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英語說課【新版多篇】

英語說課【新版多篇】

英語說課 篇一

如何用好課堂用語?如果教師在備課時結合課文和班上學生的水平以及課堂實際情景做好充分準備,課堂用語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課堂用語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課堂語言知識用語。這主要是指教師在講授課文時,講解有關語音、語法以及一些單詞、詞組和課文中的句子的用語。如:Put the accent in the right place.(請把重音讀準)Adverbs of time and place are usually put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時間副詞和地點副詞通常放在句末)This verb may express different meanings when followed by different prepositions.…其作用就是師生在熟練掌握語言知識用語的基礎上,做到在課堂上用英語教學,用英語練英語。

學生能否聽懂課堂用語是一個關鍵問題。許多學生常因聽不懂、說不出而形成自卑心理,逐漸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與信心,最後索性放棄。所以使用英語教英語一定要適合學生的水平,使他們能聽懂理解。對那些使用頻率不高、講解難度大的句子,還是用漢語講解好。堅持使用合適的、可理解的語言知識用語,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

二、課堂教學組織用語。這主要是圍繞課堂教學活動使之有序展開而使用的相關課堂用語。如:Now, I shall give you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Wang Ging, please come up to the blackboard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I’m sorry, I’ve made a mistake. May I start over again ?組織課堂教學,雖說以教師爲主導,但更應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諸如提出問題,師生、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問題,都可充分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創造英語環境。從中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他們愛說好動,膽子大,善模仿,記憶力強,喜歡將學到的語言材料隨時隨地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這樣便於邊講邊練、邊學邊用,使已學的語言材料經常不斷地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

三、課堂行爲情景用語情景是指用口語、書面語進行交際活動的社會情景。思想信息交流活動是通過在情景中以理解語言意義的方式來實現的。從當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情景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們創設和模擬的情景,而是英語課堂教學真實情景。課堂行爲情景用語就是用來在課堂上根據具體情景組織交際活動的語言。

這部分用語使用的範圍廣,不定因素多,不像語言知識用語和教學組織用語那麼好把握和引導,因爲學生的思想都很活躍,上課時免不了要產生這樣和那樣的行爲。這就給行爲情景用語的使用提供了機會。如:Very good. Excellent. Silence, please. You shouldn’t talk in class. You are clever. The classroom isn’t clean enough. Please keep it tidy.

英語說課 篇二

關鍵詞:國中英語 聽說課教學 語言環境

目前,一些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根本沒有AA、AAC、AV型語音實驗室,甚至連最簡易的語音實驗室也不敢奢望。所擁有的僅僅是錄音機、投影儀、教學掛圖等。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儘可能地爲廣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交際語言所必需的語言環境呢?

一、具體實施方案

1.課時安排

目前,國中學段一般每週五節英語課。從七年級下期開始每週抽出最後一節英語課作爲聽說課,並在課表上向學生明確指出。如果條件許可,學校可以設立專職的聽說課教師,這樣基本形成“五課時、兩課型”的格局。

2.教學內容

聽說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着重進行說的訓練

通過對教材中的對話及短文進行簡述、表演、看圖會話等方式,既可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可以進一步鞏固運用所學知識。例如七年級教材Li Fen與Mr Green的對話,可以幫助學生用剛學的知識對話,也可把前面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如增加問名字、問職業、問習慣愛好、問國籍及出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有話可說,增加說話表演內容。又如:所學圖書館借書一文,也可把整個國中所學的表示“借”的方法方式都連帶運用鞏固。學生之間那種問與答的言語方式,活靈活現,使學生興趣倍增,氣氛活躍,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又如“Upstairs”一文可以先掛出教學圖,讓瞭解住樓上之人與住樓下之人之間的矛盾衝突,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學生根據圖片充分發揮想象和表演,自由擴充或簡述課文大意,從而達到鞏固與練習的目的。

(2)預定話題,自由會話

首先教師對教材中學過的句型,按順序進行整理,在聽說課上有計劃地選擇2~3個句型,或有用的詞組、表述,作爲一次自由會話的基本結構,然後啓發和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利用預定的句型進行對話。這樣做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僅僅停留在機械地替換基本句型上,而且還能讓學生將句型運用於新的場合,創意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學了“Would like”、“How much”、“What about”之後,讓學生根據所學結構創造情景,兩人或三人一組自由對話,如有一組學生選擇這樣對話:

A:Excuse me,Can l borrow your pen?

B:Sorry,it is at home,but you can buy one in the shop.

C:Excuse me,Can I help you?

A:Yes,1 would like a pen.

C:What about this one.

A:I think it's nice.How much is it?

C:It's two yuan and fifty-fen.

A:Here you are.Thank you.

C:You’re welcome.

這樣的對話,對於好、中、差學生都可理解和說出幾句,應鼓勵成績好的學生,儘可能多的利用所學知識將對話內容延長,使其對話任其發揮,讓學生有話可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只要堅持按計劃進行訓練,學生對話的內容會更加豐富,表達也會更加流暢,而且使用英語交流,開玩笑的膽子也更大了,使語言成爲真正的交流工具。

(3)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潛力

在聽說課上運用競賽搶答的形式,由指定的幾位同學評分,評選出本週聽說優勝者前三名(獎品根據情況而定)。競賽項目一般包括小劇目表演,模仿朗讀,講故事,看圖說話,聽短文回答問題,聽音口譯、聽寫單詞等。其項目、內容、也可自選,讓學生課前自由選材,自由組合。課堂上進行競賽、搶答,看誰的表演最成功,語音語調模仿最好,故事講得最有趣,表達最清楚、流暢,並當場表彰獲勝者。一節課就這樣在緊張愉快歡聲笑語中度過。

由於每週聽說上的搶答形式成慣例,不少學生爲了能在課堂上一顯身手,利用課餘時間精心編排劇目,英語笑話故事,閱讀校報欄中的各類英文報紙、雜誌、搜錄材料,並在課餘反覆模仿操練。這樣不僅僅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對目前的“普九”學生有很大的鼓勵動力和吸引力。

二、應當注意的問題

1.加快訓練節奏,增大教學容量,爲每一位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目前,農村國中普通班級人數過多,學習訓練面受到很大限制,若不注意教學方法,一節課45分鐘往往只是幾個尖子生在那裏活動,大多數學生只是聽衆、觀衆。這樣就違背了開設聽說課的宗旨。因此,聽說課上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加快教學節奏,增大單位時間的教學容量,顯得特別重要。如在會話時,可先要求全班學生在下面進行兩人對話,教師巡迴抽查,然後再指定學生進行兩兩對話表演。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人演戲衆人看的情況,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動口的機會。又如在“搶答”時,可讓兩三個學生同時進行模仿朗誦,這樣並不會影響評分,或一組圖片由幾個學生聯合試解。

2.處理好聽說材料、內容與義務教育教材的關係

義務教材是我們教學的基本依據,聽說材料內容必須依據義務教育進度與學生知識水平而定。聽說材料的難度宜低於義務材料,訓練時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或就課本內容的揉合、再現、切不可操之過急,隨着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材料的進度和難度可隨時調整。

3.持之以恆,共渡難關,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

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師生雙方持之以恆的努力。尤其一些農村中學,條件差,教學設備配套,學好英語更非易事。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的關係。在八年級上學期,學生成績易產生兩極分化,教師應特別注意觀察學生心理狀態的微妙變化,分析原因,改進教法,幫助學生渡過難關。

4.聽力、口語測試

目前大學入學考試英語學科的聽力測試分值也在擴大。由此可見,聽力與口試的重要性。這種測試既瞭解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難度,又檢查了教師的教學情況。考試中含有聽力和口試,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聽說意識,在學生的心目中增強上好聽說課,加強口語表達的潛意識心理壓力,因此它是聽說教學的一個延續與補充。

英語說課 篇三

一.對情趣教育內涵的理解情趣包含性情、感情、興趣、志趣等內容。兒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後天習得性的社會情感和各種學習興趣及理想、志趣。我們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着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爲學生有情趣的活動。因此,情趣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音、語調、語句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早期培養。有研究表明:"國小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慾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們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對事物本身的興趣,間接興趣指對事物運行結果的興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本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隨着中國與世界各國日益頻繁的交往和合作,外語已成爲走向世界、通往未來不可或缺的通告證。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必須與國際接軌,跟上時展的潮流。不難發現,一種新興的經濟----外語經濟已經在中國大地興起。連復讀機也隨之升溫,人們已經呼吸到了新鮮的外語空氣。因此社會、家長和學校對外語教學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有了很高的積極性。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的影響給兒童學習英語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二、英語課堂提問設計原則

1、激發興趣的原則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這是啓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爲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啓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

2、啓發思維的原則教師的提問,應富有啓發性。所提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並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不能爲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於啓發式,好的提問纔是啓發式。因此好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游戲活動的設置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並保持國小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就成爲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衆多教學方法中,遊戲教學無疑是一種激發並保持國小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遊戲活動能夠把課堂教學氣氛推至高潮,使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的世界。如何設置高效有趣的遊戲活動呢?

1、遊戲活動要體現全體性素質教育的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遊戲活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成爲遊戲活動的主體,成爲遊戲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讓他們在教師----這位遊戲活動的導演者的指導下積極地活動。教師在導演學生活動時要活而不亂、動靜有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反對那種只顧少數學生而忽略大多數學生的做法。要注意儘量安排集體遊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體現協作精神的遊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比如複習課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英語描述小組內的某一同學,然後再由其他小組的學生猜測“Who is he/she?”。在這個活動中小組內的學生羣策羣力把自己熟悉的人物用英語描述出來由他同學猜測,既培養了學生的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收到了很好地教學實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說課 篇四

【關鍵詞】故事中心 教學 英語口語 策略

故事中心教學法是隨着現代外語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新課改深入推行而衍伸出來的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方法,故事中心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爲本、以學定教,強調緊密結合國小生的真實生活,故事中心教學法這一教學理論起源於美國現代教育家杜威的“從做中學”的教育理論。正如相關學者所言:“將故事中心課程理念遷移至教學領域,開發了一種‘無教法’時代的新型教學途徑”。故事中心教學法以立足國小生天性爲基礎,須尊重國小生的主體地位,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正確的人際交往觀,有效增強學生用英語獲取、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真正的育人目標。對國小應於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以教學目標爲原點,生成趣味英語故事

英語教學最重要的便是在實際生活場景的中自如運用,在口語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都能意識到讓國小生積極表達的重要性,但是能夠真正調動起國小生情緒的口語教學方式卻寥寥無幾,筆者認爲在英語口語練習中,應該與教材的知識點緊密結合,結合國小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場景發揮想象力,編制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對白,把故事場景的選擇交給國小生。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A new house”這一單元中,筆者要求寫一個簡單的買房子的故事讓孩子們自己上臺表演,可以把國小生編寫表演故事的工作安排在課下進行,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做到對話的貼切、連貫和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太簡單學生會覺得沒有難度而放鬆學習的勁頭,太難則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體驗不到英語表達的快樂。課上讓國小生分組表演,當學生自己用口語表演完的時候,可以讓其他的國小生去進行點評,讓學生充實故事情節,將國小生的想法集思廣益,教師再指導將一些應該掌握的買、賣英語句子穿來,將生活素材內隱於口語練習的故事中,如加入“玩偶doll”、“錢包wallet”、“風鈴wind chimes”等詞彙。在這種結合國小生d趣和教材知識的口語聯繫不但能夠引起國小生的共鳴和參與興趣,而且發揮國小生編故事的能力,在幫助國小生提高口語水平的同時,也輔助了教材同步內容的學習與記憶,一舉三得。

二、以師生合作爲抓手,創設真實語言情境

根據情境教學的定義,“情境是學生實現意義自主構建的平臺,是教學的‘支架’,是學習者‘同化’和‘順應’的現實背景,是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空間。”在英語口語課堂實施故事教學,不僅僅是與國小生將故事用言語敘述出來,更強調國小生動作、表情和語言的並用,簡單的說,故事中心教學法提倡教師帶領國小生進行生動的情境展示,用行動將故事完整的“表演出來”。國小生經驗有限,知識也有限,故事中經常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師可以適時參與,增加情境性。比如在《Seeing the doctor》一課的學習中,在對話中很多國小生會出現卡殼的地方,扮演醫生的國小生容易忽略詢問的環節,直接要給生病的學生開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突然性的融入進這個小組中,用英語介紹自己是老師,並詢問國小生哪裏不舒服,這個時候生病的國小生就會將自己在課堂中學到的關於生病症狀的詞運用到口語對話裏,教師在“故事”中要善於給國小生點出關鍵詞,讓國小生跟在關鍵詞的提示下將故事順利完成。教師的的參與會讓故事更有情境性,讓國小生撇離了對文本的依靠,僅憑自己的語言經驗和思維方式來應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境。

三、以發展評價爲方式,激勵學生表達慾望

當前很多英語教師忽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是不對的。英語教師在口語學習中,要注重發展評價爲方式來鼓勵國小生在故事中心教學法中的表現,而將這一過程放在期末綜合評分中,與閱讀,寫作等項目一期,以卷面分數進行衡量,但從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本身來看,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效果更具有時效性。如在“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堂課的口語練習中,筆者採用的是以“最佳xx獎”的方式來評定國小生的自己編的故事:口才好、表達清晰的國小生授予“最佳口才獎”,鼓起勇氣起來練習的國小生則授予“最佳勇氣獎”,聲音獨特、說話動聽的國小生則授予“最佳聲線獎”,精心結合自己好朋友的特點來仔細挑選禮物的國小生授予“最佳愛心獎”,總而言之,每個在課堂中努力練習口語而表現突出的的國小生都能夠獲得老師冠以的獨一無二的稱呼,通過評價給與國小生的學習過程一個富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使國小生對自己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有一個真實的認識,並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及時的發現和調整,進而爲今後的學習實踐奠定基礎。

故事中心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是教學途徑多元化的結果,筆者認爲,以故事中心教學法來引導國小生進行口語學習爲英語教學的實踐場域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和可能,解決了國小英語學習中學生張不開口的尷尬局面,不失爲一種值得在國小英語口語甚至整個英語學科學習中推廣的教學方法。

英語說課 篇五

關鍵詞:英語 視聽說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英語視聽說課程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實踐課程,旨在藉助視聽媒體來系統訓練和培養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加深他們對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認識,使他們更好地用英語進行有效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英語視聽說課程本身是一種對課程體系的創新性探索,試圖滿足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個性化需求,但課程在開設過程中,由於實踐時間、教學資源、學生選課人數等原因,也有些不可避免的教學問題。

1. 面臨的問題

傳統視聽說課程教學設計導致課堂互動不夠充分,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對口語活動的設計注重語言技能的操練,對交際任務的真實情境不夠重視。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聽說技能,而選課平均人數在65人以上的大班教學使得課堂活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難以有效開展。早期的聽說課堂教學偏重知識的掌握,如單元教學目標中,往往更多的涉及學生應該掌握多少單詞,學會多少習慣表達,操練多少種句型,完成多少針對視頻內容的複述等。這種教學目標的規約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中順利完成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過程的轉換,這種忽視交際任務真實情景的近乎機械式的操練往往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內容題材不夠豐富,體裁較爲單一,時效性較差,缺乏系統性。全國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各種以“視聽說”爲名的教材,但已出版教材存在各種問題,如針對性不強、教學內容題材不夠豐富、體裁較爲單一、時效性較差、缺乏系統性、課堂活動設計呆板、忽視第二課堂活動等。此外,大多數教材教學單元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培養體系,教學目標沒有體現難度階梯化、知識體系化和能力綜合化。教學素材的這些不足,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利於學生有效的獲取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加不利於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語言實踐。

早期的課程資源建設沒有爲學生提供立體化的學習環境,直接導致單薄的課程體系。教學開展侷限於課堂教學素材,缺乏第二課堂活動,沒有建立配套的課程網站,不能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資源。課程改革和實踐的初期,課堂教學素材幾乎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們也一直在努力充實各種資源,如爲學生提供網站鏈接、圖書推薦、資源共享等,但這些補充資料往往不能直接有效地爲學生呈現英語聽說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學生沒有對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課程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早期課程考覈以期末筆試與口語佔主要分值構成,沒有建立更能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形成性評價。這種評價體系能夠反映學生某一時間點的英語聽說能力水平,但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不能反映出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成長和進步,尤其很難評判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程度;此外,早期的評價體系往往是教師爲批判者、試題爲評判對象,直接忽略了學生的參與性,不能夠啓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2. 改革思路

教學理念:探究式教學與體驗式、協作式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抓住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設計基於任務的探究起點;通過協作式教學,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組織學生的團隊和協助精神,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投入程度,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與英語綜合素養。以此理念爲指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聽說活動有機緊密結合,貼近學生生活,話題豐富,激發學生興趣,啓發學生想象力;教學活動設計同時拉近學生象牙塔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距離,給學生創造逼真語用交際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仿真語境中去發揮能動性和體驗英語學習。

教學內容:構建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平臺,教學內容主題化和體系化相結合,實現教學素材題材豐富、體裁多樣、時效性強、信息量充分。課程強調視聽說的完美結合:有效主題信息導入、詞彙拓展、聽說訓練、文化鏈接的環環相扣;每個部分的活動前、中、後的任務設計分難度、層次展開,強調每個活動的策略、任務與目標;單元之間主題和難度呈階梯式設計。

立體化課程建設:爲學生提供立體互動的語言學習環境,網絡學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文化性與思辨性互依託,實踐性與拓展性相承接,克服大班教學環境下老師和學生“一對多”的劣勢,解決了大班教學環境下師生互動難度大的問題。課程組依託已經建立的省級精品課程和配套教材在全國的發行,打造立體化課程體系,推動網路教學環境建設和第二課堂活動開展。

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與學生自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實踐多維度反映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聽說評價新模式。學生的最終成績不僅僅由期末的筆試和口語考試決定,而是能反映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成長的形成性評價。在這種多維度的評介體系中,85%以上的內容反映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過程和能力的提高,體現教師評價、組員和小組評價的有機結合。

3. 具體舉措

3.1設計分難度、分層次、多主題、多維度的協作式口語活動。通過個人任務、搭檔任務、小組任務和全班大型仿真口語任務的展開,發展學生個體思維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個體之間溝通能力。特別設立小組學習目標,並針對學生個體設計形式多樣的聽說活動,採取競爭、辯論、合作、問題解決、夥伴、設計和角色扮演等多種模式。聽力練習與口語練習緊密結合,任務式口語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話題豐富,引入“模擬身份”模式,拉近學生象牙塔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距離,給學生創造模擬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仿真語境中去發揮能動性、體驗英語環境。模擬身份介入“能夠將真實、豐富的社會身份和語境因素融入語言教學,引導學習者逐漸改變依賴教材或應試型的學習行爲,主動尋求對於社會和身份更深刻的認知,從而輸出符合語境和身份要求的語言。”[1]P45

3.2豐富教學素材,從原汁原味的西方國家主流媒體進行選材,語言語境高度真實,貼近現實生活,涉及學生感興趣的多個話題,形式涵蓋新聞報道、名人演講、對話訪談、精彩影視等方面。保證教學內容時效性,每學期教學素材更新率在30%以上。更新的材料往往是新近發生的熱點話題或是跨文化交流案例,如科技類的數碼產品會、體壇風雲人物報道、時事政治評論、文化衝突實例等。教學素材的質量保證幫助學生把握時代脈搏,在真實的英語語境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素養。同時,針對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習者協調自身的學習活動和認知處理過程,對於不同性格的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管理和有針對性的訓練等。”[2]P64

3.3建立課程學習網站,專設網絡學堂欄目,涵蓋教學課件、公開課視頻、參考網站、測試樣卷、習題集等欄目,利於學生自主化和個性化學習的開展;教師搭建網絡師生溝通平臺,通過網絡撰寫教學日誌、教學任務、教學課件、資源分享、問題解答等,幫助不同學習需求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加強師生互動溝通,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網絡課堂以及第二課堂的開展,體現新的教學模式,“適應現代信息技術,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交互性”。[3]P74

3.4 以教學單元主題爲每週第二課堂活動實踐內容,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進行貼近生活的英語語用實踐,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辨能力,特別注重爲學生創造大量的實踐機會,強調學以致用,使學生能夠對相關話題進行情節預測、人物評述、觀後感交流、小組辯論、問卷調查等獨立型或協作型大型口語實踐,教學內容內涵擴大,課堂教學空間得到充分擴展。立體化課程建設突出個性化、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在體驗英語的主體化環境中鞏固既有知識、獲得新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培養正確的認知和情感態度。

3.5形成性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實踐多維度反映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聽說評價新模式。教師對學生課堂發言、聽說活動參與次數和表現質量、第二課堂活動參與進行評價,按比例記入學生最後成績;小組撰寫小組日記,記錄小組成員平時課堂參與情況,同時也對其他小組第二課堂活動的課堂展示進行評價。這些數據以周爲單位進行更新,學生可以實時瞭解自己英語學習進展情況。

4. 結語

英語視聽說課程以“任務”爲驅動,以主題爲核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慾望,並適時點撥,誘導探究方向,採取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把握語言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複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把握語用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語言的被動輸入轉變爲伴有指導任務的理解性輸入。

參考文獻

[1] 黃滔,趙永青,陳婧等。模擬機構身份介入對學習者語言輸出的效果――一項基於英語演講學習者的調查[J].外語界,2012(6):38-46.

英語說課 篇六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許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有過這樣的感慨。作爲英語教師,我對利用英語課堂教學法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感觸頗深。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採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髮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英語教學(尤其在起始階段)應該在唱中學,在情景中說,在說中熟,在遊戲中運用掌握。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多用英語組織教學,開闢英語語言環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電化教學手段,多給學生提供英語對話、表演、朗讀的機會和時間,使學生在語境中學好英語,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國小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興趣,國小英語應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使他們喜歡學,樂於學。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鼓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教育應該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必須通過主體的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地嘗試與創造,獲得認識和語言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兒童具有模仿力強,求知慾強,記憶力好,心理負擔輕,表現欲和創造精神強等特點,這正是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優勢所在。然而他們的理解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歡音調的重複和機械的訓練等。如果我們要孩子學習和理解語言的知識,背語言和語法的規則,就忽略了孩子學習語言的優勢。不少孩子因爲學不會音標或不喜歡語法或記不住單詞而掉隊,進行放棄英語學習。因此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出發,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通過聽做、學唱、玩演、讀寫和視聽等多種活動方式,達到培養興趣,形成語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通過提供大量的感知、體驗、模仿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語感。語音語調的學習包括髮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流的多方面,要防止以單音準確爲目的的教學,要通過多聽多練,多模仿,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訓練,奠定語音語調的基礎,要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交流發展交流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對情景情趣教育有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一.對情趣教育內涵的理解情趣包含性情、感情、興趣、志趣等內容。兒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後天習得性的社會情感和各種學習興趣及理想、志趣。我們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着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爲學生有情趣的活動。因此,情趣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音、語調、語句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早期培養。有研究表明:"國小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兒童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慾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們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對事物本身的興趣,間接興趣指對事物運行結果的興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本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隨着中國與世界各國日益頻繁的交往和合作,外語已成爲走向世界、通往未來不可或缺的通告證。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必須與國際接軌,跟上時展的潮流。不難發現,一種新興的經濟----外語經濟已經在中國大地興起。連復讀機也隨之升溫,人們已經呼吸到了新鮮的外語空氣。因此社會、家長和學校對外語教學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有了很高的積極性。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的影響給兒童學習英語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二、英語課堂提問設計原則

1、激發興趣的原則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這是啓發教學的關鍵所在。爲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啓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

2、啓發思維的原則教師的提問,應富有啓發性。所提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並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不能爲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於啓發式,好的提問纔是啓發式。因此好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游戲活動的設置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並保持國小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就成爲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衆多教學方法中,遊戲教學無疑是一種激發並保持國小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遊戲活動能夠把課堂教學氣氛推至高潮,使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的世界。如何設置高效有趣的遊戲活動呢?

英語說課 篇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於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我們除了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外,還要把知識中的美學、人文思想挖掘出來,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結構中,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的四大要素之一。程曉堂教授指出,學生學習和使用語言要藉助思維,同時,學習和使用語言又能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合理、適切的問題能夠拓展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設計本節繪本閱讀課的整體設計思路是:以問題引導主動思維,于思考滲透人文素養。

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說課。

The Magic Pen是“大貓英語分級閱讀五級2”的一本故事類讀物,全文247個單詞。講述了比格先生和他的魔法鋼筆的故事。本文是記敘文,使用一般過去時講述故事,句子結構比較簡單;故事行文和插圖中往往在轉折點處留白,引導讀者思考想象,過頁再揭示結果。作者通過創想的故事情節,引導讀者去想象、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特殊的人會有特殊的要求,從而引導讀者多關心別人需求的良好品質。

六年級Module 4 Past Experiences教學了一般過去時,教材內容是比較簡單地談論自己過去做的事,而講故事是一般過去時最重要的運用情景,藉助這個繪本故事閱讀的拓展,能更綜合地呈現這個時態的運用,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這個時態。

六年級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正處於全面發展階段,能夠進行初步的辯證思維。這階段的學生尚未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需要老師和家長提供適當的閱讀方法指導和環境條件,促進他們閱讀策略和能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三年級語文課本中已經學習了《神筆馬良》的故事,這與本課時的繪本故事異曲同工,所以馬良的故事可以成爲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其情節的發展與預測方法可以“正遷移”到本課的故事學習中。學生在本學期Module 4 Past Experiences剛剛學習了一般過去時,形成了對一般過去時的初步認識,但由於教材內容的侷限性,學生的體驗並不深,需要一些更地道文本的輸入。

根據文本的特點,我採用交互式閱讀模式進行教學,它結合了top-down和bottom-up兩種模式的一些特點,使它們相互結合,更好地爲閱讀理解服務。該模式認爲,讀者的大腦接受了文字符號並對其進行意義的解讀。這個過程是讀者和文本互動的過程,讀者利用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對文本進行解讀,將新信息和舊知識建立聯繫並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根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在美國學者Donna Ogle提出的認知策略模式“KWL”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需要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要求上創建“KWLM”閱讀模式,學生能夠激活已有的知識儲備,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總結反思學習後獲得的知識經驗,並提出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後探究和拓展閱讀。特別是在“W”和“M”環節中,學生自主提問的主動思維,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包含了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綜合、批判、調整和創造,學生成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探索者,成了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

根據以上背景的分析,我以核心素養四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期待學生通過學習,能夯實語言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文化品格。

根據學情的分析,我認爲本課時思維品質與文化品格目標的達成將是孩子們學習的難點。

下面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我將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任務設計和作業與評價幾個方面進行詳說。

Pre-reading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以《神筆馬良》的故事熱身,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接着,通過封面閱讀,從繪本標題藉助“K”的提問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從繪本封面圖片信息瞭解故事人物,預測大意,藉助“W”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問題,對繪本內容的閱讀保持期待,同時明確一部分的閱讀目的。

While-reading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以guided reading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並完成相關理解的任務。

第一個活動圖片環遊,這是第一遍閱讀活動,通過圖片環遊、教師語言描述和設問、學生提問、角色代入等方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認真閱讀文字,提取關鍵信息,猜測故事情節發展,指導學生運用phonics拼讀新單詞、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等閱讀技巧。通過問題鏈設置,引導學生進行層層遞進的思考,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個活動聽錄音朗讀,這是第二遍完整地朗讀繪本,引導學生根據句子含義進行重讀,關注動詞過去式詞綴“-ed”的發音,並注意情感表達。

第三個活動回顧故事情節,按順序排列,理清故事發展,爲後面的複述故事提供腳手架。

Post-reading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根據之前的排序練習,複述故事,培養口頭表達。第二個活動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繪本的深層內涵和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聯繫學生個人實際,運用句型大膽發表個人看法。第三個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更發散的思考,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疑問,激發學生課後進行更多的閱讀。

英語說課 篇八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英語“聽、說”教學

爲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發展需要,在衆多省實行課改之後,我省從2010年秋季開始,實施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現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採用分模塊教學的編寫體系,課程內容圍繞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着重讓學生通過學習,用英語來獲取各種語言信息,然後,篩選並處理信息,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聽說自然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

一 目前的高中聽說現狀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方法侷限於語法翻譯法,偏重於知識的傳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績,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造成了我們現在的“啞巴英語”。 許多老師發現,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似乎英語很好,但是一到課堂外面似乎什麼都忘記了。更常見的現象是不少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懶於動口,無論是平日的口語練習和課堂隨機表達,都有嚴重的困難。

教師除了趕進度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外,還因自身水平各有參差而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分階段的訓練。現在,除少數省份外,各種形式的考試(包括筆試和麪試),聽說部分所佔比重都很大。雖然師生在認識上能統一看法,但在實際操作時卻有不少的出入,有的英語教師將考試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認爲進行英語素質教育就保證不了考試成績。有些教師還進行着傳統的應試教學,雖然學生考試成績還可以,但學生沒有語言能力的提高。多數情況下,中學英語教師只是簡單地把它當作每週上一節聽力和口語課,而不是從整體上讓學生感知把握聽力和口語學習的隨機性,部分學生儘管在課堂內能跟上老師的全英式教學,但進行日常訓練時,由於受教師長期教法的影響,往往只專注於單項選擇類的純語言知識的小問題,而對依據聽力材料補充所缺信息卻很難把握。

二以課本爲綱 重視聽說

語言的作用是爲了交際。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因此,英語課應該是技能課,是實踐課,學生只有形成用英語進行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學習動機,才能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大大地促進學習。在英語學習中,教師以課堂爲主陣地,以科學有效的教學思路來組織、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

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爲此目的,我們可以在教學的實踐中做如下幾點嘗試:

1注重課前活動訓練。 我在日常教學訓練中,Duty report是學生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通常在課前幾分鐘進行。爲了使聽說的興趣能持久下去,我儘量注意兩點:先給出題目,使學生有適當準備,做到有話可談,倡導用學過的詞語來講話,使聽者聽得明白,興趣盎然。

2抓好課堂,培養聽說結合的能力。

學生的聽、說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因爲只有聽得懂才能說得出。有些學生根據課文回答問題時,如果不讓他們看書,往往回答不出來,因爲他們聽不懂老師的提問。所以說,培養聽的能力也就爲培養說的能力打下基礎。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要緊密結合課文教學進行,不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要增強其對課文的理解和句型、詞彙的掌握。

3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使用英語進行教學

在目前中學,全英教學還是一條遙遠漫長的道路,但全英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教學,對於學生的聽說能力的提高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國學生學英語時聽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本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4積極引導,使學生步入聽說訓練的良性軌道

在高一年級,由於學生詞彙量有限,且國中時期缺乏系統的口語實踐,教師應以課本教學內容爲依託,完成聽說教學後,提供給學生一些關鍵詞,必用的句型結構,讓他們在課餘時間練習口語。進入高二後,教師就可以適度設計與課文學習相關的課後話題(topic),先開展簡短的課堂討論,歸納要點,羅列提綱,從事指導性口語交流(guided-writing).在高中三年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每上一個新的單元,首先用英語敘述課文內容,讓學生合上書本認真聽,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學生大都在上新課前預習課文,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

三改革教法加強聽說

高中英語教材,課文長、語言點多,教學進度緊,課文中已經沒有句型訓練這項練習,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訓練容易被忽視。高中英語的教學,應強調的是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但不能忽視聽力和交際、表述能力的培養。依據Kristen在二語習得理論研究方面提出的“可理解性輸入設”理論,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只有從事可理解性輸入活動,進行知識積累,才能獲得語言技能。離開了“聽”和“讀”的輸入途徑,學生“說”和“寫”的技能只會是無源之水。因此,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師生可嘗試多樣化的學習手段,把英語當成語言來學。

1圖片談論

新編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個單元均配有大量與該單元主題有密切聯繫的插圖,有的是爲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爲教材重點服務。

2 利用多媒體手段

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定期、定時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英文電影剪輯、英文歌曲等,也可以將一些課文製作成動畫播放,在學完課文後要同學配音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聽說能力。

3建立課內外活動小組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爲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可建立課內外活動小組。課內活動小組,每四人一組,由前後兩張桌組成,在課堂上進行問答,對話和表演。

4模仿訓練,

教師要選用英美原版的小故事。訓練學生用外語進行思維,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特別注意指導方法。聽小故事時,首先讓學生連貫地把小故事聽兩至三遍,提醒學生要耐心聽,聽不懂不要緊,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就能聽懂。剛開始時,學生不適應洋腔洋調,可當學生對所聽內容感興趣時,就會有意模仿,達到了語言輸出的效果。

總之,聽說是相互依存的,聽是爲了理解,說是爲了表達。理解和表達是交際的兩個方面,這也可以說是“聽、說”教學的目的。今後的教學,一方面,教師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該“帶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另一方面,在英語教與學中,必須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學生要聽懂英語且能說得出,就必須掌握和積累大量的詞彙,加強課外閱讀,增加語言材料,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夯實基礎,把英語課堂變成名副其實的英語實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