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精品多篇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精品多篇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一

週末無事,看了沈復的《浮生六記》,忽覺得有很久沒有到十里河灘走走了,以前去都有人陪着,如今故人皆忙,只得獨自一人,挎上相機,出門去了。

天雖是陰的,但還是很悶熱,陽光從低低的雲層裏鑽出來,人們便是一陣熱汗。

從學校到十里河灘的路並不是很遠,然而我究竟還是出了一身汗,還未到得那裏,帶着腥味的河水味就攜着桂花香來迎我了。

時令已是初秋,桂花開得正盛,學校裏那些大大小小的桂花樹都被黃金般的花朵綴滿,無論走到哪裏都能聞到那股醉人的香。

李易安的《鷓鴣天》裏說得好,“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喜歡桂花,喜歡它小小的花竟能開出奇香,這竟是我們這些小人物的一些映射了。

我本想用相機記錄桂花,然而只在圖中看得桂花的花,卻不能聞得其香,這實在有些缺憾,卻也許是我功力不及,無法使得人看到照片就彷彿聞到花香。

拍不下桂花,我只得拍一些其他的東西了。

於攝影者而言,生活即相機的全部,照片若不能反映生活,就像人沒有靈魂,終究是死的。

所以每一個角落,每一朵雲彩,甚至每一隻飛鳥,都可以拿來攝影,但若要得到真正讓人心動的照片,還得花一番心思。

就拿荷花來說吧,用我手裏的相機去給她們拍照,如果只是爲了拍一朵荷花,那麼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就不能很好的展現出來,那麼這張照片就只是拍物,會顯得死板。

十里河灘的荷花,開得最好莫過於董家堰那一段。

我去的時候,荷花開得最好的時節業已過去,塘中多枯荷,其枝斷折,其葉萎黃,昔日“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氣勢已不在,然而塘中也不乏開得好的,有白底粉紅花瓣黃蕊的,也有白底白花黃蕊的,紅的彷彿嬌羞的少女,白的恍若月中的仙子。

我站在一個小木橋上,呆呆的看着這一池的荷花,好像一個和世界無關的人。

荷花的高潔,歷來不乏文人稱讚,最高者無非宋周敦頤之《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此文一出,天下寫蓮之人無不低頭。

古人也喜畫荷,我最愛的莫過於八大山人的荷,有開得好的荷,有敗荷,寥寥數筆就把荷的孤傲潑於紙上。

如今我拿着相機,腦裏想着的,竟全是這些,於是只好調好相機,等待着合適的時機按下快門。

拍攝一朵或兩朵荷花,我以爲微距不可少,獨特寫方能顯其韻,高傲的莖獨襯着一朵遠離塵囂的花,不可不謂之君子。

若是要表現荷塘的繁茂,廣角鏡頭就派得上用場了,然而我只是個初學者,相機也只是一般數碼相機,無法拍得其繁茂狀。

我旁邊的一位攝影者,其攝法便是用廣角,於一點慢慢張開,畫面豁然開朗,一池蓮葉荷花,竟不像人間之景。

除了盛開的荷,我也拍那些葉黃莖枯的殘荷。

《紅樓夢》第四十回裏有這樣一段: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一閒,天天逛,那裏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偏你們又不留着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我們就別叫人拔去了。”這句詩出自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原句爲“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其意境非凡,然而天公未曾作美,只有一隻蟬悶熱地在荷塘邊的柳樹上嘶鳴,不得雨聲。

這片荷塘在秋的催促下,緩慢的進入秋天。

荷塘的角落,枯荷已然一片。

拍枯荷,其線條最爲重要,須得一個好角度,加上拍攝得一前景物作裝飾,如枯葉、水草,若得一二動物,如螞蚱、飛鳥,愈顯其枯萎。

若是拍動景,河灘當然不缺。

一對老人在拍得一張好相片後熱情相擁,我的快門輕輕按下;兩隻鴛鴦時而浮於水面,時而沉入水底,其距離或近或遠,或互相梳理羽毛,或撲棱翅膀,扇起陣陣水花。

我捕捉這些奇妙的瞬間,像一個觀光的過客。

然而真正的拍照,若是隻是一個過客,又怎能走進真正的風景?就像“現代攝影之父”佈列鬆所說:“經過加工或導演的照片我沒有興趣……相機是素描本,直覺與自發性反應的工具,是我對疑問與決定同時發生的瞬間駕馭。

爲了賦予影像意義,攝影者必須感覺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獲取事物……攝影者需憑藉極爲精簡的方法才能達到表現上的單純……必須永遠秉持對被攝者與對自己的最大尊重!”這些生活中奇妙的瞬間,正是攝影的靈魂所在。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二

昨晚的攝影課着實讓我感動而沉重的一塌糊塗,這是我聽課以來首次聽如此敬重的紀實攝影報道,受益匪淺。

好的攝影作品不是光影交錯下的質感,而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時代的共鳴。應函真老師的紀實性攝影作品脫穎而出的原因就是她震撼到所有人心靈了。她在拍攝過程中有過跟風,也有過迷茫,一度在風花雪月、江山麗人中擺渡着、混亂着,最終她選擇了紀實性攝影。選擇紀實性創作其實就是選擇了孤獨與寂寞,選擇了艱辛與沉重。

應老師的作品觸及人的靈魂底線,深度地反映社會弱勢羣體現象、人文薈萃、淳樸的民俗風情以及中國目前的失獨家庭的無奈與悲哀。人文與風情拍攝花絮充滿了濃濃的中國情與鄉土氣息,讓我感受到異鄉風土人情的魅力,水鄉古鎮的嫵媚,遊牧民族的彪悍雄壯。當她講到拍攝那些智障人羣時,我看到了殘疾人羣的悲慘世界,以及她們給家庭帶來的無奈呻吟。應老師是懷着一種怎樣心情去舉起相機,同情、悲哀、憐憫?她是用心去感受他們生存空間的狹義,自閉,以此來促進社會和人們對弱勢羣體的關注與忍讓。最促動我靈魂深處的圖片是那組《失獨之後》的組合紀實,他不是讓我一個人沉重,是熒屏前所有聽課的人們都是一種感受。面對中國獨特的計劃生育政策,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在瞬間塌陷了,父母十年都沒有從陰影中走出來的,而且隨着年齡的逐漸老去,病痛纏身和心理折磨的兩倍摧殘,真正能站起來的少之又少。應函真老師是帶着怎樣糾結的心去面對鏡頭前的他們,她又是經歷了多少迴避才能走近失獨家庭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拍攝是怎樣的個難?

當這些紀實攝影作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激起了反響,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時,我想應老師是痛並快樂着的。

攝影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的洗禮與感悟。每個攝影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當我們舉起相機按動快門的一瞬間,應該有一種責任置於心裏,攝影不僅僅是美的定格、歌功頌德,還應是社會擔當。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三

初入門,只是想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僅僅限於文字記載,想給文字配以圖示,讓生命更靈動起來。

鏡頭有形,光影無限。我剛剛邁入攝影之門,只是看到門口的熱鬧,未曾感受到涉足遠山,舉起相機“咔嚓”一聲,凝於快門那瞬間的美感。當相機握在手裏,我纔開始盤點這些陌生的按扭,它們如同一個個小生靈,簇擁在一起,我一個個解讀,再把它們聯繫在一起,有時感到神奇的不得了,小小的鏡頭,溶入了諾大的天地,精彩在瞬間變成的永恆。我被這美妙的東西吸引着,無數次地欣賞着,按動着快門,感觸着瞬息萬變的美好,快門按的次數多了,自然地在腦子裏加了濾鏡。漸漸悟出,好的作品是有震憾力,有生命的,它能直接撞擊着你的靈魂。攝影作品也是對攝影師的一種反映,好的攝影師對社會,人文,美景,人性的理解有獨道之處,能用作品來詮釋社會,表現人文,抒發美景,揭露人性。

攝影是一種苦澀的美麗,是一種孤獨的人生。曾經我不這樣認爲,只因爲我接觸過的僅限於影樓師傅,當他們按動快門時說着一些頑皮的讓你不得不開懷露齒的固定語言,我沒被他們感動過,只是覺得那是一種固定格式,他們在所有人身上套用着的一種格式罷了。當我聽着從事攝影,走南闖北的大師們講解一幅幅作品的構思,(本站☆)拍攝中經歷的種種磨難,痛苦與孤獨,爲了一個理想的構圖,登高爬低,爲一個美好的瞬間而激動,爲漏掉一個場景而懊悔。他們有過深夜還在崎嶇的山道上行進,“三伏”被陽光曝曬退皮的經歷,也有“三九”天躲在車內等待黎明的日出。曾有過惡狗的襲擊,白眼黑臉的冷遇,當然更多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人間真情融入了鏡頭觸向生活底層,那裏有我不曾感受過的美,不曾感到的力量。走進生活的原野,有過客居山鄉,夜宿農家的陶醉,走進藝術的原野,也有過身居鬧市的孤獨。爲了一個場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而感動。我真的被他們的精神折服了,由衷地佩服着他們。我感到自己的作品僅僅是個雛形小鳥,在大作面前,我有時都羞於展示,僅僅是在拍照。什麼時候我能在光與影的境界裏,感悟到了一種思想,一種高度,一種力量,一種永恆,到那時,我想,我會驕傲地拿起鏡頭,邀你一起去拉薩!拍攝那聖潔的人間天堂!

攝影是一種慢節奏,是一種期待中的綻放。慢,並不代表沒有效率。相反,更多的時候代表着生命的質量!平時,我看到美好的景色用手機拍下來,看到激動的場面也照下來,只要生活中有過感動,我總是把這些或美麗,或精彩,或傷感都儲存在手機裏,感到這是一個多幸運的時代啊!更幸運的是我與單反有着如此深切的緣分,佳能的小何不厭其煩的一次次的耐心的給我介紹相機的功能,拍攝的技巧,光影的選擇;攝影課堂上的老師們每天用心的分析着每一張好作品的拍攝方法;國內攝影高手客座講授自己的攝影感悟。這更激發了我的創作激情,使我對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種表達的願望。平平淡淡中有這麼多美好,我的腳步在追逐着精彩的人生!

如果今生能在光影的世界感悟到人性的崇高,人格的魅力,落花流水的感動,世界的永恆,這何嘗不是寧靜致遠的人生?那我將是怎樣的一種欣慰呢?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四

攝影,俗話說是照相,攝與色音相同,又名好色也。

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

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

有人說過的一句精闢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爲不朽的視覺圖像。

我學會照相,始於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

那時不知道攝影一詞,只說是照相。

現在,我才知道玩照相各有各的玩法,有些人熱衷於器材,有些人熱衷於拍攝,大約很少有人熱衷於後期製作。

三者之間,孰輕孰重?攝影者真正樂趣在哪裏?也許誰也說不清楚……

我玩的第一部照相機是120海鷗膠片機,使用黑白膠捲,後來有了彩色膠捲。

九十年代,我玩135膠片照相機,2000年以來,我換成了數碼卡片照相機,前些年,我再次換成了數碼單反相機。

歷史家說,攝影術的誕生是隨着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應運而生的,150多年來,它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但萬變不離其中,總也脫不開照相機和膠捲的傳統模式,代代相傳。

人們也一直在爲尋求一種新的感光材料和更爲方便實用的攝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複雜、陳舊、落後的傳統攝影方式。

曾經有過的那份樂趣,那份快感,是我在部隊拍攝的戰友們的軍姿、軍容和軍訓的圖片,有的還上了軍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至1986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留下了一些珍貴相片。

我以爲,照相多爲自娛自樂,多爲漂亮美麗而拍照。

我拍攝不是爲錢,也不是爲名,錢多錢少,水平高低,不是我的追求,我的追求是樂趣,能投入進去便是好事,能參與攝影的全過程,更是一大樂事。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轉業地方工作,從事統戰、僑聯工作,接待的對像大多是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胞,相機伴隨我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工作照,生活照,活動照,合影照,著名華僑華人者衆多。

爲工作增添了豐富多彩,爲生活增添了無窮無盡的樂趣。

我與攝影結伴近40年,與攝影結下了一世情緣。

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有過勞累、有過甘苦,有過辛酸,有過品味,酸辣苦甜,樂在其中……

時下,攝影大軍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在全世界發展壯大,全國、省、市、縣相繼成立了攝影協會,新生力量,職業的、業餘的、還有手機攝影者,層出不窮;空中攝影,水下攝影,高山攝影形式多樣。

一代超過一代,相機品位越來越高級,拍出的圖片高清、精巧、漂亮;網絡發達,微博時尚,給攝影者帶來了無限的便利,不花分文,便可上網公開發表。

各級別的攝影比賽此起彼落,令人鼓舞。

幾十年來,我一慣喜歡隨意性拍攝,相片內容很多:花卉、風景、人物、動物、飛禽、旅遊、生活、菜餚、服裝、大事記、大型活動等等,五方八門,想拍就拍,沒有顧忌,隨心所欲,隨便摘取。

樂趣無窮……

攝影是一項健身強體的好方式,多數時間爲了拍攝一幅好角度的相片,攝影者必須會在周圍的不同角度選擇立腳點,跋上跋下,忙忙碌碌,甚至還會出現危險的境地去拍攝一幅較好的、令人滿的作品。

特別值的敬佩的那些從軍攝影者,他們爲了獲得一張好的相片,冒着極大的生命危險穿梭於槍林彈雨中去搶拍,精英之者。

攝影是一門高科技的娛樂之業。

要想完全懂得其中技術性,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不管你學習了多久的攝影,拍攝了多少圖片,就認爲完全懂得了攝影術,那是吹牛皮,機器的操作,圖片的構成,焦距的選擇,光學的使用,圖片的編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不斷地提高,不斷地創新。

攝影是一門學會做人的健心之業。

一個攝影者,不管是業餘的、還是職業的,要想出一張好的相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如果去刻意編造,那是自欺欺人,一個好的攝影者,要經常深入生活實踐中去,走近大自然,陶冶情操,陶醉攝影,陶取精華。

攝影中,爲師者不多,要多向爲師者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攝影是一門追求夢想的快樂之業。

從自己視角去拍攝身邊的生活,讓“夢想”貼近生活,進入生活,變成生活,能夠好好的生活,那就是擁有夢想的現實,也是可以實現的現實中的夢想,生活的美好,需要你的發現。

偶然或刻意。

我們不必計較手上的攝影器材,將生活某時刻定格在美好的回憶裏——照片。

法國里昂女攝影師Julie de與攝影有關的散文aroqui又名Duchesse 2 Guermantes.一個非常有才華攝影師,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現實主義。

一個極力創造神奇,神祕和迷人的夢想攝影作品的世界。

攝影樂趣來源於工作,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現實。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五

和所有藝術一樣,當攝影停留在最純粹的時候最好。

藝術是相通的,學好一門藝術可以觸類旁通。繪畫和攝影有很多地方互相融合,例如:角度、色彩、物體的形態、光的明暗面。但照片不是畫,看起來像畫就談不上是一張好的照片。拍攝時可以融入畫意,讓照片富有詩意。

不少文藝青年喜歡民國味,而民國味只是屬於那個時期特有的烙印,是一種無法模仿,也很難找回的東西。我不刻意去拍攝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不破壞所拍攝事物原有的面貌,不去改變它。我一看到想要拍攝的畫面,腦海就會自動呈現出對照片的構圖,人物風景的形狀位置以及光線色彩的搭配。好的作品是攝影師內心真實的寫照,你看到什麼,你拍下來的自然也是什麼。

我常常會被生活中細微的事物感動,我也喜歡拍攝很少有人注意的微小的事物。譬如拍攝一個角落的蜘蛛網,在華燈初上的橋墩處,蹲下來通過蜘蛛網可以看到大半個湖面和一棟棟宿舍樓。夜景本是“冷”的,添上蜜黃的色調,便有了“熱”,從而“冷”與“熱”互相結合。這樣的畫面呈朦朧感,湖水看起來像是陸地,有了質感。蜘蛛網還象徵着無形的束縛着我們的力量,有時突破這層力量去看世界豈不是更好呢?

拍攝不一定要拍美的事物,有一句話說得好“醜到極處便是美”。醜的事物不一定就是醜的,美的事物也不見得一定美。我喜歡拍攝用攝影記錄生活,爲朋友拍照,也許她們不是那麼美。我會根據他身上的特質來拍攝她,拍很多張,總會有幾張能敏銳地捕捉到她最顯著的特徵。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肖像攝影中,一個人的眼神極爲重要。光源最好是自然光,這樣的眼神自然而柔和。

我很喜歡託諾·斯塔諾在1992年拍攝的《感覺》,這曾被選作國際攝影學者威廉·A·厄文的攝影名著《身體:人類形體攝影》。作品採用全黑色背景,使觀者的眼神一下子聚焦於照片中心的優美女體,女性的自然、美麗、性感令人難忘。這張照片只用了一些簡單的道具,就有很強的設計感,黑色的背景盡顯神祕,很容易喚起觀者的想象。

拍攝需要攝影師真實情感的流露和對意境的把握,不需要過多的修飾改變,簡單就美。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六

窗外的雨,很大,比起三河的煙雨朦朧。此時,像是小丹的故事,到了一個高潮的階段——人生的路還很遙遠,不論是頹廢還是流浪,都不能讓生命失去意義!

回到小城的小丹,似乎還是有些眷念在三河的那幾天日子。深夜,四周的一切似乎都睡去了,小丹還在電腦面前,敲打着她自己都不看懂的段子。或許是靈魂還沒有隨着她一道回來吧。孤獨的軀殼聽着窗外的雨聲,滴答滴答落在窗臺上的水花,像是姑娘家亂蹦的心跳,小丹的思緒的回到了那一天,在古河上,遇到的畫家——

天氣還算不錯,去往三河的路上,比在龍川的路上好多了,顛簸的路程,並沒有讓她感到不舒服。也許是正往古鎮的路上,心情總是有點興奮。三河的途中,風光比較蕭條,這與冬天沒有什麼關係。似乎是落後的緣故,這裏的一草一木,被覆蓋的灰塵還有單薄的人氣,在破舊沒有往來的子巷子中,顯得悲涼。

城市的發展,總是先走一步,其實繁華就在不遠處,只是這路邊上的人家似乎是被遺忘了。小丹靠着窗戶,拿起相機,一向喜歡以人文生活氣息爲主的她,正想拍這一幕的時候,車子始終是不盡人意。嘆了嘆氣,她也就放棄了。顛簸的車子,搖晃的身子,小丹其實還是在期待着三河古鎮的。來之前的時候,她打聽了一番——當地人說,三河以前還是有個老樣子的,後來被翻新了,沒什麼味道了。

這讓小丹有些意外,但沒有去的心境,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她還是決定以自己的眼光和視角,去看看這個幾百年來的古鎮。也許時候來的不對,正碰上冬天,人氣的單薄和景象的蕭條,是所有喜歡旅遊的人,都不願選擇的時候。只是,對於小丹這樣一個一根筋的女人來說,旅行的路上不是旅遊,流浪上的路上不是頹廢!所以,憑着一股勁兒,她還是義無返顧的來了。

下了車,小丹知道,自己已經到三河了。

還沒有將四周的環境瞅個仔細,眼前就冒出了個車伕,車伕年紀比較大了,小丹總是喜歡也習慣性將爺爺輩的老人家,稱作老爺子——不外乎,這車伕也就成了小丹在三河鎮中,遇到的第一個故事角色,老爺子!

或許是錢的緣故吧,其實也就是因爲想掙個活,老爺子的態度顯得特別熱情,親和。手裏拿着三河鎮的各處景點介紹單,還時不時將掛在脖子上的一張三河旅遊執行證,對着小丹是說的五花八門,天花繚亂。小丹有些發愣,只顧興奮得張着嘴,一直笑着。老爺子說他載客帶介紹景點,一共需要30塊錢。

小丹有些猶豫了,以她有些孤僻的性子,什麼事情都是喜歡自己做的,尤其是對旅行這件事情。更何況她還正在寫部自己的三毛流浪記,對生活和人文氣息,更是抓得要緊湊些。倘若寫到骨子裏,還真的需要親力親爲。只是老爺子抓着她不放,或許也是看小丹是一個人的原因吧,他總覺得自己這筆生意可以做成的。

當然,他是真的做成了。

因爲老爺子告訴她,這裏雖然是三河,但還沒有到所謂的古鎮。如果到古鎮,步行得十幾分鍾。小丹一愣,迫不及待的她,早已是魂兒都掙扎的往身體外飄了。如果還得自己步行十幾分鐘的話,她會覺得時間的流逝,像是被刀子劃破一道又一道的血印。所以,還是敗在了急躁的性子上了。

老爺子的車,完全是靠腳力踩的。儘管路程不長,但老爺子的吃力的勁兒還是讓小丹感到難堪,她覺得是自己體重的原因,導致老爺子腳力的困難。所以在車子過了“大捷門”牌坊後,小丹就下車了,給了老爺子30塊錢後,竟然臉紅的跑進了巷子裏。巷子不長,卻也不短,進來的時候,她瞄到巷口掛了個牌子,上頭寫着:衆人巷。

或許是磚頭的顏色,一條三人並排可行的巷子,顯得灰淺。與徽州的巷子比,衆人巷少了些歷史的斑駁和印跡,但再比,又多了些大氣和肚量。磚頭的格局很清晰,但脫落的牆體還是證明了時代的變遷。小丹沒有回頭,也沒有轉身,她好奇的朝着巷子裏頭走去。一邊走,一邊摸着還是有些斑駁的磚牆,巷子裏竄出一陣風,但風中竟然還摻和着一股顏料味。小丹有些吃驚,來不及給巷子留個影,就奔出了巷子的另一頭——眼前頓時是一條河。

如果按老爺子在路上介紹三河的來歷的話,那麼她眼前的這條河應該就是小南河了。儘管小丹還是不太確定,但眼前這條緩緩流淌的古河,正與杭埠河、豐樂河相交。冬天的河岸,顯得單調。儘管一排排古民居錯落有致的倒影在河上,儘管老樹的枝條在風中搖曳着,但沒有生氣的古河,此時流淌的水聲,是顯得那麼平靜。

揹着包的小丹,佇立在河岸,她站在一棵斜着身子,半懸在河上的老樹的邊上。風中仍是摻和着顏料的味道——那是水彩的香氣。熟悉的味道,讓小丹很興奮。

曾經,她想揹着畫板,帶幾隻在老街買的毛筆,還有幾張宣紙,準備隨時大打出手。如今,她是揹着旅行包,帶着相機,兜裏放着一隻筆還有一個迷你記事本。做畫家的夢想,小丹是不敢想了,做攝影師的想法,小丹是沒有想過的,但關於作家,小丹覺得,還是平時寫寫小文章,積累點生活的常識吧。順着河岸,她尋找着風中的香氣。

古老的河流,平靜的像是正在河岸洗滌的婦人,儘管哐當哐當的棒槌聲,在古河上蕩起一陣又一陣的回聲。但河流依舊平靜,昔日的野性,似乎是隨着年代的過去,變得有些沉澱了。又或許是冬天退水的原因,古河的寧靜有種秀氣的含羞。單一的枯澀並沒有讓古河褪去顏色。婦人上身穿着的那件紅色棉襖,像是枝頭上,擠出的一朵紅梅,格外的嬌豔。小丹又開始想入非非了,婦人倒影水中的容顏,讓她想起了中國古代第一美人西施。或許,古河的岸堤在百年前,也曾出現過一位出水芙蓉羞煞游魚的美人吧。

按捺不住興奮,她拿起相機,拍下了婦人擡首一笑的畫面。

但卻不知道,她拿着相機的身影,被畫在了紙上。

古橋上,畫家的目光,從一個繫着玫紅色大圍脖的女孩跑出巷子的時候,就沒有再轉移其他地方。他的視線,跟着小丹的腳步,看到了古河也看到了婦人。但更是看到了一個拿着相機的攝影師,正對着一個美婦人拍照的時候,他發現三河鎮,像是回去了一千多年前,晚清的時候。古老的河流邊上,正走着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誰家姑娘!

畫家的畫筆沒有因爲癡望,而停下紙上揮彩。

而小丹,也不會想到,當年西塘秋雨的邂逅,竟然會在三河有所續緣!只是過去的故事,與今時有些似曾相似。小橋流水的錯覺,古鎮煙雨的初遇,小丹的眼睛竟然有些模糊了。——天氣預報說,三河這兩天會有降雨天氣,雖然小丹是做好了準備,但冬雨綿綿的天氣裏,竟然還有些煙雨朦朧的錯覺。

正當小丹準備卸下揹包,翻找雨傘的時候,她發現古橋上,站着一個拿着畫筆,正看着自己的男人。小丹有些吃驚,難道風中摻和着香氣,正是來自古橋上?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七

從小,我對攝影情有獨鍾。攝影,在我心中是那樣的美妙,那樣的神奇,看着那些漂亮的攝影作品,我的心總是蠢蠢欲動,終於,無數次的渴望過後,我漸漸地拿起相機,開始了自己的攝影生涯。

沒想到,自從愛上了攝影,生活在我眼前再也不是那樣平淡呆板,而是生機勃勃,彷彿一層面紗輕輕地被揭開,一切都變得大不相同……

愛上了攝影,才發現,平日平淡無奇的小花園是這樣生機勃勃、千嬌百媚。在這裏,假山高高的聳立着,展現着它獨特的魅力和巍峨的風姿;睡蓮優雅嫺靜地開放着,像一位嬌媚安然的美仙子;桂花冷傲地打開它米粒般的小花朵,把幽香灑向廣闊的大地;三角梅恣意地怒放着,一片豔紅嬌嫩;蘭花悠閒地搖曳在風中,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娃娃;茉莉花在風中燦爛的微笑着,把幽香撒向花園的每一個角落;嬌媚的的月季花也來湊熱鬧,把碩大的花兒捧現在人們面前;熱鬧的還有那不知名的小花,搖曳在微風中,各自爭奇鬥豔。在這裏,醉人的還有那些盆景,或蒼翠,或古樸,或俏麗,美輪美奐,絕妙無比。還有那些小樹,翠綠的、墨綠的、嫩綠的,織就了一片綠的海洋,這裏那裏是小花園,分明是美輪美奐畫的世界……

愛上了攝影,才發現,平日裏司空見慣的邕江是這樣的美麗多姿。美麗的邕江像一條玉帶悄系在南寧的大地上,南寧因邕江而增輝。且不說邕江邊上高聳的蒼翠如滴的樹的海洋,給邕江平添了古樸蒼翠。也莫說點綴在邕江上的來來往往或靜止不動的船隻,或劈波斬浪,揮灑在邕江上;或優美的悄立,靜靜地停泊,構成了一副唯美的畫得世界。但是邕江自身的氣勢,就已很迷人了,滾滾的邕江水奔騰不息的向下遊流去,彷彿是一匹野馬,奔騰的氣勢一瀉千里,大有大江東去之豪邁。當然,也有靜若處子之溫婉,靜若處子的邕江,清風徐來,微波不興,像一面鏡子端放在大地上,委婉迷人,魅力無邊……

愛上了攝影,才知道,平日裏熟視無睹的南寧是這樣的美不勝收。成片的高樓一棟棟、一座座高聳雲天,或古樸高雅,或清新俏麗,或熱烈奔放,把美麗的南寧打扮的多姿多彩、美不勝收。大街上,椰子樹像排列整齊的士兵,靜靜地等待着首長的檢閱,各色花兒在微風中怒放着,嬌媚豔麗、風情萬種,好一片旖旎的南國風光!最迷人的是南寧的夜晚,夜晚的南寧,別有一番景緻,街燈如長河般蜿蜒流淌,組成了南寧晚景的主旋律,街燈下是車的長流,也是燈的長流。每座樓房都閃耀着燈光,像一顆顆發出耀眼光芒的寶石綴在大地上,霓虹燈散發着七彩的的光芒,絢麗無比,又如夢如幻,給人以似夢似幻的感覺,迷人極了……

愛上攝影,才知道,生活在和諧社會的人們,是這樣的美麗和幸福。看!那公園裏晨練的老奶奶、老爺爺,是這樣的美。滿是皺褶的臉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像一顆不老鬆紅。瞧!那迎面而來的紅領巾是這樣的健美、茁壯,純潔的眸子裏盛滿了對現實的感恩和對未來的渴望。聽!那首著名的《搖籃曲》被母親輕輕地哼唱着,母愛的光輝成就了天下最美的女人。還有,那些最熟視無睹的臉上的滿意的笑、由衷的歡快、淳樸的掛念、慈愛的關懷,都是那樣的美,那樣的美……

愛上了攝影,才讓我明白,生活中,美時時都在,處處都有,人們所缺少的不過是那顆發現美的眼睛!

愛上攝影,美的景物、美的事物,時時處處縈繞在我的身邊,我的生活重又變得流光溢彩,魅力無窮,充滿魔力!

愛上攝影,真好!

與攝影相關的美文 篇八

寫這篇文章似乎有點“愚弄”讀者的嫌疑,因爲我根本不懂攝影,只是把攝影當成了自己的一種興趣來看待。

但是彆着急,我也想通過這麼一篇文章,把自己近年來在所謂“攝影”過程中遇到且能想到的點滴講出來,和那些跟我一樣,對攝影這門藝術如癡如醉的朋友們做個交流。

或許你會笑話我,我初次接觸攝影時用來照相的是一部諾基亞手機。

那時我還在西寧晚報做通訊員,記得每天揹着一個小皮包,拿着那部諾基亞手機幾乎轉遍了西寧市的大街小巷。

哪的電線杆倒了、哪的行道樹遮住了公車司機的眼睛,或者哪的窨井蓋丟了,我都要用這部手機拍下來,之後發表在報紙上的“曝光臺”裏。

我沒有穩固的新聞來源,所以完全是憑藉着自己的運氣和能力在摸索着做一些基本的新聞採集工作。

即便如此,我拍的照片以及寫的新聞稿大多都能見報,每個月在衆多通訊員中也能最先完成發稿任務。

那時的我雖然每天在跟攝影打交道,但對攝影全然不知,更無興趣可言,我僅僅是出於完任務的心態擺弄手中的“相機”,從事“攝影”工作。

當然,我心底裏還是會很羨慕那些經常帶着照相機出去採訪的老師們。

我時常想,假如自己也有一部照相機,採訪時在人羣裏可能會更顯“記者範兒”。

後來我去青海青年報做了幾個月的實習記者,新聞部劉天遠主任對我的啓發很大。

他對我的寫作水平基本上持認可態度,但十分不滿意的就是我的攝影,他經常抱怨我拍的照片不行,並讓我下狠心學習。

他曾突然給我一部單反相機讓我出去到廣場上拍照,當時搞得我是一頭霧水。

我想不通,身爲記者不搞文字搞攝影有何意義,更不明白他到底想讓我拍什麼。

而即便想不通,也恰恰是那次,讓我有了初次與單反相機接觸的機會。

同事小殷是攝影記者,每次一有她的採訪,主任都會讓我跟着去學習。

在青年報屈指可數的日子裏,我從小殷那學會了如何用單反相機的“p”檔(全自動)拍照,以至於在以後相當一段時日裏用單反照相,我都會習慣性的選用“p”檔。

慢慢的,我也意識到攝影並不簡單,寫作和攝影本身就是記者的看家本領。

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人在攝影方面對我影響特別大,就是我的好哥們飛鷹。

當時還在四川上學的他會經常拍一些校園風景照發到網上,其眼光獨特,技巧嫺熟,拍的照片給人的視覺效果非常棒,這也在隱隱約約中促使我對攝影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飛鷹買過很多相機,我的第一部相機就是他淘汰下來的一部“富士”牌數碼相機,當我從他手裏接過這部相機,心裏簡直樂開了花,別提有多高興。

飛鷹的這部相機解決了我工作中無相機拍照的切實問題,也讓我有時感覺拿不出手來的那部“諾基亞”手機免去了“身兼二職”的繁重任務。

除日常的新聞攝影外,一有閒暇時間,我也會試着用這部相機拍一些風景照。

之後在大公報做記者,我才真正自覺地走近和了解攝影。

因爲報紙本身輻射面很廣,所以社裏對新聞稿件中圖片和文字的質量要求極爲苛刻,這自然也逼着我在攝影方面加強了學習和探索。

社裏專門爲我配備了一部單反相機,加之外出採訪的頻率非常高,照相的`機會也就很多。

當時人民日報的施哥、青海青年報的小殷都是我的新聞搭檔,他倆是專業的新聞從業者,每次出去採訪都會教我如何構圖、如何拍照等等,這樣一來,我自然就汲取了不少與攝影相關的知識,並逐漸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會時不時的跑到山上,來到河邊,找一目標瘋狂的按下快門,我迷戀於拍照時心跳、呼吸聲與快門發出的“咔擦”聲融作一體的感覺。

時過境遷,我離開曾無限熱愛着的記者行業快兩年了,似乎也已適應了這些不再“寄生”的每個日夜。

我丟棄了每天一兩篇框架內千字左右的消息、通訊的寫作技能,卻仍舊保留着攝影。

我甚至有點慶幸,不再爲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務而按下快門,也不再爲鑽在條條框框裏寫下一些絞盡腦汁的“豆腐塊”文章而頭疼難眠。

如今,攝影和寫作於我完全是種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的興趣,更是爲所追求的一種積極陽光的生活姿態。

我把一些照片和隻言片語發到博客上,得到了編輯老師的推薦鼓勵和網友們的支持,我想,這完全算得上是一種“誤打誤撞”,因爲我不懂攝影,更不爲攝影而攝影,我僅是憑藉內心一些亂七八糟的感覺,讓自己在這個容易浮躁、迷失的年代裏維繫僅有的一點興趣。

也有網友在博客上留言讓我多寫寫文章,很多時候當我被一些事物所打動,疲軟的我竟怎麼也不知道該寫些啥,一時間感覺內心空蕩、言盡詞窮,索性就以拍這種方式儘可能不被遺漏的表達出心聲,記錄下所感。

同時,我也很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周圍更多的人們,其實生活有時的確很美好,處處陽光燦爛,誠如高曉鬆說過的一樣: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