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精品多篇】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精品多篇】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 篇一

張愛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文人。她被胡蘭成稱作——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

她是上海人。她的故事皆以上海爲背景。我來到上海,就好像來到了她的身邊,呼吸她的城市的空氣,感受她的城市的擁擠,體會她的城市的情感。我站在街頭,彷彿看到那一個個的人物從他的書中走了出來,匯入人潮擁擠的大上海。

前幾天,特地去網上百度了張愛玲的故居,看到票價十元,我非常的欣喜。與父親二人兜兜轉轉終於找到了那一方淨土,可牆上的一張白紙讓我的心涼去了半截——私人住宅,謝絕參觀。好吧,我可以理解這裏的住戶想要清淨的想法,可我還是忍不住失望。從剛到上海那一天我就在期待了,如今期望落空,讓我怎能平靜對待?我站在常德公寓門禁前,望向熙熙攘攘的人羣,我想幾十年前的張愛玲會不會有這樣的時候。站在家樓下,看到飄如絲的雨點,心中暗惱怎得如此運氣不佳。她發呆了,雨點也跟着發呆。現實拽回我的思緒,我又轉過身去看大門,透過玻璃門,我依稀看見裏面的佈局,我不禁又思緒萬千。張愛玲穿着一身煞是好看的旗袍,配上她獨特且高貴的氣質,用鑰匙輕輕擰開門,眼神裏流露出一絲的疲憊,她快步跑上了樓,回到了家中,換上了絲綢睡衣,倒在柔軟的沙發上,隨手拿起一本胡蘭成的書,眼梢立馬帶上了笑意,輕嘆:“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然後閉上眼睛,嘴角向上揚起。

只可惜,張愛玲的滿腔柔情都給了一個不值得的男人。但也正因爲這個男人,讓張愛玲度過了快樂的時光,寫下了好的文字。什麼事都有經歷他的理由,要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縱然寒風凜冽,我依舊選擇讓思緒放飛,張愛玲故居只是一個念想,緬懷纔是最終的歸宿。

張愛玲經典短篇散文【2】說胡蘿蔔 篇二

有一天,我們飯桌上有一樣蘿蔔煨肉湯。

我問我姑姑:“洋花蘿蔔跟胡蘿蔔都是古時候從外國傳進來的吧?”她說:“別問我這些事。

我不知道。

”她想了一想,接下去說道:“我第一次同胡蘿蔔接觸,是小時候養叫油子,就餵它胡蘿蔔。

還記得那時候奶奶(指我的祖母)總是把胡蘿蔔一切兩半,再對半一切,塞在籠子裏,大約那樣算切得小了。

——要不然我們吃的菜裏是向來沒有胡蘿蔔這樣東西的`。

——爲什麼給叫油子吃這個,我也不懂。”

我把這一席話暗暗記下,一字不移地寫下來,看看忍不住要笑,因爲只消加上“說胡蘿蔔”的標題,就是一篇時髦的散文,雖說不上衝淡雋永,至少放在報章雜誌裏也可以充充數。

而且妙在短——才擡頭,已經完了,更使人低徊不已。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 篇三

每每讀起現代文壇女作家張愛玲的作品幾乎每次都讀不下去,讀不完就得放下,所以至今她的作品也沒有讀完。糾其原因呢,就是讀着讀着,心裏就會被氣憤和惋惜填滿,所以只得放下。她的作品可以說是現代文壇女作家裏的精品,尤其是她的散文,對人對事對社會對整個世界都有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她不僅是女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當代作家中的佼佼者,讓我氣憤的是她怎麼會在她名噪海內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也就是她只有二十四歲之時,怎麼就會愛上了那個大她十四歲又是大漢奸的混蛋胡蘭成呢?並且和他同居三年之久都沒有發覺他是個用情不專,豬狗不如的濫男人,難道如此聰明絕頂的女作家也和普通女人一樣當愛情來臨的時候如同被霥住了雙眼嗎?

當然不可否認胡蘭成在文學方面也是有一定造詣的,也發表過一些作品,但他和世人眼裏的聖女張愛玲真的太不配:論年齡可當她的父親差不多,並且認識愛玲之前已有兩次婚姻,身份又是大漢奸,所以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替張愛玲惋惜。在他們同居三年後胡蘭成移情別戀幾個人後,大約一年半後,張愛玲才下決心給胡蘭成寫了決交信。這麼出類拔萃的一代女作家,怎麼會那麼久才下這個決心,並且還和他說出那樣讓人心酸的話:我自不會尋短見,我會一直活到老,也不會再愛,我自是萎謝了。是的她說的也真的做到了:從此移居國外,不問世事,不與任何人來往,她的作品也從此走向了低谷,再沒有寫出可讀的作品,她爲了一個混蛋胡蘭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深愛她的讀者們。從此把自己封閉起來,是的她是一直活到了老,一直活到七十五歲最後客死在美國一所公寓裏,死後六天才被她的房東發現。看來真的是哀莫大於心死,她雖然做到了一直活到老,可這樣的活又有什麼意義呢,簡直就是生不如死。再惋惜的就是當時怎麼就沒有人在她失意的時候爲她指點迷津呢?

我對她當時愛上胡蘭成做了一些心理解析:本該那樣的年齡對她應該擁有才子佳人的傳奇愛情,卻怎麼演變成和胡蘭成攪在了一起呢,一呢,可能是愛玲從小父母離異,缺少父愛,把缺失的父愛轉加在胡蘭成身上。二呢,就是當時張愛玲在文壇名噪海內外,又清高脫俗,拒人千里之外,周圍優秀的男人都自愧不如,只能遠遠的望着,在他們看來愛玲就是一個聖女可望而不可及,而她當時的年齡也正是渴望能擁有一份如火如荼的愛情,已至被這個混蛋胡蘭成死纏爛打鑽了空子。

真的是惋惜至極,胡蘭成不但毀了張愛玲的大半生,更毀了張愛玲的文學藝術生命。不然張愛玲的一生不知要多寫出多少絕世作品。文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星星就這樣消失在夜空。

現今社會也出現瞭如此怪異現象:越是學歷高有成就的女人,好象越找不到可心的伴侶,但我在這裏奉勸所有學歷高有成就的女性朋友們和所有女性朋友:寧缺勿濫!保持清醒的頭腦,最終總會找到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如意伴侶!

張愛玲經典散文 篇四

被窩》

連夜抄寫了一萬多字,這在我是難得的事,因爲太疲倦,上牀反而睡不着。外面下着雨,已經下了許多天,點點滴滴,歪歪斜斜,像我的抄不完的草稿,寫在時速消息油印的反面,黃色油印字跡透過紙背,不論我寫的是什麼,快樂的,悲哀的,背後永遠有那黃陰陰的一行一行;藍墨水蓋這不住棗陰悽悽的新聞。"××祕書長答記者問:戶口米不致停止配給,外間所傳不確……"黃黯單調的一行一行……滴瀝滴瀝,搭啦搭啦,雨還在下,一陣密,一陣疏,一場空白。

霖雨的晚上,黏唧唧地,更覺得被窩的存在。翻個身,是更冷的被窩。外國式的被窩,把毯子底下託了被單,緊緊塞到褥子底下,是非常堅牢的佈置,睡相再不好的人也蹬它不開。可是空蕩蕩地,面積太大,不容易暖和;熱燥起來,又沒法子把腳伸出去。中國式的被窩,鋪在褥子上面,折成了筒子,恰恰套在身上,一會就熱了,輕便隨和,然而不大牢靠,一下子就踢開了。由此可以看出國民性的不同。日本被窩,不能說是"窩"。方方的一塊覆在身上,也不疊一疊,再厚些底下也是風颼颼,被面上印着大來大去的鮮麗活潑的圖案,根本是一張畫,不過下面託了層棉胎。在這樣的空氣流通的棉被底下做的夢,夢裏也不會耽於逸樂,或許夢見隆冬郊外的軍事訓練。

中國人怕把嬌豔的絲質被面弄髒了,四周用被單包過來,草草地縫幾針,被面不能下水,而被單隨時可以拆下來洗濯,是非常合科實際的打算。外國人的被單不訂在毯子上,每天鋪起牀來比較麻煩,但他們洗被單的意思似乎比我們更爲堅決明晰,而他們也的確比我們洗得勤些。被單不論中外,都是白色的居多,然而白布是最不羅曼諦克的東西,至多隻能做到一個乾淨,也還不過是病院的乾淨,有一點慘慼。淡粉紅的就很安樂,淡藍看着是最奢侈的白,真正雪雪白,像美國廣告裏用他們的肥皂粉洗出來的衣裳。中國人從前,只有小孩子與新嫁娘可以用粉紅的被單,其餘都是白的。被的一頭有時另外一條白布,叫做"被檔頭",可以常常洗,也是偷懶的辦法。日本彷彿也有一種"被檔頭",卻是黑絲絨的長條,頭上的油垢在上面擦來擦去,雖然耐髒,看着卻有點膩心。天鵝絨這樣東西,因爲不是日本固有的織物,他們雖然常常用,用得並不好。像冬天他們女人和服上加一條深紅絲絨的圍巾雖比絨線結的或是毛織品的圍巾稍許相稱些,仍舊不大好看。

想着也許可以用這作爲材料寫篇文章,但是一想到文章,心裏就急起來,聽見隱隱的兩聲雞叫,天快亮了,越急越睡不着。我最怕聽雞叫。"明日白露,光陰往來",那是夜。在黎明的雞啼裏,卻是有去無來,有去無來,悽悽地,急急地,淡了下去,沒有影子黑影子至少還有點顏色。

雞叫的漸漸多起來,東一處,西一處,卻又好些,不那麼虛無了。我想,如果把雞鳴畫出來,畫面上應當有赭紅的天,畫幅很長很長,捲起來,一路打開,全是天,悠悠無盡。而在頭底下略有一點影影綽綽的城市或是墟落,雞聲從這裏出來,藍色的一縷一縷,戰抖上升,一頓,一頓,方纔停了。可是一定要多留點地方,給那深赭紅的天……多多留些地方……這樣,我睡着了。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 篇五

無論是“鏡花水月的女人”,抑或“才女”,這些稱謂都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女”字。我不是在這兒廢話連篇地說笑,而是因爲張愛玲所表現出的典型而又獨特的女性氣質,着實讓人感慨萬千。典型,在於她細心、敏感的女性心理;獨特,是因爲上下幾千年中國女人縝密繁複的心思只有在張愛玲的幽幽敘述中展露無餘。

沒有丁玲辛辣鞭撻的暢快,亦沒有冰心古道熱腸的光明,張愛玲散文起初給我的印象是幽綿、晦暗,然而又有無窮無盡值得玩味、思考的意味。她的筆墨並不多姿多彩,卻又不乏意象萬千、活潑多情的修辭,恰如其分地兼具着古韻之風和詩的爛漫;語言的超常組合更令人拍案叫絕,如:“噎住了陽光”(指黑影),“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指打仗經歷),“簡單的心”(指夜營的喇叭聲)。縱觀她的散文,始終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冷色調綿綿流淌於字裏行間。換言之,一股淡淡的蒼涼總是透過紙張襲上讀者的心頭。文章是作家的肺腑之言,作品是作家的心境。於是我不得不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的善感、多慮。散文集的編者介紹張愛玲出生於曾經聲勢顯赫的書香門第,家庭的衰敗對她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響。曹雪芹寫出舉世矚目的大悲劇,而張愛玲同樣也以淡淡的悲融入自己的寫作中。於是透過打着烙印的心去觀察那個時代的世態人情,一切在她的筆端另生一番情景。用不鹹不淡的話娓娓述說暴虐的父親、無情的姨媽,沒有抱怨之言,沒有痛恨之辭,卻悲從中來;戰爭中的非凡經歷沒有使張愛玲刻意去描寫絕望和苦楚,而是以旁觀者的姿態涼涼地講述着戰爭中的人們,略帶詼諧的筆墨中自有不勝的荒涼和悽慘;即使在一些藝術鑑賞文中,她也是以漫不經心的涼涼的語氣否定了許多藝術作品,並我行我素地崇尚具有悲劇色彩的藝術。

我不同意稱張愛玲是無病呻吟的文人。她的散文語意雖淡薄,主題雖談不上積極,然而她從來沒有虛僞地矯飾自己,而是真實地展示着自我。她欣賞日本文化,於是就寫了。從這一點上說,張愛玲是坦率透明的。也許我們都誤會她了。也許淡雅清冷的雋語正是表達她內心強烈感受的通途。而別人對她的誤解正因爲她太與衆不同了。就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既可看作眷侶之間纏綿悱惻悲悲悽悽的情意,也可以理解成捨己奉獻無怨無悔的蕩氣迴腸的傾吐。張愛玲,難道你真是個“情到深處情轉薄”的謎一樣的女人嗎?

張愛玲的經典散文 篇六

我看見她穿着鑲寶藍石滾邊的胭脂紅的旗袍,散漫地走在三十年代上海的街道上。那時的街道上有很多人,叫賣聲沿街飛舞,都市的喧譁和浮躁冗長而寂寞,這都無法阻止我猛一回頭的剎那,一眼就看到了她——那個叫“張愛玲”的傳奇女子。

這時我才明白人可以如此豔麗地生活,我發現大俗到大雅原來只有咫尺距離,生命真實的狀態原來如此令人心動!我一直以爲天使一定穿着潔白的裙子舞着翅膀,飛翔在天上。看見她,我才知道,天使就是生活在每一寸世俗裏,張揚地經營自己的每一個人,生命是給自己開放的一朵紅玫瑰,可以接受雨露,也可以接受塵埃。

她是一個把生命之花開得充盈而又不顧一切的女子。我以爲這樣一位女子該有一場曠日持久而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該有一位與她有同樣才情的男子相伴左右。但胡蘭成不配,他空有才華和城府,而缺乏責任與擔當。他將張愛玲心裏所有的武器都卸下、軟化,她的防備、自尊和驕傲也一件件脫落,只剩一顆鮮活飽滿的心兀自在他面前跳着,而他,最終卻唱了一出空城計。桑弧也不配,他拘謹而怯懦,也沒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氣魄與膽量。這樣一個男子,終究承載不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九天玄女”。賴雅呢,他們之間的愛情沒有痛苦,沒有糾纏,沒有是非恩怨,可他們之間始終有着難以逾越的鴻溝,不單是年齡上的,還有思想上的。

她一定是孤獨的,但她並未流於感傷,也並沒有着意誇大人生的苦難,而是堅忍的承受着個體生存的宿命,展示一個女人對於荒涼世界的直覺與感官,客觀地再現了人生中一切美好與醜陋的事物。

唱不完的浮世悲歡,道不完的風塵悲涼。讀張愛玲的文字,就像在陰冷的月光下聽老人講述往事。講故事的人神色恍惚而絕望,聽故事的人被傳遞到徹骨的寒,繼而從血液裏鑽出一陣酸澀的噬咬。那字裏行間散發出的味道,像極了老房子裏的陰冷和沉重。怎麼能不沉重?四歲時便失去母親的疼愛,少女時代遭生父虐待與囚禁,遇見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時間的牧人無情地將她從童年的範圍內驅趕出來,逼着她去面對世界,面對磨難,面對愛恨。

無論是《傾城之戀》中勇敢追求愛情的白流蘇,還是《半生緣》中被親人囚禁的顧曼楨,《心經》中對父親有着畸形的感情的小寒,《色戒》中任務失敗而喪命的王佳芝,每一個都是她自己。她說,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她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她承受着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寂寞,她是一個世紀的喧囂與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

她是一塊冰涼的美玉,閃着奇光和潤澤悽悽切切的私語。她站在時光的深處,寧心靜氣的觀望,寫出她看到的人世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