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300字(精品多篇)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300字(精品多篇)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梗概(精 篇一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啓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啓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爲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纔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爲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爲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爲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啓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纔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爲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爲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着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着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篇二

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

董卓當權,把持朝政, 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爲盟主,興兵討伐董卓。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敗孫堅、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悍將。袁紹大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

袁紹嫌棄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如果派他出戰,是告訴敵軍我方無人,喝令將關羽打出。這時候不得不說曹操有識人之明,曹操說,關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國演義》的邏輯中,凡是相貌與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稱爲相貌不俗),誰能看出來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呢?於是曹操端了一杯熱酒爲關羽壯行。

關羽說,就先放這兒,等我回來再喝。關羽提着青龍偃月刀出戰迎敵。只聽得外面喊聲震天,不過片刻的時間,關羽就斬了華雄。這時候,酒還是溫的。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梗概(精 篇三

有人說,一本書是一片葉,一葉知秋;有人說,一本書是一場戲,一戲人生;有人說,一本書是一杯水,一杯滄海。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它作爲一本書,可知三國時期的戰亂紛爭,也像是在演義一場戲,讓人着迷。

站在歷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着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也要仰天長笑,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如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讀完《三國演義》之後,總的說來應該是開卷有益吧!我讀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友誼董卓禍國殃民的奸毒;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賦詩的奸詐,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懷。我還讀了草船借箭,蔣幹中計,曹操賦詩,借東風,七擒孟獲等精彩的歷史事件。

在《三國演義》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和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不戰而勝,爲什麼諸葛亮不費力地輕而易舉得到十萬只箭呢?我想,羅貫中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證三天之內必定造出十萬只箭,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諸葛亮的茬。但是,諸葛亮卻能運用三天中霧最大的一天來借箭。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讓曹操以失敗而告終。在當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計謀與智慧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而諸葛亮作爲這一種人物形象讓人回味無窮。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紛爭的背景下,劉備代表了蜀國,曹操代表了魏國以及孫權代表了吳國,他們展開了三國鼎立,三方角逐的場面。在歷史上,人們都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這一傾向導致了後來劉備勝利爲王的結果,我在想,爲什麼人們要擁劉反曹呢?在我看來三方爭霸,各自都有優劣,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爭霸,應該體現當今的奧運精神:公平、公正、公開。可是人們卻單一的擁劉反曹。我認爲曹操和劉備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對於評價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們天差地別,也應從好與環,優缺點去考慮。正如曹操親帥大軍征戰,爲爭取民心,下令軍隊沿途不得踐踏百姓的莊稼,違者格殺勿論。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騎受驚嚇後進了老百姓的田地,他雖經衆將苦勸沒有取下自己頭,但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髮以示懲罰,中國古代,視發如首,把頭髮割掉,在當時已算是一種不輕的刑罰,曹操能割發,以示自刑,體現出他紀律嚴明和體裇百姓所以說人是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的。所以說人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一個人應全面評價。

諸葛亮是在三國中的一個亮點人物,三國時期,諸葛亮領兵評定了南方部落(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的叛亂後,想要任命當地的土人擔任官吏來管理。有人進言反對諸葛亮說:如果留下外地人在這裏當官就要留軍隊,留下了軍隊,軍糧無法解決,這就是一難我們剛剛打敗夷人他們有的父兄死在戰場,留下外地人而沒有軍隊保護,必然會有仇殺之恨之類的禍患發生,這是二難。以前夷人常有廢除或殺害朝廷官員的事,他們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們留下外地官員,也是始終不會得到他們擁戴的,這是三難。現在,我打算不留官員,不留軍隊,不遠送糧食,是考慮到各種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會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頓,夷漢王間大致可以相安無豐了。

總之,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從書中學到了諸葛亮的智慧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爲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

書是精神的食糧我想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婦孺皆知,但若要領悟其中的真諦,唯有到書中去領悟,亦要堅持讀書

讓我們一起堅持讀書,讓書融入我們的機體吧!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篇四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向一舉擊敗東吳國。在赤壁,與周瑜的三萬駿馬

隔江相望。曹軍多數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然都站不穩,一交鋒,曹兵就大敗。曹操又下令用鐵鏈將戰船連接起來。黃蓋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計。第二天,黃蓋家莊不服從軍令,與周瑜頂撞起來,周瑜大怒,將黃蓋痛打了一頓。。黃蓋一氣之下寫了一封投降書給曹操,黃蓋選取了十艘戰船,船上裝滿乾柴,並再上面澆上油,用布遮好。一切準備停當的黃蓋帶領戰船乘風向長江北岸駛去。滿載引火物的戰船剛駛到江心,,黃蓋下領張帆。帆一升起,戰船立刻飛一般向前疾駛。當船離曹軍還有二里時,黃蓋下令點燃戰船,而船上的官兵都跳上小船,戰船像一條條火龍向曹軍的艦隊衝去。曹軍的水軍一下就滅了一半。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聽謀臣之言,親自向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篇五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爲獻帝(九歲),強迫蔡邕爲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操因多疑而殺呂后奢全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非一路人。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爲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傕,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