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多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多篇】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篇一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最幸福的時期,作爲陪伴每個寶貝度過這一幸福時期的我來說,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關愛灑滿 快樂童年。看着每一個快樂活潑的寶貝,期待他們的明天會更好地面對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是的,每個人面臨的壓力和挑戰越來越大,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知識、高級的技能,更應該擁有一個積極向上、能夠自我調節的心理態度,讓我們的寶貝贏在起跑線上,我們更應該關愛寶貝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激發自我實現趨向的關鍵時期,是培養興趣、發掘潛能、建立自信的最好時機。但兒童期又是很多心理、行爲障礙的好發年齡,仔細觀察有利於早期發現、及早干預。

幼兒園的孩子個性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的關愛和指導。 對於自主意識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鼓勵孩子參加夥伴羣體中的活動,積極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及領導組織能力(團體意識)。 讓孩子進入一個年齡稍大的羣體去體驗,從而培養孩子與小夥伴友好合作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長處,尊重別人的意見,珍惜與小夥伴之間的友誼,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園長之友《關愛灑滿 快樂童年》。 提醒孩子不要有點成績就驕傲或沾沾自喜。 而對於自我中心意識嚴重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態度、方法,不要過分溺愛縱容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創造環境和機會讓孩子多與夥伴交往,這樣逐漸使孩子瞭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瞭解除了自己的立場外,還有與自己不同的立場,從中體會到友好相處、共同遊戲帶來的愉悅情緒,逐漸消除自我中心的心理。

另外,對待有問題行爲的兒童,要多觀察、分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補償教育,儘量採取環境和行爲矯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班級中有些幼兒,因爲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由於長輩們的特別寵愛,使他們形成了任性、嬌慣還有與小朋友交往的障礙。長期下去,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性格孤僻,長期下來便形成了自閉症。對待這一部分幼兒,請家長充分注意到,顧及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殊時期,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儘快改變孤僻的性格,以免影響到以後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幼兒園裏普遍存在,希望家長和老師充分顧及到這一些特殊家庭情況的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之中養成活潑向上的性格。

還有一類幼兒特別頑皮,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頭疼,但是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長期的受批評會使幼兒覺得無所謂,可是如果換種方式及時肯定他們優秀的地方,但是也不能過分的表揚,孩子在表揚之中長大,以後面臨挫折就不能很好的自己解決。怎樣達到教育這一類兒童的目的,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把握一個度,無論孩子多麼淘氣,都要使他明白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被父母接受的、可提供自我服務及爲別人服務的人,從而增強孩子的他人意識。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生活,去關心他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這樣在無意之中,孩子就會萌發關心集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樂意分享的優良品質。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關注,我們需要培養一批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的陽光寶貝。讓我們共同努力,多一點心理方面的關愛給這些小精靈。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篇二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某某小朋友爲了某事不開心就哭;或有的遇到開心的事情則開懷大笑;或有的內向的幼兒,選擇“沉默是金”或有的幼兒則是抿嘴樂笑。然而班級是一個大家庭,班級里人數多或各種原因,教師沒有能及時發現某個幼兒的情緒變化。於是,我們不樂意看到的事就發生了:不開心的幼兒可能這時就選擇打人,罵人等手段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來引起他人的注意。有些可能連笑都不笑,把一切地一切放入心中;有些幼兒可能從來不會關心別人,以自我爲中心。可見,幼兒們情緒表現是不同的。

近幾年來,人們已經發現,不能只重視研究學前兒童的認識發展問題,應該重視學前兒童情緒狀況。那麼,我們該如何關注幼兒的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呢?

一、關注幼兒情緒的原因

在日常的教育中人們往往比較注意體魄的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在幼兒時期我們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因爲:

(1)現代社會的呼喚。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家庭結構與養育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致使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尤其是隨着我國的獨身子女的增多,許多獨身子女表現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徵,這些將可能成爲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和成長路上的大敵。

(2)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

幼兒健康教育是終身健康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健康教育與幼兒素質教育關係密切,幼兒素質教育爲幼兒健康教育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而要實踐幼兒素質教育的理念,必須重視將幼兒身心素質的提高作爲根本目的的幼兒健康教育,否則必將影響幼兒素質教育預期目標的實現。因此,幼兒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從保育和教育的立場出發,對兒童的行爲進行塑造及指導,對兒童健全的`個性,促進兒童體、智、德、美等幾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幼兒階段就應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維護和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爲一個人心理的終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關注幼兒情緒方法和途徑

(1) 改變、更新教師觀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研究表明,人類的智力2歲時發展到20%,4歲時發展到50%,8歲時發展到80%,12歲時發展到90%,到17歲時才慢慢開始成熟。專家們發現,兒童智慧的發展以2-4歲最爲重要,積極的情緒對孩子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許多專家也認爲,情緒和認知是貫徹相聯繫的,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兒童的情緒隨着認知的發展而變化和發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前兒童教育不單單是需要一個好的生活照料者,更需要一個充滿愛心、提供智慧、細心觀察的教育者。所以我們要改變、更新教師觀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2) 爲幼兒提供一個情緒表白、發泄、交流的平臺

爲了更好地瞭解幼兒的情緒問題,我在我班設立了一個心情角,專爲幼兒在幼兒園裏舒緩自我情緒、調節自己情緒。

心情角:首先要選一個較獨立的空間;其次要有每位幼兒一個位置。同時上面製作表現不同的情緒臉譜,通過人物的眉、眼、嘴等表情表現情緒。

一個學期已過去了,實踐表面:孩子們非常喜歡心情角,把心情角作爲自己在幼兒園表達、發泄情緒的個人空間。心情角臉譜生動形象。在心情角里你可以經常看到類似事情:如幼兒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會到心情角翻動當時的臉譜。這給了幼兒一個舒緩情緒的機會,同時也讓教師更好地瞭解幼兒的情緒狀況。以往,幼兒一不開心就會性質哭或打人、罵人等分式。現在有了心情角,孩子們就會選擇到心情角里傾訴,用臉譜表達自己的心情。有時你會發現有了心情角,孩子們初步懂得關心別人。這幫助幼兒瞭解到自己行爲合理化,又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

在心情角中你也會經常發現有這樣的事發生:某某生氣了,在翻生氣臉譜時,旁邊看見的小朋友就會關心他,並問他:“你怎麼啦?”“你爲什麼不開心啊?”“你能告訴我嗎?”“我可以幫你嗎?”……有時某某在翻快樂臉譜時,同樣旁邊看見的小朋友也會問:“你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啊?”“你可以告訴我嗎?”“讓我也和你一起開心好嗎?”……

心情角的創設,讓幼兒們變得善解人意;讓幼兒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加和睦;也讓我們教師更好地進入幼兒的情感世界,時刻了解每位幼兒的情緒。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織各種遊戲,幫助幼兒表達、發泄自己的情緒,以便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位幼兒一種不同的打擊樂器。如:沙鈴、鈴鼓、響板、三角鐵、木魚、小鈴鐺等,讓幼兒用樂器自由表達想要表達的情緒。有時也可以讓其他幼兒猜一猜演奏者的心情。也可以讓演奏者自己說一說你在演奏時的心情是任何的?

幼兒一起討論不同的天氣:晴天、下雨天、雷雨天、陰天、多雲、颱風天、下雪天等等。說說不同的天氣人會有哪些情緒。

三、幫助幼兒控制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一般而言: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很差。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充分宣泄情緒、表達情緒,從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在《學前心理學》上說,一般情況下幫助幼兒控制情緒有3中方法:

(1)轉移法

(2)冷卻法

(3)消退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是:轉移法。例如:

前面我們所說的“心情角”,它就是一個轉移幼兒情緒表達的場所,同時它也是一個讓幼兒在合理的範圍內充分宣泄情緒、表達情緒的場所。

四、讓幼兒逐步學會調節自我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曾經有人說:幼兒的世界就是一個情緒的世界。每個幼兒的情緒又都是那麼豐富多彩。每個幼兒因個性、環境、教育等表現出來的情緒也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幼兒慢慢地學會調節、控制自我的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在《學前心理學》中指出幼兒自我調節情緒主要有3種方法:

(1)反思法

(2)自我說服法

(3)想象法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大多數教師會建議幼兒使用反思法和想象法來調節自我的各種情緒。

反思法:

當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我們就會建議幼兒使用反思法。首先請孩子們都靜下來,然後相互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錯。

想象法:

特別在孩子不開心或遇到困難時,讓幼兒想象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要爲“小弟弟”、“小妹妹”做榜樣。在這種想法上讓幼兒在心理上初步學會控制、調節自我情緒,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

五、積極培養幼兒積極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喜悅、愉快的情緒能明顯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而恐懼、悲傷的情緒則會危害健康。且情緒本身和幼兒的生長、個性、環境、教育等有着密切的關係。爲此我們要有目的地培養幼兒積極情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1) 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

在幼兒園裏一日教育活動過程中,我們要爲幼兒們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使幼兒找到培養積極情緒的途徑。而良好的氣氛它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它能對幼兒身心健康產生感染和薰陶作用。呂特克曾說: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內心世界的寫照。尤其是孩子們,所以我相信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對幼兒心理健康更有着“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

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環境氛圍可薰陶幼兒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兒園裏我們將環境佈置地別具一格。每當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大門,就可看到各種多姿多彩的景象。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步滿各種幼兒自己製作的畫;牆壁上描繪着各種小動物;哈哈鏡的神奇變化;陶藝室的各種作品等等。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親身感染快樂,保持快樂的情緒,這既培養了幼兒積極的情緒,又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

(2) 採取積極的教學態度,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

以鼓勵爲主,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把溫情、喜歡、關懷、尊重、認可、愛撫稱爲積極的關注。在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多說說“你真棒”、“我相信你能”或對以微笑來肯定、鼓勵幼兒。這樣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千萬不要以“你真苯”、“你怎麼幹什麼都不行啊?”等語言來否定幼兒。否則孩子在負面影響下,情緒會消極。所以教師的態度也是有助於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環境。

(3) 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要樂意與人交往。孩子除了與教師、保育員交往之外,還要與同伴進行交往,同伴關係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情緒。所以教師要善於利用集體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幫助幼兒們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實踐告訴我們:學前兒童在生活中充滿情緒色彩。喜怒哀樂易於表露,對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情緒感受力。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幼兒這個情緒表現最佳期,以便更好的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篇三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麼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後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兒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幼兒期的兒童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其知識與能力,生理年齡與心裏年齡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幼兒從不同的家庭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在心理上會面對一些困惑。對於大多數獨生子女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爲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係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而來的”。

因此,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我國幼兒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十分必要的緊迫的任務。我就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提高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識和心理素質。

隨着社會的進步,社會現象也愈來愈複雜多樣,複雜的現實也對幼兒產生複雜的影響,特別是心理健康的影響。幼兒心理呈現出複雜現象,有些是健康的、純潔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發現幼兒這些心理現象,並對其健康的加以激勵,對其不良的加以矯治呢?首要的條件就是教師要懂心理知識,特別是幼兒心理知識。幼教工作者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並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運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師心理知識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工作的。

同時,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心理知識,而且教師本人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因爲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兒心理髮展又有易感染性,他們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在老師和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如果老師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麼就會在有意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進而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擁有一個健康心理,也是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二、創造一個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在一定的關係條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爲和作風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環境影響人的一般表述。由於幼兒年紀小,可塑性大,他們的心理髮展很容易受到外環境的影響。因此,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是作好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園風,以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班集體或園集體,是幼兒生活的一個主要環境。這個環境建設得好與不好,對幼兒心理髮展影響深遠。如果班風、園風不正,幼兒的心理就會被扭曲,心理健康就會受到衝擊。相反如果具有一個積極向上、相互團結、相互尊重、相互關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風、園風,幼兒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要使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就要着力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園風,這也應該是不爭之論了。

2、教師要端正對幼兒的態度、行爲。人與人互爲環境,對幼兒來說教師就是其環境。要形成健康環境,教師行爲態度必須端正,否則創造幼兒心理髮展的健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們一些幼兒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幼兒心理抹上了一層灰色。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小便總撒在身上,如果作爲老師的我們說:“走開、走開,你又髒又臭。”這樣就會在他的心理造成傷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從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觀念以及對有缺陷人的偏見心理,並且從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習性。可見,教師的言行態度是否端正對幼兒心理髮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要熱愛、要尊重、要嚴而有格,不能借“嚴師出高徒”爲口實懲罰幼兒,在處理教師和幼兒的關係中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民主、鼓勵的心理安全氣氛,對幼兒要公正、不偏愛,杜絕那些有損於幼兒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謾罵、侮辱、指責、壓制、強迫、威脅、挖苦、無情的懲罰等等。

3、辦好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他們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社會、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環境。學校環境健康,而家庭環境不好,也是不能說幼兒心理髮展有了健康環境。因此要想幼兒心理健康,除了教師努力外,家長也同樣需要努力。當前許多家長由於種種原因,對“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在許多方面需要家長的長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對家長宣傳心理方面知識就變得必要了,再者幼兒和父母呆的時間長,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識,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進而給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響。

三、創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則常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

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的關心太少所至。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

要讓幼兒接受我們的愛,就要讓幼兒懂得我們的愛。爲此我們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如關切的說上一句,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也是愛的表示。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可以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幾年、一生。因此,教師平常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向每個幼兒表示愛意,讓孩子在愛的氛圍裏健康成長。

四、積極培養和積極防治相結合。

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小孩。這裏的“問題家庭”指的是父母中一方亡故或父母不和或父母離婚的家庭。這類家庭的小孩,心靈上都受過創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羣、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徵。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關心,讓其在幼兒園裏得到家裏本應得到的那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髮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並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鍊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關係着一代人的成長。願每位幼教工作者(也包括家長在內),都來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願每個幼兒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長!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篇四

兒童時期是心理的黃金時期,其思維、個性、道德觀念的形成,情感、意志的發展,無不需要教師的密切注視和科學的教養。因此,教師應關注兒童的心理髮展,做好幼兒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接納幼兒個性,尊重心理需要

接納幼兒的個性,教師才能尊重幼兒,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我發現有些教師喜歡當着幼兒的面議論某幼兒身上的缺點、不被教師理解的言行或數落幼兒所犯的錯誤,言談中無不透露出對幼兒的偏見,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通常會挫傷幼兒的自尊心。特別是對於敏感膽小的幼兒更會雪上加霜,使這些幼兒對教師有種畏懼心理,不敢接近教師及其他小朋友,久而久之便產生孤僻心理,這很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對於調皮的幼兒,聽到教師對自己的議論或數落後首先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一個受人喜愛的人還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這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從而逐漸失去應有的自信心。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每一個人,包括幼兒,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強調對待幼兒要採取民主教育的方法,我想這種民主應該是建立在接納幼兒的個性之上的。試想,如果教師不能從心理上真正接納幼兒的個性,不以一顆熱忱的心愛幼兒,總是高高在上地隨意評論幼兒,或對幼兒的一切採取敷衍的態度,教師是不可能與幼兒溝通、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

二、運用訓導方法,培養心理素質

我們對孩子的訓導多以約束孩子行爲作爲出發點,明確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而很少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以及怎麼做。如孩子從學會走路一開始,就受到很多“不準”的限制,這往往是孩子形成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的做法該是把訓導轉化爲對孩子正確的具體行爲指導,這將使孩子受益終身,因爲在孩子的心裏,老師和父母的話都是對的,而且記憶猶深。但若是老師或父母訓導不正確,方法不得當,造成訓導與具體環境和具體事物相矛盾,或發生尖銳衝突時,孩子就會感到困惑而懷疑老師和父母,最終失去對老師或父母的信任,形成不合羣的孤僻性格。

三、正確運用表揚,激發良好發展

正確的表揚能夠正面地激發孩子的心理朝着良好方向發展。表揚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使孩子從表揚中對自我作出實實在在的認知。當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時,做父母的就要及時地抓住表揚的時機,通過表揚來塑造孩子健康心理,讓孩子知道好的言行是有價值的,應繼續做下去。在表揚之前,父母要注意表揚的標準和方法,因爲表揚總是通過孩子的心理起作用,正確的表揚使孩子有時恰如其分的感受,長期對他潛移默化,從而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方法錯誤的表揚是會給孩子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一旦表揚使孩子面對現實而陷入困境,難以正確認識自己時,就會造成孩子缺乏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

四、消除嫉妒心理,塑造快樂童心

別看4~6歲的孩子,心思可不比成人簡單。他們競爭中暗暗滋生一種名爲嫉妒的消極心理,轉而形成一種不正確的嫉恨。老師表揚了一個好的孩子,而另一個孩子沒有得到讚揚,可孩子他們就會表現出悶悶不樂的情緒,因自己沒有得到表揚而不高興,壓抑久了,這種“不高興”便轉移到個別幼兒身上變成嫉恨。有的孩子爲了攻擊對方,會在老師面前詆譭他,打小報告,甚至揚言和他有仇,爲他的失敗而幸災樂禍等等。嫉妒是表現在幼兒身上的一種十分典型的毛病,它強烈地影響到幼兒情緒的穩定和快樂,影響集體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因此教師應力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給他們純粹、爛漫的童心。

作爲保教工作的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先讓孩子瞭解競爭是必然的,大家都要踊躍地競爭,爭做最好的。其次讓孩子知道競爭終歸是在友好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就經常在組織活動時或比賽時加以灌輸。如:幼兒要相互合作、幫助,爲彼此取得的進步而高興。對於那些已經存在嫉妒的孩子,教師應小心婉轉地詢問他不高興的原因,讓孩子傾吐心中的不快樂。對於有些好勝心強的孩子,應正確地進行疏導,並加以鼓勵,你下次也一定做得很好,給予孩子信心,他的嫉妒心也會自然而然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