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辛棄疾古詩詞(精品多篇)

辛棄疾古詩詞(精品多篇)

辛棄疾的稱號 篇一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時期豪放派的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慶超合稱“濟南二安”,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

辛棄疾出生於公元1140年,彼時的宋朝北方已經淪陷,其祖父辛贊雖然在金朝任職,但時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希冀有一日能與金人決一死戰,恢復中原。辛棄疾不斷目睹在金人的統治下,漢人所受的屈辱與痛苦,於是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公元1161年,辛棄疾參加了起義軍反金,次年與南宋朝廷取得了聯繫,後以其勇敢與果斷得到了宋高宗的任用,授爲江陰籤判。

辛棄疾雖有着出色的才幹,但其豪邁倔強的性格與執着北伐的熱情卻成了他在仕途發展的最大障礙,且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使他始終得不到重用,官職最高也僅爲從四品的龍圖閣待制,因而其大部分時間都在閒居中度過。後被罷免職,辛棄疾便到上饒隱居,其後也曾出山做過兩次官,但其滿腔愛國熱情卻始終沒有發展之地。公元1207年,朝廷決定再次起用他,但彼時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已身染重病,帶着愛國之心與憂憤之情離開了人世,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古詩詞 篇二

1、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張籍《薊北旅思》

2、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莊《思帝鄉春日遊》

3、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李清照《點絳脣閨思》

4、臨行愁見理征衣。夏竦《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

5、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6、日永如年愁難度。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7、惜別傷離方寸亂。李清照《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

8、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李商隱《夕陽樓》

9、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10、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張炎《高陽臺西湖春感》

11、長江巨浪徵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宋琬《江上阻風》

12、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咸陽城東樓》

13、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杜甫《野人送朱櫻》

14、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隱《富平少侯》

15、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薰。韓縝《鳳簫吟鎖離愁》

16、繡幃人念遠,暗垂珠淚,泣送徵輪。韓縝《鳳簫吟鎖離愁》

17、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18、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19、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20、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柳如是《金明池詠寒柳》

21、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納蘭性德《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

22、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23、雲山有意,軒裳無計,被西風吹斷功名淚。劉致《山坡羊燕城述懷》

24、借錢塘潮汐,爲君洗盡,嶽將軍淚!陳德武《水龍吟東南第一名州》

25、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6、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辛棄疾活捉叛徒 篇三

在完顏亮大舉南下的時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後方空虛,紛紛起義。濟南府有一個農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幾十個人舉行起義,先後攻佔了萊蕪、泰安(都在今山東省)兩座縣城。耿京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二十幾萬人,成爲各地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隊伍。

投奔耿京起義軍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統治者殘酷壓迫下的貧苦農民,也有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濟南人。他出生的時候,家鄉已經淪陷在金朝統治者的手裏。祖父辛贊雖然在金朝佔領區裏做過幾年地方官,但是心裏卻一直向着宋朝。辛贊常常給小孫子講北宋滅亡的慘痛歷史,帶着辛棄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辛棄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棄疾長大後,因爲文才出衆,被金朝的濟南官府推薦到燕京去參加進士考試。臨走的時候,辛贊叮囑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注意沿路的地理形勢和金朝內部的政治情況。辛棄疾到了燕京,沒有考取進士,但是對祖父叮囑的事情倒很留心觀察。過了三年,他又到燕京去參加考試,對金朝內部的情況瞭解得更清楚了。

辛贊沒有能盼到南宋恢復中原就死了。辛棄疾決心繼承祖父的遺志。到了第二年,完顏亮發動南侵,二十二歲的辛棄疾眼看機會到來,就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起義隊伍裏,像辛棄疾那樣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耿京見他前來投奔,十分歡迎,派他負責起義軍的文書工作,掌管起義軍的大印。

辛棄疾告訴耿京,在濟南附近有一支起義軍,首領是他熟悉的一個和尚,名叫義端,懂得兵法。耿京聽了很高興,就派辛棄疾去跟義端聯絡。不多幾天,義端就帶着隊伍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

義端到了起義軍後,憑着老相識的關係,跟辛棄疾很接近,辛棄疾對義端也沒有懷疑。哪知義端不懷好意,一天晚上,趁辛棄疾不防備,偷走了他保管的起義軍大印,逃奔金軍。

耿京認爲辛棄疾引進了奸細,大爲發火,馬上要把辛棄疾處死。

辛棄疾懇切地說:“義端偷印逃跑,我當然應當負責。請您給我三天時間,讓我把義端抓回來。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願意接受重刑。”

辛棄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馬加鞭向金營追去,趕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義端。辛棄疾抓住義端,那叛徒嚇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饒。辛棄疾按捺不住心頭怒火,當場砍了義端的頭,把它拴在馬背上,回到耿京營裏。

耿京不但不辦辛棄疾的罪,反而對他更加器重。

採石大戰之後,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講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撫和鎮壓兩種手段,企圖瓦解北方抗金的義軍。耿京的義軍受到了嚴重威脅。

辛棄疾跟耿京說:“爲了抗金,咱們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聯繫,南北呼應;萬一咱們在這裏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馬拉到南邊去。”

耿京接受了辛棄疾的意見,就派義軍總提領賈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見宋高宗。賈瑞是個不識字的武將,不懂得朝見禮節,要求耿京派辛棄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公元1162年,賈瑞、辛棄疾帶着十幾個隨從人員到了建康。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十分高興,當天就在行官裏召見他們。辛棄疾陪同賈瑞上朝,從容不迫地宣讀了他代義軍起草的奏章,報告北方義軍的抗金情況。

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爲天平軍節度使,對賈瑞、辛棄疾也各封了一個官銜,要他們回去向耿京傳達。

賈瑞和辛棄疾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地離開建康回去。不料,在經過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時候,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原來,在他們離開義軍的那段時間,耿京被人殺害了。

殺害耿京的是個義軍的將領張安國。在金朝官府加緊他們的誘降活動以後,張安國爲了貪圖金人的賞賜,勾結耿京手下另一個部將,趁耿京沒防備,闖進營帳把耿京殺了。張安國投奔金軍後,金朝把這個叛徒封爲濟州(今山東鉅野)的州官。義軍失去了首領,又不甘心跟張安國投降金軍,大多散夥走了。

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氣憤,一定要除掉叛賊,爲耿京報仇。他跟海州的守將一商量,就有不少將士自動要求跟辛棄疾去除奸。辛棄疾帶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

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裏面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眼都紅了。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擁了上去,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佈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願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裏來吧!”

濟州的兵士多數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願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着義軍,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衆。

辛棄疾回到南方後,被派到江陰做官。他不顧自己職位低微,好幾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張,可惜都沒有被採納。後來,雖然做了幾任地方官,還創建過一支“飛虎軍”,但是始終沒有能夠實現他北伐中原的。願望。在他四十二歲那年,竟受朝廷官僚打擊,被迫退休。他一生寫下了許多反映他的豪放性格和愛國熱情的詞。他的詞在我國文學史上佔很重要的地位。

就在辛棄疾南下那一年,宋高宗退位,由他的侄兒趙昚(音shèn)接替皇位,這就是宋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