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解讀(精品多篇)

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解讀(精品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一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爲“塔燈”。

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爲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中秋的來歷及習俗 篇二

中秋節的來歷

1、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爲了紀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

2、中秋節起源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3、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的另兩個說法是: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1、福建浦城

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爲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廣東潮汕

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爲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3、江南一帶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爲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4、南京

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爲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爲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爲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

中秋節必吃的食物

1、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石榴因其色彩鮮豔、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團圓和吉祥。因此是中秋過節必備水果之一。

2、葡萄

傳說月圓的晚上坐在葡萄樹底下可以聽見牛郎織女在說話。如今的高樓大廈讓葡萄架成爲奢侈品,不過水靈靈,甜滋滋的葡萄也是中秋桌上不可缺少的水果。

3、月餅

中秋節的月餅絕對是美食中的主角,五仁月餅、蛋黃蓮蓉月餅、水果月餅、冰激凌月餅,品種繁多。

4、菱角

吃菱角能化解油膩,在不少地方還有小孩吃菱角會聰明伶俐的說法,因此,它是中秋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道點心。

5、炒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在廣東、湖南等地,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吃炒田螺的習慣。

6、芋頭

南方不少地方,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大碗裏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的習俗。而將芋頭剝皮之後與排骨或者鴨子一起煮,又是餐桌一道傳統美味。

7、螃蟹

中秋時節的螃蟹最好吃~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就是指農曆九月雌蟹最佳,到了農曆十月雄蟹當道。此時正值雌蟹膏香肉嫩之時,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絕對會讓吃貨們直流口水,食指大動。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三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四

農曆七、八、九三個月爲秋季,八月十五正值一秋之中,名字“中秋節”。

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噢。比路說一說源於我國戰國末期的神話“嫦娥奔月”,人們於八月十五祭月以盼嫦娥歸來。一說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我國早在周代已有秋日拜月的活動。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五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

是夜,於廣場中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衆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

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六

杭州的蓴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爲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僅是因爲這一時節的蓴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爲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蓴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爲千古美談,並使蓴菜成爲思鄉的象徵。 蓴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蓴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

蓴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蓴菜爲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蓴爲多爲好。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篇七

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秋節”成爲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的緣由。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由此可見,作爲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活動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爲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羣衆樂以歡度的中秋佳節。牛渚(今採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於南京(當時叫建業)建都,鎮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爲讚賞,於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

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爲鎮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爲業的窮書生,由於對才能的尊重,他們之間打破了身份地位的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讚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於前,文人雅士亦趨之於後,於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遊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詠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遊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成爲千古名句。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中秋節兩大主要習俗 篇八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爲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篇九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說法比較多,“中秋”一詞最早源於《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開始過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女兒節等,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