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研究性學習課題通用多篇

新版研究性學習課題通用多篇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篇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意義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在知識驟增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改革實驗的重要目標。

2、自從20世紀70年代合作學習運用於課堂的研究開展以來,合作學習就一直是學校教學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課題。雖然我國學校的合作學習研究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特別是近年來,在研究者的努力倡導和實踐者的積極推動下,合作學習成爲教學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已經不可估計。

3、21世紀最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識的人才。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卻因爲從小受到溺愛和嬌慣,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強,不願意也不會與他人合作。這種心理必將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重視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的培養,是時代交付基礎教育的責任。

4、當前語文教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沒有擺脫所謂“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這樣一種學生被動受動的局面,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告訴學生,這種現狀與現代教育理論嚴重脫節。基於此,我們決定實施“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校本課題實驗。

二、意義

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中,與傳統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提高認知能力,提高對問題的探究思想,同時也是科學地發現和分析問題、科學地下定義的必要前提,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必要條件。

三、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如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2、通過課題研究,全體教師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如何能迅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技能,與新課程同行,隨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形成一支具有較高業務能力和先進教育思想的高素質教育隊伍,全面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這是我們研究探討的方向。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在本課題研究中,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而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探究學習則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我們所指的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原有的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1、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否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展自身的主體性的過程。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2、合作學習是一種雙邊和多邊活動,既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又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學生羣體、學生羣體與學生羣體等彼此間的互動,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合作學習能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使教學過程遠遠不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3、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它堅持“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

(三)與本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包括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及觀點)

課題的核心理念

隨着新課程標準如火如荼的實施,其核心理念“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課程改革正成爲轉變學習的一場革命,學習已成爲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創設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貼近的各種情境中,自主與合作地探究,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課題的界定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一定的環境中教與學活動各要素之間的穩定關係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樑。

所謂“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發展能力爲主要目標,以“激趣導入——自主品讀——質疑探究——合作互動——遷移實踐”爲教學流程,解決學生怕學、不想學、不會學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國中語文教學質量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簡而言之,即自由主動地學習。它是一種建立在對所學東西有一定的興趣,學習目的較爲明確,學習態度較爲端正基礎上的創造性的學習。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獲得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所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學研究,國內國際上有着轟轟烈烈的開展和討論,

西方教育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倡導自主學習,並將其作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70年代,自主學習進入語言學習領域。“歐洲議會的現代語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學習中心,其宗旨就是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他們認爲自主學習就是“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認爲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確立學習目標;(2)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3)選擇方法和技巧;(4)監控學習過程;(5)評估學習結果。美國研究自主學習的權威心理學家齊莫曼(Zimmerman)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與一些心理學家致力於自主學習研究。他在總結了以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只要是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爲三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那麼其學習就是自主的。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併成爲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爲“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探究學習最早提出在學校科學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數教育者認爲科學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直接教學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科學知識、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國科學進步聯合會的發言中第一次對這種方法提出批評。他說,科學教學過於強調信息的積累,而對科學作爲一種思考的方式和態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杜威認爲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從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爲一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明確了。

國內情況: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楊福家教授的“優質基礎教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運教授的“時代呼喚人文精神的迴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等。目前國內中國小“自主、探究、合作”課程開發,但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表現爲:①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輕考慮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習慣;②重精講多練,輕考慮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③重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輕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④重城鎮學生的學習研究,輕考慮農村廣大國中生的學習實際和心理特點;這些現象更是造成我們農村國中語文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句話,其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的學習是主動的,是通過對外部信息的選擇和加工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呈現者,他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共同參與學生的探索,引起學生間的交流、質凝,從而使學生不斷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構清晰、完整的認識結構。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要有效地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生必須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體現了學生的主動發展思想和主體發展地位,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是爲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創設有利於學生髮現創新的信息平臺,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

3、理念。

“關注學生髮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程標準強調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新課程目標體系,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強調教學中的“民主、交流、互動、對話”。強調“經歷與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提倡課堂開放,努力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主陣地

4、在課題研究當中,我們要參閱中外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和科研成果,以此指導我們的科研實踐。教育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和某些哲學理論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四)研究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研究重點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探索一條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2、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過實驗,全體教師積極更新教育觀念,迅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技能,與新課程同行,隨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形成一支具有較高業務能力和先進教育思想的高素質教育隊伍,全面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內涵概述:

1、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爲主體支配自己權力的意識、能力,集中表現爲自尊、自立、自強等自我意識以及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等,充分體現了個性化學習。心理學家布希爾指出,創造力的形成離不開個性這一因素。無數事例證明,有個性的人,纔有思想,屬於自己的獨特思想,纔有奇才,才能創造。

2、合作學習:(美國威廉·格拉塞)又稱小組學習,它是指一系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以便通過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習情感和同伴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其爲相對於個體學習的一種小方式。合作學習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發學生髮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係,由於學習任務共同承擔,問題也就容易解決。

3、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爲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從語文學習內容中選擇和確定探索、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它着眼於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2、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3、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4、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學習行爲及學習能力的評價的實踐與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一)課題研究的重點: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中學習目標選定的有效方法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優化與調控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難點:

1、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優化與調控策略;

2、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中,在控制狀態、半控制狀態、學生自組織狀態下的教學評價標準及方法。

(五)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研究的思路:

一、確定研究方向;

二、分解研究問題;

三、理清研究思路;

四、推敲課題名稱;

研究的方法:

(1)、資料文獻法:收集國內外相關理論資料,提供關於教學方式方法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追蹤調查學生的心理行爲、能力表現、成績等狀況,爲研究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提供可靠依據。

(3)、個案分析法:把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逐一分析,找出前後差距,總結經驗。

(4)、行動研究法:課題組的教師做好全校教師教學方式方法隨堂聽課跟蹤,定時交流,並將效果較明顯的個案寫成研究報告。

(5)、經驗總結法:實驗探索、交流總結、形成理論、推廣經驗。

研究性學習課題 篇二

從穿着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爲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與文化。

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與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着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着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與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爲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與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與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與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爲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與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爲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後,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範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信息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學習課題 篇三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徐元江

李莎莎,遲曉彤,欒軍政,張寧,孫祥傑,滕釗,

人與自然 研究方法 調查實驗

世界範圍嫩的毒品危害着人類,高中生是長身體的時期,一旦染上毒品將荒廢學業,很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淵。

認識毒品的種類,瞭解毒品的危害,構造築起拒絕毒品的防線,讓學生健康成長。

李莎莎負責活動記錄、資料保管的整理、陳述報告;遲曉彤負責上網及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張寧孫祥傑負責訪問校內外老師;滕釗等其他同學負責實地考察。

一、上網收索毒品的種類、

二、調查毒品的危害種類,

三、參觀戒毒所,瞭解毒品的危害。

塑料垃圾的合理處理。

圖書資料、各類科學書籍、相關報刊、實驗室設備。

調查報告

文字、數據、圖片

簽名:徐元江 10月19 日

進戒毒所考察有難度。

研究性學習課題 篇四

茶是中國的第一大飲料,海南的茶葉在中國茶行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珍惜品種多種多樣,茶葉加工技術純熟,產茶地面積廣闊,特色茶葉風靡全球。爲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研究課題: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

小組組長:汪靖惠

小組成員:毛彪蔚 汪靖惠 柯維凌 餘嘉宏 周宏駿

指導老師:樑振峯

研究方法及步驟:

1、分組,分工;分別進行上網查詢,查閱書籍,問地理老師等。

2、對查來的資料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用的信息 。

3、對信息進行整編,整理出一篇報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葉衆所周知,品起來更使君感覺到絲絲清爽,蕩氣迴腸。那麼,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 海南又具備怎樣的優越條件致使能種植出這麼好的茶葉呢 對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在學校全面展開的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小組5人與指導老師一起提出了這個課題。這個課題的側重點在於分析與取證,結合茶葉的生長環境,與海南主要種植茶葉的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相比較,得出結論。這個調查報告主要結構是:先介紹茶樹普遍的最適生長條件,再依次列舉海南茶葉主要分佈地――五指山,白沙及萬寧中的特產茶葉,及它們生長所需要的環境,通過介紹上述三地的自然條件,最終得出結論。

茶樹生長對氣溫和熱量的基本要求 :

茶樹喜歡溫暖的氣候條件,對溫度和熱量有一定的要求。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茶樹才能生長良好。氣溫在10—35度之間時,茶樹通常能正常生長,在20—25度時生長最快,氣溫超過35度時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穩定在8—14度時,茶樹的越冬芽開始萌發。氣溫降到15度左右時,新梢就停止生長,但根系一般在溫度低於8度時才停止活動。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茶樹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長,處於休眠期,在某些地區由於冬季溫度過低還會造成凍害。除了對溫度要求外,茶樹對積溫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況下,一年之中大於10度的活動積溫越多,茶樹的生長時期就越長。茶樹每萌發一輪所需的大於10度的活動積溫爲760—1060度。(海南島年平均氣溫在23度左右,最冷也超不過5度,這就爲茶葉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水分條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證茶樹正常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氣溼度太低,對茶樹生長不利。降水是茶園水分最主要來源,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樹生長期間,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於100毫米。當月降水量少於50毫米時,茶樹缺水。空氣相對溼度對茶樹生長也會產生影響,一般認爲,在茶樹生長期比較適合的空氣相對溼度爲80%—90%,低於50%對茶樹生長髮育不利,而且使茶葉質地粗硬,品質降低。(海南島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毫米左右,最低也在950毫米以上,所以空氣溼度較溼,茶葉水分多,味道純。)

茶樹生長對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樹對土壤條件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特別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最爲適宜,ph值高於6。5的土壤不能種植茶樹。我國適合種茶的土壤主要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附:海南茶葉分佈圖

五指山市年平均氣溫22。4℃,無寒冬,無酷夏,四季如春。在那出產的主要特色茶葉是苦丁茶與水滿茶。

苦丁茶(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屬冬青科植物,適合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據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爲百病,火降則上矣,“唐代名醫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標準藥性大辭典》亦載“苦丁茶味甘苦,性寒無毒,爲涼肝散風要藥……“可見苦丁茶具有:降血壓,血脂,消熱消炎,防齦解酒,消帶減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理療保健功效,適於日常飲用,是理想的純天然綠色保健飲品,“取於天然,飲得自然“。海南島五指山脈,海拔1867米,常年雲霧繚繞,雨水充沛氣候溼潤土質疏鬆肥沃,是苦丁茶最爲理想的生長地區: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五指山苦丁茶獨具一格的品質。因此,海南五指山苦丁茶才如此享譽海內外。

水滿茶

水滿茶也是海南綠茶中至高無上的貢品茶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於雲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萬畝以上,現有移植。茶樹植株爲喬木型,大葉種,樹姿直立,分枝部位高,葉橢圓形,葉面隆起,葉齒淺稀鈍,芽葉無毛,樹高11~12米,樹幅7~8米。主要分佈在五指山區,產量少,適宜製作綠茶。之所以是貢品,是因爲水滿茶的生長條件太獨特了,置於高山雲霧之中,只有雲霧繚繞,恍若仙境的五指山山腰才能滿足其生長條件。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產於海南省五指山區白沙黎族自治縣國營白沙農場。白沙黎族自治縣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形爲東南高,西北低,山地面積佔41。9%,全縣大小山峯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20多處,南部鸚歌嶺爲最高峯,1812米,是僅次於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山。全縣大小河流30條,其中流經境內的南開河,石碌河,珠碧江爲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縣屬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溫多雨,光熱充足,全年日照20xx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21。9℃~23。4℃,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區氣候特點突出。產茶區位於該縣鸚歌嶺下方圓10公里的小盆地。這裏四面羣山環繞,溪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充盈,雲霧瀰漫,氣候溫和,是屬於高山雲霧區。年均陰霧日長達215天,月均氣溫16。4~26。9℃,溫射光合作用強,乃是天然的產茶之地。白沙境內的國營白沙農場是白沙綠茶的主要產地。目前白沙農場的茶園面積已發展到5000多畝,種植的茶樹爲海南,雲南大葉與福建水仙,烏尤四個優良品種。其特點爲:葉之更換,花之發育,實之結成,均爲局部進行,因此茶山常年翠綠,四季枝葉繁茂,芽長柔嫩,優質高產,1993年幹茶產量已達五千擔。

萬寧市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差小,積溫高。年平均氣溫24℃,最冷月平均氣溫18。7℃,最熱月平均28。5℃;全年無霜凍,氣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長,年日照時數平均在1800小時以上。

鷓鴣茶

東山嶺的鷓鴣茶有名氣,那是因爲茶樹吮吸了當地土壤裏酸鹼適度的豐富有機物質,受益於山川靈氣,雲霧,香露,茶葉長得綠油油,毛茸茸的。新摘的茶葉放進嘴裏品嚼,起初有一絲苦澀味;接着就是沁透肺腑的馨香。經過科學加工處理後的茶葉,色澤清亮,味似甘草,芬芳沁人。科學分析報告證實,鷓鴣茶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9種物質和17種氨基酸,其中可溶性鈣和鎂元素含量甚高。這也應證了萬寧實有的中性且高度肥沃的土壤。

其實在海南生長的特色茶葉還是非常多的,我們在這裏只是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所談到的內容還是屈指可數,肯定不能滿足讀者及學校的要求。以後的地理學中,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的關於植物種植的環境,我們研究課題的中學生,海南茶葉協會,海南有關的學者也將繼續努力,爲着力解決海南的茶葉種植,發展,銷售,前景作出貢獻。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篇五

【問題的提出】

“播種行爲,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一位哲學家如是說。習慣作爲行爲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義何其重大。“學習習慣”是習慣的一個方面,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通過不斷的重複與練習,從而形成並發展爲個體一種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爲的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習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於中學生來說,由於其行爲習慣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堂學習習慣尤其重要。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只追求學生表面上學習的熱鬧,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許多老師缺乏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經驗,不知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數學學科教育以它獨有的優勢,成爲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得天獨厚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着他們的學習成果。本課題將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

1、環境方面:人的思維的發展,要靠內在的動力,也要靠外在的條件。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個性的環境和心理氛圍,有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針對數學教材的通用性、共同性、簡約性而提出來的。

3、學生學習數學不應該是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應讓他們“做數學”。強調要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

4、引導和幫助學生將“已知”的數學知識“還原”成“未完成”的數學,逐漸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必須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和數學《課程標準》思想,在 “十二五”課題研究的帶動下,結合班級及數學學科特點,在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構建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實施創造性思維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策略,使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一定的創新動力。據此,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

1、通過研究,建立民主、寬鬆和愉悅的學習環境,培養敢於嘗試、敢於實踐、敢於想象的精神。

2、通過研究,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

3、通過研究,實現學習方法的轉變。

4、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養成認真鑽研、敢疑敢問、敢冒風險的習慣乃至精神。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課堂學習的習慣。

2、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與演繹。

3、弄清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安排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係機理,探究數學課堂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如何設計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中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設計。

【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的良好情感環境,其次,教師在組織藝術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開展活動,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結論,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最後,要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學會知識的遷移,進行應用性、擴散性實踐,自覺地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第二,研究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2012年3月起,至2012年4月,爲課題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準備材料,校內論證,撰寫《課題申報評審書》,申請立項。目前,本階段工作已圓滿結束。

第二階段:從2012年4月起,至2012年5月,爲課題起步階段。主要任務:重新審視《課題申報評審書》,進行課題開題論證,制訂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從2012年5月起,至2012年7月,爲課題具體研究階段。主要任務:按計劃進行研究,積累研究的過程資料與個案材料,進行課題中期評估,根據中期評估情況優化研究方法。

第四階段:從2012年7月起,至2012年12月,爲課題結題鑑定階段。主要任務:對研究過程進行總結,撰寫研究文章,撰寫結題報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請、接受結題評審。

本課題研究擬使用以下四種研究方法:

1、文獻法:以經典的創新教育和藝術教育理念爲指導,廣泛吸納國內外的實踐成果,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

2、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3、行動研究法: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強調實踐和探索,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

4、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事例,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揭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

【預期研究成果】

一、文本成果:

1、《中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題結題報告;

3、相關論文、教學敘事。

二、非文本成果:

1、在學年檢測中,班級合格率、優秀率明顯高於其他班;

2、學生參加縣以上學科競賽,獲獎率、獎勵等級明顯高於其他班;

3、通過研究,努力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

【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數十年曆史的集鎮中心學校,又是我縣課改基地實驗學校之一,開展課題研究有相當的文化基礎與實驗基礎。

本課題主持人對數學課堂中的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培養有一定的研究,曾參加過省級課題一項縣級課題的研究,有良好的個人科研習慣與素質。課題主持人具有本科學歷、十多年教齡、較強的業務能力、具有較強的思想水平、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組織能力。根據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對本課題研究必須的物質,學校將給予保障。

因此,本課題研究必將取得預期的效果。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篇六

一、課題名稱:

山水與文化

二、課題組組長:

王君傑

成員:王澤琛,王文周,楊帆,白松,閔超

三、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中國山水千姿百態,可謂得天獨厚;中國又是文明古國,歷代人文薈萃。這自然與人文的兩大特點,孕育 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山水文化。中國衆多的名山勝水,不僅自然景觀雄奇秀麗,而且沉積着深厚的文化,閃耀着 燦爛的異彩。所謂“中國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蘊涵和引發的文化現象。這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 人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顯著的地位。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山水文化具有多層面的價值。當今世界,旅遊越來越普遍地成爲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內容,人們以 這種活動來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國風景名勝區遍及全國各地,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旅遊業被稱爲我國的“朝 陽工業”,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的“無煙工廠”,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很大。中國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國風 景名勝固有的獨特魅力,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欣賞她們的美,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遊 覽我國風景名勝,熱愛我國風景名勝,理解我國風景名勝。這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這是第 一層面的價值。中國山水文化保留着歷史的足跡,又是瞭解中國文化及其發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國自古就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把遊歷與讀書相提並論。許多風景名勝區都保留着豐富的實物資料,生動地體現 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發掘中國山水文化的這一層面的價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發揚中國 山水文化中蘊涵的優秀民族傳統,這是它更深的一個層面的價值。

五、預期成果:

瞭解山水文化的行成與本質,特點與形態,立足於當下從新時代的高度去理解人與山水的關係。

六、研究方法:

蒐集資料,問卷調查

七、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分爲3個小組

第一組:王君傑,王澤琛負責制定問卷與發放。

第二組:王文周,楊帆整理和蒐集資料。

第三組:白松,閔超打印文件及最終整理。

2、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發放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於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篇七

指導教師:

課題組成員: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水意識,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 水的性質極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通過及時調查分析,發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水觀念,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爲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 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訪 談:

資料查詢: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 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採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並向受訪者派發問卷(可開展網絡問卷)。

2、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3、將網絡書籍中的相關內容,數據加以分析整理。

4、根據整理內容設立相關報告。

5、修改、整理報告與論文

可行性:分工明確,組員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關事務,將報告完成。

預期的成果:論文

(結合實際,附操作點,將調查結果反思等加入其中,運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學們節水)

總結:同學們實踐能力增強,加強學生節水保護水的意識。

體會:在研究性學習中,同學們鍛鍊了實踐組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也對節水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次調查讓自己有節約的意識行動,從節約每一滴做起,更增強了工作能力,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