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國演義梗概【精品多篇】

三國演義梗概【精品多篇】

三國演義作品梗概 篇一

東漢末年,十常侍在朝中媚上欺下,朝廷日益腐敗,人心大亂。鉅鹿羣的三兄弟:張角、張寶、張樑,他們見社會黑暗,便創立太平道,等到時機成熟,便頭裹黃巾,起兵造反。

官府無奈,只得出榜招兵買馬。一時間,羣雄並起,逐鹿中原。黃巾之亂平息後,董卓進京,改立劉協爲漢帝,殘暴無比。曹操欲行刺董卓,可失敗了,他連夜逃回故鄉,招兵買馬,並集結十八路諸侯推舉袁紹爲盟主討伐董卓。

董卓在華雄被關羽斬殺,呂布與劉關張大戰,戰敗後逃往長安,卻被王允用連環計除掉。此時十八路諸侯聯盟土崩瓦解。孫堅得到傳國玉璽身亡後,孫策佔領江東,公孫瓚被袁紹滅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佔領徐州……

不久,袁術得到傳國玉璽≮≯稱帝。曹操借討伐反賊的名義滅掉袁術,曹操又與袁紹在官渡大戰,燒掉了袁軍糧草,大破袁軍,一統北方。

曹操想南下一統天下,而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與孫權聯盟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又攻下西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魏、蜀、吳三國建立後,關羽中了呂蒙的計,張飛也被下屬殺了,劉備討伐吳國失敗,病中託孤諸葛亮。諸葛亮開始北伐,在五丈原活活累死後,曹魏大將鄧艾將無人可用的蜀國滅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也殺了魏國皇帝,建立晉國。

在孫權死後孫浩繼任吳國皇帝,司馬昭進攻吳國,吳國頂不住,也被滅了。司馬昭死後,司馬懿掃蕩中原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梗概 篇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名著便足其中一環。而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我最敬佩的是諸葛亮。因爲他精通三韜六略,胸中藏戰將,腹內藏雄兵。只可惜神機妙算他沒能統一中華,復興漢蜀,這當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話,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我同意,但老不看“三國”我確不贊同。《三國演義》並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使人“老謀深算”。有人說小說着重寫蜀漢,到最後,蜀漢卻打出白旗,這麼沒勁的情節有什麼藝術可言?我想說“雖滿分作文網然我們想看到的沒看到,不想看到的卻全看到了,但這是一種“撕碎的藝術”,他的悲劇結尾比大團圓結尾更耐人尋味不是嗎?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能因小失大”,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而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片甲不留,七十五萬蜀軍爲了爭一口氣而命喪黃泉,可惜,本來蜀國糧草充足,兵多將廣,武有藏虎,文有臥龍鳳雛,但自從攻打東吳後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兩句話要時刻銘記在心,否則你將會悔不當初。

三國演義梗概 篇三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致使宦官專權干政,天下人心思亂,民不聊生。從而,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大亂。亂世英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共同生死,起兵報國共謀大事。

董卓專橫跋扈,鎮壓黃巾起義,獨攬朝政,廢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各方梟雄袁紹、曹操、孫堅、劉表等聯合討伐董卓。大司徒王允利用貂蟬,實施“美人計”,離間董卓、呂布,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對內消滅袁紹、袁術、呂布等,對外征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進而統一北方,建立魏國,進爵魏王,準備南下一統江東。

桃園結義後,劉備不斷擴充實力。先投靠曹操,又轉投袁紹。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護送二位夫人與劉備匯合。三顧茅廬,劉備邀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出山輔佐,拜爲軍師。諸葛亮憑藉過人智慧,到達江東,舌戰羣儒,最終促成劉備與江東孫權結盟,一起對抗曹操大軍。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滿分作文網與周瑜定下火攻計策,大破曹軍。赤壁大戰後,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想用“美人計”困住劉備,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其後,劉備奪取荊襄九郡,又奪取西川、漢中,自封漢中王。至此,魏、蜀、吳三國鼎立。

曹操並不甘心,再次南征,攻打荊州。關羽水淹七軍,大勝曹軍。但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斬首。劉備聞訊大怒,帶兵討伐孫權,最終大敗。撤至白帝城時病危,臨終前向諸葛亮託孤。諸葛亮輔佐劉禪,上《出師表》,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南蠻孟獲之亂。六出祁山,決心完成劉備匡復漢室的遺願。終因操勞過度,病逝五丈原,遺留《誡子書》。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

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襄樊會戰後,返回洛陽病逝。其子曹丕繼位,改國號大魏,司馬懿輔佐。曹氏後代皇帝,生於深宮之中,不諳世事,司馬氏大權獨攬,“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爲晉。戰爭終於平息,三國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