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課題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新版課題研究方案精品多篇

最新課題研究方案 篇一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小學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爲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爲主,以文字爲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着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20xx年6月——20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20xx年8月——20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20xx年10月——20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20xx年6月——20xx年7月

3、《圖解語文》20xx年8月——20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20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20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20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20xx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課題研究方案 篇二

一、研究背景: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反對填鴨式、注入式教學,解放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已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面向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學習上獲得主動、自主和獨立。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語文課題組將在上級相關部門和學校教科室的領導下,以推進課程改革爲核心,加強我校的教學常規建設,完善我校的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大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認真進行課題研究,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爲學生創設和提供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語文薰陶。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研究的總目標: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2、拓寬學生自主性閱讀的渠道,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讓學生能讀通文言文。

4、通過無命題自由習作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審題,立意,自由寫作的能力。

(二)預期目標

1、使學生"會學"、"善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特別是在學法指導方面的能力,並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探索國中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途徑及方式,形成系統、實用、開放的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法指導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課題組,形成管理網絡。由校長顧問,教導處監督,教研組長組織實施,教研組長、組員具體開展,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運行。

2、注重教師培訓,加強理論學習。

實施"學法指導"的實驗研究,對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業務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組內首先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弄清"學法指導"的實質和任務,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

3、強化過程,加強全程管理。

首先開展課題研討活動,使研究者明確研究的任務和目標;其次是加強調查研究,把握學生在實驗前、中、後三個不同階段的學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實施指導,不斷修正課題研究方案,使課題研究工作更趨科學化和規範化;再次是開設學法指導課,選擇課題承擔者根據各自研究的內容上好實踐課,供大家觀摩學習;第四是督促全體組員不斷總結,積極撰寫論文、心得體會、個案分析等。

三、教育實驗研究法的一般程序

1、準備階段

(1)選定實驗研究的課題形成研究假設

(2)明確實驗目的,確定指導實驗的理論框架

(3)確定實驗的自變量

(4)選擇適合的測量工具並決定採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從而明確評價因變量的指標

(5)選擇實驗設計類型,確定控制無關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實驗的實施階段

按照實驗設計進行教育實驗,採取一定的變革措施(實驗處理),觀測由此而產生的效應,並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數據等。

3、實驗結果的總結評價階段

要對實驗中取得的資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確定誤差的範圍,從而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最後得出科學結論。在實驗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實驗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三

一、問題的提出

處於世紀之初,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更爲嚴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機的挑戰。當前,素質教育全國展開,落實德育首要地位,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作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基礎素質培養。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就成爲當前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人類已進入信息社會,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民族的地位越來越取決於綜合國力的強弱。教育系着社會的轉型,科技的高速發展,民族復興之大任。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對我們產生重大的影響,由此產生的新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抉擇。在這種情況下,必將對學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市教育工作會議又進一步明確了“素質教育德育是核心”。爲了保證核心地位的確立,必須研究新問題,適應新情況,開創新局面。這種新局面不是從形式上、內容上的花樣翻新,而是從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來入手的。德育實效性的高低來自於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運用,而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的程度如何,取決於德育科研。

我校1995-1997年期間,部分班級就德育的實效性方面進行過實驗性嘗試,首次編印《沙河中學學生手冊》,形成了學生德育目標量化考覈方案。在此基礎上,1997年秋季,全校性開展德育目標量化考覈試驗,學生德育目標和班級日常行爲規範量化,特別是1998年2月針對探索德育實效性修訂了《沙河中學學生手冊》,爲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有所突破,組織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有豐富教育教學教研能力和經驗的書記、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師及語文教師等,組成德育科研小組。1998年5月19日確立《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課題,通過全校學生和部分兄弟學校部分班級學生的調查,分年級探討德育實效性研究,着重從起始年級開始,選初20xx級1班(好班)和高20xx級2班(差班)對比,20xx級1班(好班)和高20xx級3班(差班)對比,在四個班級分別着重進行“道德品質培養”、“行爲習慣訓練”、“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質輔導”。通過調查研究,對比實驗,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考慮社會對思想道德的要求的層次結構,恰當確定學校的德育目標和內容,從點滴開始,重實際效果,真正打好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但由於人員變動(有的主研人員退休、調動)等原因,一直沒有正常開展研究。現經天城教研室同意,繼續開展《德育實效性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理論思考

(一)社會實踐與拓寬德育途徑

社會實踐這一德育途徑是溝通校內校外、學校與社會的橋樑,它能使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投入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親身感受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是學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對社會實踐重視不夠,活動單一,只重講授和理性理解,這是德育的失誤之一。學校應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生產勞動、科學考察、遠足等。組織社會實踐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學理論爲指導,嚴密設計方案,明確活動目的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讓社會實踐紮實、有效的發揮其德育功能。

(二)學生個體發展需要與可能的德育內容

近幾年,我們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心理品質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觀教育卻是比較薄弱的。學生最需要的德育內容是個人修養、自我保護常識和文明公約。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又各有側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識、國中生是自我教育。這些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他們各自生存發展中急需要指導的,而這些內容在學校德育中卻是欠缺的。由此我們認爲學校德育內容依據社會教育目標和德育目標及學生品德發展、年齡特徵選擇基本的、系統的內容進行教育,以保證實施內容的完整性、穩定性,防止隨意性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依據學生品德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可能,使內容與學生的品德發展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纔是學生可接受的、發展性的德育。學校德育也應增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容,諸如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消費觀念、權利保護等,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怎樣選擇學生需要的德育內容是取得實效的保證,學校應在選擇內容時既要依據綱要,又要切合學生品德實際,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三觀教育,因爲學校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陣地,是傳播現代科學與現代文明的殿堂,學校德育理應加強對學生三觀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

增強師生雙向溝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則,德育在這方面是薄弱環節,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還是對學校、教師工作,初、高中學生的評價都有顯著差異。他們的年齡不同、年級不同,評價的水平也不同,對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樣。而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真正瞭解,教育缺乏針對性。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德育工作纔會有實效。教師既要考慮兒童品德發展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又要考慮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成熟期,以採取合理措施,促其質變或飛躍,引導他們健康發展。如高中階段是學生由幼稚狀態發展爲初步成熟的關鍵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因此學會做人是學校德育的根本任務。目前高中教育往往是大學聯考硬目標衝擊德育軟任務,使學生對學校德育效果的評價明顯低,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研究證明:當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及需要相對應時,就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相反。

(四)學生主體參與德育方式

建立學生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是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學生們喜歡自己搞的活動,不喜歡教師主導下的說教式的內容和方式;他們喜歡開放式的、活潑的教育,不喜歡封閉式的、死板式的教育。而我們的德育,內容脫離實際,方法簡單,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師爲主,沒能考慮到學生的主體需要。儘管“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呼聲很高,但真正落實並不到位,人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僅限於智育,還沒有包括道德發展的主體性。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還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使得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產品”。這樣的德育學生怎能樂意接受呢?其實成人的成熟與經驗,只能具有輔導與指導性,但絕不能代替兒童來做決定,學生有自己的道德選擇和接受道德的權利。因此,要取得實效,首先應解決的根本不是方法、內容問題而是觀念問題,觀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變革。現代德育觀念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煥發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向上的精神,這是以人爲本的思想,即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學校德育只有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纔有實效。

(五)努力提高教師德育素質

提高教師德育素質,是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證。面對德育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進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規律,尋找新方案,就非常需要教師具有科研意識,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於實踐,又要積極參與科研,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增強德育實效。心理診斷與輔導也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新世紀人才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指導。

三、研究內容

德育研究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但任何教育研究離不開對學生、教師、學校的研究,離不開對操作過程的研究,更離不開對未來適應性的研究。這些都是研究確保德育實效性的最重要的研究。

(一)研究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德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人的品德的完善、人格的昇華。所以,以培養人爲根本目的的德育應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作爲最根本的出發點。但是,以往的德育工作,由於受舊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較強調學生是教育對象的一面,而忽視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只是簡單地把學生作受教育者進行灌輸,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而沒有主動參與的需求,久而久之,勢必使學生的主體意識淡化。未來社會的發展靠有主體精神和創造才能的人去實現。因此,我們主張把德育活動過程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求得一種主動的發展,確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當然,主體作用發揮對象,不應僅僅是那些學生幹部或重點中學的學生,而應是全體學生。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我們的德育工作取得最大的實效。

(二)研究教師,不斷加強師德建設

抓好學生的德育必須先抓好師德。我們感到:學生的德育要載體,而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教師的人格。德育的最大效果來自於教師的人格魅力,因爲其中教育的痕跡最少,學生最易接受,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以校爲本,研究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和學校德育途徑

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是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目的是使學校德育工作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範化、制度化、序列化、科學化的軌道。我們認爲,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要堅持以校爲本,重要視探討研究每所學校德育的個性和特色,學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存在於一個個具體的個性之中,只有確立了學校德育工作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學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權,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才能調動學校德育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從這個意義看,德育觀念的轉變更是一種哲學觀的轉變。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以校爲本制訂整體規劃必須以學生實際、學校實際和學校所在社區實際爲出發點,遵循青少年身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心理特點及性別差異,構建不同的德育網絡體系,力求使整體規劃具有科學性、規範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操作,注重教育活動過程的優化

德育貴在實踐。在實踐中,我們感到學校德育工作不應是運動式的,也不能只滿足於搞幾項大型的活動,更不應該只是形式上、內容上的新花樣。德育工作要講求實效,而德育工作的實效來自於操作的優化。從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操作方案,增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在課題組各主研和參研人員制訂初步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課題組制定實施方案並設計評價指標和問卷調查的題目。準備實驗課。

(二)實施階段:

1、問卷調查(前測):20xx年9月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訪談對象爲全校教師和學生。測試後進行統計檢驗。

2、實施方案確立:20xx年10在問卷調查基礎上確立方案。

3、實驗實施階段:20xx年11月到20xx年12月,時間二年(兩個學年)。實驗對象選:沙河中學高20xx級和初20xx級。

4、問卷調查(後測):20xx年9月進行,並進行統計檢驗。

(三)總結階段:

20xx年9月到12月據前測和後測的結果,分析、統計形成實驗報告。

五、成果預測

我們進行德育實效性研究預期目標和成果:

(一)對學校德育途徑:

①個別教育;

②班會;

③社會實踐;

④大型教育活動;

⑤課外活動;

⑥政治課;

⑦各科教學滲透;

⑧團隊會進行探討,完善的理順德育發展思路。

(二)對學校德育內容: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探索,建立合理、分層、序列化的德育目標。

(三)、對初、高中學生對學校德育內容的需求個人修養、自我保護常識、文明公約、交通法規、法律常識進行研究,使學校德育工作具有針對性。

(四)對教師師德規範“熱愛、尊重、瞭解、嚴格要求每一名學生負責的態度實施德育,讓所有學生都到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對教師育德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把握德育內容的能力、靈活運用德育方法的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能力、創設良好德育環境的能力、個別談話能力、轉化後進生能力、教科研能力,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進行探討,培育德育科研人員和德育骨幹隊伍。

(五)對學生思想品德:A熱愛祖國、B熱愛勞動、c熱愛集體、D尊敬師長、E文明禮貌、F誠實正直G助人爲樂、H關心國家大事、I心理調節、J自我教育等進行研究,探尋養成及引導策略。

六、完成課題的條件

本課題由學校直接領導,由分管學校德育的副校長任課題組長,學校政教處、教科室牽頭,組織課題研究組實施,並得到天城教研室有關領導和教研員的大力支持。

課題組組長:陳天明,男,37歲,學校副校長,中教一級,1984年7月畢業於三峽學院物理系專科,1993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1998年至20xx年於西南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教管專業)學習,論文曾在萬州獲科研成果二等獎,天城教育學會獲一等獎。

課題組主研和參研人員均爲大學本科畢業,班主任6名,政治教師2名,政教及團隊幹部3名,地、縣級中青年骨幹教師6名,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2名,他們的論文多次在全國及省、地級交流、發表、獲獎,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經費預算

可能的經費開支主要有:資料檢索、查詢,書籍購買,實驗班級所用的有關資料,研究人員到外地交流的差旅費,專家論證所需經費等等。預計大約需要經費8000——10000元。

經費的來源:學校自籌及多方面籌措。

課題研究方案 篇四

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全面推廣,是深化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爲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加快“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課題研究的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爲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爲目的。

二、實施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簡易、方便、可行,面向全體學生,要從學生參與面的大小確定活動項目,做到人人蔘與活動,個個都有喜愛項目。

(二)全面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中國小生綜合素質培養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寓教育性、健身性於活動之中。

(三)趣味性原則。體育活動要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濃,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鍛鍊身心,陶冶情操,發展智力。

(四)校本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充分考慮學校規模、場地、設施等特點,挖掘體育資源潛力,發揮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

(五)安全原則。根據教育規律和中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學生適度進行體育活動、設置運動項目和相關活動。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應急措施,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務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 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四、實施步驟

(一)課題申報(20xx年底前)

申報課題學校組織有關人員對課題進行論證,蒐集相關資料,深入課題內容研究,確定課題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二)評審課題,啓動,推廣(20xx年)

20xx年2月進行座談會,全面啓動課題;5—6月份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10月份在全市推廣開展。

(三)課題鑑定,總結(20xx年)

20xx年5月進行課題中期調查分析,進行成果評選。10月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寫出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組織課題鑑定,推出一批優秀課題研究成果。

五、實施要求

(一)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大課間活動,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本地大課間活動。更新管理觀念,注重過程指導,把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與深化新課程改革,與落實《課程標準實驗方案》結合起來。

(二)學校要精心制訂大課間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體現特色、確保安全,要將大課間活動排入學校作息時間表,改善活動場地和器械,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三)鼓勵教師、學生創編活動內容,製作活動器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編室內健身操與健身遊戲,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使大課間活動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個性。

(四)大課間活動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鐘;全員參加,練習密度100%;練習負荷保持在低、中強度,做有氧運動,符合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六、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學校,參照課題研究“目的任務”,根據學校自身情況自定研究主題和課題名稱,該主題範圍之外的研究課題本次不予立項。所有申報課題既是本課題的子課題,也是市規劃辦獨立立項的規劃課題,按照威海市規劃辦立項課題進行管理。

選取優秀學校作爲我市今後重點示範基地。課題申報數量具體爲:榮成、文登、乳山各10項,環翠8項,經區、高區各5項,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業技術學校各1項。

申請人按照規定認真填寫申請書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複印件),由各市區“體育大課間活動”課題領導小組初審彙總後,於12月10日前統一報送課題領導小組,申報表和彙總表可從威海市教育網站“通知通報欄”下載。

七、組織管理

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重視對課題的過程管理、指導、督導、評比和檢查,樹立並推廣優秀典型。爲了保證研究工作順利開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由王 義君同志任組長,張啓剛、畢志玲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各市區教研中心相關負責人、體育教研員和課題實驗學校的負責人組成。各市區教研中心和學校也要成立相 應的課題領導小組,課題申報時一併上報。

課題調查研究方案 篇五

一、調研的目的及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隊伍的素質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發展根本。爲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現代化、高素質、有特色的教師隊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特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進行“如何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調研活動。以系統地分析新時期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研究行之有效的新對策,提出下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和措施。

二、調研內容

在總結近年來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做法的同時,學校爲了進一步掌握教職工的現狀,4月中旬將對全體教師、部分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及座談,發現制約我校在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的問題及成因。最終拿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三、調研形式:

本課題主要以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設立意見徵求箱等方法,及時總結、分析。

四、調研安排

第一階段:(4月上旬--4月中旬)

做好課題調研計劃。結合學校實際,針對“如何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制定好調研計劃,落實責任人和調研人員,保證調研工作有序、順利開展;

第二階段:(4月中旬日--4月下旬)

進行課題前期調研工作。通過召開教師座談會、進行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爲主題的講座、課題參與人員實地參觀等形式,徵求意見,掌握資料。

第三階段:(5月上旬--5月下旬)

對課題進行分析。通過深入分析、在師生及家長中廣泛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分析報告。

第四階段:(6月上旬--6月下旬)

調研課題整改落實。對調查研究成果進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轉化和應用、落實,形成有針對性的調研成果報告。

課題調查研究方案 篇六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

1、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客觀地認識現階段我市學前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瞭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教育工作的科學決策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

2、通過調研瞭解各級幼兒園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的困難瞭解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經費投入、教育改革、教師隊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民羣衆關心的孩子“入園難”等熱點問題找準制約我市學前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總結“十五”期間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發現各地在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同時瞭解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信息和動態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研究新世紀學前教育發展宏觀戰略目標以應對時代發展的需要爲《學前教育法》的頒佈和實施奠定基礎。同時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農村的學前教育體制探索普及與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努力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調研的基本內容

1、學前教育普及程度、事業發展狀況調查

2、學前教育質量調查與分析

3、普及農村學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調查與研究

4、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5、“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6、民辦幼兒園現狀與情況分析

三。調研的形式、對象與方法

調研形式:

1、深入基層、實地考察課題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村小的學前班通過聽課、看環境、聽取幼兒園領導彙報等環節實地考察、瞭解情況。

2、召開座談會組織國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教師代表圍繞調研內容進行座談。

3、抽查檔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兒園近三年的檔案資料抽查教師教案、教師業務學習及培訓筆記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況。

4、發放調查問卷課題組要對部分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家長髮放調查問卷請基層的幼教工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5、查閱相關文件、資料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文件以此作爲調研工作的依據;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獻和資料明確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瞭解國內外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作爲今後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借鑑和參考。調研對象:調研的範圍爲國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以及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農村村小的校帶學前班。調研方法:運用教育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相關理論採用文獻資料法、理論研究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四。調研的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牽頭教研部門和科研部門人員、學前教育專家組成的調研課題工作組制定調研方案。

2、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文件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獻和資料。

3、根據調研內容編制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爲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做準備。

4、調研工作組要根據調研內容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地的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

5、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深入到轄區內各類幼兒園和部分村小的校帶學前班進行實地考察。

第二階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資料,對調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調查意見。

2、調研組完成本地區的調研報告,上交長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

五。調研的組織機構《德惠市學前教育研究》調研課題組名單:

組長:

張廣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組員: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員

盧冶市綜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綜合教研室幼兒教研員

宮小波市教科所所長助理

劉暢市幼兒園副園長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最新課題研究方案 篇七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爲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國小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國小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國小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通過對語言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纔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看:國小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國小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國小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爲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爲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爲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國小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爲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

(2)實施階段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

成員: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爲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