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關於春節神話傳說 篇一

大家小時候都學過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裏的新桃就是指貼春聯。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那麼爲什麼“新桃”?大概是跟這個神話故事有關。

從前有一座鬼城,鬼城裏有座山,山上有棵大桃樹,桃樹上有一隻金雞。早上這隻金雞會長鳴,召喚回那些晚上在外遊蕩的鬼魂。有些鬼魂在夜間會做些傷天害理的事,在經過城門的時候,兩個神人神荼和鬱壘會立即發現,然後把它們用芒葦做的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所以說,天下的鬼都害怕神荼和鬱壘二神。

後來,這個事情流傳開來,人們就用桃木刻成兩位神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嚇唬那些壞鬼。再後來,人們直接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也能夠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現代,人們不用桃木了,但會在紅紙上寫春聯,不僅鎮邪辟鬼,還能表達自己美好心願。當然啦,也能夠裝飾門戶。

春節的傳說故事 篇二

驅趕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爲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傳說故事 篇三

除夕守歲,也叫“熬年”,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除夕)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的習俗。人們爲什麼要熬夜守歲呢?關於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模樣猙獰,生性兇殘,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叫“年”。傳說中的年獸它什麼都吃,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大活人。所以人們談“年”色變。“年”一來,樹木凋零,百草不生,天地一片灰暗;“年”一過,萬物生長,花草遍地,天地一片繁榮。後來,人們漸漸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左右就跑到人羣生活的地方縱情肆虐一次,而且一般都在天黑以後出現,等到雞鳴破曉時,就返回深林中去了。人們雖然算準了“年”肆虐的時間,仍然沒有消滅“年”的辦法,所以人們只好把這恐怖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做“年關”,並且想出了一些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後把火熄滅,然後把家畜全都趕進圈裏拴牢,再把院子的前後門都封好,最後一家人躲在屋子裏吃“年夜飯”。由於這一夜,生死難料,所以這頓“年夜飯”也置辦得更爲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這一晚誰也不敢睡覺,全都圍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以防“年”獸的襲擊,由此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的習俗,既表現出人們對逝去的歲月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即將來臨的新年寄託的美好希望之意。

春節的食俗 篇四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爲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爲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爲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爲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爲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春節

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七年級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九年級“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爲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七年級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春節的傳說3--驅趕年獸 篇五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爲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傳說2--貼春聯和門神 篇六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篇七

春節由來傳說一

春節源於'年獸'。據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期居住於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纔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村裏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幾乎全部上山避難,由於山高險峻,年獸上不去高山。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腳不方便,沒有來得及上山,這時兇《www.》猛的年獸來到,張開血口,直撲老婆婆,突然出來一位道士,點燃一串包有紅紙的'火藥',直接仍在年獸身上,頓時紅火乍現,年獸接觸火光後,渾身哆嗦,怪叫一聲後逃入海里,再也沒了動靜。第二天清早(大年七年級),人們陸續返回,得知此消息後,從此家家放鞭炮、點紅蠟燭,貼對聯,年獸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隨着年獸一說越傳越遠,春節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由來傳說二

春節源於'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內有個鏡山的地方,名叫姚丘,這裏住着夫妻倆人。男主人因爲眼疾被人稱爲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夢見自己身上被彩虹縈繞,醒後找到當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訴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說的心裏樂開了花,此時的握登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時,夫妻兩發現這個孩子竟然是雙瞳,故取名重華。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則賜予除夕。隨着虞舜長大,本身的才華與能力表現的格外出衆,於是堯禪讓帝位於虞舜,舜便將自己出生的那天定爲'年',第二天定爲新的一年,從此被後人所沿襲至今。

春節由來傳說三

來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這個傳說還不如年獸的可信度大,應該是屬於當時的迷信傳說,隨後被後人更正。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說法二中的虞舜說法。

標籤:多篇 精品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