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分析對策報告多篇

分析對策報告多篇

【第1篇】違法建築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調研報告

違法建築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違法建築也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並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條:

一、利益驅動

一是房價的快速增長,使人們認識到做房子比存錢好,房子的儲蓄收益功能遠遠大於銀行儲蓄收益功能,不僅升值快,而且能出租收益。二是縣城工業園的建設使城郊結合部被拆遷農戶從中收益不淺,特別是房屋這塊,一部分農戶鑽拆遷政策的空子,在自家房前屋後,自留地甚至是承包地上大建“隔夜樓”、簡易房、曬場、院牆等地上建築物,賺取大量拆遷費,一夜暴富大有人在。同樣,也有一部分農戶遵紀守法,沒有建設違法建築,拆遷時經濟上吃了“大虧”,安置上也吃了“大虧”。兩種情況比較之後,自然使遵紀守法的農戶也效法不遵紀守法的羣衆,竟相蓋房,以至屢禁不止。

二、政府管理疏漏

政府對違法建設的管理一是缺乏公平。同樣的違法建築,有的拆了,有的不拆。不拆的自然感到幸運,感到有面子。拆了的心裏就不同了,經濟上損失不算,面子上也無光,心裏老大的不快,對政府產生怨恨情緒,認爲政府執法不公。二是缺乏統一尺度。農村建房大多數不能做到“兩證一書”齊全。而什麼樣的房子是違法建築,什麼樣的房子是合法建築不清楚,導致一些早先建的房子拆了,後來建的房子反倒沒拆。這促使羣衆產生僥倖心理,鋌而走險賭一把再說,不建肯定吃虧,建了還有一半的希望。三是缺乏長效機制,雖然有巡查制度,但僅僅是巡查發通知而已,不能及時制止和打擊違法在建建築,使建築戶加強了僥倖心理,日夜搶蓋,形成無法確認是否合法的“隔夜樓”。四是缺乏監督機制。政府強拆過後,監督缺位,以至前面強拆,後面再建的大有人在,勞民傷財,不了了之。

三、客觀需求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民手中有了錢,自然要提高生活水平。而中國農民投資去向歷來就是三件事:建房、結婚、養子。建房成了首選,一部分已有房子且有錢的人在房子上要更新換代,再建新房。一部分過去無房又無錢的人,現在錚足了錢,回家自然第一件事就是建房子,改善居住條件。還有一部分人,子女長大成人,需要成家分戶,而我地農村婚俗習慣是兒女成親首先看房子。這就迫使這部分人不得不建房。

而政府在建房管理上,一是多年來一直是禁止的,農民無法取得合法的建房手續,又是弱勢羣體,投訴無門,不得已而建築違法建築。二是在規劃上現實性不足,前瞻性過強。在村莊規劃上只注重集鎮建設,不注重自然村整治規劃,只考慮未來的發展,不考慮當前農業生產與自然村的關係現狀,導致一方面農民住房要遠離原來的自然村莊到集中點去,另一方面農業生產依然要到原來的土地上耕作的矛盾,從而,既使集鎮建設缺乏動力,又使農民建房願望得不到滿意的落實。這種情況下,農民爲了生產的方便,選擇就地建房自然在情理之中。而這恰恰是違法建築。

四、解決違法建築的對策

根據以上分析,農民違法建築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即農民自身利益的需求和政府管理的不到位。那麼要完全杜絕農村違法建築,就要滿足農民利益合理的需求,又要規範政府管理行爲,雙管齊下,才能湊效。爲此,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制定科學的建房管理制度,讓農民合理的利益需求有着落

我們國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對待農民建房,應當看着是社會發展的表現,是農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對此要“決之使導”,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願望。一味地去堵,只會“川壅而潰”,必然是違法建築氾濫。如何“決之使導”?首先要有合理科學的規劃。既要有中心集鎮的規劃,又要着力搞好自然村的整治規劃,包括在自然村的原址整治或就地移位整治,滿足不同人羣對住宅位置的選擇。規劃要覆蓋所有人羣,陽光普照,不能掛一漏萬。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定“一戶一宅”的辦法,允許無房戶在本自然村規劃區按要求建房;有房戶需要重建的,須拆舊建新,並符合規劃要求,但原宅基地須復墾爲耕地;子女婚配分戶建房的,鬚子女年齡在20週歲以上。建房樣式應有所區別,以滿足不同經濟條件的人羣的需要,體現出個體之間的差別。十個指頭有長短,整齊劃一是不客觀的,也沒有體現對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人羣的關懷。

(二)在城市建設規劃區制定科學嚴謹的拆遷方案

在城市規劃區,不合理的拆遷方案,是助長違法建築產生的原動力。當初如果沒有湯山頭大量違法建築拆遷收益的先例,就沒有後來十都桂花衝、中村等違法建築的大量出現;同樣,如果沒有大量待安置拆遷戶,就沒有下四隊等地大量的非法出租屋,以至於法不治衆,無可奈何,陷於被動尷尬的境地。因此,拆遷行動組必須與拆違行動組緊密結合,界定爲違法建築的房屋,一律不予補償,從根本上打消羣衆建築違法建築騙取補償的僥倖心理。 要及時安置被被拆遷戶,以免造成對出租屋的大量需求。

(三)拆違工作要善始善終,重視成效

一是拆違工作要有完備、長效機制。建立宣傳、查巡、勸拆、強拆、監督機制,利用廣播、電視、標語長期宣傳,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讓羣衆自我約束;查巡是及時瞭解違法建築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發現一起,制止一起,拆除一起,力求把違法建築扼殺在起始狀態;勸拆、強拆必須務盡,不能胡差使,打一個洞或拆除一小塊就算完事。只有全面、徹底、乾淨地拆除,才能達到政策的威懾作用,決不能手軟。監督是關鍵。對已自拆和強拆的違法建築,要不定期監督,防止死灰復燃。拆違工作要認真界定違法建築的時間,注重執法公平、公正,對屬於同一時期的違法建築處理方法一致。

(四)預防違法建築的發生,既要有專門的隊伍,也要有村委會的密切合作

違法建築不限於一地,不限於一時,而分佈在全鎮範圍內,隨時都可能發生。因此,要有專門的隊伍從事這項工作,長期不懈。但僅有專門的隊伍是不夠的,還要有村委會的密切合作。他們天天和羣衆在一起,對情況十分了解,只要賦予他們責任、權力、獎勵,他們就會全力去幹,事情也就好辦得多。蕪湖

【第2篇】農村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對策分析調研報告

近年來,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問題正逐漸凸顯並日益得到重視。家庭暴力已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其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了婦女身心健康、婦女地位的提高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農村婦女受家庭暴力案例數據呈上升趨勢,體現出複雜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就__縣農村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策。

“你有沒有被丈夫打過?”有一些婦女隱瞞了自己被毆打的事實。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婦女顧及臉面,怕旁邊人笑話。當問及“有沒有被打過”的這個問題時,她們顯得猶豫,最後才說“沒有”。二是農村婦女對丈夫的暴力有很大的容忍度,只要打得不是太厲害,丈夫打老婆的事不值一說,尤其是年紀大些的婦女,她們很爽快地回答:“都過去了,不算啥。”甚至於還有的婦女覺得丈夫打自己,是因爲自己確實做得不夠好。第三,對家庭暴力有一個識別的敏感度和認定的標準問題,農村婦女把丈夫的小打輕罵稱之爲“扯皮”、“脾氣急”、“不是真的往死裏打”,可以不列入“打”的範圍。調查中,詢問被打的理由時,回答千差萬別,最主要的還是因爲家務瑣事或觀點不一致。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婦女在遭受家暴後認爲,“肉體的傷是輕,精神的傷害最重”。

1、封建思想殘餘是產生家庭暴力的主要根源。中國封建社會有幾千年的歷史,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思想意識根深蒂固,尤其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更爲突出,做丈夫的將打老婆視爲天經地義的事。而有些婦女在封建思想影響下,也認爲只要不過分,丈夫打妻子很自然,一旦被丈夫毆打,只好自認倒黴。這樣,就爲丈夫的施暴行爲創造了條件。

2、立法不足和現行的司法舉證制度是家庭暴力存在的主要原因。目前爲止,我國在反家庭暴力方面,法律法規還沒有做具體規定,大部分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後不注意及時取證,導致在訴訟中難以舉證。婦聯作爲維護婦女權益的主要組織,沒有相應的執法權,多數情況只能接待和傾聽受害婦女傾訴,指引其依法解決;司法機關受“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影響,一般不願介入家務糾紛,致使反家暴聯合機制難以有效落實。

3、農村基層幹部重視程度不夠,助長了家庭暴力的升級和蔓延。農村傳統觀念中有這樣一種認識,即“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許多農村基層幹部認爲,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的家事,別人管不了,也沒有必要管。由於基於這些模糊認識,直接影響了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積極性和公正性,對家庭暴力案件調處中存在“勸和不勸離”傾向。

4、受害婦女的軟弱和一味忍讓也是造成家庭暴力的成因。一些受婦女往往因爲考慮到子女和社會輿論壓力而一忍再忍,導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95%的女性是多次遭受暴力侵害後,纔要求調解,她們中的多數人認爲,男人脾氣上來了打一下是正常的,她們一般都不會想到要用法律來解決,其結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從而導致家庭暴力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無法忍受,直到男方要以暴力趕自己出門或者危及到生命安全時,纔會想到尋求法律保護。試想,如果在第一次遭受暴力侵害後,就能冷靜地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那麼相當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的。

5、喜新厭舊和婚外兩性關係的發生是導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影響的人,尤其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腰纏萬貫後,就滋生了“飽暖思淫慾”的思想,爲了踢掉原配偶,人爲地製造矛盾,採用毆打、折磨、等手段逼使原配偶同意離婚或原配偶無法忍受時主動提出離異。當然,也有因妻子有了外遇後,致使丈夫採用武力解決的。總之,哪裏有喜新厭舊或第三者,哪裏就很有可能出現暴力,這是當前家庭暴力中出現的一個新情況。此外,一些家庭中,由於女性經濟不獨立或經濟收入偏低,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夫妻間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不一致,夫妻之間的性格及關係不和諧、愛好不同等等也是引發家庭暴力的原因。

1、嚴重地損害了婦女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相當多的農村家庭中丈夫處於主導地位,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之個別男性倚仗自己是體力上的強者,對妻子破口就罵,動手即打。妻子在暴力侵害中失去了人格尊嚴,失去了健康,甚至危及到生命。

2、影響了子女的健康成長。由於家庭暴力影響了夫妻感情,很容易導致家庭破裂。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恐懼、焦慮和厭世心理,他們感到自卑、孤寂,變得情緒低落,不相信任何人,會嚴重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有些孩子因忍受不了父母整天的吵鬧、打架而離家出走,流落街頭巷尾,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導致妻子傷殘甚至死亡,這本身就是一種違法犯罪的行爲和社會不安定因素。個別的還會引起家庭之間的暴力衝突,釀成血案,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1、廣泛開展男女平等國策的宣傳教育。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平,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反家庭暴力的關鍵。要廣泛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糾正“打老婆不犯法”、“清官難斷家務事”等錯誤觀點,使大家都認識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清楚家暴也是違法的這一淺顯道理。要大力開展家庭美德教育,倡導在家庭內發揚民主,男女平等觀念,應通過開展“平安文明家庭”、“模範夫妻”等評選活動,促使婚姻美滿、家庭和睦。

2、加強立法,從源頭抓起。一是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1992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歧視、、殘害婦女。新修改的《婚姻法》也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內容,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爲此,執法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要各司其職,對家庭暴力案件應根據情節輕重,依法進行嚴肅處理。二是建立維權聯席會議制度。應建立公、檢、法、司、婦聯參加的維權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婦女維權的政府行爲,做到維權工作綜合治理,齊抓共管。各級婦聯組織要定期向有關黨政部門彙報和通報家庭暴力的具體情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政法部門的支持配合,使嚴重侵害婦女權益

的重大案件、疑難案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三是建立婦聯幹部特邀陪審員制度。應當在各級人民法院成立婦女維權法庭。審理維權案件時,婦聯幹部以特邀陪審員的身份參加審理。四是對受害婦女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往往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經濟條件差,用法律手段解決時,受到很大侷限,各級婦聯和司法部門要及時掌握情況,儘量爲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如:法律諮詢、代寫訴狀、代爲辯護等等,使受害者能夠通過合法途徑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設立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在家庭暴力造成的離婚案中,受害者往往因爲證據不足而難以索賠。而家庭暴力因其發生場合的隱蔽性和私人化,難以尋找證人,而受害人的傷情鑑定是最好的證據。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的建立應選擇在司法機關設立,傷情鑑定應做到及時、快速、準確、科學可信,同時還應做到保密和對受害人應有的關心和尊重。

5、全面提高婦女素質,是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徑。首先要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偏低,不僅限制了婦女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能力和擔任社會公職的廣泛性,也使許多女性對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持冷淡和消極的態度。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決杜絕新文盲的產生。鼓勵女性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文化素質,掌握生產技能;其次,要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由於文化素質低,婦女缺乏享有和行使權利的能力,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淡薄,以致有的婦女在家庭中遭到歧視、或殘害時,不懂得也不敢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認爲是“命中註定”。應當有針對性地向婦女宣傳和普及法律知識,使廣大婦女都能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培養女性的“四自”精神。使她們充分認識到女性的優勢,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不輕易爲社會和他人的態度所擺佈,敢於在競爭中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總之,隨着家庭暴力的日趨增多和手段的逐步升級,要從根本上肅清夫權主義、大男子主義的毒瘤,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各有關社會組織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相互配合,綜合治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第3篇】上海地區廣場舞擾民現狀調研與對策分析調研報告

上海地區廣場舞擾民現狀分析小結

經過針對上海地區廣場舞舞友與普通居民的分別問卷調研,從192份有效問卷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目前上海地區廣場舞擾民問題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1、上海地區廣場舞開展較爲普遍,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1)現階段,上海地區廣場舞活動開展得比較普遍。每天都參加的佔到受調查人數的45.20%,多數的廣場舞舞友參與的地點主要分佈在公園空地、學校操場、小區廣場以及一些文化廣場等地,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夜晚。

(2)舞友跳廣場舞的目的是健康積極的。其中,健美減肥的佔到21.11%,增進人際交往的佔到30.20%。因此,不能由於廣場舞擾民問題的存在而徹底否定廣場舞活動開展的積極意義。

(3)廣場舞開展也存在一些侷限性,88.89%的人認爲場地不夠,77.78%的人認爲沒有音響設備,22.22%的人認爲時間受到限制,11.11%的人認爲沒有良好的組織管理、秩序有些亂,44.44%的人認爲缺乏專業人員培訓。所有這些不僅限制了廣場舞等羣衆文體活動的積極開展,而且爲噪聲污染等廣場舞擾民問題的發生打開了缺口。

2、上海地區存在廣場舞擾民問題,產生不良影響。

(1)擾民問題仍有發生,但並不嚴重。超過50%的居民承認廣場舞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擾民問題多發的地帶主要集中於離居民區較近的廣場以及小區內部廣場之中。

(2)廣場舞擾民主要在噪聲污染和佔用公共資源。88.14%的受訪者認爲廣場舞的主要弊端在於會產生噪聲污染,超過40%的受訪者認爲廣場舞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佔用公共資源、影響交通安全。

3、廣場舞舞友與普通居民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政策效果不明顯。

(1)廣場舞舞友與普通居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薄弱,多數舞友與居民對國家立法和上海市的規定都不知道,僅11.11%的受訪者對國家相關立法和上海市政府規定都比較明確,35.48%的居民表示對兩項立法均不知情。可見,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普及不足、落實不到位,同時法律法規本身也存在僵硬性、滯後性的缺陷。

(2)廣場舞舞友與普通居民對各自地區的政策措施的知曉程度更加低。60%的受訪者坦言對所在區的廣場舞政策一無所知,而在知曉政策的羣體中,認爲沒什麼效果的居民佔到了87.5%。可見公共管理的政策舉措缺乏規範性、操作性與惠民性,相關行政部門的執行工作存在不積極作爲的情況。

4、廣場舞擾民問題的現存糾紛解決途徑較爲單一。

目前,廣場舞舞友與周邊居民解決擾民問題的主要途徑是自主協商調解,在遇到比較嚴重的問題時通常會請求社區或派出所出面調解。在受訪者中,面對擾民糾紛,首先通過雙方協商解決的佔98.91%,嚴重時請社區、派出所等單位出面協調的佔88.89%。但是,單一的事後補償性救濟方式並不能及時、充分地解決棘手的擾民問題,還可能引發其他的連鎖糾紛。

上海地區廣場舞擾民糾紛解決機制的現狀總結

爲總結上海地區廣場舞擾民糾紛解決機制的成果經驗與困難之處,我們來到上海市松江區藍天一村居委會、嘉定區南翔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普陀區白玉路派出所、閔行區文廣局等地實地採訪,得出以下結論:

1、居委會工作現狀:(1)調解先行。一般情況下,居委會先做一下雙方的思想工作,平復下雙方的情緒,然後再調解,居民都比較配合居委會工作。(2)改進廣場舞。居委會也採取了措施改進廣場舞,提倡文明跳舞,限制跳舞的時間、地點及音量等等。(3)避免公權力介入。所有關於廣場舞的管理和治理,小區居民委員主要是協調處理,政府介入極少。

2、社區工作現狀:(1)自我解決爲主,社區協調爲輔。一般都是由雙方自己協調解決問題,如遇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會由文化中心或者社區作爲中介人來進行調解。(2)文體團隊登記管理。文化中心方面主要對廣場舞文體團隊進行登記管理,有序管理各個廣場舞文體團隊的負責人員、組織規模、開展情況等。(3)舞蹈團隊等級評定與獎勵機制。每年會組織體育健身團隊的星級評定,通過推陳出新的活動形式進行展示和評定。針對評定等級高的團隊進行獎金鼓勵、文化培訓、硬件支持等方面的獎勵,鼓勵中老年羣衆開展有益健康的文體活動。

3、公安機關工作現狀:(1)調解開展有困難。面對兩方都有理的情況,公安機關工作開展很爲難。在調解廣場舞擾民投訴的過程中,派出所面臨了中老年人不聽勸阻、處罰對象不確定等現實難題。(2)具體執法標準不明確。立法機關與政府部門針對廣場舞活動等牽涉到公衆利益的居民活動沒有專門的執法標準的規定,執法機關有時“無法可依”,工作開展力不從心。(3)聯合執法存障礙。要採取這樣的處罰方式就需要先讓環保部門過來檢測一下噪音。但是這樣的聯合執法仍然有難度,公安機關聯繫環保部門其也有可能置之不理。

4、閔行區文廣局100個文化廣場建設的成功經驗:(1)硬件設施改造。文廣局爲區下的各個廣場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施如照明設施電源設施,音響設備等,防止阿姨們在黑暗中跳舞影響人身安全,也保障了廣場舞活動的順利開展。(2)軟件管理優化。閔行區文廣局建立分級梯度管理體系,設立考覈機制與相關的獎勵制度,對考覈分數較高的廣場舞隊伍給予其資金上的資助以及文化資源的配置的優先選擇權,有效得減少了廣場舞擾民的現象。

通過上述數據與資料分析,我們發現,真正解決好廣場舞擾民問題,需要建立一套事前管理與事後救濟並舉、立法完善與行政管理兼備、私力救濟與公力救濟結合的多層次糾紛解決機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公安機關、居民自治組織在公共文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打造“政府引導、社會管理、羣衆參與”的文化綜合管理格局。

【第4篇】新農村建設中的財政支農對策分析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財政支農“總量小、結構偏、體制僵”等主要特徵,提出了強化支持重點,加大支出力度;整合財政支農投入,完善資金管理體制;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支出效益等財政支農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財政支農對策

當前,我國經濟已發展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政府財力已經初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如何充分認識並加強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採取有利於“新農村”發展的財稅政策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實現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經濟學界和各級財政部門關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財政支農的特徵分析

總量小

我國農業屬於弱質性產業,比較利益低,“三農”各個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雖然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從總量上看,財政農業投入仍然偏低。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在不斷增長。從“一五”的99.58億元增加到“九五”的4938.88億元,增長了48.6倍,總體上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卻大大慢於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另外,按照wto《農業協議》,我國農業綜合支持量可以達到農業生產總值的8.5,而目前僅有3.3。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

結構偏

流通環節多於生產環節。與wto規則和發達國家農業政策相比較,我國政府支持農業的特點是流通環節多於生產環節,實踐證明這種支持方式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中間環節流失較多,農民應該得到的利益沒有完全得到。

間接投入多於直接投入。例如,政府通過撥款支持農口事業單位(所謂七站八所)爲農業提供科技示範、病蟲害防治來爲農民服務,通過修路引水、培訓指導等方式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而不像發達國家直接對農民或農場主收入進行補貼。

財政支農資金在使用對象上範圍狹窄。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農業資金的使用,一是政府的財政農業支出用於人員供養及行政開支部分大體維持在70左右,而用於農業建設和科技投入的支出比重低;主要用於非營利性的事業,一般不用於營利性的企業單位;只能用於農業本系統的單位,而不用於其他部門或系統的農業項目;在財政農業建設性資金中,用於大中型帶有社會性的水利建設比重較大,而農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較小。

體制僵

主要表現爲支農資金管理體系不完善:財政支農投入高度依賴上級政府,地方財政連“吃飯”都不能保證,很難再向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的農業追加投入;支農支出實行分塊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條塊分割、相互之間不協調、重複投入,力量分散,有限的資金不能形成合力;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監督機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預算管理弱化,法定預算常常受人爲因素干擾影響比較大,預算不穩定,一年預算、預算一年的現象經常出現,同時,預算項目資金使用的隨意性大,導致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弱化了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資金的監督管理反饋差,沒有形成制度化、規範化,“一拔、二轉、三不管”的現象十分突出,導致財政支農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分資金、下指標,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浪費了財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財政支持的對策

強化支持重點、加大支出力度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財政除了重點支持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水庫加固除險,還要繼續圍繞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場圍欄等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能源建設,農村道路建設等。要進一步改革和支持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於一般性技術推廣工作和經營性服務項目,要通過興辦科技示範場、開展農資連鎖經營、實行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場。

要重點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對龍頭企業、對農民科技知識的培訓以及對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支持。應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支持,支持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包括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給予財政貼息、對農戶的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處理給予財政補助等。

要加大糧食生產的支持要把促進糧食生產作爲財政支農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財政支持糧食生產政策主要有,取消和降低農業稅稅率,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實行良種補貼,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集中,對一部分糧食主產區實行大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土地出讓金集中一部分用於農業土地開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與財政有關的糧食生產政策還有優質糧產業振興工程、糧食的最低收購價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要合理確定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優先順序將有限的政府財力運用到農村急需所用之處。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必須分階段、分區域地排出優先順序,應該先保障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民基本生活需要,後創造條件促進農村發展;先保證純公共產品,後提供準公共產品和混合產品。

整合財政支農投入、完善資金管理體制

對現有農業項目、資金進行整合對於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農業投入,尤其是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文祕站:]資金投入,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統一安排,防止項目重複投資或投資過於分散,使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效益。能夠歸併的支出事項建議由一個職能部門統一負責。同時要對各分管部門的職能和分工加以明確,以確保農業財政資金的有效配置。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事權。

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體系在財政支農資金分配上,應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注重資金的績效評價,建立資金使用的反饋制度,同時不斷擴大政府採購的範圍,使各項資金分配方式納入規範化管理制度之中;在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上,首先要認真執行農業財政資金的預算,不能留有預算缺口或虛列支出。其次要積極推動部門預算,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各項財政改革,對於農業財政專項資金項目,應當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評估論證,明確管理責任,確定專人負責;在財政支農資金監督上,財政部門應當利用本系統內監督機構和審計部門的力量,對於農業財政資金運行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後監控,必要時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審計,逐步形成有效的農業財政資金監督檢查機制;在投資責任上,總的原則是按照項目規模和性質實行分類管理。凡屬地方項目或中央補助投資的地方性項目,其投資、建設、管理和職責完全下放給地方。屬於中央項目的,均由中央政府或有關部門負責,也可通過某種方式委託地方建設或管理。

調整支出結構、提高支出效益

逐步減少對流通環節的補貼,增加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減少交叉和中間環節,提高農業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是逐步將主要農產品市場風險基金(如糧食風險基金)轉爲對農民的收入的直接補貼;是在主產區建立對農民使用先進技術的直接補貼制度。這種補貼方式,一方面可以形成對農民收入的直接補貼,另一方面鼓勵、支持農民、農業生產者使用優良品種。隨財力的增強逐步擴大,可以在重點產區建立良種推廣補貼制度;是逐步將一部分農產品出口補貼轉爲對農民的直接收入補貼。要抓住糧食仍供大於求的有利時機,增加對農民退耕還林還草的補助。對漁民和牧民生態移民和轉產轉業等,也應給予直接補貼;是繼續加大對受災地區農民的收入補貼。

採取區別對待的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不發達地區的農村財政投入政策。我國東部及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水平較高,對中央、省級財政依賴程度低,而西部和老少邊陲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政府財力及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水平相對低,因此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力度應因地制宜、區別對待,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相應承擔不發達地區農村的農村財政投入比重,包括加大直接財政投入、財政補貼、國債資金支持的力度等等。

【第5篇】市水環境現狀成因及對策分析報告

我市位於長江三角洲東緣,東臨黃海,南倚長江,區內地勢平坦,河網交錯,水系縱橫。其中一級河道6條,二級河道26條,三級河道233條,四級河道1330條,構成了縱橫交錯的平面水網。這些河網對於我市的防洪排澇、引水灌溉、水運交通、水環境改善、生態平衡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爲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一、我市水環境現狀及成因:

根據xx市水環境監測計劃,市水利局於xx年3月對我市一級河道進行了水質監測,本次共監測一級河道4條,共佈設監測斷面5處。以監測數據分析,5處斷面綜合評價均爲劣v類的水質,主要超標因子爲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溶解氧等,此4條河道劣v類水質已持續半年之久(xx年4季度也均爲劣v類水質)。骨幹河道如此,而級次較低的河道水環境更爲惡劣,水生植物蔓長,垃圾亂堆,黑、臭、髒現象十分嚴重。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水環境質量在經濟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多年來,由於水環境整治的投入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嚴重相脫節,導致治污嚴重滯後。全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率低,大部分城鎮還沒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特別是企業存在偷排與超標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進入河道。這也是造成部分地區水污染,水體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農業種植過程中,大量地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其殘留物通過農田排水和地表經流也進入了水體,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農村畜禽集中飼養和居民水衝式衛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將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體污染的負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響: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工業企業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設備腐蝕度,而且影響到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水污染已成爲衆多工業企業效益不高,產品質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體污染影響農業生產,降低品質、產量。xx年先鋒鎮夏種引灌了鎮區內河污水,發生1500餘畝水稻“僵苗”事件。據粗略統計,損失近400萬元。同年,二甲、姜竈等鎮農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災害。

水體污染影響人畜飲水安全。由於水污染,全市尚有28.4萬人飲水不能達標。近幾年來,以內河作爲取水水源的水廠已關閉了8家,僅存2家的水源水質根本得不到保證。一些鎮每年都要經歷因水污染而“水荒”的危機,給當地居民生活飲用帶來極大困難。一些供水企業被迫關閉自備取水口,耗巨資實施引江供水工程,其不但增加了市鎮財政負擔,而且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水體污染影響地下水的量與質。隨着地表水質的惡化,供水單位和用水企業大量開採地下水。目前,我市已形成345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採區。根據監測,我市地下水靜水位平均年下降0.5米,通呂運河以南地區,靜水位埋深達40米-42米之間,大大超過了警戒水位(35米)。

水體污染影響生態環境。由於大量污水排入水體,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富營養化使水的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既破壞了水的自然生態,又污染空氣,更危及人體健康。

三、水環境影響我市戰略發展

水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隨着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力越來越大,現已成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戰略資源。

1、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未來若干年,水資源能否保障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全市人們面前嚴峻的問題。xx年我市人均gdp已達2.4萬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按照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xxx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遞增1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年遞增15%,第三產業增加值年遞增19%。以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0立方米/萬元計算,工業需水量將達1.2億立方米/年,加上農業用水5.3億立方米/年,經粗略測算,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量(不計外來水)。由於水環境惡化影響到水量的穩定性,削弱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使水更具戰略地位。

2、水對人居環境的影響

人居環境是以自然爲中心,以自然實體、社會實體共同構築的城市環境。其質量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更影響到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作爲人居環境重要組成元素的水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3、水對產業佈局的影響

水作爲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與城市產業的佈局有着密切聯繫。一座城市的產業佈局上往往都是圍繞水系展開,在規劃時都根據河流水系的走向進行佈局,因其不僅與自身條件有關,還與人們的親水性以及交通的便利性有關。我市沿江開發、發展沿河經濟都是因“水”制宜的體現。

4、水對城市魅力的影響

水是城市的眼睛,百姓傍水而居,城市緣水而生。水環境不僅對城市的發展規模和佈局起着決定性作用,而且能夠彰顯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味,體現城市的文化內涵,有利於居民接近自然。如城區橫河、豎河諸多景觀帶地打造,不僅貫通 了整個城區水系,而且把水景與岸景很好地結合,爲人們提供了休閒娛樂大場所。既發揮了生態效益,又發揮了社會效益,爲xx城區增加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改變了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四、水環境治理的相應措施:

爲了我們及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爲了把我市打造成最適宜創業、居住的城市,整治水環境,防治水污染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宜,是各級政府及全社會的重大任務。

要改善我市的水環境問題,筆者認爲應從多方面着手,綜合考慮,。當務之急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水環境的認識,調動人們保護水資源,愛護水環境的積極性,在全社會真正形成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良好環境。

1、節水減排。當前我市的水資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質型缺水帶來的水資源緊張,另一方面浪費又很嚴重,衆多指標超過國家制定的用水定額。耗水量大,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全社會節水意識的教育和宣傳,要樹立“節約一杯水,少排0.8杯水”的用水觀念,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形成節水光榮、浪費污染可恥的社會風氣;大力發展工業用水重複利用技術,鼓勵採用外排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措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全程控制污染排放總量。

2、建立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爲了控制水污染的發展,工業企業必須積極治理污水,達標排放,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須嚴格按標準處理後排放。隨着工業佈局、城鎮佈局的調整,城鎮污水管網的建設與完善,必須合理規劃,大力度建設區域污水集中處理系統,使城鎮污水處理與工業廢水治理結合起來。

3、產業結構調整。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農業佈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自然能力,變惡性循環爲良性循環,起到發展經濟、控制污染的作用。因此,必須下決心關、停、並、轉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價高的企業。要推廣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強度,減少肥藥流失對水環境的影響,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水源類型,合理佈局種植品種,通過科學防治和發展生態農業,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的建設步伐,走綠色、高效農業之路。

4、河道整治與水生態修復。河道整治首先是開展截污,切斷進入河道、水塘的污染源,建設污水管網設施;其次是整治兩岸、疏浚河道,消除內污染源;再次是實施水系拆壩建橋工程,引清擠污,改善水流條件,增加水體的環境容量,這樣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進一步修復水生態的先決條件。在截污治污,面清、岸潔、疏浚、換水的同時,還必須及時開展水生態的修復,通過機械增氧,建設水生態浮牀等措施,創造水邊和水中生物多樣性的環境,積極、主動、因地制宜地連接生物鏈,不斷提高水體的自淨能力,增強水環境自身活力。

【第6篇】農業污染狀況與治理對策分析的調研報告

農業污染狀況與治理對策分析的調研報告範文

我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全市人口507萬,其中農業人口390萬。國土面積8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3萬畝,常年複種面積爲780萬畝左右。主要種植糧、棉、油、菜等農作物。20xx年糧食、棉花、油料、蔬菜總產分別爲211。6萬噸、2。8萬噸、19。3萬噸和271。2萬噸,生豬出欄235。8萬頭,家禽出籠7588。2萬隻,是我省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近二十年來,農業投入品中無機物的大量使用,雖然使農作物產量迅速增長,但也使農業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儘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農業污染得到了一定的遏到。但總體來看,污染狀況仍然不容忽視。

一、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

農業污染主要有面源污染和點線污染兩種情況。面源污染主要是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和燃燒農作物秸杆造成的,染源面廣。點線污染主要是由工礦企業,人們生活排出的廢水、廢氣和動物糞便造成的,雖然是局部污染,但有時對動植物和人類影響較大。

1、面源污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市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基本上以化肥當家,農家肥用量很少。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按折純計算達17。8萬噸,平均每畝耕地達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5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近幾年每年用量達4000噸左右。據應城市農業局環保站調查,畝平耕地農藥使用量爲1。31公斤,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2倍。隨着設施栽培技術的推廣,農用薄膜用量較大,隨着時間的推移,農膜在土壤中殘留逐步增加,難以分解。化肥、農藥的流失和農膜的殘留,污染水、土壤和空氣。隨着化肥的大量使用,耕牛減少,加上農村大量使用煤和液化氣作燃料,農作物秸杆未得到利用,許多在田間被焚燒,產生濃煙,污染大氣環境。

2、點線污染。我市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雖然基本能達標。但工廠多,集中後濃度較高。生產、生活廢水長期排放,造成城區、集鎮、村旁的塘堰河流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當工廠出現事故時,排放的廢氣超標,也會污染周圍的空氣。我市每年出欄生豬200多萬頭,家禽7000多萬隻。這些動物的糞便如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在堆放過程中污染了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我市交通發達,來往的汽車排放的尾氣也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二、農業污染的影響與爲害。

農業投入品中無機物大量廣泛使用,除了被農作物吸收一部分外,其餘的被土壤吸附,流入河水,瀰漫入空氣,殘留於農作物產品中,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治理難度較大。可再生資源未充分利用,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形成了資源的浪費。

1、污染了環境。化肥、農藥大量使用,有機肥施用少,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板結,殘留在土壤中的有機物污染了土壤。特別是施用劣質化肥,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影響農作物生長。長期大量使用化肥,排入塘堰河流後,使水體富營養化,水中藻類得到充足的營養後瘋狂生長,導致水中含氧量降低,影響水生動物正常生活,有時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由於部分地區地表水污染較重,有些農戶只得打井取水,以保證生產生活的需要。因工廠廢水污水污染了河流,在農作物需水的高峯季節,遇上天旱,沿河地區用污水灌溉農田後,導致農作物畸形生長,有時造成死苗。工廠排出的有毒氣體,直接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和人們身體健康。20xx年6月,我市某工廠因故造成二氧化硫泄漏,導致大悟縣芳畈鎮6000多畝農作物受害。集中大量燃燒農作物秸杆,污染了空氣,加劇了溫室效應。特別是公路沿線,造成濃煙瀰漫,能見度降低,有時造成交通事故。

2、降低了農作物品質,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單一使用化肥,使農作物品質降低,口感差,上市價格較低。單純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使病蟲抗藥性迅速增強,加重環境污染。爲此,人類加緊研製新農藥防治病蟲,但新農藥的研製速度難以趕上病蟲抗性增長速度。農民常常加大用藥量,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病蟲抗性更強,形成惡性循環。另外,由於用藥數量和次數的增加,在安全間隔期內仍然使用農藥,使農作物產品內有害物質殘留量增加,直接影響人們身體健康。上世紀末,武漢市蔬菜實行准入制度後,我市少量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不能上市。

3、浪費了資源。化肥、農藥、農膜主要是通過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生產出來的。我國地下礦產資源不太豐富,特別是石油、天然氣進口量大。農業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加劇了能源緊張狀態。農作物秸杆通過水、肥、光照、熱量等可以生產,是可再生資源。但我市每年有數百萬噸秸杆被白白燃燒浪費。一方面不可再生資源過度使用,另一方面可再生資源又被白白浪費。不僅增加投入,也浪費了資源。

三、治理對策

農業污染要採用法律、生物、物理等措施綜合治理,要研究、推廣、普及新技術,提高治理水平。要對農業內部廢棄物實行深度開發,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再生資源,減少無機投入品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農作物品質,增產增效,以達到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和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

1、推廣農作物桔杆、動物糞便深度開發利用技術。一是利用稻草生產食用菌。我市應城、安陸、雲夢等縣市利用稻草生產雙孢菇,每畝可獲收益萬元以上,搭棚的稻草和生產了雙孢菇的廢渣是優良的農家肥。這條草——菇——肥的路子使稻草既可增值,亦可肥田。二是大力推廣沼氣池。利用動物糞便或農作物桔杆生產沼氣,可用於照明或作燃料,殘渣和沼液可用作肥料。豬——沼——果,豬——治——魚的模式,既可生產能源,又能增加有機肥,還能改變農村衛生面貌。三是秋冬季節推廣麥田蓋草,既能保溫,使農作物免受凍害,又可作下茬農作物有機肥。四是用稻草種土豆。將稻草直接鋪在田裏種土豆,土豆易收穫,也做到了稻草還田。

2、科學施肥。要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減少化肥用量。我市主要蔬菜產區大量使用雞糞、豬糞、人糞尿等有機肥,基本不用化肥,果園用土雜肥作底肥,培肥了地力,提高了作物品質,產品在各地十分俏銷。雲夢縣隔蒲鎮施用農家肥長出的黎蒿,在武漢三角塘、皇經堂等蔬菜批發市場有一定名氣,俏銷價高,深受顧客青睞。糧、棉、油等大宗農作物可推廣農家肥與化肥混用,以農家肥作底肥或當家肥。可先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試行逐步推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肥力、溼度、天氣、農作物的特異性和不同生育階段,確定施肥品種及數量,減少肥料流失造成的`污染,實現高效低耗。

3、科學防治病蟲害。大力推廣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應用推廣基因技術和生物技術,推廣栽培抗病蟲品種和輕型栽培技術,惡化病蟲生活環境。運用高壓汞燈等物理防治措施,降低害蟲數量。加強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製推廣,嚴禁使用國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在安全間隔期內不得用藥。要組織、推廣機防隊防治病蟲,做到統一測報,統一防治、分戶結算,做到科學用藥,提高防治效果。

4、逐步推進規範化農業生產。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逐步實現規模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化、規範化生產。研究、制定、推廣落實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建立生產基地,擴大種植面積。通過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逐步減少化肥、農藥等無機投入品的數量,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污染。

5、強化農業執法。對排放污染物超標的企業,要堅決整頓,不達標不準生產。要加強農業執法。對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假冒僞劣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產品,一律不得生產、銷售和使用。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建立市場準入制。對有毒物質殘留超標的農產品,一律不得進入市場銷售。加強檢疫工作,嚴格控制有害生物和有毒農產品的傳播。

6、加強輿論宣傳。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紙等現代媒體和會議、諮詢、送科技下鄉等傳統方法,廣泛宣傳農業污染的危害性,控制污染的重要性。普及現代科學技術,宣傳落實降低污染的技術措施。要使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農民羣衆樹立以人爲本的觀念,做到科學種田,以減少污染,建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證人們身體健康。

【第7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形勢及對策分析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形勢及對策分析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主要源於內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違規操作、人爲失誤、系統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風險、越權交易、內部人作案、外部不法分子欺詐等也經常引發操作風險。研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請記住我站域名式,對於做好防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內控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近年來,商業銀行對內部各部門、各崗位在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規定是硬性的、可操作的和具體的,但缺乏必要的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導致法制觀念不強,給正常業務經營帶來極大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基層商業銀行人員少、“兼崗”人員多,加之本身重業務經營,輕內部管理,結果使內控制度本來就缺乏的基層商業銀行,“兼崗”人員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執行內控制度,缺乏應有的控制力、監督力、約束力,從內部遏止金融風險的發生。

(三)商業銀行對員工的思想教育相對薄弱。基層商業銀行普遍存在重業務發展,忽視對員工遵章守法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教育的現象,特別是對員工八小時以外的行爲基本沒有監控。

(四)經營業務單一,收入少,機構只能減人增效,職工不能更好地安心工作。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對員工壓力不斷加大,加之個別機構績效激勵機制不盡完善,影響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的積極性、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成爲導致案件發生的一個原因。

(五)監督檢查制度不到位。抓落實,監督檢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商業銀行對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缺乏一套科學的、嚴密的、操作性強的日常檢查和評價標準,檢查不深不細,流於形式,敷衍了事,對存在明顯漏洞的業務操作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告知”一下,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從而使監督檢查流於形式,落實中存在的偏差和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給弄虛作假、蓄意犯罪者提供了機會。

(六)責任追究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在發生案件的地區和部門,一些商業銀行對違規違紀行爲的查處輕描淡寫,處罰時不痛不癢;在處理一般的案件時心慈手軟,從輕發落;處理大案要案時,不嚴查深挖,縮小處理範圍,對自己不利的就拖、頂、壓,從而大大削弱了制度的有效性和嚴肅性,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違章操作的歪風。

二、防範和控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操作風險防範體系。

一是商業銀行基層網點要建立各職能部門、各崗位之間互動的監督體制,前後臺相互制約的互動體系,充分發揮事後監督崗位的作用,支行長及主管行長要定期、不定期進行換位檢查。

二是形成對規章制度有檢查、有落實、有反饋的良性循環機制,強調員工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堅持制度和流程的嚴肅性。把風險防範全方位、多層次地滲透到單位的各個崗位和環節,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能動性,以防範因操作不到位而引發的案件和差錯。

(二)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建立全方位操作風險監督體系。

一是商業銀行要把內審部門作爲一個具有獨立的、可操作的部門,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作用,同時對內審部門也要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審計和交叉審計,實施合規性、責任性和風險性並舉的審計原則,對有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持續跟蹤檢查,努力將審計關口前移。

二是審計部門要擺脫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的局面,建立由一級分行行長直接控制的部門,全面扭轉現行實際的局面。

三是對重要崗位和敏感部位的員工實行八小時以外行爲的監管,最終形成銀行內部自律約束、再監督和外部監督多維立體的操作風險監督體系。

(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並引入獎罰並舉機制。

要加強對員工業務技能的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法律意識、制度觀念和道德水平,降低因人爲因素或員工對政策、制度、法律不瞭解而引發的操作風險。在日常管理中積極倡導建立有力的風險控制文化,將本行的內部控制戰略和政策準確無誤地傳導到各個層次的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使操作風險控制成爲每一位員工日常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同時,要引進激勵機制,對全年安全無事故的員工要進行獎勵,對因工作失誤或造成損失的操作風險的員工要進行處,甚至重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操作風險控制在最低點。

(四)建立經營與內部控制“兩條腿走路”的有效體制。

首先,要加強內控體制建設,從內部管理入手,將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內控制度真正引入到商業銀行業務運作的全過程。其次,建立具有高度獨立性、權威性、管理嚴謹,工作規範的內控體制,以制度規範業務,約束人員。最後,將內控的“事後查處”改變爲“事前防範”,防患於未然,一旦發現苗頭,立即採取措施化解風險。同時,通過加大查處力度增強員工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控制金融風險。

(五)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責任追查力度。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嚴懲犯罪當事人的同時,決不能放緩對其他相關責任人的處理。

一是重點追究在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失職、瀆職行爲,追究有關領導人的責任。

二是高度重視一般違規行爲的蔓延,要從小處着手,大處着眼,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把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防微杜漸,形成內控的威嚴防線。

標籤:多篇 對策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