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多篇)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多篇)

我知道的風俗普通話講話三分鐘 篇一

紅蠟燭不許滅掉

在阜陽地區的鄉村,人們過農曆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中紅蠟燭絕對不許滅掉。

凌晨四點就“完年”

在宿松,臘月中下旬,年味就漸漸濃了。

宿松有段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天哪天,莫起風,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雞又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七年級八年級不捱罵。”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籠蒸熟,涼了幹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萬字印,有喜字印,有壽字印,還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還雕桃子印。

在吃年飯的時間上,宿松大多數地方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但宿松湖區,靠東洪、下倉一帶卻有些特別:大年三十早上,天剛破曉,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過年”,一家人圍桌吃起了“年早飯”。性急的人家甚至四點多鐘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過。小年過得很隨便,往往是在黃昏放一掛鞭炮就算過了小年。而元宵節卻很隆重。過去有“吃了元宵肉,農夫脫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產又開始了。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二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的國家,各種習俗很多,其中最隆重,最熟悉的莫過於春節了。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快樂,溫馨的節日,因爲,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不管身處何處,過年的時候總是要回家和家人團聚的。

在我印象裏,春節的前一天,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因爲這是一年的最後的一天了,很多事情都要在這一天完成。早上一起來就要準備祭祖的食物,忙着家裏家外的打掃,還要貼上對聯,福字。等到天黑下來,會把家裏的燈,燈籠全部打開,家裏家外都是嶄新的,洋溢着紅紅的喜氣。

然後,全家人就會在一起包餃子,餃子被稱爲元寶,誰包的多,吃的多就意味着來年會發財,所以,我們都會吃的特別多,直到吃到吃不下爲止。其實,大年三十是個忙碌的日子,真正的放鬆,娛樂的日子上過年後,正月七年級早上起來,大家就什麼事也不做,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那一天,大家都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親戚家拜年,會收到不少紅包呢。這一天要特別注意的是:說話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說吉祥如意的話,比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之類的,千萬不能說死,不要這種不吉利的話。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三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我知道的風俗普通話講話三分鐘 篇四

因爲自己是壯族,所以也知道一些壯族的風俗。壯族主食以大米、玉米爲主。喜吃醃製的酸食,以生魚片爲佳餚。每逢節慶,喜歡做五色飯。五色飯是用紅蘭草、三月花、密蒙花、楓葉等可食用的植物,製出不同的顏色水汁浸染糯米,蒸出黑、紅、黃、紫、白五色飯,這種五色飯,色、香、味俱佳。

吃五色飯是預祝五穀豐登的意思。婚俗:婚前戀愛自由,其方式有對歌、拋繡球、打木槽、趕歌圩等。喪葬:一般行土葬,部分地區有“揀骨重葬”的習俗,即人死葬若干年後將遺骨揀出,放入瓦甕內密封再葬。

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很富特色,多在春耕後的一天進行。這天各家都帶着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至牛欄旁給牛吃。

據說,因爲耕牛在春耕中被人們呵叱、鞭打而失魂,這樣可以爲牛拾魂,保牛平安,也是爲了對牛一年辛勤耕耘表示慰勞。有的地方,牛魂節這天讓牛休息。

禮節與禁忌:壯族熱情好客,家裏來客,都以在豐盛的酒飯款待;給老人端茶、盛飯,都用雙手捧給;農曆正月七年級不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不吃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小孩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外人不得入內;婦女生小孩未滿月,不能到別人家裏去。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五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聽到這首兒歌,我都會想到端午節熱鬧的情景。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每到端午節,都會有許多人蔘加賽龍舟。圍觀的人接連不斷,這一羣人還沒有走,那一羣人就來了。比賽開始了,龍舟上的鼓手打鼓猶如晴天霹靂,又好像百萬匹戰馬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觀衆們邊喊“加油”,邊從人羣中擠來擠去,都想看看賽龍舟的盛大局面。糉子,是端午節最主要的一種食物。他有很多種種類,分別是紅棗糉子、鹹鴨蛋糉子、豬肉糉子等,都非常美味。吃棗糉,就預示着“早中”。所以,會考大學聯考前,學生們都會吃棗糉。

每家每戶還有些民俗活動,譬如,在門窗上掛艾草,在房間裏點艾條,蚊子就不會進房間;用手指點上雄黃在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就能意味人們能健康。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喜歡過端午節。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六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都是爸爸告訴我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人們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雄黃酒和包有黃豆瓣的糉子。(我只記得四黃了)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悽美的傳說,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父親溺死在江中,多日不見屍體浮出水面,曹娥就沿江邊哭邊找,始終不見父親屍體,十七天後,也就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她投江尋找,五天後她抱出了父親的屍體,被傳爲神話!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糉子,都會唱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七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爲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十分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爲“窗花”。窗花的資料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爲農民,窗花有相當的資料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

爆竹爲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刻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爲放爆竹能夠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普通話考試說話《我知道的風俗》 篇八

立夏的習俗有許多,如吃茶葉蛋、吃糯米飯等。

今天是立夏,媽媽爲我煮了香噴噴的茶葉蛋。我提了一個建議,我和爸爸來拼蛋吧。媽媽說:“好呀。”我把媽媽煮的一大鍋茶葉蛋搬了出來,我和爸爸精心挑選了幾個沒有碎的蛋,我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拼蛋。我雙手握住蛋,在媽媽的一聲哨下,我們各自用力,只聽到咔嚓一聲,我看了看我的蛋,原來是我的蛋碎了,心想:“我不能和爸爸硬碰硬,我要智取。”我對爸爸說:“爸爸你敢跟我換一頭較量嗎?”“傻小子,我肯定贏。”爸爸說。“那可不一定。”我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做好準備動作,開始各自發力,咔嚓,爸爸的蛋一下子裂開了,“爸爸,你看,你上我的當了吧。你贏我的那一頭硬,這一頭肯定是空心的。哈哈,這可是媽媽告訴我的。”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哦,我戰勝爸爸嘍。”

原來拼蛋不只是比力氣,更重要的是智取,不能老是用蠻力。

我知道的風俗三分鐘普通話考試 篇九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糉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糉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糉、還有鹼糉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糉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糉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我知道的風俗三分鐘普通話考試 篇十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地區。這裏山川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熱帶原始森林。森林裏棲息着珍貴的野生動物,大個頭的亞洲象和美麗的孔雀,都是這裏的“居民”

傣族主要從事種植業。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樓組成。竹樓多爲兩層,樣式很漂亮,上層住人,下層沒有牆,存放雜物或關養家畜。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傣族潑水節在農曆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就相當於咱們的春節。

潑水節期間,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傣族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來吉祥。

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爲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