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元節七月十五注意事項(新版多篇)

中元節七月十五注意事項(新版多篇)

中元節習俗大盤點 篇一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節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動雖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鯉城區地界即有三十六個鋪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舉行,買菜辦筵席、演戲酬神、請客飲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經耆老紳士公議,三十六個鋪境的普度,分別從七月七年級至七月三十日舉行,所以舊鯉城區在七月這一個月是無日不普,天天演戲酬神宴客,整個七月都在忙於做普度。經過協商安排,七月七年級日由後城做普度,以後各鋪境輪流。直到七月三十日爲止。

2、祭魁星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麪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爲“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爲“麪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3、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爲“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爲送一對面羊。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麪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爲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爲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麪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爲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麪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4、祀先祭祖

農曆七月十五日乃是傳統的中元節,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節日。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中元節祭祖祀先活動一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餚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一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一般爲六棱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鬆菇、黃花菜、幹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前述東石玉記船行就爲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錫鑄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對祭祖祀先之虔誠、重視。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並希保庇兒孫一家康健平安、家景發達等等,稍停方卜杯討得允准,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纔可以撤筵。

5、燒袱紙、結鬼緣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爲“度孤”。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着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6、放河燈

放河燈,尤數黃河裏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着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裏念念叨叨,不斷祈禱。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

7、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中元節七月十五注意事項 篇二

不討論不吉之物

在中元節這天,是不能討論一些鬼怪。據說這天鬼們會傾巢而出,尤其是寺廟和普渡法會的地方,往往是鬼最多的,而且中元節也不要亂說話,說不定鬼正從你的身邊經過。

不要走夜路

中元節的晚上最好不要出門,不要走夜路。特別是在亥時前後。晚上11點之前就不要上街,這天百鬼夜行,陰氣最重,所以這天不應該在外逗留,夜不歸家是大忌。

避免晚上拍照

中元節的時候,晚上最好不要拍照。鏡子或手機這種東西,很容易撲捉到不乾淨的東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說不定就把不乾淨的東西給拍進去了,那就等於沾染了晦氣的東西,運勢也會下滑的。

不亂踩冥紙

因爲中元節的習俗主要是以祭祖圍繞。因此在中元節這一天,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的錢財,往往會有鬼在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那你就要倒黴了!

不要亂拍人肩膀

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節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引來鬼怪,對別人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避免帶鈴鐺

在中元節這天,帶鈴鐺是不允許的。因爲風鈴很容易招到鬼,更不要玩碟仙。風鈴和鈴鐺聲能夠在陰陽兩界傳遞溝通,很容易招來不好的事物。

勿撿路邊的錢

中元節的時候,如果說看到路邊有錢千萬不要撿。這些錢買路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勿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不要下水游泳

在這天,也不要下水去擁有,因爲這個時候這地府的鬼全部放出來到陽間,水裏是十分不安全的,若你還執意去游泳,很容易成爲水鬼的替身,所以,這天一定要禁忌下水。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節日意義 篇三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的意義,在於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令人們慎終追遠,傳揚正確的孝道。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說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脫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爲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爲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爲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說,孝更是一種倫理規範,一種處理宗族關係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係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說,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係的一種反映,一個寄託。

中元節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作爲我國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極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久不衰。重視中元節,提倡傳統孝道,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節的習俗 篇四

燒紙

中元節的時候,民間俗信行爲中,最爲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祈豐收

七月半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的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用這種方式象徵着豐收。

鬼節有什麼禁忌 篇五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牀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曬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擡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擡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爲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裏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牀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裏,如果鞋頭朝牀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牀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牀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牀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牀……

鬼節吃什麼 篇六

1、吃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爲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爲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2、吃“餃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

3、吃粗茶淡飯。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爲“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4、吃瀨粉。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5、吃扁食。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中元節傳說 篇七

第一種說法:

道教最主要的爲修行記說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第二種說法:

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爲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爲[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第三種說法: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爲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衆,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的來歷 篇八

每年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着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曹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女兒,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爲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爲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