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列文虎克的故事介紹簡短 關於列文虎克的故事【精品多篇】

列文虎克的故事介紹簡短 關於列文虎克的故事【精品多篇】

列文虎克的故事 篇一

列文虎克的家庭並不富裕,小時候的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列文虎克是個非常有好奇心的孩子。列文虎克的小故事記載,當他通過朋友知道了放大鏡的存在後,就想去買一個,然而放大鏡的價格太高,讓他望而卻步。但列文虎克並沒有放棄,反而決定自己磨製一個,這種好奇和動手的能力,爲他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他自己動手磨製的,甚至比外面賣的放大的倍數更高,而且在他的無心之下添加的一些小部件,更是讓顯微鏡橫空出世。

但也因爲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在列文虎克的小故事中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他在辭職專心研究的時候,不允許其他人觀看,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他發現活動的細微動物的時候,朋友勸他發表,他卻認爲這是自己的,如果被別人知道就會剝奪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朋友耐心的解釋過後,他才放心的將成果交給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在看到內容的時候就被緊緊的吸引,在後期列文虎克傳來更多的研究報告的時候,科學家們都爭相觀看,想要得到更多的消息。

列文虎克的一生都沒有停下過研究,磨製了衆多的鏡片和多種的顯微鏡,有些到現在仍被世人廣泛使用。直到離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交代朋友,要將他的成果翻譯之後送給學會。這就是列文虎克的小故事。

列文虎克的故事介紹簡短 篇二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確定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義的作品。但對於安娜的遭遇,我感到很熟悉,她和《紅與黑》中的德雷納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似之處。

雖然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應該說她們原本都是過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的。她們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錯的社會地位,幾乎沒有什麼煩惱的事。但是後來她們都覺醒了。她們發現原來她們的幸福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納夫人是通過愛情,而娜拉則是通過一次危機。她們都發現自己的丈夫愛社會地位、名譽更甚於愛自己。因此,她們覺醒了,前面兩位找到了自己的愛情,而後面那位則選擇了離家出走。

安娜的命運中充滿了矛盾,她一方面覺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虛僞的上流社會,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愛情。她在這樣的感情衝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見到丈夫和兒子後,她都有了異樣的感覺。在內心深處,作爲妻子的她與作爲獨立女性的她爲丈夫爭辯起來:“他畢竟是個好人,正直、善良,事業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麼顯得這樣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擁有之後,她並沒有特別幸福的感覺。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噁心。起先她把臉藏起來,一句話也不說。後來臉上露出冷漠絕望的神情。“她覺得無法用語言表達那種又羞愧又興奮又恐懼的心情”。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愛情與道德倫理約束之間的矛盾。但最終她勇敢地選擇了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與渥倫斯基相愛,她拋棄了家庭,拋棄了孩子。雖然德雷納夫人也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她一直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她只要和於連偷情,總要受到良心的責備。起初安娜對於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難產快死的時候,說出過她真正的心裏話。她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對丈夫的愧疚,對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饒恕她,而他丈夫,那個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確實原諒了她。她說:“在我心裏有個魔鬼,她隨時會佔據我,另外一個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後來,安娜爲了愛情拋棄一切,她比起德雷納夫人更加勇敢,她敢於向大衆公開她與渥倫斯基的愛,公然挑戰當時的社會制度,也敢於拋棄她原有的一切。這也使得最後當安娜被渥倫斯基拋棄時變得一無所有。

令我覺得奇怪的是,爲什麼處於封建社會的西方,一個丈夫能夠容忍妻子背叛自己,擁有她的情人。這無論在我國古代、近代,乃至現代社會都是無法接受的吧。經過一番思考,我認爲主要原因在於上流社會的人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因此即便是有這樣的事,丈夫也會爲了維護自己的聲譽而當作什麼也不知道。對於我國自古以來只允許丈夫背叛妻子,不允許妻子背叛丈夫的觀點而言,我認爲西方的封建社會已經算比較尊重女性了,更別說紳士風度之類的。

其實在上流社會裏,到處都充斥着妻子背叛丈夫,或是丈夫背叛妻子的事情。但是,安娜並沒有像其他上流人士那樣把自己的愛情變得齷齪,見不得人,她的愛情是純潔的、健康的,因此她敢於把自己的愛情公諸於世。可是也正因爲她這樣的做法,違背了上流社會的“潛規則”,進而遭到了她所處環境的人們的唾棄。這正因如此,當安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情人,並且受到社會的唾棄時,安娜只能走上一條不歸路了。

我在思考,安娜這樣的結局,這樣的命運可以改變嗎?如果安娜選擇了安分守己,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做一個貴婦人,也許這樣的生活很平靜、安寧,但是她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丈夫一開始就是安娜的姑媽介紹的,卡列寧比安娜大二十歲,難以避免肯定沒有感情基礎,而且年齡的關係也必會導致存在隔膜,而且卡列寧更重視的是他的工作,他的應酬。雖然這樣安娜能夠成爲一個無論在外人眼中,抑或在家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親。但是安娜的生活中只有無奈,沒有幸福。然而如果安娜追求自己的愛情,與渥倫斯基私奔,安娜很快樂,但她對不起她的丈夫,她更對不起她的兒子,還要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安娜父母早逝,她並不愛她的丈夫,對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她唯一的兒子,但她爲了愛情卻要失去她的兒子,當她的愛情也化爲泡沫時,她的人生毫無寄託,只剩絕望。這兩種對立的結果是很難化解的。

我轉而又想,如果安娜不是女性,而是一名男性,那結局還會這樣嗎?如果安娜是男的,一開始他就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可以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像列文那樣。列文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基季,還可以研究勞動力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探討人生的目的。即便他要同自己的妻子離婚也應該會比較容易些,孩子依然可以跟在自己身邊。即便最後他受到了情人的拋棄,他還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地位,他還不至於絕望。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當時的女性沒有獨立的意識,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始終還是要依賴男性。

雖然安娜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之一,她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但是托爾斯泰對安娜有的只是憐憫,他並不認同安娜拋棄家庭,他更認同傳統的賢妻良母。我作爲一名女性,我能夠理解安娜的感情衝動與無奈,但是當自己已經有了家庭,還是要對家庭有一定的責任感,特別是對自己的孩子,這是更成熟的做法。安娜承受太大的壓力,以至於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感與行爲。只能說面對環境,個人的力量是相對薄弱的。

列文虎克的發現細菌的故事 篇三

列文虎克是個有好奇心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口中得知放大鏡的存在,雖然對其好奇,但高昂的價格讓他望而卻步。但列文虎克並沒有放棄,買不到他就動手自己磨製,在加上了架子和鋼板之後,他所能看見的東西,比普通的放大鏡更清楚。那麼列文虎克發現了什麼呢?

有了顯微鏡之後,他興奮的察看一切,在實驗室裏,他在浸泡液中發現了細微的生物,他稱之爲微動物,這就是後來人們耳熟能詳的微生物。朋友非常欣賞他的發明,在朋友的勸告與鼓勵下,列文虎克公開了自己的發現。接到信的皇家學會,在初期並不想知道列文虎克發現了什麼,他們以爲又是迷信和空想,但在看了內容之後,卻被牢牢的吸引了。看完了全部之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認爲這是一份很有價值的報告。列文虎克從此之後,終於得到了認可。從此以後他開始進一步研究細菌和微生物,在這一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也爲後來生物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優秀的經驗,促進了生物學的發展,值得人們的尊敬。

列文虎克的成就 篇四

列文虎克的成就中首屈一指的便是顯微鏡的發明,列文虎克童年並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十幾歲時到布店當學徒,後來自己經營綢布,中年後到市政工作,這份工作的收入不錯且輕鬆,讓他有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透鏡,因爲好奇和努力,他磨出來的透鏡比當時售賣的倍數更大,因此觀察到微生物,也是列文虎克的成就之一。

列文虎克因爲在自己磨製的透鏡下見到了活動的微小動物,而好奇心更盛,不斷的觀察身邊的一切,後來更是辭職將家中的空房改成實驗室。幾年後,他的顯微鏡更加的精美,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細緻,他的工作是完全保密的,不讓任何人觀看。他不願公開自己的發現,但在朋友的勸告下,他還是將報告交到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收到報告的時候還是有些不相信,但在看了內容之後,徹底的被吸引住了,幾經周折之後,列文虎克的實驗終被承認。

成功的喜悅並沒有讓列文虎克停止探索,他鍥而不捨的繼續研究,將成果寄送學會,科學家們爭相閱讀,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列文虎克伸出了雙手,上面滿是因爲磨製透鏡的老繭,這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誠摯的科學家。他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雖然身體越來越差,但工作從未停止。直到去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惦記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請朋友翻譯並寄送給學會,這便是列文虎克的成就。

列文虎克的故事介紹簡短 篇五

這部七八百頁60萬字的鴻篇鉅作,將俄國19世紀中期整個社會呈現在讀者眼前,全書出場的人物多達150人。

可是無論時代怎麼變化,國家不同,政治不同,但你都能在你身邊找到這部作品裏的人物的影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個有各的不同”。這是託翁這部作品開頭的第一句話,也是促使許多讀者閱讀這本書的舉世名言。

安娜與包法利夫人的對比是非常多文學愛好者最愛探討的話題。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評價。

安娜,這個上流社會的貴族夫人,丈夫大自己20歲,是個政府高官,兒子已經八歲了,因爲彼此追求不同,這個美麗,漂亮,善良,真誠,魅力四射的女人出軌了,愛上了一名帥氣多金的軍官伏倫斯基,強烈的愛情讓他們走上懷孕、私奔的道路。但最終,對愛情的失望讓她走上了臥軌的道路。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開始我被譯者序裏面的評價帶着走,覺得安娜是個爲了愛情敢於對社會做鬥爭的偉大的女性,因爲她美麗、善良、正直、真誠,遇見自己愛的人,不顧社會譴責,勇敢地做自己!說她的丈夫卡列寧是個虛僞、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毫無感情可言的冷酷的僞君子。然而,當我看到安娜生與伏倫斯基的私生女時,卡列寧那痛苦而寬容的樣子,我突然對安娜生出了厭惡之情,當時她產褥熱,這在當時是死亡率99%的病,在彌留之際,迷迷糊糊中,她把卡列寧的手放在伏倫斯基手上,希望他們握手言和,共同把女兒撫養長大,卡列寧內心的痛苦和原諒。但沒想到,安娜活過來了,沒死。接下來她跟伏倫斯基帶着女兒私奔到了國外,在國外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又回到莫斯科。但是社會輿論的壓力讓她的女兒沒有名分,安娜又不願意放棄兒子而離婚。等他們回到鄉下,過夠那種孤獨寂寞的日子,她同意離婚時,她的丈夫卡列寧反悔了。再後來,伏倫斯基恢復了社交生活,而安娜被社會排斥,感到孤單、懷疑,於是與伏倫斯基不斷爭吵、懷疑,最後走向死亡。

看到安娜與伏倫斯基在鄉下生活時那種歇斯底里的不安和懷疑時,我覺得安娜是可憐的,也是無能的,這是時代的悲劇,因爲她沒有獨立的人格,以愛情爲生命,這樣心態的結局肯定是悲慘的。一個女人,以男人爲你的全世界,這是危險的,也是不可取的,只能說那個時代的女性還沒有獨立,只是男人附庸品。

然而繼續看下去,看到她自殺前與伏倫斯基的爭吵與和好,以及去坐火車前複雜的心理過程,我突然原諒了她,理解了她。一個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過慣了奢侈富裕的社交生活,一個花一樣美麗的年輕女人,被困在鄉下遠離社會,情人正常工作交際,在家時間少,難免會心生懷疑。以至於產生用死來使伏倫斯基後悔的報復心理。其實,直到死去前一秒她都不明白自己爲什麼要這麼做。

書中說到的一點令我非常難以理解。安娜爲什麼不喜歡她和伏倫斯基生的女兒,也拒絕再生孩子。(也許她像嫂子陶麗一樣生8個孩子也許就什麼不滿或自殺都不會發生了吧。)

也許她根本就不想走到這一步,如果不是因爲懷孕她可能會繼續維持與卡列寧的婚姻,擁有兒子謝遼查,而只是保持與伏倫斯基的情人關係。

只能說在人生這樣的選擇困境中,成年人做事要考慮後果。你要情人,你就意味着失去兒子,失去聲譽,失去兒子對你的愛。要維護家庭,你必須放棄你的情人(卡列寧已經說了停止約見情人會繼續原來的婚姻)。然而這個心氣極高的美貌女人總是太痛苦和理想主義,所以最後以死來成就最好的結局。記住那句話“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常常在想,如果卡列寧後來同意離婚,她與伏倫斯基結婚,重新開始正常體面地社交生活,安娜是不是就能不死。但是可能也不會,她還是會懷疑,還是會分手。也許像她這樣視愛情爲生命的美貌的女人,做個水性楊花、見異思遷的交際花對她更適合。然而這就不是託翁筆下的安娜。就不是嗜愛如命的安娜了。

我想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愛情,也許婚姻對愛情更是束縛。記得《霍亂時期的愛情》裏馬爾克斯說“婚姻是一種反人類的存在”

你只能期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與你性格及 思想協調的另一半,如果你沒遇到,也不是你的錯。

以上講的只是安娜這條線。在這部作品裏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列文及列文的愛情。

在這部作品裏,列文對愛情、對死亡、對宗教、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更是託翁深刻思想的體現。這位擅長心理學、哲學、宗教的大文豪,真的很偉大。我想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再去閱讀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觸。這也許就是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