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成語小故事(新版多篇)

成語小故事(新版多篇)

成語小故事 篇一

安步當車典故原載《戰國策。齊策》。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顏蜀的人,很有才能,不願做官,寧願隱居在家。有一天,齊宣王召見他並用十分傲慢的口氣說:“蜀,過來!。”蜀站立不動,也叫道:“王,過來,”齊宣王大怒,高聲喝道:“到底是國君高貴還是文士高貴?”蜀笑道:“當然是文士高貴,國君有什麼高貴的。”顏蜀講了一個例子:“從前秦國攻打齊國,路經魯國,爲了保護名士柳下季的墳墓,秦國號令全軍:誰要毀壞墳墓五十步以 uaw 內的草木,立即處死。進入宋國時又下令:誰要殺了齊王,封他爲萬戶侯,賞金千鎰。可見,一個活着的國王還不抵一個死去名士之墓。”齊宣王無話可話,表示十分欽佩,接着便改換笑臉請顏蜀收他爲弟子,勸顏蜀住到宮裏,每餐都有肉吃,出門有車坐,榮華富貴享受不盡。顏蜀回答道:“我不要榮華富貴,寧願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娛!”意思是說:吃不起肉,可以晚一些吃飯,肚子餓了,飯自然就香;步行只要走得安穩,就好比坐車;只要不犯罪,清白正直就是高貴,不當官,可以自在自樂。

這個典故舊時表示文人安於貧苦生活費的清高思想。現在只用其字面意義,形容不乘車而從容步行的樂趣。

成語小故事 篇二

開卷有益【解釋】打開書本,總有益處。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識。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穫。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出處】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爲勞也”。

【性質】褒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

【近義詞】開卷有得

【反義詞】讀書無用

【故事】:

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着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爲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彙。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爲《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成語小故事 篇三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着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爲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裏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着馬;吳王生病時,他在牀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爲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嚐一下,爲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爲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成語小故事 篇四

安樂窩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列傳。道學一。邵雍》。邵雍字堯夫。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裏。富弼、司馬光和呂公著等各位賢人,被罷官以後也住在洛陽。平時他們很敬重邵雍,經常跟邵雍來往,而且爲邵雍買了園田與住宅。到了農時,邵就自己去園田耕種與收割,但收穫下來的糧菜,只夠一個人的吃用和換取必備的衣裳。爲表示"安貧樂道,不求榮華富貴",邵雍把自己的住處叫作"安樂窩"。早晨起來,點好香坐着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點酒意就行了,但從不喝醉。興趣來了,他就吟成詩章,然後又放聲朗誦。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陽城裏去遊玩。颳風下雨是不出門的。出去的時候,就坐一輛小車,讓一個人拉着,心裏想到哪兒,就到哪兒。官宦人家的人一聽出他的車音,就爭着出門等候迎接。這些人家的小孩子與奴僕,也喜歡他來,互相說:"我們家的先生來了。"他們就不再稱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這些人家,有時竟一連住上兩宿方肯離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裏仿照邵雍的"安樂窩",蓋一處房舍,等邵雍來了住,他們把這房子稱作邵雍的"行窩"。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適的生活。

成語小故事 篇五

先禮後兵,指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處境危難,孔融派人請來劉備的軍隊解了圍,緊接着,徐州太守陶謙又向劉備告急,稱徐州被曹操兵馬圍困,請劉備派兵解圍。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衝入曹軍,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

陶謙請劉備進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劉備說;“如今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朝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願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天來救助本是出於大義,哪敢有吞併之心?”

在一旁的官員們見這樣推來推去難以有結果,勸解說:“如今曹操兵臨城下,最好先商議退兵之計,以後再議讓位之事。”

劉備認爲這個建議不錯,便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戰也不遲。”

他在信中寫道:“國內如今憂患無窮,董卓的餘黨還沒有肅清,到處都是造反的農民,你應以朝廷爲重,不要圖報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將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後大發雷霆地說:“劉備是什麼人,竟敢來教訓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斬首,我倒要看看劉備到底有什麼能耐!”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解說:“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鬆懈他的鬥志,然後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告,善待送信的使者,並給劉備寫了回信,正在這時,有人報告說呂布已攻克兗州,正在進攻濮陽。

曹操得到消息後心驚肉跳,大叫:“兗州丟失,我們無家可歸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並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趁機給劉備賣個人情,說看在他面上,我們退兵了。”曹操心領神會,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先禮後兵,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指辦事情前先禮貌爭取,實在不行然後再使用強制手段。

成語小故事 篇六

西周從周厲王起一撅不振,政權越來越不穩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當政時,情況更是糟糕。他統治期間,對百姓加重剝削:再加上地震與旱災,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驕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師尹氏,讓他掌管朝廷大權,致使政治日趨混亂,國勢日趨衰敗,人心離散。

當時,有個名叫家父的大臣對這種狀況非常憂慮,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機,保持周王朝的天下。於是他寫了一首詩,一方面揭露大師尹氏的罪惡,一方面表達老百姓的憂憤。

這首詩共十節,第一節寫道:“巍峨的終南山啊,層巒迭嶂岩石壘壘。太師尹氏威名顯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裏憂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將你笑談。眼看王業已衰國運將斷,爲何你卻看不見!”周幽王不聽家父等人的勸諫,後來申侯聯合大戎等攻周,他終於被殺死在騙山腳下,西周也因此而滅亡。

成語小故事 篇七

安如泰山

這個典故見於《文選。枚乘》。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緣關係作爲政治支柱,加強西漢王朝的統治。但結果適得其反,諸侯擁有地盤,又有徵收賦稅、鑄造錢幣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權力,加之有的恃親驕橫、貪得無厭,野心膨脹,對中央政權形成了嚴重威脅。在分封的諸侯王中,劉邦的侄子劉濞被封爲吳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銅鑄錢,占城五十多處。並宣佈吳國不收農民的賦稅,引誘西漢政府直轄區的農民到吳國謀生,在勢力與野心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劉濞準備謀反。這時吳王手下的一個郎中(官名)枚乘上書勸阻。書中說:"你(想謀反)的想法是很危險的,難於實現。但如果改變想法則易於反掌,安如泰山。但吳王劉濞不聽枚乘的勸千。枚乘便投奔了樑孝王。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事物的穩固、牢靠,不可動搖。

成語小故事 篇八

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很有作爲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後來任用李林甫爲丞相,政治開始腐敗。公元745年,他封楊玉環爲貴妃,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越來越腐敗了。楊貴妃有個堂兄叫楊劊。由於楊貴妃得寵,楊劊也平步青雲,做了御史,唐玄宗還賜名國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楊國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楊國忠處理。一時之間,楊家兄妹權勢熏天,他們結黨營私,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以致不久以後就爆發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可當時,楊家兄妹過着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楊貴妃等到曲江江邊遊春野宴,轟動一時。詩人社甫對楊家兄妹這種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的行爲極爲憤慨,寫出了著名的《麗人行》一詩,大膽揭露和深刻諷刺了楊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權勢的顯赫。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詩中的二句。這二句詩的意思是:楊家權重位高,勢焰的人,沒有人能與之相比;你千萬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發怒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