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心理健康的資料多篇

心理健康的資料多篇

心理健康資料 篇一

心理健康資料大全

一、心理健康是什麼?

早在1948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健康”的標準,不但是沒有身體疾病,還要有趨於完滿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簡單的說,心理健康的人至少應該有工作、有朋友、有現實感、有樂趣。他們對自己有適當的瞭解,能夠悅納自己,願意努力發展身心的潛能;對於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尤。他們能和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環境能作正確的、客觀的觀察;並能有效的適應環境。對於生活中出現各項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是企圖逃避。對於新時代的大學生來說,關注心理健康、積極調節心態對於我們的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健康並不等於沒有煩惱,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怎樣去面對那些不如意、不順心甚至挫折、危機則尤其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素質,即便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也會陷入情緒低谷,也會有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時候,有時,積極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是解決問題、從經歷中獲得成長的開始。

二、什麼時候我需要心理諮詢?

如果你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非常孤獨或者想找人說說話,抑或是覺得自己有些事情需要傾訴;如果你剛剛來到新學校,覺得學習上遇到一些困難、與同宿舍的同學相處並不愉快、或者你發現自己性格有些變化,比以前沉默寡言,甚至常常哭泣,有輟學的想法時,可以考慮心理諮詢。

如果你發現自己學習效率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對某門功課覺得特別困惑,除了可以諮詢你的輔導員、專業課老師之外,或許你還可以考慮心理諮詢;如果你在情感問題上出現困擾,心情沮喪、長時間不能擺脫,或是在你的情感路上出現分手、失戀等讓你一時間無法應對的事情時,你不妨選擇心理諮詢;如果你覺得與父母的溝通無法順利進行,常常產生衝突,甚至週末不願意回家,不想見到他們;如果你和戀人、舍友、同學、輔導員老師、導師或其他任何關係重要的人產生衝突或不愉快以至於影響了你正常的生活學習,你不妨選擇心理諮詢;

不管什麼原因,如果你覺得某些事情非常讓你困擾,一時間你又不能找到解脫的出路,或者自己被某種不良心情壓抑超過兩個星期,並且這一情況還在持續,你都可以選擇心理諮詢;在任何時候,如果你發現周圍的同學或者朋友出現以上狀況,都可以善意的向他/她介紹心理保健知識,建議他/她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況且,能夠積極求助本身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

三、心理諮詢真的能保密嗎?

許多同學擔心自己和諮詢老師說的話會不會被別人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心理諮詢老師會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不會對任何人說起諮詢內容。唯有在兩種情況下例外:你在諮詢中表達了涉及人身傷害的想法,並且經老師評估的確有可能;因法律刑事案件,法院或公安機關提出要求時。保密原則是心理諮詢的重要準則,也是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所有的個案記錄也將嚴格保密處理。

即便是輔導員或是家長推薦你來心理諮詢中心做諮詢,除非涉及到生命安全問題,你和心理諮詢師的談話內容也絕不可以帶出諮詢室之外,這是諮詢師的基本職業倫理。但是,如果輔導員、家長或是你的同學、朋友的確能夠幫助到你,心理諮詢師會在徵得你同意的前提下,幫助你更好地挖掘身邊的資源,共同面對難關。

四、如何預約心理諮詢?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成立於1993年,中心向學生提供的服務包括:個別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輔導、網上諮詢、心理健康月活動、講座、心理健康必修課等。你可以時常關注中心網站http://xljk。aust。edu。cn,瞭解相關活動,學習心理保健的知識,也可以在需要時,可以預約個別諮詢。諮詢預約電話爲6668494。

你還可以電話預約參加中心每學期開設的團體心理輔導小組,或是通過我們的網站留言進行網上諮詢。中心每學期針對學生常見的新生適應、自信培養、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家庭問題等開設團體心理輔導小組,不同的帶領老師使用沙盤、繪畫、拓展活動等不同的工作方式,不要錯過和小夥伴們一起心靈成長的機會哦!

五、關於心理測試

心理測試不同於大家平時做過的趣味測試,心理測試中選用的專業量表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心理特點,自覺維護心理健康,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

測試結果中心會完全保密,不與任何考評掛鉤。這就像我們到醫院做檢查一樣,結果屬於個人私隱。所以各位同學可以放心的按照真實情況來填寫。心理健康中心會在測試全部結束之後,開放測試結果,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賬號密碼來查看測試結果。本系統還帶有心理諮詢預約服務。同學們可以在日後遇到困惑時,自行預約你喜歡的諮詢師進行交流。因此,需要各位同學記好自己的賬號以及密碼,以便在大學四年中享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貼心服務。

六、我可以做點什麼主動進行心理保健?

如果說人生像一部電影,那麼大學生活無疑是這齣戲裏最精彩的一幕,它充滿了學習、成長和青春;當然它也可能隱藏着困難、起伏和挑戰。這些隱藏的荊棘有時候會很棘手,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也會讓我們變得有些不那麼堅強。“我們無法改變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改變它的寬度”,從現在開始,主動學習一些壓力管理的知識將幫助你更好的面對大學生活,活出精彩人生。以下我們給出了幾個幫助你調節壓力的小處方,學習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吧!

目標管理處方

面臨同樣的壓力,有些人可以輕鬆自如、遊刃有餘,有些人卻疲於應付、顧接不暇,其實,這不僅是因爲人們本身的問題解決能力有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也與人們是否懂得管理目標有關。同學們不妨學習一些目標管理的小知識,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相信一定會事半功倍。

●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自己喜歡什麼。有目標比空抱怨更加能夠振奮人心。但是目標也要切實可行,比如很多剛入校的新生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儘快突出,參加了太多的社團活動,盲目考證或選擇二專,反而讓自己陷入混亂之中,倒不如根據自己長期的發展規劃制定屬於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盲從於別人。

●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做計劃,可是真正能夠實施的計劃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計劃中途流產的原因不外乎計劃太好、難以實施。好的計劃是可以幫助你分解大目標的計劃,讓你可以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理想的計劃,而不是憑白無故給自己增加受挫感的計劃。有些剛入大學的同學容易落進“一口吃一個胖子”的陷井,給自己制定了難以完成的計劃,反而降低了對自己的評價和滿意度。建議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把娛樂、休閒的活動也納入計劃之中,制定完了還要安靜的問自己:“我真的能完成嘛?是不是需要再修改一下?”

●適時給自己一些獎勵。當你完成自己計劃中的一小步時,非常建議你“找準機會”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買一件心儀已久的首飾、吃一頓精美的晚餐、約好朋友出去看電影等等。據說,一個孩子要被父母鼓勵七千次纔會形成健康開朗的個性,讓我們也多給自己一些鼓勵,何樂而不爲?

●懂得放棄目標、轉移目標。有時候放棄比選擇難得多。所謂“捨得”,不“捨棄”哪裏能“得到”?如果條件不具備,或者多方努力目標依然難以完成,不妨停下來分析一下目標是否合適。最可怕的事情是爬到牆頂上,才發現梯子搭錯了地方。

運動處方

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百利無一害,但是真正能夠堅持每天運動十分鐘的人卻少之又少。雖然已經有一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天慢跑兩小時和抗憂鬱藥的治療效果並無顯着差異,但大多數人對於如此省錢又保健的運動卻很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免疫抗壓能力,平時的功課不做好怎麼能行?運動處方可以幫助你有效的緩解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可以說是壓力管理的必備處方。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如同看自己喜歡的書,都能起到放鬆身心、愉悅心靈的`效果。無論是長跑、羽毛球、高爾夫還是瑜珈、太極、爬山等等,只要你能每天堅持哪怕十分鐘,都會收到美妙回報。當然,選擇有氧運動更加“物超所值”,由於有氧運動的特點是有節奏和韻律、不是很激烈,持續時間長、充分活動大肌肉,如爬山、騎車、舞蹈、游泳等,可以溫和的放鬆身體,帶來舒緩的感覺,甚至還能擴大你的人際交往圈,在運動時結識更多的朋友呢!

●和好朋友一起運動。幾個人一起堅持運動有時候會比一個人更加容易。無論是對情感豐富的女性還是注重兄弟關係的男性,和好友一起相約運動當然更加能夠緩解壓力,也許在邊運動邊聊天邊訴苦的過程裏,你會不知不覺找到走出困境的好方法。要知道,唯一不合適的運動是不運動!

飲食處方

大多數人不太會注意到飲食對我們的心理狀態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殊不知,我們攝入的食物將成爲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有些食物本身就能從生理上調節你的機體狀態,不妨慎重的選擇那些對你的身體有益的食物,他們同樣影響着你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可以說,注意飲食是最容易做、也最難堅持的壓力管理處方,你不妨試試看。

心理處方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人與人的心理狀態常常有着明顯的差異,這也常常決定了你會遇見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擁有怎樣的人生。不要忘了,每個人都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如果你能懷着一顆感恩、開放的心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悅納自己、真誠待人,相信你一定能擁有一份輕鬆、愉悅的好心情。以下給出了一些實用又簡單的心理處方,幫助你開始學習瞭解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意識的放鬆身心,培養屬於自己的心理調節方法。

●身體放鬆法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坐着或者躺着,把眼睛閉起來,想象自己從頭到腳每一塊肌肉,每一根骨頭逐漸的放鬆下來,從頭部、眼睛、臉頰到下巴,再到脖子、胸部、腹部,整個上半身,腿部、腳都完全的放鬆下來。有時候你需要多練習幾次,直到自己的整個身體覺得自然、鬆弛。

●瞭解你的非理性認知每個人都有一些莫名其妙冒出來的自動想法,比如:“我覺得自己永遠都考不過去”、“我連這樣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真是太笨了”等等。且慢,看看這些想法背後會不會有你的非理性的認知呢?比如,非此即彼(看到事物只有好壞、成敗兩極,如果沒有達到完滿,就是失敗);以偏蓋全(把某一消極事物看作一個永遠失敗的象徵);瞎猜測(輕率地作出有人正在消極地與你作對的結論,但又無心對它作出證明);預言家的迷誤(你寓言萬事不如意,並且相信自己的預言是一個既成事實),仔細監視你的“自動想法”,也許,你會有非常驚奇的收穫呢!

●音樂調節法音樂對我們的心情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選擇一個安靜、不受人打攪的環境,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貝多芬的《田園》、《月光》,巴赫的詠歎調,班得瑞的自然音樂等,充分的享受音樂帶給你的放鬆、寧靜的感覺。

●想哭就哭目前已經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性眼淚可以有效排除體內毒素,與其讓那些毒素在體內滯留,不如大膽的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人面前――想哭就哭!

●發明你自己的心靈處方最好的處方有時候需要你自己嘗試發現,有些人喜歡養花草、寵物緩解壓力;有些人喜歡讀書、薰香放鬆心靈;還有些人喜歡打橋牌、看韓劇,跑步,衝浪釋放情緒。從今天開始,去嘗試屬於你自己的應對壓力的方法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你無法用當前的思考解決當前的問題,因爲當前的問題正是由於當前的思考所造成的(愛因斯坦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鑽牛角尖的時候,如果你能勇敢地在這種時候尋求幫助,無論是尋求身邊同學、輔導員、專業老師還是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你都會在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不一樣的視角,獲得心靈的成長。我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爲大家提供了一個安全、保密、溫馨、信任、專業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講述心裏話,你可以在諮詢師的陪伴下度過難關,你可以在危機中發現轉機,你也可以發現更豐富、更自由的自己,你,永遠可以選擇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篇二

一、基本知識和理念

1.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2.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4個方面。

4.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5.吸菸和被動吸菸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

6.戒菸越早越好,什麼時候戒菸都爲時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

8.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

9.獻血助人利己,提倡無償獻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壓爲收縮壓低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腋下體溫36℃-37 ℃;平靜呼吸16-20次/分;脈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輸液,注射時必須做到一人一針一管。

12.從事有毒有害工種的勞動者享有職業保護的權利。

13.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

14.肺結核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

15.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應及時檢查是否得了肺結核。

16.堅持正規治療,絕大部分肺結核病人能夠治癒。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

18.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

19.異常腫塊、腔腸出血、體重減輕是癌症重要的早期報警信號。

20.遇到呼吸、心跳驟停的傷病員,可通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

21.應該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主動尋求幫助。

22.每個人都應當關愛、幫助、不歧視病殘人員。

23.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患流感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的症狀。

24. 妥善存放農藥和藥品等有毒物品,謹防兒童接觸。

25.發生創傷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時,應立即包紮止血;對骨折的傷員不應輕易搬動。

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爲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飯後漱口。

28.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場所吸菸,尊重不吸菸者免於被動吸菸的權利。

30.少飲酒,不酗酒。

31.不濫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劑等成癮性藥物。

32.拒絕毒品。

33.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34.講究飲水衛生,注意飲水安全。

35.經常開窗通風。

36.膳食應以穀類爲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37.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38.膳食要清淡少鹽。

39.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40.生病後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按照醫囑用藥。

41.不濫用抗生素。

42.飯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淨。

43.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

44.不吃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45.婦女懷孕後及時去醫院體檢,孕期體檢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後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6個月合理添加輔食。

47.兒童青少年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48.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

49.孩子出生後要按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50.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51.發現病死禽畜要報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養犬應接種狂犬病疫苗;人被犬、貓抓傷、咬傷後,應立即沖洗傷口,並儘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心理健康的資料 篇三

有關心理健康的資料大全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都關注的問題,除了身體上的健康成長外,心理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看看是什麼導致了國小生出現心理障礙吧。

國小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國小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國小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 時向 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並使它實現爲動作和行爲,自我暗示現象經常在我們的意識和無意識中發生,例如,當我們有事必須在第二天清早起來時,往往到時候就會醒來,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們在有意無意中對自己作了強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須早醒!”,由於考試的強大壓力,考生很容易變得焦慮、煩躁、不自信,這會影響平時的學習和模擬考試,導致成績不理想,造成精神狀態不佳,要想擺脫這種狀態,對自己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同學們可以設計一個鼓動自己的常用語,據說許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門前,

都要對着鏡子大喊三聲:“我是最好的!”然後,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這樣經常充滿激情地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這種暗示就在自己的潛意識中產生了作用,這是心理學上的暗示療法,對自己的第一個長處,每一點進步都經常地、始終不斷地進行肯定時,就會使樂觀的態度,良好的情緒成爲“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狀態在自我激勵、自我安慰中得到調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輕鬆的心態,要消除自卑,樹立自信。自卑者要學會自己從自己的點滴進步中發現自身的價值,將這些進步適當地歸因爲自己的能力,千萬不要對自己做出消極暗示,如考試時緊張怎麼辦,不會做題怎麼辦?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越想越怕,越怕越緊張,性格內向、敏感多疑的考生要自信地去迎接機遇和挑戰,不要自縛手腳,處處以別人爲參照物來貶低自己,畢加索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爲他人的輝煌而眩目,不爲自己的平凡而自慚,自立,自強,自尊,自我激勵,以今日之我戰勝昨日之我。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標語(一)

1、接近那一點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陽光總在風雨後,快樂總在傾訴中。

3、心與心的交流,讓生命更加平等。

4、打開心鎖,解開心結。

5、揭開心結,爲心靈找到休憩的樂土。

6、聆聽心靈聲音,放飛快樂心情。

7、讓每個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輝。

8、愛心恆心自信心,心心相映;親情友情同事情,情情關懷。

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二)

1、求知慾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爲,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裏。

4、心態平衡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社會”的行爲。

5、人際關係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爲規範。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三)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日益成爲在校生的主體。他們有的在“糖水”里長大,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裏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負心理:

主要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爲整個家庭的。軸心,總認爲自己比別人強,總想事事佔先搶頭,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認識不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

他們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絕路。

3、自私狹隘心理:

表現爲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爲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經常感到委屈,吃虧而鬱鬱不樂,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

特別是中學生尚處於心理髮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四)

1、開朗的性格,明確的目標

無論在家、在單位或公共場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義、有目標,這樣會使人情緒高昂、執着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2、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

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積極參加併合理處理生活中的衝突;採取開放式的學習方法,不斷增長生活經驗;面對一種情境要力求有多種考慮和選擇方法,把變化看成是學習的機會,學會應付變化的外界環境,並鍛鍊情緒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保持積極的心態,致力於問題解決,不要被消極失敗的念頭纏繞,而要力求成功,熱情和積極總是與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動參與者,把情緒專注於目前的事業,富有成就感、榮譽感,這樣你就會成爲受人歡迎的人;要富有自尊與成就感,對自己的命運、思想、情感和行爲有正確的估價,努力矯正消極行爲與情緒。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篇四

一、什麼是孤獨?

所謂的孤獨,是由人與人的往來體會中產生出來的。當人認爲自己是孤獨時,那就是他處在想和他人接觸、交往的狀態中。

頑固的人、自我主張強烈的人、反抗的人,和陰晴不定的人、不滿的人、插嘴的人、過於溺愛寵物的人,都是具有容易成爲孤獨的危險的類型。

我們必須能耐得住孤獨,才能完成重大的工作,纔有某種成就的希望。

打入團體,或是非得生活在團體中才能安心的人,都不能稱之爲獨立自主的人。

個人進入了羣體中,自己的姓名、地位、職業,一切都成爲無關緊要的東西了。個人完全成爲無色透明的存在,以羣體的一分子而行動着。雖然沒有不安和焦慮,但是自主性也喪失了。

爲了考慮估計到自由和獨立,無論如何必須要有不能敗於團體性的想法的強烈概念,以及不可動搖的精神之支柱。在孤獨中,才能誕生真正的自由。

作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如果沒有忍耐孤獨的精神,和缺乏控制孤獨的創造力,則無法存在於社會。

二、如何掙脫孤獨?

1、伸出友誼的手

(1)克服孤獨的兩種方式

一個是自己積極地打破這種孤獨狀況;另一個是等待周圍環境向你接近。自我極端地忍受着孤獨,絕緣於向人招呼、微笑。預期渴求着交談對象,不如在多向人打招呼、親切交往上下功夫。

(2)待人親切

渴求談心對象的,大多是以自我爲中心而又強烈依賴心的人。在許多場合,無法充分被愛的人,經常是到了成年仍殘留着自戀成分。依賴心強大人士渴求着愛。

對別人親切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獨的第一步。但是,我們往往吝嗇於對別人表示親切。表示親切所需要的勇氣,事實上正式治療自己孤獨的特效藥。

我們要注意避免對方拒絕我們近似做作的親切,使自己的善意能確實爲人所接受。這樣做的首要祕訣,是悄悄地,不使當事人覺察出我們的表現是出自善意。

(3)己所欲施於人

自己辛苦收集的資料,如果對別人也有用處,不妨提供出來,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善意表現方法。像這種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我們應該當一個習慣來培養。有了這樣的好習慣,往往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穫,這些收穫正是孤獨的特效藥。

(4)善意的謊言

未能受到真誠相待的人,不久亦對撒謊者不可捉摸的心態感到失望,而相繼離去。唯有幫助他人的謊言,纔會使人感到愉快。

(5)熟記他人姓名

人只有在被呼喚時,纔會去思索對方是何人。希望自己的名字爲別人所牢記,邊應該先去記熟別人的姓名。嫌惡感可以憑直覺來感受,同樣的,善意也可以藉助直覺來交流。人有多比自己所厭惡的人的本能,但如此一來,只有使雙方的關係更加疏遠,更強烈地注意對方的缺點。爲了避免惡性循環下去,你不能等待對方來與你接近,必須主動去接近對方,一味地等待,可能使你失去得益友的機會。“我未曾遇見有我不喜歡的人。”這正是人與人交往的真諦,不要去嫌惡他人。

(6)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失意的推銷員聚在一起,他們有共同的煩惱,能相互瞭解對方苦惱的情形,在他們來說,聚在一起可以解決一切,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會同病相憐,透過共有的不平不滿所產生的言行思想,以求得解脫。在心理學上,這種逃避不安的心裏,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或多或少的有這種情形存在。“這是在現代社會中,大多數的正常人所採取的解決方法,這種心理活動相當於某些動物的保護色。”

2、開放自我

(1)去除悲觀情緒

欲使本身改觀,必須有所興革。

首先,要徹底洗心革面,也就是改正不良的思想模式,愛鑽牛角尖正是其中之一。過分鑽牛角尖是損多餘益。與人交往時,悲觀思想尤其要祛除。鬱鬱寡歡的性格,只會給對方帶來不快。“和氣致祥”,人都樂意向春風滿面的人招呼問好,而不願與滿臉陰沉的人搭訕說話。孤獨所存在的根本原因便是悲觀。停止那毫無益處的悲觀思想,培養“永不放棄”的思考模式,這是我們開放自己的第一步驟。

(2)坦然面對失敗

人是可以改變的,只有克服失敗,不悲觀,人才有價值。

(3)活潑自己

(4)踊躍發問

早上與同學碰面時,必須清晰而親切地道早安,點頭明確些,以使對方能感受到;遇到問題時,不要吝於啓齒請教,即使自己會做,也最好請別人再加以肯定。

(5)加入人羣

我們不必急着隱藏自己的缺點,這些缺點讓別人直銷並不可恥,反而可藉此建立愉快的人際關係。

(6)捨棄優越感

成功的關鍵不在你昨日的榮耀,而在於今天工作上的成果。只要拋棄自己的優越感,對方也一定會摘下它冷漠面具。

(7)不要過分強調自我

不是自我吹噓便是滿腹牢騷,開口閉口全是自己的事的人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整天把“我”掛在嘴邊的人,易使人反感,受人輕視。他們被認爲是強迫性的自我推銷,故遇到重要事情也不願與之商討,他們將因此而陷入孤獨的泥沼中。同樣,打斷別人的交談或無故轉換話題,也都是造成孤獨的原因。被你打斷話柄,而必須聽你發表的人,可能會感到不愉快。自己覺得有趣,便認定別人也有興趣,是一種過分自我中心的想法。別人說話時,應該靜聽其說完。“善言者,善聞人言。”

(8)自我解嘲的藝術

害怕被人看輕,正是缺乏自信的證明。會說話的人,常把自己失敗的經驗當作笑料。若無其事的自我解嘲,像是在說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它不會引起別人的不快,反而使聽衆開懷大笑,越糊塗的事越能引起笑聲,使人在愉悅中,鬆懈戒心。談論自己的成功經驗,或許會使聽衆受到某些不必要的刺激,但自己的蠢事,卻常能引起四周朋友的開懷大笑,使氣氛和諧輕鬆。

(9)給人留餘地

喋喋不休地強調自己言論的正確,只有使對方因下不了臺而困窘。透過這種窮追猛打的方式,或許可以得知誰是誰非,但在人際關係上,顯然將會有很惡劣的影響。理屈的一方自然會明白自己的錯誤。如果你使對方無地自容,將引起他人不必要的不滿。

(11)剋制過強的競爭意識

假若你將對方當成競爭對手,對方會報以相同的態度。你的競爭意識愈強,對方給予你的刺激也愈大。如果想從孤獨中掙脫出來,就務必要壓抑自己過分強烈的競爭意識。

國小生心理健康資料 篇五

一、國小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爲了表現自己的與衆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國小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國小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爲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爲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爲孤獨感。

二、國小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國小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國小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髮育與心理髮展的不平衡使國小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爲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着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衝擊着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國小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爲,可採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四、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國小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國小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國小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國小生心理健康資料]

心理健康知識資料 篇六

心理健康知識資料大全

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認爲: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爲: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爲和愉快的氣質。馬斯樂認爲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l)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於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爲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我們認爲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爲協調、人間關係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爲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爲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爲。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制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爲,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係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誌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爲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爲。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爲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爲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隨着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爲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範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爲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複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裏,就要求人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萬物的靈長,是自然的傑作。人有極高的潛能。我們人人都具有象體育運動員鄧亞萍、郎平那樣的靈敏準確的感覺與反應,那樣的承受能力。象小品喜劇演員趙本山、洛桑那樣的充滿着極大的活力與幽默。象電視節目主持人王雪純、大專辯論會上優秀的辯手那樣流暢的語言能力。象思想家孔子、科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思辯能力。象文學家郭沫若那樣的想象能力。象能記住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數的人那樣的記憶能力。象戀愛中的少男少女那樣的精神渙發、樂觀。象健康教練馬華那樣的健美。象登上珠穆郎瑪峯的運動員那樣的毅力。象百歲長壽老人那樣健康,無病。象生活中的李蘭文那樣服裝整潔。象慈父、慈母對待子女那樣是建設性的、是善的。

人本來可以是無壓抑的人,是不受其內在的壓抑驅使而自我決定其行動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並且喝的有滋有味。他並不是必須經常喝酒,不喝酒就難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難受的人。

人本來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應付自如的人。他沒有猶豫,馬上可以決斷。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隻手也可以戰勝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學就能一心一意地複習,考上大學,並且能考上一個名牌大學……。

我們每一個人本應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於我們在生命歷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傷害。生活中的所謂正常人,其實並不在人的最佳狀態,只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我們實際離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意亂、以anmin藥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爲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衝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症、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於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保持我們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