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多篇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多篇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

根據國中生的年齡生理特徵,在美術課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是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質是引領他們發現美、享受美,進而創造美。例如,在學習製作頭像裝飾畫時,讓學生了解人的五官結構,然後以黑色、粉紅色、紅色等顏色布頭剪成臉、頭髮和五官的造型。在白布板上演示人的各種臉部表情,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人在喜怒哀樂時臉部表情與五官變化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剪出人頭部分的模型,並根據人的臉部表情變化拼擺出各種情態的裝飾頭像。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揮自己想象、創造的藝術潛力,拼擺出形象生動、有創意的頭像。最後,指導學生將自己拼擺得最滿意的頭像在白布板上粘貼固定,完戍製作。在此過程中,還要選擇一些典型作品與教材,如"材料的美感 —— 裝飾畫"中每幅畫所使用的材料和運用的構思進行對比、分析、評價,從中學習用藝術的思索去創造美的作品。盧梭說:"對青少年來說,他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讀懂這木書,必須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學會觀察並不斷提升觀察、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才能,開拓更加寬廣的藝術天地。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2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教師要用心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必須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用心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能夠討論下一堂課怎樣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用心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爲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爲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善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潛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取資料、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善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3

我從備課開始就覺得:國小階段到七年級,我們就接觸過國畫。從一般技法表現講,難以體現中國畫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之精髓。詩、書、畫溶爲一體,這纔是中國畫的真諦。是“國粹”“國學”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外國人歎爲觀止的,因此我認爲學生到八年級,理應對我們祖國的偉大傳統文化藝術有所領略。故我在這節課中多加了些課時,力求使學生了解“詩情畫意”,並初步運用所掌握的繪畫語言來依詩作《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一課集中地體現了我國文化藝術之精粹──“詩情畫意”。圍繞着“詩情畫意”就必須從詩與畫兩方面去帶領(引導)學生領略先人的丹青、墨寶,玩味着古曲、尋覓着佳句;追尋着古人“漸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詩情畫意”。這樣“全方位的” 品味與摹學,才能體味“江南才子”成就“詩情畫意”的暢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山水畫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雲霧繚繞,小路蜿蜒曲折,樓臺聳立,船帆點點...讓我們對畫家對故土的對大自然的眷戀,和癡情,帶給我們充滿情趣,有獨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山水畫家畢生的追求。

本課要講清楚各個時代的畫家及作品的名稱、觀念和形態的共同點和差異是什麼?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的,同時初步瞭解詩、畫相互轉換的過程與典型例示。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強,也會對作品產生自己的見解,如何吸引學生到這個境界中來,在本課中,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中西方繪畫的對比、對國畫大師們作品的欣賞,展開積極的討論,並對學生講解有關本課的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實施過程中,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拓展思維,倡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我在課件中插入幾首古曲,幫助學生理解畫面意境。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通過節奏、旋律、音色完美的組合,能夠感染欣賞者。

總之,我認爲要想讓學生能真正“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教師就必須“全方位”設計教案:即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4

通過一學期的美術教學,我對美術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打破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審美教育目的

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審美教育目的。由於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停留在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爲唯一目的的現狀上。在遇到欣賞課時就一跳而過,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一些中外美術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平淡的介紹,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象徵寓意及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去分析評論的很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整節欣賞課由老師當主角,學生當聽衆。講得平淡乏味,學生聽了反應淡漠,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一點切身體驗欣賞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深刻感受。長久以往,教師的思想裏就日漸喪失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做爲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的培養,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美的環鏡。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如投影、範畫、故事、音樂等)通過有聲有色、有形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處於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薰陶,從而提高了學生審美意識。

二、正確引導,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

通過正確的方法,深層次的誘導,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進去,而有些看起來不“美”的作品卻被老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正是這些反差,他們漸漸會發現藝術品並不是以畫得像不像做唯一標推。有了這些思考以後,學生纔會關心藝術到底是什麼。教師不要從理論上空洞的介紹藝術,應當從上而下地將美學中藝術的不同觀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紹給學生。在引導學生欣賞具體的美術作品時,應該注意選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學生認識到在藝術史上這些觀念並存的局面,從而拓寬他們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學生框死在一個固定的欣賞模式裏。比如在出示徐悲鴻的作品時,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讚歎聲,而出示劉海粟的作品時,學生則顯得茫然不解。這是兩種不同的畫種,畫家運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畫得像還是不像,都務必使學生明白這是畫家對自然美的追求。引導學生領悟畫家在美的藝術形象中所要表達的純真的思想感情,要欣賞畫家在作品中所傾注的對生活強烈的愛和淳樸的思想感情。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的藝術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響,從中受到了教育。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教師就是要用人類藝術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幫助學生提示出美的規律,打動學生的感官,人而培養學生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三、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品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不斷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評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許多教師看來,美術評論應該是評論家的事,似乎與學生無關。其實不然,在欣賞美術名作時學生都有一種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覺。因爲國中階段的學生已積累一些初步的歷史文化知識。而教師如何抓住學生的最初感覺,可以做爲深入分析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語言簡單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後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以後,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把馬的思想和畫家的思想聯繫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昇華到民族的精神,學生們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增強了對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評論有序進行,避免出現隨意的現象。

總之在國中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開設的藝術樂園中,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5

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化,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我校組建美術特長班是爲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嘗試新的高中教育教學模式而建立的。學校辦學二三年來,因學生文化、專業素質較好,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高中美術特色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體現整體性、基礎性、又要體現適應性、現實性、超前性,還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師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和藝術素養。在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爲宗旨,在課標的指引下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不同的能力評價標準、真正地提高到素質教育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與“學”的關係。建立合乎規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學運行機制已成爲目前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因此,我在課程教學設置安排上採取“全面推進、分類分層次教學”的運行機制,其主要設置如下:

一:改善教學方式,保障教學目的的實施

1)在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學中,美術教育要與社會與時代與周圍生活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深對藝術的社會價值的理解,從現實的角度思考藝術的問題,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運用科學性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學習活動的實踐性和社會性,發展學生的感受能力、培養美育情趣,使藝術教育真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拓展開來。

2)通過基礎教學發現興趣,通過專修課教學培養特長,以課外活動輔導實現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和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中,不以應試教育爲最終目的,美術欣賞課可用於課堂教學,利用講座、錄像觀摩或通過到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參觀學習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教師工作室制組織學生學習,並作爲高中學生的選修課計入課時量,課程的開設則可以在多方面彌補現有課堂教學的不足,通過一些課題的開發和研究,通過因特網訪問,使美術教育與人文學科與時代內容相融合。

3)實施“合格加特長”的培養策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實行分類教學。堅定“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許學生某些方面落後,更鼓勵學生某一方面冒尖帶動和諧發展。

二:實施目標教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藝術院校專業目錄調整,在入學考試中強調“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的思路。在注重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相結合的前提下,結合美術專業的特點和招生入學考試方式的連貫性及相關要求,並總結近年來全國藝術院校美術專業招生入學試題的基本特點和總體要求,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定味的藝術性形式存在,而非既美的存在,我們爲美術高中特長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制定了嚴格的教學計劃:

1)如何認識或看待美術爲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課程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廣泛的美術文化,使得美術教育所具有認識技能、情感創造等價值系統得以回覆。教學設計在課堂實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我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和當前形式發展的需要靈活地改變教學設計與實施,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與發展規律,對學生採取分類教學,實現全面發展,避免“一刀切”的認識誤區,客觀地認識學生羣體的現實水平及個體差異性,進行意向選修,分類編班,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潛能傾向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達到學生能接受、教師所期待的目標。

2)以幫助學生如何試圖用美術表達自己的理解、希望和夢想爲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並重視促進學生在美術文化表達過程中,對美術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藝術感覺的陶冶,在針對具體的培養目標中,我制定了一個相對活躍的教學思路。

a觀察感覺能力;學生之間對一具體對象或事例進行表述,欣賞優秀作品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師的感覺強加給學生。例如:當你看到一個瓶子時你想到了什麼?當你用線來進行排列組合的時候你當時的有什麼想法,面對對象時,你採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等等。

b分析理解能力;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如:比例、結構、透視、明暗、虛實、色彩等規律性的和邏輯性進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達能力;在對事物客觀表象的觀察理解的基礎上,參入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表達。

d個性表達能力;個性教育是學生個性心裏品質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肯定學生不一樣的觀點,關注不一樣的嘗試,才能促進生成發展,教師如果給學生一個統一的標準、學生做的、想的都一樣,就不可能有發展。

e心理調適能力;高中學生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課程緊,壓力大,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直接抒發各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昇華情感;促進交流,學會溝通人際關係,從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狀態與社會適應能力。

f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增強自我表達的意識,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評價他人美術學習的成果;通過以美術學習和各種藝術交流,架起與他人思想和情感溝通的橋樑。

3)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與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徵相適應,同時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課業量,以摸清學生的美術表現水平。對後進生實行個別輔導,做到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明確,雙基與能力目標清楚,重視做好教學質量的反饋和課後的教學小結,加強基礎教學,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4)通過研究型學習教學,爲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探究環境,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及終身發展的需要。

5))培養學生感覺美術文化的能力和美術文化感覺能力的涵育,是有助於個體人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我在對課改精神的理解上,不斷強調學生要深入生活,多畫,多記,多觀察,在頭腦中積累素材,平時對生活景物的觀察積累如同觀察社會同樣重要,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與發展現狀,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能有效地傳承文化,如:開展藝術講座,到美術館,博物館參觀學習,外出寫生,採取講解、示範、逐一輔導、集中評價等方法,另外還採取電教手段進行教學,錄像、投影、幻燈、電腦動畫等多種媒體交替使用,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活動,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另外,培養學生勤於實踐,讓他們熟練掌握色彩,素描的結構、重組,寫生創作的技能外,還要配合創作、設計、文字表達、欣賞等作一些輔助綜合訓練練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素質,在基本功、創造力和應變能力上下功夫。此外,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強化訓練。並通過教學設計的實施讓學生不斷的總結自己的得失,表達自己對繪畫藝術的感受,學生獲得了許多的收穫與感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

6)針對歷年來美術大學聯考課目及學生報考專業制定教學計劃,並實施因材施教的法則,關注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學業傾向及經驗判斷進行個別調整。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生成狀態,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寬鬆、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贏得學生的親睞。

7)做好學生的成長檔案記錄和追蹤記錄,課業考覈;等級評定,逐層推進。它不以“分數”和“升學”爲唯一目的,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覈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能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水平,使考覈的結果能成爲推動教學發展的層次目標體系。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6

中學作業多,課餘時間少,學生本身的家務又重,有時我儘量讓美術課的資料當堂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持續課堂資料的新鮮感,如七年級的《校服的設計》一課,連續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色彩的聯想》的水粉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個性是鄉鎮的中學生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創設情境

1.一節優秀的美術課應創設搞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變成學生體驗情感,感受快樂的學習。如:開課能夠問“你喜歡什麼?”“你想不想做什麼?”

2.如今多媒體能夠把音樂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術的教學課堂上來。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透過旋律、節奏、節拍、強度等形式,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指導繪畫創作時,有選取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去感染學生。能夠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在導入環節,靜態繪畫的過程中都能夠起到必須的調節學生情緒和促進繪畫熱情的用心作用。

3.以遊戲表演創設情境也同樣是一個常用的教學手段,每個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慾望,渴望展現自我。活潑的遊戲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覺參與又能爲孩子們帶給成功的機會。

二、實物寫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年級年級的《線條的藝術表現力》一課,抓住線條是如何變化設問談感受,讓學生透過仔細觀察與分析,比較花卉的莖、葉、乾等如何表達,應用什麼樣的線條,上黑板上演示,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高起來了,學生的興趣上升了,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每節美術課都需要超多的教學資源,其實,教學資源可取決於教師本身,取決於教材,取決於學生已有的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經驗。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豐富美術課堂的一個必備的資料。美術是個直接的視覺刺激,教學資料採用直接立體的展示比較,再透過解說和感受,其教學資料比學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畫來得更能打動人心。美術的教學資源能夠直接來源於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學校裏。往往最貼近學生的資源就能使學生理解和親近,在身邊的小事中感受美麗,創造美麗,會使學生有更多驚奇的探索和發現。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臺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對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些讚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必須的幫忙。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一節美術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生的作畫習慣,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關注這節課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審美體驗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學中我個性注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和表現中,學生的表現參差不齊,爲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在潛力,根據學生的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是每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從中發現學生自己的思想,能夠在他們的繪畫態度上,甚至從反面挖掘閃光點,燃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教學體會,再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在用心的教學實踐中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自身的教學環節,有效的把新課改的精神精髓運用到課堂中去。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7

國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教師要用心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反思自己多年來的美術教學,感覺到自己在反思總結幾方面:

1.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2.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潛力。

3.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4.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搞笑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潛力與想像潛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5.豐富多彩的教學和多種輔助媒體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就要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應用各種生動搞笑的教學技術和輔助手段。在導入新課時採用小遊戲、小故事、謎語、音樂,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能夠很快抓住學生的眼球。在講授美術知識時能夠利用電影、電視、錄像、範畫等方式增強對象的感受潛力與想象潛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有條件的地區還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美術教學,鼓勵學生以此方式進行美術欣賞,獲取美術知識等,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來設計製作生動的美術作品。6.在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創造美,而美也能夠爲生活增添情趣。我們務必把課堂教學和實際緊密聯繫,參與文化的創造和傳承,豐富美術課教學資料,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學和用聯繫起來。教師在課前佈置作業時,讓學生透過網絡、書本等多種渠道瞭解與所學課程相關的資料信息,讓學生們在課上交流,瞭解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創作出生動且極富情趣而又個性鮮明的形象。今後,我會繼續營造民主、簡單、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潛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我會繼續營造民主、簡單、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潛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會繼續營造民主、簡單、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潛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8

本學期期末,我接手了九年級的美術課,因爲面臨期末,所留的課時不多,面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考慮上一節既能引發學生興趣,又能對前面所學知識有所深入的一課,所以選擇上一節欣賞課,所欣賞的內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後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讓學生輕鬆愉快理解他們的作品,成了我備課的唯一困惑。總結老教師在上欣賞課堂時的枯燥乏味和學生的茫然,於是我設計了情境課。

這節情境課主要是以“再現《最後的晚餐》”爲主,因爲一些語文課外讀物和歷史書上都曾經提到過,而且,這幅畫是最適合作爲情境教學的。畫面上人物較充實,且個性鮮明,通過畫面人物動態,可以設計人物的語言,使畫面中的情節在課堂裏更生動。爲了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我決定將耶穌以及12門徒的動作簡單分析給學生後,讓學生自由組合,畢竟他們對身邊同學的性格熟悉點,而且避免了長久以來總是以前後四位或左右兩位爲單位的小組討論形式。我本以爲學生會很熱衷於這種沒有限制的自由組合,誰想,當我佈置下小組組合形式後,學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對這種自由選擇,全然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有的小組組員不夠,有的還是以前後四人爲小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學,也不願意被其他組找上;有的組就一人分演幾個角色;有的乾脆就算了。我問一些還差一兩個組員的小組,“你們怎麼不繼續找幾個呢?”“我們這麼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問一些單獨的學生,“你們爲什麼不參與到其他組呢?”“我不會演,就算了吧。”後來的表演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只能還是通過畫面將這堂課的知識要 點講給了學生。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呢,或許他們根本還沒有習慣這種自主形式,尤其是他們其實對自己的同學根本還不是很瞭解,又怎能把同學定位到哪個角色呢。於是,我採用了反思後應用了第二種教學設計。

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分組準備(角色分配).先分析這12門徒的神態和動作,並且確定哪些同學飾演哪個具體角色,分析的時候所屬角色就要重點看自己的角色內容。根據角色表演的難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學生數量也不一樣,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從大組開始,1~6或1~4不等的重點看某個角色。這樣既不至於打亂課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組合中的隨意散漫;也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不用再挑這選那,白白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這樣使每個角色都有人來演,不會出現自由組合中某個角色沒人肯演的情況。每講解到某個角色,被安排到飾演的學生就看得很認真,甚至在臺下比劃起了動作。

第二階段:現場活動(角色演練及劇情演出).我根據角色需要,去不同組的學生那再分析一下他們所屬角色的動作等,也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練中來。因爲這樣的分組針對性很強,所以五至十分鐘學生基本就練習完畢。我讓學生把最前排的桌子並起兩張,並在桌子前擺放上足夠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對臺下,然後讓每組推選出角色代表。當我喊表演耶穌的學生上場臺時,臺下的掌聲已經響起,而後一個個分飾不同角色的學生走上前臺,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場時,臺下學生都報以掌聲。這種場景是我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因爲這種不需要老師任何提示的鼓勵,是很令人感動的.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這幅畫如果作爲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畫可能不是很扣題,但達芬奇以‘出賣’爲突破口,展現了不同人物在那剎那間的動作神態,揭示了他們的性格,也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劇’。這就是達芬奇繪畫思想的獨到之處。

雖然沒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但學生的表演熱情和課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課堂教學任務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學感受: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學生從平時的枯燥中解放了出來,雖然以前的鑑賞課也都會設計影音資料等,但學生的參與畢竟還是少的。沒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沒有學生熱情的眼神,我認爲課都是枯燥的。有的課上也有活動設計給學生進行參與,效果都很好,但這次給學生自主的時間特別長,基本上我只需要講解10~15分鐘,其它的都讓學生在活動進行,並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感受。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9

中學生課業任務重,課餘時間有限,爲此,我儘量讓美術課的內容在課堂內完成。充分利用好一節課,激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要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地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在國中一年級的《認識校園》一課中,我嘗試帶學生走出課室,面對校園實景寫生,這樣使學生繪畫興趣明顯增加。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或技能訓練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由於中學生對美術的認識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加之,美術與其他的學科在教學與學習上存在差異,因此,美術不僅需要進行系統的技巧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培養學生興趣和提高審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對此我做出以下嘗試:

一、美術課中的結合相關課外知識,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例如在《古代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啓示》一課中,這課的重點是欣賞。爲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北京奧運場館,在同學們沉浸在奧運氣氛的同時介紹美術的種類如建築、繪畫等就特別適合表現奧運開幕式這種視覺的盛宴。接着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奧運的由來嗎?”帶着奧林匹克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美術在奧運開幕式的運用,特別介紹了的《擊缶》。然後藉着開幕式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在進入美術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在《校園風景》一課中,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構圖與透視,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場,徒手畫自己的校園。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校建築中找出一些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建築出來當範例並給學生做示範,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如陳翠華同學的描繪校園景物的作品就獲得中山市首屆動漫節的優秀獎)。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爲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靠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但我覺得我在這方面是做得不夠,如八年級精品課程《版畫初步之橡皮圖章》課程中不僅需要掌握橡皮圖章的製作技巧,還要注意在審美上引導學生。但是由於教學經驗不足,我在課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導學生製作技巧,在審美上的引導的時間不足。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臺對學生個別指導、指點。對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些讚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幫助。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教學隨筆,談及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再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0

衆所周知,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予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法,注重“用教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教師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組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方式,通過幾個連續的活動,創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方式的反思

我們應當根據教材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當依據教材的提煉教材內容,抓住美術的根本,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認識。爲了達到實現教學目的,我們必須要找到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反思

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美術學習活動的反思

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可分爲創作和欣賞兩類。儘管創作和欣賞都涉及外化和內化兩種活動特徵,但創作更傾向於外化,欣賞更偏重於內化。由於美術學習具有操作性的特點,所以創作活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這就要求課堂上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要設計學生的表現活動,這裏我們簡單的理解爲學生動手的能力表現。作業的設計和操作爲主要的體現方式。作業設計要考慮學生表現能力,難度的大小和學生的興趣程度直接影響作業效果,也就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作業表現得自信程度。爲了能更好的得到教學目的體現,我們應當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

四、教學評價的反思

1、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在重視教師與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可以採用問卷形式,也可以採用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

2、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因此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對學生美術作業應採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採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採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總之,美術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學範疇的重要環節,我們應當根據教材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找到符合美術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嚴格按照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美術授課的基本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達到我們實現美術教學最終目的。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1

隨着21世紀我國中學美術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傳統的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的美術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當中學美術教師面對諸多要求而嘗試新教學方式時,如何轉變傳統思維方式,進而找到設計教學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實施新教學方式的策略,是我們急需共同探討解決的現實問題。下面,我從國中美術七年級上《面具的設計與製作》一課入手,就自己在該課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一談我對美術教學設計原則的認識。

一、《面具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設計

《面具的設計與製作》一課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上的學習內容,課程目標要求利用簡便易找、便於製作的材料,設計製作面具,將造型技法與色彩技法運用到面具的製作當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材料和創作的關係,通過製作面具發現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捕捉和發現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感、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能從多元(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認識面具,尊重和保護人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品德修養。

(二)教學重點:

1.發現材料、認識材料、運用材料;

2.瞭解面具的造型特點、表現形式和製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並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徵的面具。

(四)教具準備:教具準備:多媒體PPT演示;板書輔助教學;大量圖片及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實物展示品;音樂素材若干等。

(五)教學設計過程

1.導入:

(1)師:我現在給大家看一樣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生答:面具)

(2)師: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做的麼?(學生思考)

設計意圖:以興趣做先導,運用提問法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發現與利用

師:再來看一些面具,能看出這些面具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麼?(欣賞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賞中,同學們發現面具的製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開闊視野、瞭解有關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寬創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書)

(1)師: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願不願跟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面具呢?(這時候我就告訴他們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徵:設計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賞影片《馬蘭花》(看完後,同學們分組討論劇中人物,瞭解人物性格、特徵,考慮採用什麼樣的造型更適合這個人物,比如說小蘭,美麗善良,造型上是圓形的?尖形的?還是方形的?)

設計意圖:瞭解劇情,讓同學們腦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設計與製作(板書)

(1)設計造型

引發學生思考:設計什麼風格的面具?(粗獷、奔放或細膩;寫實或抽象)

(2)選擇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時候以青銅、玉、陶爲主,現代面具多用木頭,還有布、瓷、皮、銅、紙、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鋼等。材料不同, 裝飾方法也不同。根據材質可雕刻,可繪畫,也可用紙浮雕的方法制作。

(3)設計色彩

用什麼樣的色彩表現人物的個性?(色調統一、色彩對比強烈)

面具色彩豐富,不同的色彩象徵不同的角色特徵,下面我們欣賞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讓我們測試,看看你對色彩與人物的特點把握如何!

(4)動手製作

製作方法:選、剪、折、彎、疊、挖、扣、貼、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製作過程:①確定主題;②畫出草圖;③選材製作;④加工裝飾。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瞭解製作過程,設計出富有個性的面具,體現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4.體驗、展示、交流

(1)每組同學依次上臺表演本組節目

(2)師: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爲什麼?或者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的節目?爲什麼?(學生交流體會,讚美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設計意圖:通過節目的表演活動,體驗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製作的面具。表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帶來的樂趣。從活動中瞭解了他人,瞭解自己。

5.課堂小結

(1)我們所做的面具是對環境的保護—廢物利用;

(2)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美的感受,並且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

(3)歡歌勁舞、交流情感。

(六)教學評價: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的各種觀點加以正確的引導。

對教學設計原則的反思

第一,應該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在傳統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例如可以採用電影,錄像 範畫,甚至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第二,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蔣夢麟在談到教育的終極目標時曾說:“教育當因個人之特性而發展之。且進而至其極”。而傳統的美術教育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傾向和心理水平,違背了教育心理學規律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長與停滯不前的後果。因此,美術教育以學生髮展爲中心,激發學生參與表現與鑑賞活動慾望的思想,這一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造了發現自己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空間。

第三,應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過去由於教育觀念的落後性和教材的侷限性等因素,美術教育存在着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要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價值應該將美術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爲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美術、工藝和設計的不同方法,參加各種小組、班級的藝術活動,並運用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技能創造出各種藝術作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應該由重“教”向重“學”轉變。傳統教學可以說是教師的事,新課程教學則是雙方的事,它更注重雙方的互動和溝通。傳統美術教學技能也強調語言的應用與提問技能,但在課堂上常常缺乏互動與迴應。因此,開展一些比賽性質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踊躍參與,豐富他們的課餘活動,也鍛鍊他們的創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感悟、對美術的熱愛。 第五,應該實現評價的多樣化。要打破以繪畫測試一統天下的評價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繪畫基礎能力的測量,也要評價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另一方面,還要提倡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當然,各位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地創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評價方法。

以上是我對美術教學的一些反思。總而言之,革新美術教學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該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反思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不斷探求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求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那真可以說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我在上《校園的春天》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有關標誌設計的資料,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並結合2008年中國奧運會,展開學生們的興趣被大大激發。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 ,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畫飛鳥》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知識基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了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爲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

3 我在上課的時候 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 範畫,甚至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4在課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爲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爲我成爲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受到較好的效果

衆所周知,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予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2

本週是美術正式開課的第一週,美術課本也是剛剛同步。七年級更換了教材,內容更爲整合,信息量加大,知識點難點也同步增多。本週七年級進行了首頁的鑑賞課《敦煌莫高窟》。本課爲自學課程,考慮學生基礎美術知識薄弱而進行了課堂講授。對於莫高窟與佛教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日常生活中的接觸也過少。加強學生對於莫高窟的整體意識,認識到其輝煌的藝術成就與歷史考古價值。學習欣賞壁畫於彩塑,對於石窟藝術也進行了簡單的瞭解。這節課信息量巨大,但是感覺學生的獲益較少。有部分學生對此提不起興趣,不樂於去研究。加強藝術氛圍的薰陶。八年級鑑賞課《春》,本課較爲生動,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對於畫中人物故事情節的瞭解積極,樂於研究發現。拓展學生思路,對於作者的代表作進行加強記憶。九年級進行鑑賞課是羅丹的《加萊義民》,讓學生了解創作背景,對於人物動態的創作,瞭解作者的用意。讓學生記憶作者與其代表作品,對於雕塑有一個初步認識。讓學生對一件雕塑作品進行解析,還是比較困難。

整體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十分濃厚的。但是對於一些理論的知識,略爲枯燥的知識點記憶還是有一些排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知識學習更爲有意義。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3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課應植根於生活,把美術課程資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齊,幫忙學生美化生活,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國中美術課經過課改後,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術教學取得了必須的成績。去年我校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了硬件建設,美術課堂教學都得到了必須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

開學第一週我針對學生特點,爲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第一節課導入環節,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懷舊校園歌曲〈光陰的故事〉以動畫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風景畫的不斷播放,把學生帶入了主題———過去的日子。第二個環節我用收集攝影照片(關於兒童玩遊戲的各種照片)進行展示,勾起學生的回憶,這時就有同學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經過去的難忘的日子,(同學互相交流)第三個環節欣賞兒童作品,從欣賞到觀察、從觀察到研究,這個環節使同學們從構圖。到色彩對兒童創作畫有了必須的認識。在小結後,佈置下節課主題——童年的日子(創作一幅兒童畫)。

一節課雖然以欣賞爲主,但是沒有忽略學生的主動性,併爲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亮點1:美術是一種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這節課,對於構圖透視、色彩、筆觸、肌理等因素的表現方法有直接的學習。

亮點2: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完美事物,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經驗儘量的結合在一齊,引起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在用心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潛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轉變教育理念、轉換課堂教學主角是我今後研討的主題。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4

在美術備課中,應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多做一些預見性的教學設計,便於靈活應對不同學生的多種情況。在提出問題後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把問題用不同的角度進行引導提問,也可作一定的提示和啓發。啓發學生廣闊的思路,使學生充分發揮並且要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把握好上課的節奏和互動性,調節課堂氣氛。

課堂上,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要以出其不意,妙趣橫生的課堂形式來啓迪學生心智,活躍課堂氣氛。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介紹技巧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順利完成教學要求。課後多聽課、多總結,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傳授美術知識、培養美術技能,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5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尹少潭教授在闡述“美術課程標準”時,指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爲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謂文化情境,實際上指的是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時,所依託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徵。”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時,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需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與故事。如欣賞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時,就有必要介紹有關“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以及“人文主義精神”。欣賞達維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時,可適當講述羅馬的歷史傳說一一荷加斯家族和庫裏茨亞人的姻親關係。再如,在欣賞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時,學生如果不瞭解古希臘人有裸身參加體育競技運動的風俗習慣,他們肯定對大量的人體雕塑疑惑不解,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正是由於這一點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體爲美的傳統審美觀念。當然爲了提高學 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這些知識,如放錄像、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搜尋等。其次,還要儘可能創造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比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可以放一段中國古箏名曲《高山流水》,這樣一方面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進一步理解山水面的意境;如在欣賞外國傳統工藝美術一一具有“羅可可”藝術風格的蘇比茲公館客廳傢俱時,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時代德國音樂家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樣有利於學生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有時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文學情節的作品供學生欣賞,如在欣賞任伯年的作品《蘇武牧羊》時,教師可吟唱起“牧羊北海邊,雪地有冰天”的詞曲,使學生儘快進入到作品欣賞的情境中來。

我們知道藝術的源泉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美術現象也隨處可見。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還可以把課內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爲廣闊的文化情境。如我們可以利用學校建築中的門廳、走廊、教室等場所展示學生作品或者是教師動手複製的名作,這樣既可美化校園,營造藝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也有助於提高學生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如欣賞現代建築藝術時,可直接讓學生到校園中走,要求他們自己分析、評論校園建築的佈局和特色,這樣學生對他們比較熟悉的審美對象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帶學生參觀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或參觀當地的文化遺產,如宗教建築、園林、民居,也可以是現代城市建築。美術欣賞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涵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裏面滲透了各門學科的知識,所說一定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賞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