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伏天的民間諺語 篇一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前後,衣服溻透

大汗冷水激,渾身痱子起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夏至無雨三伏熱

夏至無雲三伏燒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牀頭尋被單;_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夏九九歌》)

不熱不冷,不成年景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栽白菜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人在屋裏熱得燥,稻在田裏哈哈笑。

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大暑不暑,五穀不鼓

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

六月連陰,遍地黃金

伏裏多雨,囤裏多米

伏天雨豐,糧豐棉豐

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

遇到伏旱,趕快澆灌

伏旱伏旱,並不少見

要旱要旱未真旱,準收棉;要澇要澇未真澇,糧豐產

九月裏的雪,伏裏的雨,收了麥子存了米。

伏天是什麼意思 篇二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那麼大家對三伏天真的瞭解了嗎?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帶大家深入瞭解一下吧!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爲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爲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漢書·郊祀志注》記載:“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爲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爲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越來越少,氣溫卻持續升高。

中醫認爲,立秋前後屬於長夏季節,溼氣主季,與脾相應。所以人體常表現爲頭暈腦漲、胸悶心悸、自感發熱、不思飲食、汗出口渴、煩躁、倦怠乏力,甚至出現腹痛腹瀉等。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易因氣候炎熱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中暑;另一方面由於許多人貪食生冷、貪涼露宿,又容易出現寒邪侵襲導致的寒溼感冒、關節疼痛、急性胃腸炎或面癱等疾病。與此同時,由於氣候炎熱,大量出汗,人體陽氣外泄,使素體陽虛者陽氣更加虛弱,所以三伏天調養十分必要。

1、“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傳統習俗裏的養生道理。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爲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伏日吃麪,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用新小麥磨成麪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2、三伏養生:扶陽去火,多酸多甘。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爲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爲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另外,夏季暑溼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爲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也是夏季良品。

3、躲開陽光未必躲過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溼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同樣容易“中招”。因此,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保持通風尤爲重要。

在許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中暑。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人體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機體忽熱忽冷調節不過來,更容易患上暑溼感冒,

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皮膚上的汗腺大開,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寒氣就突然襲來,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症。所以,不要以爲只要避開陽光,就可倖免於“暑”。另外,過於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的腸胃不適,長期吹電風扇、洗冷水澡來降溫,都易引發暑溼感冒和各種毛病。這些都是暑溼引起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4、防暑祛溼:藿香正氣製劑最適用。現在生活好了,曝曬中暑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吹空調,吹電風扇,吃冷飲等人工過度降溫方式,導致暑、寒、溼等多種邪氣傷人,出現暑熱頭暈、熱傷風、腸胃不適等多種疾病的人卻越來越多。從中醫來講,這些人羣多是“內溼外熱”的病理症狀,所以用傳統的藿香正氣製劑來解暑,就再合適不過了,它是運用藿香、厚朴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通過中藥芳香療法,把人體中暑後“內溼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打開,揮散掉體內的溼氣、抵禦體外的熱氣,這樣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就能恢復正常,人體就可正常排汗了,中暑症狀也就很快消失。

5、“夏練三伏”不宜勉強,“慢運動”更合適。俗語說: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其意義在於人體本身有着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鍊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的'確,成天躲在有空調的家裏不出門,躺着、坐着,一點運動量都沒有,會使身體適應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但在高溫三伏天,在酷熱的室外做大量高強度運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鍛鍊方法不應過度提倡,特別是老年人、孩子和長期不運動的人羣。夏天本來體溫就高,再加上戶外鍛鍊增加皮膚熱量,使人體脫水速度加快,特別是心血管運氧能力下降,容易出現神經系統紊亂。像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夏練三伏”

建議一個“慢”字,在三伏天做些慢運動、有氧運動,在溫度不是特別高時,到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或游泳,一來不會中暑,二來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力。但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羣若在高溫天進行運動時感到身體不適時,則千萬不要勉強,應及時就醫。

6、流汗、拔火罐、刮痧等助三伏健康“排毒”。三伏天,讓身體適度出汗,可以帶走體內暑溼之邪,流汗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人體排毒,調整人的體溫和體液,同時將體內廢物排出,血液循環也更爲通暢,可讓身體輕鬆排去三伏暑溼。對於排毒方式,夏季排汗就是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之一,此外還可推薦拔火罐、刮痧以及以特殊手法的鍼灸。三伏天適當身體流汗後要注意補充水分。出汗時人體毛孔張開,最好趕快擦乾身子,避免吹風和吹空調,防止寒氣侵入,引發感冒。三伏天排毒時,千萬不要過分貪涼,更不要過度待在空調房內或過量吃冷飲,盲目貪涼不利於身體排毒。健康排毒應堅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堅持運動,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愉悅心情。

排毒也要因人而異,是否適合排毒還要看個人的體質,三伏天排毒尤其適合那些具有明顯溼熱症狀的人,主要表現爲有嚴重的痤瘡、舌苔厚膩等。有些特殊人羣不宜受到過大刺激,如:老人、孩子等體質較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