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一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1),季樑諫(2)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3),方(4)北面而持其駕(5),告臣曰:‘我欲之(6)楚。’臣曰:‘君之楚,將奚(7)爲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8)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9)善。’此數者(10)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11)欲成霸王,舉(12)欲信於天下。恃(13)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14)至楚而北行也。”(《戰國策˙魏策四》)

【註解】

(1) 邯鄲:音“寒單”,趙國都城。

(2) 諫:音“見”,規勸。

(3) 大行:大馬路上。

(4) 方:向着。

(5) 駕:馬車。

(6) 之:前往。

(7) 奚:爲何,表疑問之意。

(8) 用:此指“旅費”。

(9) 御者:馬伕。

(10) 此數者:指剛剛所言這些。

(11) 動:舉動。

(12) 舉:行爲。

(13) 恃:音“是”,仗着。

(14) 猶:就好像是。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季樑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勸阻。

回國後,他急忙地趕去見魏王說:“我剛纔在路上看到一個人駕車往北方走,卻對我說他想去南方的楚國。我說你要去南方,怎麼現在卻往北方走呢?他馬上回答說他有優良的駿馬、足夠的旅費、技術很好的馬伕,所以絕對可以到達楚國。但是,王啊!您知道嗎?實際上,因爲他去的是相反的方向,馬愈快、旅費愈足夠、馬伕愈好,只會讓他離楚國愈來愈遠而已啊1

季樑接着又說:“今天大王您一心想成就霸王之業,讓天下人都取信於您,可是,現在您卻仗着有強大的軍力想去攻打趙國,藉此擴大您的領地和威望,這樣做下去,只會離您的目標愈來愈遠!正如我遇到的這個人,他想去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永遠也達不到目的1

人們把這個故事,叫做“南轅北轍”。“轅”是古代馬車前部套在牲口左右兩邊的木頭,用以拖車。“轍”是指車輪走過後路面壓出來的痕跡。這句成語就用來比喻人的志向和實際行爲相反。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二

【成語】: 南轅北轍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語故事】:

魏王要出兵攻打趙國。大臣季樑在外邊遊歷,半路上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趕了回來。他衣服來不及理,臉也來不及洗,就跑進宮去見魏王。魏王很奇怪,問他:“您怎麼回來了?有什麼要緊話要跟我說嗎?”季樑說:“是呀,我在路上碰見一個人,他乘着馬車直奔北方。我問他上哪兒去,他說要上楚國去。”魏王聽到這兒,忍不住笑了出來,說:“上楚國去怎麼往北走呢?”季樑說:“是呀,我也這樣問他。他說:‘沒關係,我的馬挺能跑。’我對他說:‘馬雖然能跑,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說:‘沒關係,我路費帶得不少。’我說:‘你路費雖然多,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說:‘沒關係,我這個駕車的挺有本領。’”魏王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說:“天下哪有這樣胡塗的人。”

季樑說:“是呀,馬越能跑,帶的路費越多,駕車的越有本領,他離楚國可就越加遠了。大王老是想當各國君主的首領,那就應該讓各國的君主都信任大王。可是大王憑着兵精糧足,打算借攻打趙國來提高聲望。這樣攻打別國的次數越多,離您當首領的願望可就越來越遠,這正跟到楚國去走了往北的道兒一個樣。”

“南轅北轍”就是從季樑打的比方來的。“南”和“北”是“往南”和“往北”的意思。“轅”是“車槓”,這裏就指車;“轍”是車輛在路上碾出來的痕跡,這裏就指路。成語的意思是說:如果採取的行動跟所要達到的目標相違背,儘管條件好,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三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魏安王決定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大臣們都反對他,季樑給他講一個故事:太行山的一個人駕車準備到楚國去,但他卻堅持往北走,這樣越走越遠。爭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贏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轅北轍一樣。魏安王決定不打仗了。

【出處】猶至楚而北行也。

《戰國策·魏策四》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背道而馳

【相反詞】有的放矢

【成語例句】

◎ 第三,方向的配合各人合作,必須趨向同一方向,而後可生效果,否則南轅北轍,必難成功。

◎ 如果讓一個企業不需要的機構"加強服務",同時又強調加快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改革,豈不是自相矛盾南轅北轍。

◎近年來盛行的"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招商活動已經產生變異,文體熱熱鬧鬧,經貿冷冷清清,南轅北轍,本末倒置。

◎ 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義制度";又山高水長,簡括出兩條"南轅北轍"的建國思路。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四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皁白讓駕車人趕着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的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要緊,我帶的路費多着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着呢!”路人無奈,只好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着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着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爲他的大方向錯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五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樑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趕着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爲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擡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爲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爲一樣啊!"

造句

1、想成功卻又不努力,豈非南轅北轍?

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構想,可說是南轅北轍,全不相干。

3、做事如果無視客觀環境,只憑主觀想法,結果往往與事實的需求南轅北轍。

4、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標而且要講方法,只講目標不講方法,南轅北轍怎麼完成?

5、你一面急着想要減肥,一面卻葷甜不忌,南轅北轍,難怪越減越肥,一點沒有成效。

6、你嘴裏說要實行愛的教育,可是動不動就要體罰,說的跟做的南轅北轍,教育的效果當然不彰。

7、要振興經濟,就必須開放門戶,互通有無,現在卻在操舞政治,閉關自鎖,如此南轅北轍,民生怎能不凋敝,經濟怎麼不衰退呢?

8、教化卻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南轅北轍。

9、務經理和市場營銷經理必須進行充分合作藉以消除結果上的南轅北轍。

10、我讓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六

【出處】

《戰國策》。

魏王要發兵攻打趙國,大臣季樑本已奉命出使外國,聽到此事,立即趕了回來。連家也沒回,衣服也沒換,就進宮去見魏王。魏王非常奇怪,問他:“你怎麼回來了?有什麼急事嗎?”季樑說:“是的,我在太行山一帶,遇到一個人,他坐着車正往北走,可卻得意地對我說:‘哎,我要到楚國去了!’”

魏王大笑說:“楚國在南面,他怎麼往北跑啊?”

季樑說:“是啊,我也這麼問他。可是他卻說:‘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快。’我說:‘你的馬雖然跑得快,但這也不是到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沒關係,我的費用備用得多。’我說:‘你的費用帶得再多也沒有用。’他還是說:‘沒關係,我的車伕駕車的本領可大啦,誰也抵不上他。”’

魏王忍不住大聲說:“天下竟有這樣的糊塗人!”

季樑說:“大王說得沒錯,他的方向弄錯了,即使馬跑得再快,費用帶得再多,車伕駕車的本領再大,也到達不了目的地,相反卻離楚國越來越遠!”說到這裏,季樑話鋒一轉,說:“如今大王想成就霸業,那就應該取得各國君主的信任纔對。可是,您卻想憑藉兵精糧足、國土廣闊的優越條件,去攻打趙國,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威望。這樣,攻打別國的次數越多,離您的願望就越遠,這不正像那個南轅北轍的人一樣嗎?”

魏王沉默不語了。最終還是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釋義

心裏想往南去,卻駕車往北走。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篇七

1 南轅北轍的故事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樑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向北走卻要去楚國的人,我告訴他說:‘你的方向錯了!’他卻回答我說:‘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很快!’這位馬車伕駕車技術非常高明,但是他這樣走下去,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而已。現在,大王仗着強勢想稱霸,你越是這樣做,離稱霸的目的就越遠,和那個想到楚國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樣。”魏王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最後終於放棄攻打趙國的計劃。

2 南轅北轍資料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

【簡介】猶至楚而北行也

【近義詞】背道而馳,緣木求魚,適得其反,升山採珠。

【成語舉例】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什麼和議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