我們前不久發佈的微電影《星空日記》中說的那樣,對於北大人來說,夢想纔是最真的現實。北大就像一把梯子,總能讓我們越過生活的柵欄,看到有些比現實更遠的東西。95年過去了,沙灘紅樓雖歷盡滄桑,卻從未褪去本真的顏色與理想的光彩;而今天,在美麗的燕園裏,紅樓傳下的薪火生生不息,它照亮了你們的青春,淬鍊了你們的意志,用共同的信念與追求將你們和五四先賢們這兩代世紀之交的“80後”、“90後”精神相通、氣魄相連。

北大的精神就是青春的精神,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說:“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迴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氣魄,即慷慨悲壯、拔山蓋世之氣魄。”今日的北大,在踐行博雅教育理念,追求幾代北大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夢想的同時,也傳承了京師大學堂的國學傳統和五四時期所誕生的新文化精神。兩代青年人的青春雖相去百年,但我相信,你們會同他們一樣,以自己的方式承載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與信念,並將其付諸實踐。

同學們,再過一會兒,在師長爲你們撥穗的那個瞬間,你們是否會想起在實驗室裏多少個通宵達旦的艱辛,想起圖書館裏多少個晝夜兼程的苦讀,想起一幕幕青春懵懂的故事,想起一個個曾經一起K歌、一起刷夜、一起歡笑、一起哭過的小夥伴們。青春難忘,在北大度過的日子從此將成爲永生的記憶。作爲你們的師長,我希望你們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夠銘記兩代北大人之間的精神傳承,不忘北大給予你們的這筆最大的財富。

依依惜別,言猶未盡。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樣,在北大度過了自己最珍貴的博士研究生時光。此時此刻,我非常瞭解各位同學心中的不捨,也彷彿看見了20多年前的自己。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起步不久,誰也沒有想到,20多年後的中國會有如此巨大的發展,我們距離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如此之近,誰也想不到我們所深愛的北大會有今天的成就。正如今年校慶_來校的五四講話中所指出的:“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如何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我想把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盛世危言》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無體何以立,無用何以行,無經何安常,無權何以應變?”這裏的“體”,是指根本,是學理;“用”,說的是應用;“經”,是指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道理;“權”,是特定時期的策略與方法。這也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的“學爲學理,學爲基本;術爲應用,術爲枝葉”。那麼,我們要進一步追問:如何把握“體”、“用”、“經”、“權”?如何在離開校園之後,繼續做敢爲天下先的北大人?如何始終保持北大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又如何不忘、不負北大前輩先賢給你們的精神傳承?

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一是精研學理,傳承對學術的敬畏之心。蔡元培校長曾說:“一個民族或國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腳,——而且要光榮的立住,是要以學術爲基礎的。尤其是,在這競爭劇烈的二十世紀,更要倚靠學術。所以學術昌明的國家,沒有不強盛的;反之,學術幼稚和知識矇昧的民族,沒有不貧弱的。”“以後要想雪去被人輕視的恥辱,恢復我們固有的光榮;只有從學術方面努力,提高我們的科學知識,更進一步對世界爲一種新的貢獻,這些都是不能不首先矚望於一般青年學生的。”12019年前的“80後”、“90後”,他們的問題與主義之爭,科學與玄學之爭,或精研西方先進科學,或介紹各種主義,或守望中華固有之學說,表現了神聖的學術敬畏和如飢似渴的科學熱忱,爲中國的現代學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各位同學,你們同樣生長在偉大的變革時代,見證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見證了科技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技術變革之於你們,正如受到新文化衝擊的“他們”,變革的大時代與青春相得益彰。科技發展的真正目的,在於爲人類發展提供更爲平等的空間和更爲廣闊的平臺,也爲大家創造了終身學習的便利條件。你們在北大所受到的學術訓練,正是爲日後終身學習儲備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縝密的思維能力。用一種研究式的心態去生活,這是現代社會對每一個青年人的要求,更是母校對你們的期許。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人生成才的重要基礎,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首要前提。同學們,用在北大所學到的研究能力,繼續你們的研究之路吧!日後不僅要研究某個領域的精深學問,更要研究和實踐社會人生的大學問,讓生活和閱歷淬鍊你們的判斷力,希望母校帶給你們的這份財富能使你們受益終身。

二是篤實力行,傳承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就在去年10月,侯仁之先生與世長辭。在緬懷大師的同時,我不禁想到先生1944年寫給大學畢業班的一段寄語:“人生的究竟,並不盡在衣食起居,而一個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尤不應以個人的豐衣美食爲滿足。他應該抓住一件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這件工作就是他的事業,就是他生活的重心。爲這件工作,他可以忍飢,可以耐寒,可以吃苦,可以受折磨;而忍飢耐寒吃苦和受折磨的結果,卻愈發使他覺得自己工作之可貴,可愛,可以寄託生命,這就是所謂的‘獻身’,這就是中國讀書人所最重視的堅忍不拔的‘士節’。一個青年能在三十歲以前抓住了他值得獻身的事業,努力培養他的士節,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國家和社會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即將離開學校的同學們,我祝願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這樣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這不是一句空話,找到值得你爲之奮鬥的事業併爲之奉獻終身,這是人生之大幸。侯仁之先生1940年於燕京大學畢業,1952年執教北大直至去年逝世,先生一生的事業開啓於戰亂之時,先生因參與抗日活動被逮捕後,曾考慮過到成都避難,他的導師洪業教授告訴他:“如果不走,即使再次被捕,燕京人也會知道侯仁之是爲什麼而判刑的,拿起筆,做學問。”正是這句“拿起筆,做學問”,開啓了先生的研究事業。幾十年來,侯仁之先生以歷史地理學爲安身立命之所在,孜孜不倦,堅毅卓絕,在北京舊城改造、沙區治理等諸多方面作出了大的貢獻,成就了一番大的事業。

同學們,畢業初入社會,你們也許會覺得生活壓力很大,也許抱怨工作的瑣碎,試着找準生活的重心,把你們眼前每一份小的工作都當作一份事業來完成,“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工作的內容不會妨礙你們爲社會作出屬於自己的貢獻。我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能找到值得你們奉獻的事業,事業與生活相融合,纔是讀書人真正的快樂。

三是建功立業,傳承世代北大人的精魂氣魄。你們和95年前的北大人固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然而,我相信,你們的氣質是相通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兩個月前,_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勉勵同學們要發揚五四精神,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斷奮鬥,要努力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要求得真學問,加強道德修養,注重社會實踐,要明辨是非,慎於決斷,紮實幹事,踏實做人。

北大精神和近代中國人民上下求索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同樣承載着民族復興的偉大願景,同樣經過時間洗禮而歷久彌新。我們昔日的校長鬍適先生曾說過,要繼承五四精神,“其一,須使個人有自由意志;其二,須使個人擔干係,負責任”。一個人,既然是獨立自主、擁有自由意志的,他就必須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那麼,就請同學們擔當起屬於北大人的責任吧。從今天起,你們中的大部分同學將逐漸淡出大學這座象牙塔,有的要開始過北漂生活,有的準備成家立業,有的要繼續深造,有的要奔赴基層邊陲。從今天起,你們將走出這片園子,開始新的征程,但無論在哪裏,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崗位,都請記住師長們對你們的囑託,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爲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切切地做到位卑未敢忘憂國。“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同學們,請在開拓人生和奉獻社會之中努力抒寫屬於你們自己的青春豪邁!北大留給大家的,是這裏的生活砥礪出的真正智慧,這份睿智將陪伴你們,在腳踏實地間實現諸位入校時“指點三山五嶽”的壯志豪情,這纔是北大人敢爲天下先的大氣魄。

同學們,剛纔我們一起聽了幾位同學和師長精彩的發言,被他們凝鍊人生的深刻體悟所打動。很奇怪,他們講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一張張圖片,

而最打動我的是吳軍橋教授在雪地裏留下的一串孤獨的腳印,我想也許正是這串留給大家深刻印象的腳印,會在將來某個時刻鼓勵你們共同前行。現在,讓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的精彩講述!

同學們,你們即將從北大走向更大的舞臺,從未名湖啓程遠航。從今往後,維繫我們的,將不再是課堂與宿舍,聆聽與辯論,而是共同的記憶和永恆的精神。

從踏出校園的那個瞬間開始,母校對你們的祝福也將伴你們從燕園走出,走向海角天涯。當你們迷茫或勞累的時候,請回到母校,到未名湖畔散一散步,享受湖光塔影的寧靜與恬適;請回到圖書館讀一會兒書,讓自己迴歸理性與安寧;或者可以回到體育場上,重新激起拼搏與奮進的力量。請大家記住,母校就是你們的家園,她始終與你們同在。母校永遠祝福你們!

謝謝同學們!

研究生畢業典禮致辭5

親愛的同學,尊敬的老師、家長和各位嘉賓朋友:

江南仲夏,又到夏花絢爛的畢業季。浦園蔥蘢青綠、荷香蟬鳴,一派生機盎然。在這個充滿歡樂和希望的夏至時節,我們隆重舉行2019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請允許我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新科的53名博士畢業生和1385名碩士畢業生送上最熱烈的祝賀,是你們的青春活力讓百年南工朝氣蓬勃!感謝你們!在這裏,我也提議,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向辛勤哺育你們的父母、培養你們的老師、陪伴你們的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

在座的各位同學,作爲博士、碩士畢業生,已經在青春的歷練中,增添了幾分睿智與成熟。當你們走出校門後,你們將是科研工作的參與者、創新創業的生力軍,你們將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希望之星,“中國夢”的圓夢之人。母校不僅在專業上對你們有所期許,更希望你們成爲追求真理而非聽命擺佈、具有德性而非甘於卑俗、踐行倫理而非恣意妄爲的人。希望你們成爲敬畏生命、熱愛生活、恪守信仰、有所建樹的人。

梁啓超曾以“君子”(當時英譯爲'gentlemen')寄語清華學子:首先要做君子,之後纔是做才子。對此,我非常贊同,希望“南工人”首先是謙謙君子,然後纔是翩翩才子,決不能僅僅是“安靜的美男子”。所謂“君子喻於義”,今天,在這個難得的時刻,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話題就是“忠誠”——忠於祖國、忠於事業、忠於真理。

忠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荀子》記載了堯和舜的一段對話。堯問舜:我想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該怎麼做?舜以“忠誠”爲答覆,認爲忠誠熾熱於內,就會振發在外,遍佈於四海之內,天下人自會歸順。

大家熟讀的《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若論武功排行,關羽只怕進不了前三名。生前他的爵位僅爲“亭侯”,是漢代最低一級的爵位,然而他在身後卻步步高昇,直至成爲關聖大帝“武聖人”。到民國時期,全國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過孔子的文廟。我在兒時也曾在一所關帝廟國小有過短暫的學習經歷。這是因爲“千里走單騎”和“華容道放曹”的故事流芳百世,關羽不僅勇猛、而且忠誠,按照當下的評價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的人才。

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在政治生活中還是現實生活中,忠誠都是選人用人的第一標準。忠誠在某種意義上說,重於能力,德行先於才華,行動勝於語言。沒有真心誠意、全心全意、從一而終的忠誠,能力再大、本事再強也會因爲三心二意、漫不經心而得不到發揮和體現,當然也會錯失良機。

忠誠既可內化於個體品質、道德規範,又可外顯爲政治哲學、執政理念。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多元價值觀整合的社會轉型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鑄忠誠的力量,夯實做人的厚度,也是各位即將走向社會前的人生必修課。因此,我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第一,忠於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因裏,有着厚重的家國情結、悠遠的愛國情懷。《孟子》雲:“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爲準則,彰顯了東方特有的價值邏輯、情感關聯和文化密碼。

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俄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曾說:“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推而廣之,每個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脣齒相依。

前些年,一位美國華裔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他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嚴密的論辯,曝光了阻礙亞裔科學家晉升的“玻璃天花板”現象。他統計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淖槌傘J菹允荊諮芯吭輩憒沃校且岜壤嘉?成;在高級研究員層次,亞裔減少至9.2%;在更高級別的主管層次,亞裔僅佔4.7%。而在個別主流研究所情況更加嚴重,例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55名主管中,只有1位是亞裔。

幸而,經世流年,時過境遷。隨着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話語權的增強,特別是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強力實施,中國吸引優秀人才迴歸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帶來了空前規模的“智力迴流”潮。剛纔和大家臨別寄語的霍峯蔚教授,就曾留學美國西北大學,在著名納米學家ChadMirkin教授的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又在QS排名世界第39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多年,如今加盟南工。這在多年前的中國難以想象,今天卻化爲現實。以祖國爲依託、歸國創新創業、報效祖國,成爲海外華人突破“玻璃天花板”、突破無形“國界”的重要途徑。對於華人科學家而言,當下更多的機會在中國;對於更多的外國優秀人才,同樣如此。

國運衰、則民生哀艱;國運興、則民生通達。正如_所說,“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祖國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祖國既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又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與祖國一道前行、一起成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同學們,請牢記“以國家之務爲己任”。忠於祖國,就在於踏踏實實地爲祖國發展貢獻力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有所成就,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第二,忠於事業,“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從戰戰兢兢之小心中來;耐苦事者,無不從踏踏實實之堅持中來;克難事者,無不從認認真真之行動中來;處急事者,無不從清清楚楚之謀劃中來;爲民事者,無不從點點滴滴之平凡中來。一言以蔽之,忠誠成就事業,事業需要忠誠。

忠於事業,需要噴薄欲出的雄心。雪萊曾經說過:“不能讓想象的翅膀被詩人獨佔”。從畢業一刻起,你們將面臨着塑造人生、締造事業的諸多選擇。是碌碌無爲、昏昏終日,還是追求奮鬥的激昂?是墨守陳規、隨波逐流,還是追隨內心的熱情?是樂於安逸、波瀾不驚,還是選擇奉獻與冒險?我想,無論作何選擇,都希望你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天賦、專長與能力,多一些雄心壯志,多一分躍躍欲試。千萬不要把人生目標設定得太低,因爲你們的潛能超乎想象,你們的未來無可限量!公司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曾表達過以下觀點:“最好的公司,不是因爲創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爲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要敢於突破視野侷限、放大發展格局,多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

忠於事業,要有堅定不移的恆心。“知易行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事業常成於堅韌,毀於急躁。人生就像馬拉松賽跑,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爲勝利者。最近剛剛加盟南工、受聘“名譽教授”的國際頂尖納米材料學家楊培東教授,在半導體納米導線研究中堅持原創性探索20多年,榮獲美國勞倫斯獎,是華裔科學家中的翹楚。南工IAM團隊成員安衆福博士,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專注,堅持7年多的精細科研,在最近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材料》的青睞。他們用經年累月的積累和恆心生動地詮釋了百鍊成鋼的真諦。

忠於事業,要有衆志成城的決心。有人曾問香港富豪李嘉誠先生,未來企業經營最具競爭力的是什麼?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凝聚力”。時代呼喚合作,對團隊忠誠,團隊成員之間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羣策羣力、同心同德地成就一番事業。大家熟悉的IAM團隊,正是發軔於我們從新加坡輾轉上海、南京的長期堅守、持之以恆,茁壯於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厚積薄發。僅在過去一年間,這個團隊就產出了一批高顯示度的原始創新成果,發表在《自然》的系列刊物上,取得了令同行讚歎的佳績,助推南工自然指數快速攀升,引領南工“5030”目標的早日實現。

老子《道德經》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愈能體現善始善終、堅持不懈之可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希望大家忠於事業,堅定信心、培養耐性,在執着和堅守中成長。

第三,忠於真理,“吾愛吾師,尤愛真理”

忠於祖國,是我們的立身之基;忠於事業,是我們的立業之本;而忠於真理,是我們的立德之要。

大學的宗旨何在?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也曾告誡學生:“諸君須抱定宗旨,爲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爲做官;入商科者,非爲致富。”

追求真理是諸位求學問道的目標,同樣也是南工辦學建校的宗旨。我們始終堅持在人才引育、協同創新、文化引領等方面發揮中堅力量。追求真理,堅定信仰,對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負責,不斷爲經濟社會發展而創新理念、優化路徑、提升文化,使南工真正成爲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探尋科學真理的殿堂、交流合作的平臺、原始創新的高地。

躬逢盛世,國運昌隆。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難免在茲念茲,言語間自然離不開科技創新。你們何其幸運,成長在祖國科技事業的春天裏!_總理今年5月的一席講話曾令我感佩萬分、信心百倍。他說:“一個國家需要一批甘於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投入,讓科學家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生活體面有尊嚴。科學家受尊重,創新才蔚然成風。”上週我參加了中國科學院“_”建設成果的回顧總結,對此也有深切的體會。

_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對科學技術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更爲明確的要求:“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後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創新”已經成爲領導人講話中頻度最高的詞彙之一,“創新、創新、再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創新的風起潮涌、日新月異,感受到創新對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時代多麼重要。

軸責大任、重任在肩。同學們,作爲當代研究生,你們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肩負“兼濟天下”的擔當,不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努力成長爲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爲祖國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你們離開母校時,你們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在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的同時,國人的精神和靈魂也出現了巨大的空白。社會的進步難道一定要以退化作爲代價嗎?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做學問的心態,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不斷審視社會、省視自身,建立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個不流俗、不盲從、不猶疑的人。請不要忘了堅守精神家園,不要忘了靈魂的自我修煉!有錢不能任性,但是追求真理、忠於真理可以任性!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經歷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也可能是幾千年歷史上,最爲激情澎湃的偉大時代,共和國在對外部世界的開放的進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時代賦予你們的機遇、使命和榮耀,是史無前例的。

回顧改革開放的三十六年,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階段,亦即1978年至1998年的二十年,是我國重新構築與世界接軌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的二十年,是引進、消化和吸收海外先進技術和科學思想的二十年,是在科學技術創新、高等教育發展跟蹤佈局、蓄勢待發的二十年。

第二個階段,亦即1999年至2019年的二十年,我們在科技教育的一些領域繼續“跟蹤”的同時,在相當多的領域升級爲“並行”狀態,在個別領域的某些方向上甚而處於“領跑“的態勢。這是優化佈局、噴薄而發的二十年。你們正好趕上了這二十年。

第三個階段,是展望2020年之後的未來二十年,隨着中國經濟的展翅騰飛,科技創新的前沿成果、高等教育的先進理念將根植於中國大地,中國的科技教育事業將在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的波瀾壯闊中走向世界之巔。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世界高等教育的格局將會形成美中爭雄的局面,在世界百強高校中,具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和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學將躋身世界前列!我期待並相信,終有一天,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前幾十名將被中國人承包了!我期待並相信,終有一天,中國的5030,就是世界的5030!

同學們,這是中國智慧唱響世界的時代,這是中國教育進軍世界的時代,這是創新創業驅動世界的時代,這是全球互聯重塑世界的時代。與此同時,這也是數字主導世界的時代,是信息爆炸、撲朔迷離的時代,是價值多元、是非難辨的時代,是道德失範、追名逐利的時代。

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力挺光明、溫暖世界,點燃時代正能量,傳唱中國好聲音的意氣少年,何嘗不會是你們呢?屬於我們的時代即將過去,屬於你們的時代即將來臨!“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我看好你們!

流水它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在離別的時刻,道一聲珍重再見,祝一句前程美好,母校永遠是你們可以駐足停留的港灣,母校將永遠挺你、爲你們點贊!

祝福你們,願你們的人生幸福快樂、精彩無比!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