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明朝皇帝朱棣資料簡介【精品多篇】

明朝皇帝朱棣資料簡介【精品多篇】

朱棣如何變爲了明成祖 篇一

史書記載朱棣繼承皇位,是他宣起靖難之旗勝利之後正式改年號登基上位的。靖難之旗使朱棣踏上了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但是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謀權奪位。當時形勢非常緊急,表面上看朱棣是完全沒有勝算的機會的。

靖難之役當時的京城都被朝廷的重兵把守,而朱棣手上的兵力還不到一千人,如果此時朱棣以武力與之對抗簡直是以卵擊石。當時的朱棣沉着冷靜,運籌帷幄,他在布兵打仗方面的才能完全不亞於其父朱元璋之下。當時府外由允炆帝派兩名大將把守,而朱棣巧用施計把兩名帶兵將領斬殺。門外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朱棣起兵反攻,第二天京城大軍都紛紛投降。

當時京城雖然朱棣大獲全勝,靖難之旗可以說是打得非常漂亮,但是他與朝廷的力量終究是懸殊很大。當時的朱允炆纔是明朝名正言順的正統天子,他能號令天下所有文人武士,而當時的朱棣手上僅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年棣卻異常的冷靜,他精心謀劃,信心十足。

後來在朱棣的精心佈局之下,均一一攻破朝廷守城,城內兵器糧食均被朱棣所獲。論軍事才華朱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將領,而朱允炆在文韜武略方面雖有成就,但是在軍事謀權失計打仗方面確遠不及朱棣。況且當時朝中能人武士曾被朱元璋大力打壓維權,不同程度上也出現了朝上無人的景象。靖難之役朱棣大獲全勝,最終稱帝明爲明成祖。

朱棣做了幾年皇帝 篇二

明成祖朱棣爲明朝皇帝之一,幼時出生於南京,其父親爲明朝朱元璋,早期曾經被封爲燕王。朱棣聰明過人,英勇善戰,可以說是並非池中之物。在他之前的皇帝是其侄子建文帝,當時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知道朱棣的才華總擔心他會謀反,便總藉機調配他的軍隊,削弱其勢力。直到後面發動靖難之役攻打建文帝勝利,明成祖朱棣於1402年正式稱帝。

明成祖在位時間有二十二年,可以算是比較長的一個時間。他英勇善戰,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曾經五次親自率領軍隊攻打少數民族蒙古族,收復失地,並在東西南北等不同區域都設置了內閣制度。他劃分了不同行政區,爲鞏固邊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說是實現了國家統一完整。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他不像歷史上其他一些皇帝一樣安於現狀,他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就是他指揮的。他極力推行中外往來,加強內外交流。他修建運河,加強了國家對外的商業交流。他登基第二年就遷都北京,使國家走上了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的道路。

朱棣不僅自己爲國盡心盡力,同時他在位二十二年也爲其兒子樹立了榜樣。朱棣在位期間其兒子朱高熾身爲太子,也和其父一樣一心爲國家百姓着想。當時朱棣和兒子朱高熾,一個善於行軍打仗,一個善於行政事務,兩人共同管理朝政可以說是珠聯璧合。這也爲後面朱高熾當皇帝之後管理朝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明成祖朱棣可以說是培養出了又一位明君。

猜你感興趣:

明成祖朱棣的皇后 篇三

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他的豐功偉績其實不僅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這也有其妻子仁孝徐皇后的一份功勞。明成祖仁孝徐皇后從小就喜愛讀書,賢良淑德,長相俊麗。當時仁孝徐皇后的父親是中山王,與朱棣其父朱元璋交情甚好。朱元璋看中了其女兒,便向徐皇后父親提出想讓其女兒嫁給朱棣,其父也立即叩頭謝恩。

徐皇后與朱棣成婚之後,兩個人情投意合,徐皇后當時被冊封爲燕王妃子。由於徐皇后生性聰明賢惠,也深得高皇后的喜愛。當時朱棣一直駐紮藩國,當時徐皇后也隨之前往藩國。徐皇后在藩國與朱棣同甘共苦,平日生活當中也是粗茶淡飯、勤儉節約,是個非常好的賢內助。

雖然朱元璋深知朱棣在衆皇子當中有勇有謀,才華橫溢,但是最終的皇位還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直到後面的朱棣與侄子在靖難之役起兵勝利之後才正式登上皇位。靖難之役當時朱棣的兒子朱高熾一直駐守北平,他善於行政管理,對於軍事部署很大程度上得力於母親徐皇后指點。當時李景隆強力攻城,城中將士不足,徐皇后鼓勵百姓守城才保住了北平。

朱棣在位時期,徐皇后不僅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在管理朝政方面也能給明成祖一定的幫助。朱棣剛登位之時,國家戰爭一直不斷,徐皇后便時常在朱棣明成祖耳邊提醒他要以民爲本,要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對於徐皇后的善言,朱棣也都是非常採納的。

徐皇后一直深受明成祖的寵愛,但是她從不亂用私權,對於家人也是一視同仁。明成祖有意提拔其弟弟,但是徐皇后確表示不同意,不過明成祖還是加封了他。但是對於徐皇后她並沒有感激之意,可以說是一個公私分明的好皇后。

朱棣的功過 篇四

朱棣明成祖是也,有明第三位皇帝。從其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到駕崩一共當了22年皇帝,年號永樂,因此也被後世稱爲永樂大帝。其轟轟烈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是非功過。

有人說朱棣是個大流氓,既然有這個說法那麼就說明朱棣生前所做的事肯定是讓後人不齒的。本文就挑那麼一二件事給大家說道說道。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誅九族的罪名,不過自從朱棣過後便有了“誅十族”的新玩法。這還要從一個叫方孝孺的人說起。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謀臣,也是當時的大學問家。按照正常情況知識分子都很倔,當朱棣奪取帝位後要這位大學問家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僅不寫,而且還在金殿上大哭大鬧,這讓朱棣好沒面子,惹惱了朱棣,要誅他九族,方孝孺以讀書人的氣節說誅我十族我也不寫,一臣不侍二主。就這樣方孝孺的親戚朋友也跟着遭到殺身之禍。“誅十族”的說頭也就是從這開始的。

話說朱棣當了22年的皇帝壞事幹了不少,但也做了不少充滿正能量的事。比如說遷都北京,做皇帝之前他就在北京這個地方當燕王。爲了穩定大明的北部邊境,朱棣出於邊境壓力考慮遷都北京,並且五次北征,最後連自己也死在了北征的路上。還營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紫禁城。這個紫禁城的在今天的意義想必就不用贅述了。再有就是在朱棣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命解縉等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在文化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壯舉。

朱棣作爲一代帝王,雖然距離現在已經有好幾個世紀了,但是對於今天的我們在玩味歷史的同時,還要汲取他的智慧,這樣才能不停留在表面的功過是非問題上爭論不休。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故事 篇五

明太祖朱元璋爲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爲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爲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制深感憂慮。洪武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勢大難圖,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爲庶人。爲圖燕王,朱允炆令張昺爲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燕王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燕王。張信爲燕王舊部,此時遂降燕,朱棣隨即爲備。七月,朱棣以計擒殺張昺、謝貴,並命燕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爲國“靖難”爲名,誓師出征。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燕王舊部,降燕從戰者甚多。燕軍先後下通州、薊州、懷柔等城,宋忠等戰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爲大將軍,率師三十萬伐燕。先鋒抵雄縣,爲燕師所襲,九千人全部戰死。復戰於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敗。朱允炆遂以勳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十月,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兵力驟增。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師自大寧返回後,於鄭灞大破李景隆軍。朱允炆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職,以緩燕師。建文二年四月,雙方又戰於白溝河,李景隆再次戰敗,燕師乘勝圍攻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濟南,以逸待勞,燕師久攻不下,敗還。九月,朝廷升鉉爲山東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師與燕軍會戰於東昌(今山東聊城),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建文帝於三年復齊、黃職。二月,燕師再度南下。三月,敗盛庸於滹沱河,再敗吳傑等於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齊、黃爲名,使其外出募師勤王。當時,燕師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後又爲朝廷兵所據。同年底,有內臣自京師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虛可圖,決計改變戰略,於四年正月率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師,五月克泗州、揚州。建文帝遣慶成郡主至燕師,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許。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燕師渡江,下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燕,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朱棣下南京後,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屠殺,並實行族誅之法,族人無少長皆斬,妻女發教坊司,姻黨悉戍邊。朱棣還令盡復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此役是明初圍繞皇權鬥爭日趨激化的必然結果。朱棣以強藩起兵奪取皇位後,北方不再有強藩存在。遂繼續實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並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建立廠衛,繼又遷都北京(見永樂遷都),使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死後葬於長陵。

明成祖朱棣的簡介 篇六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爲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爲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爲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爲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爲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後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制度,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交趾),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在西南貴州等地區建立行省行政區劃,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

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

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明長陵。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諡爲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爲成祖。

《明史·成祖本紀》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成祖朱棣生平故事 篇七

朱棣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羣雄並起, 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以至於連給兒子起個名字的工夫都沒有。朱棣自稱是馬皇后嫡生,實際上他的生母是個貴妃,爲此衍義出許多的野史和傳說。朱棣長大後被封爲燕王,就藩北平。他娶徐達的長女爲妻,成了他的好內助。燕王是諸王當中勢力最強的一個,在抵禦蒙古諸部的內擾中,他得到了鍛鍊,也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生於亂世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於當時稱作應天府的南京。應天,是順應天命的意思。4年前(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就將集慶改名爲應天。他要,推翻元朝,削平羣雄,自己當皇帝。現在他又有了第四個兒子,照理應該好好慶祝一下。幾乎與朱棣呱呱墜地的同時,前線傳來了陳友諒進攻太平(今安徽塗縣)的告急文書。陳友諒如果攻陷了太平,並要接着進攻應天。但軍情緊急,他甚至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都來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至於怎麼樣爲這個孩子取個吉祥名字,他就更沒有功夫去琢磨了。

七歲始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舊曆年底,朱元璋準備轉過年頭就要正式登基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經有了7個兒子,自然是滿心高興。這時形勢已經初安,他決心要爲兒子們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了7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 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曰棣。.。.。

這時朱棣已經7週歲,他這才和衆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

生母之謎

朱棣的生母是誰,居然還是個謎,數百年來一直撲朔迷離。中國古代正妻生的兒子稱嫡子,非正妻生的兒子稱庶子。正妻被稱爲嫡母,其它的妾被稱爲庶母。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長子繼承。即使嫡長子死得早,如果嫡長子有兒子,也要由嫡長子的嫡長子來繼承,其它庶子則不得覬覦。

《明史》記載朱棣爲馬皇后所生,也就是〔〕嫡子了;但因明成祖曾先後數次修改《明太祖實錄》,所以對《明史》的記載後人一直都有所懷疑。

朱棣資料簡介 篇八

朱棣,在明朝皇帝列表中排行第三,在朱元璋兒子中排行老四,在位期間年號永樂,所以又被後人稱爲永樂帝、永樂皇帝、永樂大帝等。

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於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出生時,朱元璋忙於打仗,甚至都沒有時間爲他取個名字,知道公元1367年,朱元璋準備登基稱帝了,纔想起來給自己的兒子們取名字。公元1370年,年僅十歲的朱棣被封爲燕王,因曾經居住在鳳陽,所以對民間的情況頗爲了解。公元1380年,燕王朱棣前往他的封地北京,並在北方立下了不少戰功。

公元1399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朱允炆非常信任黃子澄、齊泰等人,並聽從他們的建議開始削藩。朱棣那時比較強大,所以朱允炆從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開始下手,相繼削了周、代、岷、湘、齊等藩王位,廢爲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身亡。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朱棣感覺到了威脅,看着兄弟們一個個被廢,終於起兵策反,打着“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棣軍事才能頗高,又有實戰經驗,憑藉超強的領導能力與高素質的軍隊,歷時三年,兵臨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城門迎降,與此同時,宮中起火,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爲帝,廢黜建文年號,改年號爲永樂,稱繼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朱棣在位期間,勤政愛民,發展經濟、文化,開創了永樂盛世。

公元1424年,朱棣北征,在回師的途中病逝。朱棣死後被葬在長陵,廟號太宗,後被改爲明成祖,諡號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簡稱文皇帝。

朱棣和朱允炆的關係 篇九

1398年,朱允炆繼承了他爺爺朱元璋的皇位,史稱建文帝。史書對朱允炆有這樣的評價“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朱允炆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溫文爾雅,溫和順從。因爲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已逝,嫡長孫又早夭,乖巧的朱允炆作爲嫡長子次孫,受到了朱元璋的青睞。但是身爲一國之君,他缺乏了自信、堅毅的性格。

在登基後,朱允炆爲了鞏固皇權和加強中央集權,大刀闊斧地實施“削藩”政策。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封地內深得民心,勢力強大,對他的皇位造成了巨大威脅。因此,朱允炆與親信大臣密謀逮捕朱棣。朱棣雷厲風行,有勇有謀,像他的父親朱元璋一樣,有着過人的膽識與氣魄,怎麼能忍受自己侄子如此的做法。朱棣趁勢,以八百騎兵舉事,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佔領金陵,推倒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江山易主,朱棣成爲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與毫無治國經驗的朱允炆相比,朱棣更具備了成爲帝君的才能。在長達22年的在位期間,朱元璋支持鄭和下西洋,抵禦外患入侵,鞏固領土版權,組織編纂《永樂大典》,爲明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平常百姓家,朱棣與朱允炆只是叔侄關係。但是,生於帝王之家,他們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家天下”的環境中,朱元璋的子孫們摩拳擦掌,對皇位虎視眈眈,渴望成爲一家之長,一國之君。在這場鬥爭中,朱允炆不幸地扮演了犧牲者的角色。

明成祖朱棣介紹 篇十

明成祖朱棣(1360年4月17日-1424年7月18日),漢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殺方孝孺等人。

明成祖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疏通大運河;遷都並營建北京,作爲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爲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前六次在永樂年間進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間進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