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李白《行路難》賞析多篇

李白《行路難》賞析多篇

詞語解釋 篇一

箸:筷子。

顧:望。

安:哪裏。

濟:渡。

詩文解釋 篇二

金樽斟滿清酒,一杯要十千錢,玉盤裏擺滿珍美的菜餚價值萬錢。面對佳餚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嚥,拔出劍來,四處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過黃河,卻被堅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卻被滿山的白雪阻攔。閒暇時坐在溪邊垂釣,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過。行路艱難,行路艱難,岔路這麼多,今後要去哪?總會有乘風破浪的那一天,掛起高帆渡過茫茫大海。

行路難三首原文賞析 篇三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簪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行路難 篇四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註解

1、珍饈:名貴的菜餚。

2、垂釣坐溪上:傳說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溪(今陝西寶雞市東南)垂釣。

3、乘舟夢日邊:傳說伊尹見湯以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合用這兩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無常,多出於偶然。

譯文

金盃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

玉盤中盛的精美餚菜,收費萬錢。

胸中鬱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閒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麼艱難,多麼艱難;

眼前歧路這麼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賞析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 應該是寫在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於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爲他餞行。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一片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象徵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才學識見如李白,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爲小人進饞而“賜金放還”從此險山惡水,天各一方。

未來的生活中,閒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歷史上又有的這樣一個典故: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起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有了對未來的新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在詩人的腦海中。最後,出於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願望和毅力、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它成爲後人稱頌的千古名篇。

賞析二:

《行路難》是《樂府》集雜曲,本爲漢代歌謠,內容倍言世路難及離別傷悲之意。

《行路難》共三首,比較集中表現了李白的悲憤與苦悶,表現了他的追求與幻滅,代表了他浪漫主義的特點。《行路難》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詩歌的中心主題。

這首詩寫於天寶初年,詩人入長安而不斷遭到權貴排擠讒諂的時候。詩中雖因理想不得實現而悲憤萬端,但仍未失去進取的信心,全詩的思路緊緊圍繞主觀和客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迅速展開,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

第二首中說:“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後一句用漢代賈誼遭受元老貴臣忌恨排擠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詩人在得到玄宗徵召時,曾作詩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居處於草野間的人。詩人如此興奮,是因爲他以爲從此可以由布衣而卿相,走上實現政治抱負的道路。他懷着一腔熱望來到長安,看到的是賢愚不分的現實:“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燕雀做巢於梧桐之上,鸞鳳卻棲止於草叢之中。遭遇的則是不斷射來的明槍暗劍:“君王雖愛娥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簡直無法再在長安駐足,只好“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了。這不能不使詩人心中充滿憤懣之情。其一詩共十四句可分爲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側重寫客觀現實,後一部分側重寫自己的主觀感情,表現對理想的追求。本詩是一首抒情之作,主要通過意象組合,構成可感的`詩歌形象予以表達。揭示意象與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是理解詩歌主旨的基本途徑。

前四句(第一段)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描繪抒情主人公面對美酒佳餚投箸茫然的情景,是一種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金樽”指華貴的酒杯。“鬥十千”是一斗值十千錢的好酒。“羞”同“饈”。“珍饈”指珍貴的菜餚。面對美酒佳餚,卻無心下筷,拔劍四顧,心緒茫然。這幾句寫朋友們爲李白送行的現實,讓人感覺似乎是—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詩人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他食不下咽,表現了他的悲憤心情,豐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爲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實現不了抱負失意的苦悶。四句詩表露出來的激憤感情,大有洪水破堤之勢。由於詩人的感情是通過對詩人行爲表現的描寫反映出來,不僅使人感受到詩人的情緒,還能看到他被苦悶煎熬的神態,大大加強了詩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整個詩句都是用誇張強調的筆墨。前兩句特別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華貴的,金制的杯,玉製的盤,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盤菜萬錢。如此美酒佳餚,卻不能下嚥,這使人從反面起興,以此烘托詩人內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見出愁憤之深。

第三句寫不能食,重疊兩個動作,“停杯”、“投箸”,屬細節描寫

第四句寫激動之情,排比三種情態,“拔劍”、“四顧”、“心茫然”,都是用濃墨重筆,勾勒得異常醒目,給人印象強烈。

這四句顯然受到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詩句的影響,但已帶有唐人詩的流宕風華。詩從憤懣情緒發端,傾瀉而出,很有氣勢。

詩人的愁苦從何而來呢?接着的兩句寫情緒產生的根源,落到行路難本題。

中間的四句是詩的第二段,釆用比興象徵方法,運用多種意象,形象傳達出失望與希望的內心矛盾。開頭是用現實中的險山惡水,暗示當時自己處境的艱難和政治道路的坎坷。第一段四句是白描筆法,這兩句則轉用比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正面寫行路難,生動地表現了他當時的處境,想要渡過黃河可寒冰堵塞了河流,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卻封住了道路。此時,李白正打算東遊樑、魯,不料途中卻遭遇黃河、太行之險。這兩句用來比喻世路艱難、舉步皆蹶的情況,貼切而明透。鮑照《舞鶴賦》說:“冰塞長川,雪滿羣山”。李白這兩句用詞同鮑句相近,但鮑句只是寫景,李白則用爲比興,含意便大不同。詩的表面意是欲渡黃河而堅冰塞川,將登太行而大雪封山。而詩人的真正用意,卻是借山川的阻礙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這樣廣袤的世界上竟沒有自己的—條出路,詩人瞻望前程,怎麼能不四顧茫然呢?

那詩人就此止步了嗎?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拔劍四顧”依然是不甘消沉。由於現實的險阻,他試圖過“垂釣”、“乘舟”的遊閒隱居生活,但下不了決心。“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更是—種繼續追求的表現。從字面上看“垂釣”、“乘舟”是一種途窮歸隱、遊閒自得的生活,實際上這兩句是暗用兩個典故,表現詩人內心的追求。一是姜太公呂尚遇到周文王時曾經在溪邊釣魚,後得遇文王被徵爲師,又幫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個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湯之前,原不過是個耕田的,曾夢見自己乘船從太陽邊穿過,後果然受到商湯的賞識,並幫湯取得了天下。自己雖遭壓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呂尚、伊尹自比。夢寐以求的是像他們那樣受命於賢明君主,作一番大事業。這兩位開始並不順利,但最終成了大有作爲的歷史人物,這給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萬分不平。爲什麼自己就沒有這樣的幸運,自己的出路在哪裏?用此典故顯示出詩人仍然不能忘記現實,他還是盼望能找到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遇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這段中,李白的希望與失望,抑鬱與追求急劇交替變化。

正是這種現實與希望在內心中的激烈衝突,使詩人發出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詩進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難,多歧路”把情緒由憧憬拉回現實,準確傳達出詩人進退失據而又欲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歧路”就是岔路口。可東可西,可南可北。“在”猶如說止處,這裏引申有往意。詩句節奏短促跳躍,他彷彿走到一個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達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從,這和上面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是前呼後應的。可以看作是四顧茫然、急切不安的心裏狀態下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傳達出詩人進退兩難,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這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吶喊,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千百年來激發了無數命運坎坷、壯志難酬之士的強烈共鳴。它真實地傳達出苦悶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維艱,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裏走呢? 我們認爲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會向命運屈服的,詩人並沒有由徘徊而頹唐,由苦悶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聲唱出了充滿信心的響亮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長風破浪”是用南朝宗愨的典故。宗愨曾對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樹功業。由於他矢志不渝,奮勇自勵,終成大器。文帝時,爲振武將軍。後隨武陵王劉駿(孝武帝),屢建戰功,爲左衛將軍,封洮陽侯。大明三年,參加平定竟陵王劉誕之亂。廢帝即位,爲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死後,贈徵西將軍,諡曰肅侯。李白困頓之時,化用宗愨語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樂觀與自信。“雲帆”指高帆。“濟”是渡越。“滄海”即大海。終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張高帆直越大海。詩語的高亢昂揚,氣勢的豪邁直前,充分顯示出詩人的自信和力量。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開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並未因世路的艱難而放棄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他仍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會實現的。整首詩思維是跳躍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變化的,可以說是一股感情奔瀉的激流,隨着複雜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詩的起伏波瀾。憤懣的激動,苦悶的彷徨,昂揚的樂觀,交替而出,轉折振盪,撼人心魂,表現了詩人歌行體詩的特色。全詩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實寫,或比興,側重於客觀的描寫;後兩句或直言,或用典,都側重於表現主觀理想,對現實與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寫,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對比衝突,通過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現實對詩人理想抱負的阻礙,反映出詩人由此而引起的內心苦悶、鬱憤和不平,這裏有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該詩在情感上的變化跳躍。同時,又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倔犟、自信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求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這首詩就是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寫出了詩人的追求與幻滅,表現了他的浪漫主義精神。

梁啓超曾說:“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論毅力》,《飲冰室文集·新民說》)人生遭遇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壯語,固然動人;然而無力面對人生險途的理想卻無疑是虛幻的。本詩以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爲基調,以作者的感情起伏變化爲線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複雜心路歷程的過程中、展示詩人追求理想的執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動人。詩中,面對美酒佳餚時的茫然,“冰塞川”、“雪滿山”所象徵的仕途艱難,以及“行路難,多歧路”的殘酷現實,既是阻撓詩人理想實現的障礙,同時也是考驗詩人鬥志與信心的試金石。詩人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時,正是他衝破重重矛盾和障礙之時,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來和希望的開始。

該詩運用比興手法,象徵意義深遠;運用歷史典故,含義深廣,很好、很準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難》第二首,着重表現現實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句,這是多麼悲憤的吶喊!結尾的“行路難,歸去來!”既是沉重的嘆息,也是憤怒的抗議。

《行路難》第三首,則更多地表現了消極頹唐,及早隱退的情緒。

這三首《行路難》,充分地表現了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掙扎着的李白的悲憤與苦悶,代表了他浪漫主義的特點。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義還表現一種反權貴、輕王侯、傲岸不屈的性格。他對腐朽的上層的蔑視、抨擊和反抗,是他詩歌民主性精華的集中表現。

閱讀李白的詩歌,應抓住一箇中心主題、主調,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種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情緒不斷地從他的詩中流露出來。

行路難 篇五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其一)賞析 篇六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爲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爲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着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爲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饈”,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着“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真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向,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選自《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