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生低谷的勵志古詩詞唯美(多篇)

人生低谷的勵志古詩詞唯美(多篇)

人生低谷的勵志古詩詞唯美 篇一

鵲橋仙 夜聞杜鵑

[宋]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作品賞析

【註釋】:

乾道八年(1172)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 ,之後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據夏承燾《 放翁詞編年箋註》,此詞就寫於這段時間 。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規、鵜鴂,古人曾賦予它很多意義,蜀人更把它編成了一個哀悽動人的故事 。(《成都記》 :“望帝死,其魂化爲鳥,名曰杜鵑。” )因此,這種鳥的啼鳴常引起人們的許多聯想,住在蜀地的文士關於杜鵑的吟詠當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陸游在成都時的心情本來就不大好 ,再加上他“夜聞杜鵑”,自然會驚動敏感的心絃而思緒萬千了。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 ,春晚連江風雨 。”“茅檐”、“蓬窗”指其簡陋的寓所。當然,陸游住所未必如此 ,這樣寫無非是形容客居的蕭條 ,讀者不必拘執。在這樣的寓所裏,“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坐在)本站●(昏黃的燈下,他該是多麼寂寥同時作者想象出“連江風雨”、“蕭蕭暗雨打窗聲”。其愁緒便躍然紙上。

“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這時他聽到了鵑啼,但又不直接寫,而是先反襯一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刺耳;鶯燕在早春顯得特別活躍,一到晚春便“燕懶鶯殘 ”、悄然無聲了,對這“ 無聲”的怨悱,就是對“有聲”的厭煩。“總”字傳達出了那種怨責、無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寫一筆:“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這個風雨之夜,月夜的鵑啼是很悽楚的——“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何況是此時此境呢!

“常啼”顯出這刺激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寫是爲了加強此夜聞鵑的感受。

上片是寫夜聞鵑鳴的環境,着重於氣氛的渲染。

杜鵑本來就是一種“悲鳥”,在這種環境氣氛裏啼鳴,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寫愁苦情狀及內心痛楚。

“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孤夢”點明 。客中無聊,寄之於夢 ,偏又被“驚殘”。

“催成清淚”,因啼聲一聲緊似一聲,故曰“催”。就這樣還不停息 ,“又揀深枝飛去”,繼續它的哀鳴。“又”,表明作者對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杜甫《子規》寫道:“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客中愁悶時那能聽這啼聲,可是那杜鵑卻似故意追着人飛!這裏寫的也是這種情況。鵑啼除了在總體上給人一種悲悽之感、一種心理重負之外,還由於它的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鳴,使人覺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鳴常引起人們時序倏忽之感 ,如《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同時,這種鳥的鳴聲好似說“不如歸去”,因此又常引起人們的羈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寫道 :“故山猶自不堪聽 ,況半世、飄然羈旅!”“ 故山”,故鄉。

“半世”,陸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歲,故說半世。這結尾的兩句就把他此時聞鵑內心深層的意念揭示出來了。

在故鄉聽鵑當然引不起羈愁,之所以“ 不堪聽”,就是因爲打動了歲月如流、志業未遂的心緒,而今坐客他鄉更增加了一重羈愁,這裏的“猶自⋯⋯況”就是表示這種遞進 。《詞林紀事》卷十一引《詞統》雲 :“去國離鄉之感,觸緒紛來,讀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嗚咽 )。解說還算切當,但是這裏忽略了更重要的歲月蹉跎的感慨,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聯繫一下作者此時的一段經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陸游是在他四十六歲時來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詩道 :“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飄零”(《夜思》),情緒還是不錯的。兩年後到南鄭的王炎幕府裏贊襄軍事,使他得以親臨前線 ,心情十分振奮。他曾身着戎裝,參加過大散關的衛戍。這時他覺得王師北定中原有日,自己“ 英雄用武之地”的機會到了。可是好景不長,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調往成都,離開了如火如荼的前線生活,這當頭一棒,是對作者的突如其來的打擊可以想見 。以後他輾轉於西川各地,無路請纓,沉淪下僚,直到離蜀東歸。由此看來,他的歲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對功名的失意、對時局的憂念 :“況半世、飄然羈旅 !”從這痛切的語氣裏,可以體會出他對朝廷如此對待自己的嚴重不滿。

陳廷焯比較推重這首詞。《白雨齋詞話》雲:“放翁詞,惟《鵲橋仙·夜聞杜鵑》一章,借物寓言,較他作爲合乎古。”陳廷焯論詞重視比興、委曲、沉鬱,這首詞由聞鵑感興,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曲折婉轉地傳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在構思上、表達上是比陸游其它一些作品進究些。但這僅是論詞的一個方面的標準。放翁詞大抵同於蘇軾、辛棄疾之作,雖有些作品如陳氏所言“粗而不精”,但還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揚此抑彼就失之偏頗了。

人生低谷的勵志古詩詞唯美 篇二

行香子 過七裏瀨

[宋]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1]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作品賞析

此詞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讚歎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嘆。

此詞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接下來用一個“過”字領下邊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奏輕快,使畫面飛速地流動起來,高度簡練概括地記錄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觀的感受。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造出清寒悽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爲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這是詞的上闋,寫水;而下闋開頭兩句寫山。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後,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麼真正能永恆留傳的實體是什麼呢?“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意思是說,只有大自然纔是永恆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恆的。這是蘇軾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嘆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下闋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後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儘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鬆閒適。他好佛老而不溺於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於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爲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着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人生低谷的勵志古詩詞唯美 篇三

浣溪沙

[宋] 晏幾道

閒弄箏弦懶系裙,

鉛華消盡見天真。

眼波低處事還新。

悵恨不逢如意酒,

尋思難值有情人。

可憐虛度瑣窗春。

作品賞析

一個歌妓自嘆身世命運,作者代爲立言,作此詞。

上片描寫女主人百無聊賴且心事重重之情狀。閒弄箏弦,並非彈奏樂曲,而是一種近於無意識的習慣性動作,由此正可見其情緒之不佳。懶系衣裙,不施鉛粉,同樣見其憂傷之心情。第二句之“見天真”是說她美貌,第三句之“事還新”是說她聰穎。然而,儘管女主人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但她以前的經歷和當前的處境,卻都是不能盡如人意的。過片一聯,概括表述她的不如意事——“悵恨不逢如意酒,尋思難值有情人”。酒,只是一種指代之詞,不得好酒喝,就是沒有好日子過,這使他惆悵、怨恨。“難值有情人”,恐怕是她最沉重的心事,因爲遇不到有情有義的男人,她就得不到依靠,將來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然而,這又談何容易,“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小姐妹們早就把這方面的經驗總結出來了。青春易逝,好景不常,瞻前顧後,憂心忡忡,最後,女主人只能自嘆命薄、自傷情多——“可憐虛度瑣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