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校園內安全倡議書通用

關於校園內安全倡議書通用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倡議書,倡議書是爲倡議、發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倡議書很難寫吧,爲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麼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校園內安全倡議書,歡迎閱讀!

校園內安全倡議書1

校園安全與我們每個師生密切相關,它關係到我們能否健康地成長,能否順利地完成學業;也關係到我們的老師能否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教書育人。針對上週九年級2班的同學提出的倡議,我們七年級15班在此發出熱烈響應,堅決做到以下方面:

1、注意校內安全:

我們要做到:課間文明遊戲,不大聲喧譁,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奔跑,不嬉戲,不在樓梯口玩耍;上體育課前要作好準備活動,運動時要遵照老師的要求,不違規運動,防止運動器材傷人;不亂動教室內的電源插座,不要用溼布擦電器開關,微機課上要按規定程序操作電腦。

2、注意交通安全:

我們提倡同學們做到以下幾點:不在馬路上踢球;不在馬路中間行走,要走人行道,注意來往車輛;在十字路口,要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3、注意活動安全:

節假日活動期間,活動遠離建築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隱患的場所;不玩火,不燃放煙花爆竹,防止意外傷害。不進入網吧、電子遊戲廳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動的場所。

4、注意飲食安全:

同學們購買食品要看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及地址,不購買“三無”食品;不在校門外和街頭流動攤點購買零食,防止誤食不衛生食品、過期變質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5、注意家庭安全:

同學們還應在家長指導下學會正確使用家用電器、煤氣竈、衛生浴具等,學習安全用電、用火知識,並養成“人走斷電”的好習慣,切勿麻痹大意,各類電器及設備發生故障時切勿擅自行動。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創建平安校園。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每天平平安安高高興興,祝願我們的校園真正成爲全校師生安全的港灣,和諧的家園!

校園內安全倡議書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面對我們生活、學習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和潛在的意外,您是否做好準備加以防範了呢?爲了遠離傷痛與不幸,爲了我們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爲了讓學校安全的警鐘長鳴,爲了我們能有一個舒心、優雅、文明的學習環境,我向大家發出以下倡議:

一、加強自我教育,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做校園安全的使者。

積極參加“構建和諧校園,健康安全成長”爲主題的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提高我們的安全、文明意識,樹立安全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絲不苟地落實學校的規章規章及各項安全防範措施,杜絕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讓安全走進我們的生活。

二、提高個人思想素質。

團結同學,和同學和睦相處,善於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學爭吵,不打架鬥毆並自覺同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等違法違紀行爲作鬥爭,積極維護校園秩序安全,爭做文明的中職生。

三、維護自身財物安全。

防偷盜,現金和貴重物品不能隨意丟放,不與不瞭解的人發生經濟來往,住校生不到校外留宿。做好宿舍和教室安全,離開教室或宿舍要鎖好門、窗,宿舍不留宿外人,更不能留宿異性;宿舍鑰匙不隨意外借或亂丟亂放。

四、嚴格規範操作。

體育活動、實訓課、社會實踐及其他戶外活動要嚴格服從老師指揮,嚴守操作規程,不擅自行動,防止各種危害安全的問題發生。

校園是我們的家!爲了創建文明的校園,爲了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關注安全,珍愛生命,維護我們的美好校園,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行爲,共同維護好我們的校園環境,爲構建和諧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倡議人:

時間:

校園內安全倡議書3

親愛的畢業研究生同學們:

你們好!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又是落英繽紛,春滿濟園的日子,與往年不同的是畢業的.鐘聲已悠然敲響,你們即將帶着母校的美好祝福,結束近3年的同濟生活。告別同濟,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投入社會,迎來生命中的再一次騰飛。臨別之際,我們真誠地向全體20__屆畢業研究生髮出倡議:讓我們行動起來,文明離校,綠色離校,做一名優秀的畢業生!

一、履行畢業手續,愛護公共設施。按照學校規定,認真辦理好各項離校手續。自覺愛護學校公共設施,離校前搞好宿舍衛生,保證桌、椅、牀等公物完好無損,站好在校的最後一班崗,向老師、同學、學弟、學妹們展示一個積極向上的畢業生形象。

二、樹立節約意識,傳承同濟精神。勤儉節約是同濟綠色校園所提倡的行爲,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之一。作爲一名同濟人,在畢業季中也要積極踐行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避免鋪張浪費。

三、提高安全意識,加強自我防範。離校前,注意防火防盜防詐騙,不向窗外扔舊物瓶罐等雜物,不在校園內喧譁吵鬧,不酗酒滋事,確保平安離校。離校後,也要注意人身財產安全和交通安全。

四、開展愛心捐贈,促進可持續發展。一份捐贈便是一份愛心,包含着廣大畢業生們對於同濟的深深熱愛,希望大家能將自己不便帶走的衣物、書籍、物品等捐贈出來,送給需要的同學,使物品儘可能被多次利用,爲可持續發展增磚添瓦。

五、保持文明形象,展現自我風采。保持一貫的文明行爲,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到有關部門辦理離校手續時,文明禮貌,尊敬師長。主動歸還所借物品,主動結清各種費用,做到誠實守信離校。

聚似一團火,散若滿天星。在未來的日子裏,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懷念在這裏的點點滴滴,繼續發揚“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同濟精神,奮力拼搏、勇於擔當、銳意進取,以實幹和激情譜寫更美好的未來,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後,祝全體畢業生一路順風,前程似錦!

同濟大學研究生會

校園內安全倡議書4

學校全體教職工: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維護學校交通安全,規範停車等車輛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幫助。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校教職工的自備車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據保衛處統計,截止20__年9月10日,保衛處辦理校園通行證的車輛大約有650輛,大量的車輛進入校園後,給我校內部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爲了確保我校教職工的出行安全,提高全校教職工的交通安全法規意識,增強文明參與交通的自覺性,爲了營造一個平安、和諧、安全有序的文明校園,保衛處在此特提出如下倡議,希望大家積極響應,共同維護安全有序的文明校園。

一、自覺遵守校門進出制度,服從指揮。出入校門的機動車輛需有校園通行證,無通行證者需出示本人的駕駛證或行車證方可進出校門。

二、規範停車,確保校園道路安全、暢通。進出校園的教職工車輛應做到自覺、規範、文明停車,在停車場或劃線的車位上正確的順位停車,不亂停放,不佔人行道,不佔消防安全通道。臨時停車時不在路口,通道口,拐彎處停放,保持交通暢通。

三、安全行駛,確保校園平安

1、廣大教職工車輛在校內行駛時,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

做到五不”:車速不得超過10公里/小時,不鳴喇叭,不隨意駛入教學區域,不與學生爭搶道路,不在學生跑操時行駛,保障校園交通安全。

2、禁止無證、無牌或改裝的機動車與兩輪輕便摩托車在校園內行駛,一經發現將予以扣留。

3、禁止非法營運車輛(俗稱黑車”)進校;

再次呼籲全校師生員工不要乘坐非法營運車輛,在西大門的管理上尤其需要教職工們的理解和支持。

4、未辦理校園出入通行證的車輛請車主儘快到保衛處辦理。

四、保衛處將在9月中旬在全校範圍內集中整治亂停車現象,希望廣大教職工積極協助學校做好交通監督管理工作,爭當交通安全的宣傳員,教育和勸告周邊的人,規範、文明停車。

規範停車、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規則不僅是我們所有人的義務,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是我們廣大教職工身先力行,率先垂範的美好體現,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多一份平安,少一分違規;多一份責任,少一分危險!我們真誠地希望和廣大教職工在一起,共同營造一個平安、和諧、文明的校園。

保衛處

20__年__月__

校園內安全倡議書5

親愛的同學們:

臨近歲末年關、校園安全事故頻發,安全隱患日顯突出。爲切實提高同學們校園安全防範意識,豐富防盜安全知識,保護好您和他人的財產安全,希望同學們時刻敲響警鐘:宿舍安全,不容忽視。牢記安全責任,認真做好防範。爲此,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分團委向全體大學生提出倡議:

1、不在宿舍使用“熱的快”、電飯鍋、電磁爐、電熱杯、電熱毯、電吹風、電熨斗等違章電器;

不私拉電線;不在寢室中使用明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離開房間時,一定要檢查電器電源是否關閉,提高冬季防火意識。

2、正確使用網絡資源,堅決杜絕整日沉迷於網絡遊戲,禁止不良網絡信息的傳播。

不要輕信他人,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範網絡詐騙。

3、加強交通安全意識,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由於校外交通情況複雜,爲了他人和個人的安全在校園內應遵守交通規則,在校外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4、學生(尤其女同學)下晚自習時,不要走偏遠道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儘量結伴而行,防止意外發生。

5、養成人走關門的習慣。

離開宿舍先將衣物內的現金、儲蓄卡、手錶、手機和鑰匙等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因爲離開時間短而忽略失竊的可能性。

6、貴重物品不用時應放置在帶鎖的抽屜、櫥櫃等安全保險的地方,以防順手牽羊、乘虛而入者盜走。

放假離校應將貫重物品隨身帶走或託可靠的人保管,不可留在寢室。

7、見到陌生人進寢室或旁邊的寢室,請仔細詢問,必要時報告給宿管阿姨宿舍管理員。

不允許不熟悉的人或剛認識的人隨便進入自己寢室。

8、發現失竊、被騙和人身財務受損,立即撥打報警電話110,並協助警方作好調查取證工作,儘量減少損失。

同學們,“安全重於泰山”,現在就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安全意識,杜絕安全隱患,爲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而共同努力。

倡議人:___

20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