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多篇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多篇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範文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趁着這個好天氣就來到了美麗而又富饒的井岡山。

經過了一路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井岡山。

井岡山非常美麗,到處都是花草樹木,因此井岡山的環境和空氣業比較優良。

此刻,我們跟隨導遊參觀了許多景點。有北山烈士陵園參觀紀念堂、碑林、紀念碑、茨坪紅軍大本營等等,看到這些美麗的景物,心裏不由自主的流淌處一句話來:井岡山真美啊!、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黃洋界,此時,正好下了一場濛濛細雨,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猶如來到了人間仙境一般!

最後一個景點室五指峯,舊版一百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就印着它。於是導遊告訴我們說:“你們拿十元錢可以來買我着張‘超大的一百元’,也好留個紀念行嗎?”聽完這句話後,我和爸爸覺得有理。是啊,我們來旅遊,總得買一些紀念品回家呀!於是,爸爸就連忙掏錢。

啊,時間過的真快呀,愉快的旅程結束了,我們便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回到了家。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範文2

暑假來了,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姑姑,姑父一起去井岡山玩。加上小明叔叔和他的女兒雪晴,她特別的調皮,她像瑰麗無比的玫瑰。而這位叔叔也像一位精神十足的哥哥。我們搭上旅遊車,一路上看見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太陽旭日東昇,霞光萬道,旅遊車開了幾十公里路,終於到了一個叫杜鵑花節歡迎你的地方停了下來,那裏擺放着五顏六色的花兒,有紅的,白的',黃的,綠的……顏色不一,花形千奇百怪。

我們開始走向筆架山,而且是坐攬車去看筆架山哦!那兒的叔叔說要買票才能進去,爸爸二話不說,就買了票,直奔向攬車的入口,當大家上了攬車,車開動了,我的心裏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怦怦直跳。當我轉頭一看,哇!白霧擋住了人們的視線,尤如美麗的天堂。我們還看見了井岡翠竹,井岡雲海,高山杜鵑,原始森林……真是數不勝數。這時,我們又看到了一座山,我問爸爸:這是什麼山,爸爸說:這是筆架山,筆架山是一座靈山。據《三前遼事實錄》卷七記載,筆架山是宋景陽於天啓二年間守此,當時按景陽爲‘千總’,筆架山分大小兩山,皆位於錦州南渤海中,在今錦州南35公里處,屬錦西天橋丁公社所轄,明孫承宗在天啓三年進取錦州時把它列爲海運據點,山南部水深可停泊,然該海山到山岸肖有二里,爲海水相隔,當時曾修砂石路1.8公里作爲通途,潮水退時可見其路,並能通行至山上,潮水漲時全部被海水淹沒,當地人稱其爲天橋由於海路的鋪設而形成了一個海灣,同時也成了著名的風景區‘小筆架山’,尚存明代望名遺址。

我們出來時,已經是晚上了,大家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各自的家了。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範文3

今天,我們來到了井岡山的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位於江西省井岡山的茨坪鎮,它是爲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根據地井岡山而建立的。這個博物館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建立初期,第二部分是講建設發展期,第三部分是講轉戰贛南。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中,提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的戰略思想。其中,我最欣賞遊記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把這個戰術運用到了黃洋界保衛戰。1920_年湘贛敵軍組織4個團來圍剿黃洋界,紅軍當時才只有不到一個營的兵力,可是,紅軍在戰士門的配合下,運用了游擊戰術,再加上戰士們憑藉有利地勢,誓死抵抗,擊退了敵軍的數次進攻,用不到一個營的兵力,打敗了敵人四個團的兵力,成功地保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之後,他們轉戰南北,東擋西殺,攻無不取,戰無不克,最後,終於成立了一個人人敬仰的革命隊伍!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範文4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爲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爲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爲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爲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1946年爲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爲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佔雲、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後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裏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後爲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爲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爲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弔唁大廳後側上樓爲忠魂堂。忠魂堂是爲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雲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裏來弔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爲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爲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採用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分爲碑廊、碑亭、碑牆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築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並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爲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爲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讚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於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啓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於陵園東側山頭,於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羣像爲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爲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岩爲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於“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爲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岩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_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着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週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爲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爲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爲“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0_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爲“紅色割據”。展示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爲“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爲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江西井岡山特色景點導遊詞範文5

各位朋友,大家好!也許在座的各位曾領略過武當山的幽靜、黃山的秀美,也歌頌過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的確,這些祖國的錦繡山川,都值得我們每個炎黃子孫去欣賞、去讚歎。然而,在許多人的心中,卻始終屹立着一座不朽的豐碑,一座英雄的大山,她就是——井岡山。

一說到井岡山,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共和國的第一塊奠基石。沒錯,在我們江西這片紅土地上一共有三個搖籃:人民軍隊的搖籃——英雄城南昌,八一起義在這裏打響;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中華人民蘇維埃政府就在這裏;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井岡山這塊奠基石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懷着一顆虔誠的心上井岡山,懷着一顆崇敬的心去了解去品味井岡山。1966年,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宣部兼文化部部長陸定一老先生上井岡山時曾經說過: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這句話爲我們井岡山的旅遊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們這次上井岡山不僅要學習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創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重溫當年毛委員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美的自然風光。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面,湘贛兩省交界處羅霄山脈中段,東臨泰和,西接湖南炎陵,北接永新,南靠遂川。解放前,井岡山沒有獨立的行政建制,是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偏僻窮山寨。

1949年8月獲得解放,1959年7月成立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井岡山與寧岡縣與永新的拿山區合併成立井岡山市,20_年5月井岡山市與寧岡合併成立新的井岡山市。可能有朋友會問了,那現在的井岡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現在的井岡山轄四鄉一鎮兩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308.58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的面積26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82.1%,境內最高峯江西坳,海拔1841米,而井岡山最深秀的景區要屬井岡山的主峯五指峯,1991年,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朱鎔基來到井岡山,指着五指峯說:“這是中國最值錢的山峯,中國含金量最高的山峯”。爲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我們第四版百元大鈔,它的背景圖案就是咱們五指峯,所以咱們井岡山被稱爲財山,上了井岡山,工資職位翻三番。

其實以前並沒有井岡山這個地名,早在東漢時就有人在這裏居住,明朝時這裏發生過一件大事,就是明朝朱寧王江西郡守朱辰濠起兵造反,後來遭到明的鎮壓,在我們南昌陽明路被送上了斷頭臺,他的手下爲了躲避追殺就躲到井岡山這深山老林裏來了,成了井岡山的第一批土匪。明清時期,廣東福建這一帶人爲了爭奪土地紛紛逃到這,辛亥革命後不少兵痞匪徒也持刀躥進井岡山,這樣打來打去最後就形成了袁文才和王佐兩大土匪幫,當然這兩大土匪跟一般的土匪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那麼什麼時候纔出現井岡山這個地名呢?明末清初,有藍,黃兩戶人家從廣東遷到五指峯腳下安家落戶,他們居住的地方四面環山,中間平坦,旁邊正好有一條江流過,他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井江山”,因爲他們家鄉方言客家話中發江爲岡的音,所以外地人就認爲這裏是井岡山。因爲曾被稱爲,所以曾開玩笑說,井岡山自古以來就是匪類聚居之地,說通俗點就是井岡山在以前就是個土匪窩,名聲並不好。

知道1920_年,毛委員帶領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在這裏進行了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斗爭,並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從此,井岡山的名聲纔有壞變好,並且名聲大振。當然,毛委員上井岡山也是經歷過一段曲折的過程的。

這還得從1920_年4月說起,4月12,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發動_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並且提出寧可枉殺千人不可走漏一個的口號,當時全國共產黨員有6萬人一夜之間銳減到1萬人,面對的血腥屠殺以及白色恐怖統治,共產黨清醒的認識到,只有掌握了槍桿子纔能有效地反抗的血腥屠殺和白色恐怖統治。1920_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爆發,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決定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9月9日,秋收起義正式爆發,當時起義的有五千餘人槍,但是由於敵強我弱加上戰術上的不嫺熟,使得秋收起義很快就失敗了。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退兵文家市,決定向萍鄉轉移。9月29日,部隊到達永新的三灣村,在這裏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三灣改編主要有三個內容,將師制縮編爲團制,把黨建在連上,設立士兵委員會。毛委員還提出願走則走願留則留的政策,要走的可以發三到五塊大洋作爲路費,但是要走可以,

必須把槍留下,這樣一改編只剩下了最後的751人,人數雖然是減少了,但是卻留下了整支部隊的精幹,使得整支部隊更加強悍起來。 那麼改編後的部隊該何去何從呢?經過深思熟慮和多次調查打探,部隊決定進軍井岡山。爲什麼選井岡山作爲根據地呢?

1.這裏有陳正人,龍超清,劉作述等共產黨員在湘贛邊界建立的中共黨組織

2.這裏有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

3.井岡山位於湘贛邊界,離長沙,南昌,廣東,武漢等大城市較遠,屬於敵軍三不管地帶,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

4.井岡山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有句話說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轉。5.這裏物產豐富。

毛委員上井岡山後在這裏進行了兩年零四個月的鬥爭。1920_年4月28日,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在寧岡礱市與勝利會師,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朱毛會師後,蔣介石在廬山坐不住了,於是開始策劃對井岡山的第一次會剿。說起會剿,後來蔣介石還對瑞金髮起了五次圍剿。那會剿和圍剿有什麼區別呢?當時蔣介石策劃會剿的時候,他們是在井岡山,蔣介石派了江西的朱培德和湖南的何健兩大軍閥會在一起對井岡山發起進攻,所以叫會剿。而瑞金是一個小縣城,軍官是從四面八方圍起來向瑞金進攻,所以叫圍剿。另外,會剿和圍剿在規模上也不同,三次會剿分別是4個師,18個團,21個團的地方軍兵力,而五次圍剿分別是10萬20萬30萬40萬50萬的中央軍兵力。

第一次會剿的時候,湘贛兩省敵軍各調集兩個師的兵力,由於都想保存自己實力,所以兩大軍閥就形成了“剿而不會,會而不剿”的局面。我軍通過對敵軍兵力的分析之後,決定對較強的湖南軍採用守勢,而對較弱的江西軍採用攻勢,朱毛大軍採用聲東擊西的方法打敗了這兩個師,贏得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來最大的一次戰鬥——龍源口大捷。戰鬥以結束,百姓們就編了一首歌謠“朱毛領兵在井岡,紅軍力量堅又強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兩隻羊指的就是朱培德率領的兩個師楊池生的第九師,楊如軒的二十七師。毛委員還從這次戰鬥中總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遊擊方針。這次戰鬥結束後,中共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共六大,中共六大是中共迄今爲止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代表大會。當時會議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大會,團結的大會,但是這次成功的大會上有兩個針對井岡山的決議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第一項是批判不顧湖南省委攻打長沙的命令,私自將部隊拉到井岡山,要撤銷毛委員在黨內的一切職務,第二項是說像袁文才王佐這樣的綠林武裝首領,可以用就用,用完了就要殺掉。湖南省委派了一個叫杜修經的人上山來傳達這兩項決議,杜修經以上山,就說井岡山燒的不夠徹底,殺的不夠徹底,並把第一項決議誤傳爲開除的黨籍,並命令朱毛兩人立即帶領紅四軍去攻打長沙。要說第二項決議的時候,考慮到袁文才王佐也在,後來就避開兩人,就中央的這項決議做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決定不向兩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