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3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新版多篇

2023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新版多篇

清明節的節令食品 篇一

清明冷食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爲一的關係,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爲“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清明餅

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餈、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餈、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葉餈粑、艾粄、艾草糕、清明糰子、暖菇包、艾草青團、清明糰子等等。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糉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糉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篇二

2020年清明節是2020年4月4日——星期六——農曆三月十二

清明節爲什麼修墳 篇三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了《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現在人們已經把“節”和“氣”統稱爲“節氣”。

清明:爲“節”,表示天氣晴朗,草木開始繁茂的節令。

然而清明又是修墳動土、移骨安葬的最佳時機。比如人體手術,其有一個手術的最佳時機,什麼時侯作手術最好,按醫學的觀點一定是身體狀況最好,氣候最好、最不容易感染、傷口癒合最好的時段爲手術的最佳時間,而地理也像人體一樣,如果破土,也好像在龍脈上動手術,也有一個手術的最佳時機,那爲什麼清明最佳呢?因爲清明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時段,這時間地脈處於流動狀態,如果這個時間內破土修墳,那麼對地脈造成的傷口就會很快癒合,同時由於地脈處於活躍狀態,如同作手術,癒合最快,也是結脈最快的時段,屍骨很快於地脈接合,同時風水也很快就會發揮作用,故我們的先祖將這個節令定爲破土修墳的時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大衆節日,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修墳動土不用選擇日期,隨便什麼時間都可以。

所以,古往今來形成了一種傳統的習俗,清明就成爲我國大部分地區修墳動土、移骨安葬的最佳時間。

清明節的節日由來 篇四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清明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冬至後第108天,也就是陽曆4月5日前後。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期古人依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氣候規律,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事生產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清明節後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事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的源流與信仰、祭祀、曆法以及劃分出的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爲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清明時節,大地呈春,陰陽轉化,吐故納新,生氣始盛,萬物皆潔齊,正是春祭好時段。同時郊外踏青也是古人們的節氣主題。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爲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並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爲豐富的文化內涵。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篇五

2020年4月4日 農曆三月十二 星期六

“清明節”的英文說法 篇六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從二十四節氣上講,它又是節氣之一。它是唯一一個節日和節氣並存的日子,可見古人對這一天的重視程度。

清明的具體日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大約農曆4月4、5、6日之間。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家家門口插柳條,祭掃墳墓和郊外踏青。農諺中也有“清明忙種粟”的說法。

作爲中國人,對於這些從小看大的習俗我們當然不會陌生,可如果問你“清明”用英語怎麼講、你就未必知道了吧!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作爲節日的清明節、和作爲節氣的清明,它們的英文說法是不同的。

作爲節日的清明節一般翻譯爲“Tomb Sweeping festival”或者“Tomb-sweeping Day”,掃墓節或掃墓日。這個翻譯着重強調了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掃墓”。這種說法的好處是,老外一聽就能大概明白這個節日的背後含義。

也有人把清明節翻譯爲“All Souls'Day”,這是一種站在對方文化角度考慮做出的翻譯。因爲“All Souls'Day”在西方是確實存在的節日,一般稱爲“萬靈日”。這是一個宗教節日,在有的教派裏甚至不止一天。教會會在這一天爲那些去世後無法進入天堂的信徒祈禱,希望他們早日進入天堂。其基本意義和清明節相似,也是祭奠死者的節日。

另外再談到作爲節氣的清明,它被譯爲“Clear and Bright”,清潔和明亮。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譯法強調的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狀況,和其他節氣的翻譯出發點一致。比如立夏被譯爲“Summer begins”、小寒、大寒分別被譯爲“Slight cold”和“Great cold”。

所以講到這裏,你應該對清明怎麼用英文說有了基本的瞭解,可不要忘了分情況表達哦!

清明節爲什麼要掃墓 篇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清明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相傳,先秦已有設壇祭墓的習俗,後來逐漸演化爲墳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鑑於此俗已久,唐玄宗就於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寒食墓祭於是作爲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也清明節掃墓原因。

因寒食節是在清明的前幾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兩節合一,就形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直到現在,上墳掃墓的日期規定也不是很嚴格,清明前後時間都可以。

清明節爲什麼要掃墓?清明節掃墓來自寒食節。中國古代歷史中本有兩個節日,一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主要用於指導農耕﹔一爲寒食節,旨在掃墓和緬懷親人。由於清明節和寒食節在時間上只隔一兩天,先人們就將這兩個節氣合二爲一了。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爲之蓋廟,於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後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於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並演變爲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於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爲,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爲祀祖節。後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後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爲清明掃墓了。

關於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民間還流傳着一個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的故事。朱元璋幼時家貧,父母在一次瘟疫中死去,他和哥哥草草埋葬了父母,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後來朱元璋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東征西討打下江山當上了皇帝。可是父母的遺骨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原來,當年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多出了許多墳塋,朱元璋沒辦法辨認出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於是經常悶悶不樂。

有個他家鄉來的太監猜到了皇帝的心思,於是獻了一條妙計。朱元璋聽後大喜,下令清明節這天,國民都要去祭祀祖先、踏青掃墓。暗地裏卻偷偷地派侍衛去窺探,發現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上,只有一座墳荒草茂盛,無人掃墓,於是朱元璋便了卻了一樁心願,移骨厚葬了他的父母。大概清明節的復興與朱元璋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