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生終點感悟精品多篇

人生終點感悟精品多篇

人生終點感悟 篇一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在人生終點站閃光。

我叫aaa,現年aa歲,現任縣殯儀館館長,黨支部書記。

一九八四年初春,帶着一絲疑慮和困惑,我從縣民政局機關來到殯儀館工作。當時受到親友的抱怨,同事的不解。一連工作好幾個月,都沒敢把實情告訴遠在淮安工作的妻子。直到有一天,妻子到民政局找我,這才知道我已調往殯儀館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她責怪我的不是因爲到這個單位工作,而是責怪我不應該有這種怕丟面子的思想,應該服從組織分配,努力幹好工作。組織上知道我的想法後,也多次派人同我談心。有了組織的信任,更加堅定了我從事殯葬工作的信心。我暗下決心,要與世俗偏見抗爭,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當年入黨時的莊嚴宣誓。

二十一年,既短暫而又漫長。在這裏每天都在傾聽悲哀與啼哭中度過,每天都在飽嘗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曾記得,在處理一次死亡六人的特大交通事故中,面對着肢離破碎、散發着血腥氣味的屍體,我和職工們一起,對屍體進行了脫衣、清洗、縫合、整容,令人作嘔的氣味,恐怖血腥的場景,衣服上沾滿了血跡和汗水。從深夜到天亮,每個人都累得站不起來,當遇難者親屬看到經過整容形態安逸的親人,紛紛帶着悲痛的心情向我們表示感激時,我們每個人臉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殯葬工作是一項特殊的工作。經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視,有時遇到個別喪戶情緒不能自控推拉、撕扯時,但我始終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認真做好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天職爲社會樹立了崇高的殯葬職工形象。

二十一年的風風雨雨,七千多個日日夜夜,使我對殯葬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特殊崗位。我要讓我的一生在這裏閃光。

一個單位就像一個家,一個好的“當家人”對這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工作之餘,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不負組織重託,當好這個“家”。作爲館長、支部書記,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單位、對職工產生重要影響。對每一件事都能做到以身作則、從我做起。火化爐壞了,自己動手維修,機械故障,自己動手去整理。就這樣,一年節省維護費就有兩萬多元。加班服務中,既不多收喪戶服務費,也從不拿集體一分錢的加班費,全心全意地爲喪戶服務。真正做到在工作中求服務,在服務中求質量,在效益中求生存、求發展。

二十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鞏固、完善、提高、發展”的原則,以喪戶爲上帝,以服務求效益,以效益求生存,以現實求發展,使殯儀館由過去一窮二白靠國家補貼到現在的擁有數百萬固定資產,每年贏利十餘萬元、館容館貌煥然一新的新型事業單位。2000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爲“三級殯儀館”。我本人也多次榮獲縣“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二十一年來的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不在於他的職業好壞,而在於他是否有一顆爲人民服務的心。只有把他從事的職業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聯繫起來,才能在笑與淚中成長,在成功與失敗,崇高與平凡中成熟;只有把崇高的精神追求立足於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才能顯示人生的價值。

有位哲學家說過:我們只有留下不朽的功績,才能造就不滅的生命。

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無悔於我的事業,無悔於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謝謝!

人生終點感悟 篇二

人生路上,朝前看,朝前走,路程只會一點點地減少,可回首的路越來越長。人生就像是一趟沒有回程的火車,人生的意義並不是要忙碌得停不下腳步,哐哐地跑到終點了事。那些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忙於奔命,忙得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來不及靜下心看風景的人,有一天生命的列車突然到達終點,會不會覺得有許多的遺憾呢?或許有吧,也或許沒有,每個人的旅程都不一樣。

在火車上,一有空閒,我喜歡一個人坐在窗前默默地看風景,心情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有時候會觸景生情,有時候會思緒萬千,有時候是利用這難得的閒情想想平時都來不及想的事,有時候什麼都不想就那麼木然地望着窗外發呆。在我看來,任何一種狀態都比打打鬧鬧強。

在這獨處的時候,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時間的存在。那哐哐的鋼軌撞擊聲,時刻提醒我時間跟火車一樣飛奔,時間一點一點地溜走,我一天一天地變老。而坐在窗前看景物源源而來,疾馳而去,更能感受時間有形的流動。

當我們面朝火車行駛的方向而坐,我們看到的景物是緩緩地向我們移動而來,像一個慢慢拉近的鏡頭。而當我們背朝着火車行駛的方向而坐,我們看到的景物都飛快地離我們遠去,有時快得讓人來不及看清楚,來不及思索。

用這來比喻我們的展望與回憶是恰當的。

當我們面朝火車行駛的方向而坐,我們就像是在展望,期望我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遠眺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當我們背朝火車行駛的方向而坐,我們更像是回憶,回收往日,回看自己走過的歷程。

當我們展望未來時,前路漫漫,目標遙遙,時間過得如此地緩慢,有時一天彷彿10年之久;可是當我們回憶過去時,會發現時間飛逝如梭,那麼多曾經擁有的東西在不經意中消逝,有時10年竟像一天。

照說,朝前看,朝前走,路程只會一點點地減少,可回首的路越來越長。爲什麼前路遙遙無期,來路卻短暫如斯呢?爲什麼前路要我們一步步去丈量,來路卻可以一步跨回去?難道真的是時間在迫害我們?久思不得其解。

或許是因爲人生就像解一道道的數學題,未來是未知的,是尚沒有答案的,需要我們一步步艱難地求證。而過去,是一道道破解了的數學題,我們往往記住了結果,艱苦的求證過程卻被忽略了。

人生就像是一趟沒有回程的火車,人生的意義並不是要忙碌得停不下腳步,哐哐地跑到終點了事,人生應該是豐富多采的。既要做人生的數學題,也要看窗外的風景,既要朝前看,也需要常常回首從前。

那些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忙於奔命,忙得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來不及靜下心看風景的人,有一天生命的`列車突然到達終點,會不會覺得有許多的遺憾呢?或許有吧,也或許沒有,每個人的旅程都不一樣。

人生終點感悟 篇三

人,生於塵土,歸於塵土。不管是多麼轟轟烈烈的人生,都離不開生與死的糾纏。

本書作者是我國有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精通並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他着作的這一書中, 其主要是從佛學方面來論述人的生與死。佛學提倡無常。石階上的事是沒有永恆的,人的慾望,永遠都在貪求永恆,都想永遠保持存在。問題是,那是永遠都不可能的,但人們都選擇去相信一些不存在的事。所以,佛說,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會合終須別離,有命鹹歸於死,那是必然的道理,也是大原則。

“積聚皆消散”,一個人窮苦出身,拼命賺錢發財,不管賺了多少財富,終究會散掉;“崇高必墮落”是指地位高了,一定會下來,上臺一定會下臺;“和會終須別”,大家在一起,總有一天會散的;“有命鹹歸死”,有這個生命,最後還是死亡。

但讓我覺得奇怪的是,南懷瑾先生是先談“死”再談“生的,這本身就從順序上顛覆了我們對“生死”的觀點。不是先有“生”纔有“死”嗎?爲什麼南懷瑾先生要先談“死”再言“生”?直至閱讀完整本書,我才明白南懷瑾先生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生命的開始是源於我們一直恐懼的“死亡”的。從“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生命就一直在走向終結。並且,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死亡也就意味着終結。我覺得,南懷瑾大師的意思是,“死”並不一定意味着終結,“生”是源於“死”的。

人生起點與終點,是人生旅途的兩個端點,每個人的起點是不同的,有的人從小出生在名門望族,有的人卻從小就受盡貧苦。儘管如此,所謂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人生的意義更在於自身奮鬥的過程,一種經歷,就算結果很苦澀,很無奈,只要能在彌留之際能夠問心無愧,覺得生活充實,也是豐富的人生閱歷,成功的典範。我們有太多的“得不到”,所以“ 生 ” 是 苦 的 。若 要 爲“ 生 ”不 苦 ,我 們必 須 知 道我們所得到的終將失去,只有學會“放下”,放下那些會矇蔽我們智慧的“浮雲”,以慈悲的心懷面對世界,才能讓自己的心從浮躁走向平靜,在平靜中體悟生命的脈動。如果我們終能連“生死”也可以放下,那麼還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放不下”的呢?

人生終點感悟 篇四

有時疑惑,如果匆匆忙忙地走完這短暫而並不長久的一生,那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而這一生給這個世界又留下了什麼?我想大多數人的一生便是匆匆忙忙和做不完的工作,一天到晚忙碌、穿梭於辦公室和辦公室之間。

這些“工作狂”,整天都在工作、工作、工作,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就好像有無窮無盡的工作等着他們去完成。可是,他們應該靜下來,也靜下心來,靜靜的思考一次,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只是每天爲了生存的匆匆嗎?就像朱自清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日子是一去不返的,而一直忙下去,最終留下了什麼?

我認爲,人有時候應該靜下來、慢下來。靜下來、慢下來,去享受生活,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在一個安靜的午後靜靜的讀一本喜歡的書;在一個迷人的夜晚安靜的散步;再或是找一個靜謐的地方,一個人寫寫日記……總之,做一些能讓你的生活真正“活”起來、真正有意思起來的事,讓生活真正成爲“生活”!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漫漫人生路走一次,不要只顧着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地向前趕路,有時候,靜下來、慢下來,你會發現,其實路上的風景也很美。

人生終點感悟 篇五

生命的無常,我們的追求——《人生的起點和終點》讀後感“社會對於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孫洋洋:《人生的起點和終點》讀後感。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爲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南懷瑾對於南懷瑾老先生的瞭解始於這條名言警句。研究生期間,爲了激勵自己,找到了很多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貼在自己的書桌前,以時刻提醒自己的言行與目標(此時我也正是面對着這條句子寫下我今日的讀書心得)。

今日有幸拜讀了老先生《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一書,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南師隨機對胡君(胡鬆年)等所講。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積聚皆消散”,一個人窮苦出身,拼命賺錢發財,不管賺了多少財富,終究會散掉;“崇高必墮落”是指地位高了,一定會下來,上臺一定會下臺;“和會終須別”,大家在一起,總有一天會散的;“有命鹹歸死”,有這個生命,最後還是死亡。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無常吧,世間的萬事萬物是瞬息萬變的,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的。那麼在這樣一個變化無常的生命中,我們每個人應該怎麼做呢,又應該追求什麼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我,也只能簡單的談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內心的平和與踏實也許是我們在這無常的生命中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元素。人的心,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把她比作一個心形的實心物體吧。當我們小的時候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撒謊,我們會內疚,這個時候,這個心就彷彿被侵蝕了一樣,丟掉了一些東西。慢慢的,隨着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謊言,越來越多的違背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行爲的積累,使我們這個小小的心丟掉了越來越多的東西,這個時候她已經千瘡百孔甚至累積了很多的污垢。

而我們的忐忑與不安,安全感的匱乏,心中的那份焦灼也會越發的嚴重。這個時候,有些人選擇繼續“摧殘”自己那原本美麗的心靈,而有些人選擇改變。例如,有些人不再撒謊,不會隨地亂扔垃圾,會撿起地上的碎紙或是瓶子,這些善行就感覺像是往自己的內心裏注入力量的元素;有些人會讀更多的書,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自己的氣度,這些就像是內調,慢慢地丟掉原本的那些“摧殘”心靈的言行。一個人有了一定的氣度與修爲,那麼他的言行也不會差到哪裏,他也必將會在自己的生命裏留下些什麼。

財富可以散去,地位可以沒有,甚至生命也可以失去,但是,我們曾走過的路,曾在路上留下的那些東西是會一直存在的。一個老師,對一個被冷落的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句讚揚,我想都會在他心中種下美麗的種子;對於我們來講,徐老師培訓課上生動幽默又睿智的言語也必將在我們心中留下什麼;我們曾讀過的每一本書,總會有那麼幾句話讓我們受益匪淺,甚至銘記終生……然而,一味盲目的行動也是會讓我們陷入另外的困境,於是找到自己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錢確實是不行的,然而“皆消散”;受人敬仰的社會地位是讓我們春風得意,可是“必墮落”。那麼,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也許,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是不一樣的,甚至,有些人,奮鬥終身也沒有弄明白這件事情。而且,這個問題,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沒有哪一個人(除了你自己)能告訴你答案。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有一個連續的軌跡,那麼這個軌跡一定是由他的無數個選擇編織而成的(我很認同毛老師說的——選擇大於努力這個觀點)。選擇的問題,也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anyway,follow with your heart is the mostimportant!

一份淡然的心態與氣度,能夠給我們更多的力量,讓我們更加的勇敢;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使我們更加的執着與努力;於是,無常對於我們來說便沒有那麼的可怕,也沒有那麼的重要。因爲,不管世事多麼無常,我們有一顆勇敢的心,有一個值得我們奮鬥一生的目標!財富,地位,生命沒有了,但我們走過的路,留下的。(留下的是什麼?——你想要留下什麼呢?)

人生終點感悟 篇六

跟人提起時間的飛速,大家都有同感,過去了的故事彷彿昨天,屈指一算,20xx年的八月已進入中旬,一個快字讓我感慨萬分。

人的一生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如過客一樣短暫。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閉上眼,就這麼一天天瞬間流逝。

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裏,曾經讓我們眷戀的人一個個地離開了,就念念不忘的名譽、地位、財富、最終也會離開我們。童年時的玩伴分

開,要好的同學、朋友也各奔東西。一個轉身,又面對不同的生面孔,曾經擁有的,我們沒有能力挽留。.。.。.,有句老歌唱的好: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軌跡,昨日的輝煌已過去,昔日的慘痛也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那些人和那些事,留在心底裏的總難以忘懷,會有高興、眷戀、悲痛、興奮、難過、傷感等情感表露。無論何時憶起,心底那份感情都會浮現在腦海,即便是經歷死亡與再生,也不曾遺忘,這就是人生的輪迴。

我不敢想象,當人的生命走向死亡那一瞬間時的痛苦,自己知道,那一刻每個人都會面臨;該來的終究會來,該發生的也一定會發生,人是無法阻擋的。有來就有走,一切都是陽世過客。

我曾經經歷過親人的離去,那是一種嘶心裂肺的悲痛感覺。當時的空氣被凝固,停止呼吸的親人在停屍房安靜地躺着,在等待着傳統儀式的安葬。.。.。.(周圍跪着悲痛欲絕的哭泣子女親人,)當亡人運往墓地安葬時,你放眼望去,頭戴白帽帽的送葬人尤如一片片銀河,大家都以沉默爲亡者祈禱,大家都剋制着感情,當亡人擡入墓穴的那一剎那間,我嚎啕大哭着,感覺天旋地轉、天昏地暗。.。.。.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與親人的生死別離。事隔多年,每當想起已故的親人,我感覺自己被窒息。

我知道每個人都會在熙來攘往的旅途中轉站,有上來的,有下站的,無時不在神色匆忙的陌生人中演繹着旁人不知的故事。

每當我早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着,我特別慶幸,我感覺生命是如此的重要。突然;自己有種十分強烈地感覺,讓我熱愛起眼前的一切,窗外的世界和身邊的人們。

人生中有些東西要看淡,有些東西要放下,少妄念、少計較、少攀比,簡單地活;快樂地過。人啊空空地來空空地去,一切皆爲身外物。生命就是一種過程,只有經歷了纔可能知道。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列火車,過站不停。當我們追求更高的生活,而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忙於奔命;忙得忘記了時間的存在,突然有一天人生的終點到來時,我們會有怎樣的遺憾呢?還有人說,人生的火車每到一站,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只不過是每個人的終點不同而已,當生命終結時都該下車了。

我覺得,人生的終點站就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留遺憾。.。.。.

人生終點感悟 篇七

每個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必然是富有使命的,只不過是大小之分。我們應該合理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別讓環境影響了自己成長的道路。

古代的時候,許多窮人認爲自己出身在一個這麼貧窮的家庭環境中,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翻身了,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已經一代影響這一代了。當人們看待人生的想法已經發生改變時,必然行動上會發生鉅變,所以說就有了奴隸制的由來。

小時候,我在一本故事書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兩隻陌生的蝸牛在某個路口相遇了,它們彼此碰了碰觸角,互致問候,然後繼續向前爬去。但不幸得是他們擁有了相同的想法:對方那麼急着朝我來過的路爬去,肯定有什麼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許多寶貝我沒發現。這樣想着,兩隻蝸牛便同時這轉頭,朝來的路爬去。在同一個路口,兩隻蝸牛又相遇了,他們又彼此友好地碰了觸角,各自繼續往前爬去。忙碌了一輩子的蝸牛不知不覺中又爬回了起點。”故事的內容很簡短,但不難看出,正是他們的思想致使他們一輩子都在繞圈圈。我覺得,人也一樣,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自己,一輩子也都在一個圈圈中繞。

就在前幾個月,我和我一個朋友見了一面,他講述着他工作的心酸,我聽着也是感觸很深。本該在這個年紀努力讀書的他卻出來工作,可想而知,這種壓力是難以想象的。我一直安慰他,“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別讓自己迷失了。”他聽了我這句話後,心中的感受也好了許多。那天,我們聊到了深夜十一點,不光是他,我的收穫也很多。回家路上,我看着車來人往的道路,心中也陷入了沉思,我這一生,究竟有什麼目標呢?

至今,我依舊還想着那時的想法,我對於我的目標終於有了簡單的定義,就是照顧好一個家,照顧好自己喜愛的事物和人。爲此,我在不斷努力中,不斷地讓自己呈現出奮發向上的狀態。

人生終點感悟 篇八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但對我們人類而言卻也是最無奈的規律。儘管每個人都知道這是“鐵律”,但千百年來人類卻一直孜孜不倦的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自何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並實際上已經把這個問題上升到哲學最基本的命題。儘管試圖揭開這個謎底的人數衆多,但真正能勘破生死直至悟境者寥寥。

對於這個命題,我也曾經有過自己的思索。無奈才疏學淺,機緣不合,總也是淺嘗輒止,無法窺得門徑一二。直到近日有幸拜讀了南懷瑾大師的《人生的起點和終點》,方纔對這個命題有了些許的感悟。

這本書初初讀來於我而言無異天書。儘管南大師已經用了最淺顯的字句去解釋,儘管我也曾翻閱過一些佛家典籍,但依舊如墜雲霧。南大師從“死”講起,以“入胎”爲終,這本身就從順序上顛覆了我們對“生死”的觀點。不是先有“生”纔有“死”麼?爲什麼南大師要先談“死”再言“生”?直到在書中讀到了這麼一句:“無明緣行,行緣識,識源名色,名色源六入,六入源觸,觸源受,受源愛,愛源取,取源有,有源生,生源老死”,這時我才明白南大師如此著作的用心。原來,生命的開始竟然是來源於我們一直所恐懼的“死亡”。在我們身邊,很多人也許能明白“生既是死”,是因爲從“生”的一刻開始,我們的生命實際上就是開始走向“死亡”的過程。但要理解“死”既是“生”,對普通人來說的確是個很困難的事情。在大多數人眼中,死亡就意味着終結。所以我所理解的是南大師要告訴我們:“死”並不意味着終結,“生”源於“死”。此處只有循環往復,只是形態不一。而以什麼形態存在,則有因果決定。正所謂: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 今生作者是”

我們爲什麼都看不破生死?因爲我們還不懂得生命的無常。我們無法放下太多的東西。錢財,地位,名聲,美色,這些東西帶給我們的是真正的快樂麼?“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和會終離別,有命鹹歸死”。世間的萬事萬物瞬息萬變,得到的同時必有付出。也許有些東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而且我們終於也得到了,但得到的就真的是我們想要的麼?即使是我們想要的,又能跟隨我們多久呢?在失去所得時,又有幾人能從容面對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生死亦是相,是相就是虛妄。我們因爲生死執着了太多的東西。就是因爲沒有看破死就是生的開始。或者說,沒有所謂的“生”,也沒有所謂的“死”,生死之間並無間斷,都只是六道輪迴的一部分。終極的解脫只有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可以看破這一點,那麼外物又與我何加焉?在這個婆娑世界中,我們人類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人羣大衆大都“熙熙攘攘皆爲利來,攘攘熙熙皆爲利往”。殊不知我們所用着珍貴的“人身”所換的無非是些“過眼雲煙”。

我們之所以要談論生死,想要了悟生死,最終所追求的不就是要摒棄對“死”的恐懼,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麼?我們常常嗟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確也是這樣,慾壑難填,我們有太多的“得不到”,所以“生”是苦的。若要爲“生”不苦,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得到的終將失去,只有學會“放下”,放下那些會矇蔽我們智慧的“浮雲”,以慈悲的心懷面對世界,才能讓自己的心從浮躁走向平靜,在平靜中體悟生命的脈動。

如果我們終能連“生死”也可放下,那麼還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放不下”的呢?佛祖也告訴我們“人身難得”,只有“人身”纔是修證悟道的最好機緣。南大師的一篇《人生的起點和終點》表面上看是解釋從佛教的角度看,我們是從哪裏來,又將去向哪裏。但是大師隱藏在文章背後的教誨:愛惜人身,修正悟道,纔是大師對我們大衆的開示。

人生終點感悟 篇九

俗語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有人生的起點,草木有草木的芽尖,世間萬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初始。

有人說,人生的起點是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而在他走完一生那一刻落幕爲終點。其實,那嬰兒的啼哭不過是我們來到世間的宣言,而走完人生旅途也不過是生物意義上的完結罷了。人類社會正是在這樣生生不息的追逐中不斷髮展、進步,因而,對於我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每天都有嶄新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講,起點永遠都在我的腳下,終點永遠在我的追求之中。人生由無數個昨天、今天和明天組成的,生活的過程不是沒有坎坷,更不可能坦途一路逍遙自在,如果常常爲挫折哭泣,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昨天。那坦途中的每一個腳印,那坎坷上的每一次逾越,哪一個不是嶄新人生華章裏的起點?人不怕從起點跌倒,不怕行徑過程中的挫傷,只怕不知道起點的人,抓不住起點的節拍,永遠只能踉蹌着甚至趴在冰冷的地面卻步不前。失敗了,努力下去,前面就是“柳岸花明又一村”;成功了,把它忘在腦後,明天就從零開始,人生的又一個起點將開始啓程。由此而知,人生沒有終點,人生時時沾粘起點。

芸芸大千世界,千千萬萬的人生起點演繹着我們生命中一幕幕精彩篇章。這些起點雖然高低不同、大小各異、有好有壞、有近有遠,但卻往往以小見大,像千里大堤,微不足道的蟻穴是瓦解它的致命起點;像挺拔的參天大樹,稚嫩的幼芽是迎風淋雨最終成材的關鍵起點;像巍峨的山脈,細小的沙石是高瞻遠矚壯闊畫卷的基礎起點。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點無處不在,不要忽視了它們,因爲選好了起點就等於找準了成功的方向;選對了起點就等於開創了美好結局的一半;劃分好起點就等於縮短了與成功的距離。

人生沒有終點,人生處處皆是起點。我在2008年的起點上拉響了新一輪遨遊的汽笛,讓生命的靈性佈滿旅程中的點滴,而無須違心的去叩響那賜福者之門。這樣,當我的青春逝去時,便會坦然面對這個事實,當我的財富減少時,就能想辦法再去創造,同樣,當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時,纔會接受這個事實,並把人生新的起點放在這裏,於是就會發現,我還有如此許多的人生樂趣;就會在每天早上看到太陽時,感覺生命依然在自己手中掌控,依然能夠享受家庭的溫馨。

以現在的自己作爲人生的起點吧,而不是以前的自己,就從現在開始,去體驗生命的樂趣。

人生終點感悟 篇十

軌道上有一輛飛速行駛的動車,每一站都有乘客下車。這一站,動車沒有做過多的停留,下一站也沒有。終點在哪裏呢?似乎沒有終點……

體育老師有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跑五十米時,不要把終點線看成終點,更不要在終點前減速。相反,越接近終點越需要加速前進。”

現在仔細想來,猛然發覺——不只是在賽場上,在生活中也一樣。我們不能在接近勝利時放鬆警惕,而是要繼續保持前進的速度,甚至是做得更好。

魯迅先生生活的那個年代是黑暗的,危機四伏,世風日下。讓國家變得強盛是他一生奮鬥的終點。於是,他棄醫從文,開始用文章來激勵人們,用筆桿來激發人們愛國的情懷,用生命爲新中國的誕生做出卓越的貢獻。魯迅在打造新中國的路程中提早離場,但這是他的終點嗎?不!這不是!因爲他的思想與靈魂在無形中領導着人們繼續向前走去。臧克家先生也在《活着》一詩中這樣描寫魯迅: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這也正是魯迅的真實寫照。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可見,學習也沒有終點。從過去到未來,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學習;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們探求;有太多的疑惑需要我們解開。

一段路途的結束也意味着另一段路途的開始。我們沒有時間去留戀過去,沒有時間在原地停留。我們能夠做的,只有背上沉重的行囊,朝着沒有終點的終點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