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秋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新版多篇

中秋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新版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一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

中醫認爲,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二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有份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風俗 篇三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忙裏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裏,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

一起說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裏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爲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爲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說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篇四

月餅是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爲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爲“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爲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時至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爲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古代月餅被作爲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爲“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戀。

漢族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飲食習俗。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元代,相傳人們曾利用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帶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同時行動,殺死趕走蒙古“韃子”。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麪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爲月餅。” 《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七年級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製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爲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現在,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爲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 “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因爲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的來歷及習俗 篇五

中秋節的來歷

1、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爲了紀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

2、中秋節起源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3、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的另兩個說法是: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1、福建浦城

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爲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廣東潮汕

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爲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3、江南一帶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爲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4、南京

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爲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爲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爲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

中秋節必吃的食物

1、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石榴因其色彩鮮豔、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團圓和吉祥。因此是中秋過節必備水果之一。

2、葡萄

傳說月圓的晚上坐在葡萄樹底下可以聽見牛郎織女在說話。如今的高樓大廈讓葡萄架成爲奢侈品,不過水靈靈,甜滋滋的葡萄也是中秋桌上不可缺少的水果。

3、月餅

中秋節的月餅絕對是美食中的主角,五仁月餅、蛋黃蓮蓉月餅、水果月餅、冰激凌月餅,品種繁多。

4、菱角

吃菱角能化解油膩,在不少地方還有小孩吃菱角會聰明伶俐的說法,因此,它是中秋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道點心。

5、炒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在廣東、湖南等地,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吃炒田螺的習慣。

6、芋頭

南方不少地方,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大碗裏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的習俗。而將芋頭剝皮之後與排骨或者鴨子一起煮,又是餐桌一道傳統美味。

7、螃蟹

中秋時節的螃蟹最好吃~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就是指農曆九月雌蟹最佳,到了農曆十月雄蟹當道。此時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時,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絕對會讓吃貨們直流口水,食指大動。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六

嫦娥身邊有隻可愛的玉兔,這是民間公認的。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兒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爲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西遊記》中也有這隻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間,還揮舞起搗藥杵與孫悟空對戰的情節。我們在月夜中擡起頭來,也許能從月亮上找到那隻可愛的兔子。

中秋節的意義 篇七

中秋節的意義是:團圓慶賀。挖掘和弘揚中秋節中的團圓文化,發揚敬老孝親、感恩父母的美德,也應該是中秋文化的範疇。

中秋節俗有久遠源頭,中秋節俗貼近了民衆生活的需要,民衆將秋季的節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爲四季慶賞的大節之一。

拜月、賞月、團圓慶賀是傳統中秋節俗的核心,從當代社會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衆生活需要的現實意義。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八

今天,我期待已久的一天,你能猜到我爲什麼這麼說嗎?啊哈!你只猜對了一半,因爲是中秋節!我也要去看望我親愛的爺爺。我開心又激動!歡呼雀躍:“對!後天我可以去爺爺家!說到這裏,我激動得昨晚睡不好,因爲我在想,“我很快就可以去爺爺家了!”“我想動就開始動,我媽就罵我。

突然,一聲巨響把我吵醒了。我睜開眼的時候,還在姨媽家。

我嘆了口氣。我還沒開始。我在做夢!

中秋吃螃蟹要注意什麼 篇九

首先,吃完螃蟹後不要飲茶,有的人覺得螃蟹吃完後會有腥味,於是就喝幾口茶來沖淡腥味,但是這樣的做法反而造成身體不適,因爲茶水中含有鞣酸,會影響營養的同時,還會阻礙消化。

再來,在無酒不成宴的中國餐桌上,遺憾的告訴你,吃大閘蟹,啤酒和白酒都不能喝,因爲大閘蟹富含的嘌呤和苷酸分解在喝啤酒是會被啤酒的維生素 B1分解,從而導致一些對人體不利的成分在體內結合,尿酸含量增加,間接地就會導致尿路結石,如果身體代謝不好,那麼就會引發痛風。

吃螃蟹時最佳的搭配是白葡萄酒,因爲白葡萄酒的口感很清爽,並且還有殺菌的作用,很適合在吃螃蟹等海鮮的時候飲用。因爲中秋大家都喜歡吃母蟹,而母蟹中富含的蟹黃和蟹膏吃完後十分膩,這時就能飲用白葡萄酒來緩解膩味,還能除腥味,可謂是相得益彰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