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怎麼寫 四川省博物館遊覽攻略(多篇)

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怎麼寫 四川省博物館遊覽攻略(多篇)

有關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怎麼寫 篇一

1. 閬中概況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歡迎各位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閬中旅遊,閬中位於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萬左右。1986年由國務院批准爲全國曆史文化名城。閬中是整個四川迄今爲止保留最爲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和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爲咱們中國的四大古城。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譽,唐代詩人杜甫就在這裏留下了“閬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說到閬中的閬字,很多外地人由於平常極少接觸到這個字,都對這個字比較陌生,就連很多旅遊節目到閬中採訪的時候,主持人都會把閬中讀成是郎中。那麼,閬中的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閬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們現在翻開新華字典的話,閬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種解釋了,那就是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的一個地名。其實關於閬中這個名字的由來,說法有很多,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把閬,解釋爲門高也,即閬中周圍的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而古時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統稱爲良,所以,因而得名--閬中。然而,在舊唐書地理志中又說,“閬水迂曲,繞經三面”,意思是說嘉陵江繞城三面而過,在古代人們把嘉陵江稱之爲閬水,所以人們又說閬中是因爲水得名的。其實,不管閬中是因山得名,還是因水得名也罷,正是有了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現在的閬中古城。

閬中這座山水秀麗的古城,不僅吸引了歷代衆多文人墨客來此遊覽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蹟,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漢武帝時,這裏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其後,又有東漢時

的大氣象學家任文孫父子。而且,據統計,從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間,閬中先後出了四個狀元,94個進士,幾百個舉人。

除此之外,閬中還是中國春節的源頭,這是因爲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編制的《太初曆》,正是由於這部曆法,才把正月規定爲歲首,每年的正月七年級規定爲新年的第一天,從此纔有了現在的“春節”,落下閎也被後人尊稱爲“中國春節老人”,閬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爲中國春節的源頭。

閬中古城在歷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鎮,乃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賈來往,這也因此爲閬中帶來了繁榮的多元文化。無論是風水、天文、三國文化,還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閬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融,相互發展。

好了,說到這裏,我們第一個要參觀的景點-張飛廟,馬上就要到了。

2. 華光樓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大家好:

咱們現在所在的景點就是閬中古城的地標性建築----華光樓。這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矗立於閬中城南、嘉陵江邊,說到這閬中的樓閣,華光樓便是首當其衝、不得不提。歷代到過閬中的文人墨客,無不以此樓爲詩。整座樓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區中拔地而起,氣勢恢宏,極富古典建築的特色,素有“閬苑第一樓”的稱號。

大家可以看到,華光樓的樓下是一個五米高的石拱門,這是用於人們來往穿行的過街門。由於華光樓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閬中的航運樞紐中心,加之當時樓的兩邊都是手工業加工作坊,所以昔日華光樓下是商賈雲集、熱鬧非凡,曾有

詩云“春城天不夜,人語市如潮”,以此來描寫它的熱鬧。樓上則是古時候的達官貴人們邀請文人墨客吟詩作對的、欣賞山水的地方。

說到華光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傳華光樓是由於唐騰王李元嬰,也就是唐太祖李淵的兒子,被貶閬中時所修建的,當時稱之爲南樓,古南樓歷代跌遭火災,咱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樓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時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華光樓上有很多牌匾,歷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閬中知事彭鳳藻所題的“古鎮江樓”,大詩人蘇軾所題的“靈景”,等等,這些牌匾都分別介紹了華光樓的獨特之處。如今登樓遠眺,丹青城郭,無限風華盡收眼底。

各位現在是不是很想馬上就登上這座樓去眺望咱們閬中古城的全景呢?咱們在登樓之前,還要請各位朋友仔細看一看這座石拱門上雕刻的內容, 拱門上南北兩面分別刻着“只有打倒纔好打帝國主義”和“蘇維埃政府是工農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兩幅標語,這些標語是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在閬中征戰時所留下的,正是因爲這些標語,在文革時期華光樓才免遭紅衛兵的破壞。咱們現在也纔有機會看到這座保存完好的華光樓。

好了,各位朋友,說了這麼多,俗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接下來咱們就一起登上華光樓去一看閬中古城的美景!

3. 張飛廟墓亭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張飛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時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築羣,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恢弘、建造精美。

張飛字益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益州稱帝之後,把張飛封爲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後長達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這座山門,是由明代時重建的,大門上高懸的《漢桓侯祠》的匾額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張飛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這邊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對聯。上聯是“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意思是說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遺憾。下聯是“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說張飛死後,此墓雖然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英勇的情懷千古不衰。 關於這個無頭之軀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當年張飛被殺害之後,兇手範強、張達二人割下其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爲進身之階,他們乘船東下時,卻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慌失措之下,便把張飛的頭顱拋到江中,頭浮到河南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飛“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了。

這墓亭下放的拱穴內,端坐的是張飛的武身像,大家仔細看一下這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猛張飛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張飛有幾分相似呢?這像前擺的盤龍石鬥窩叫“長明燈”,據說,張飛在駐守閬中的時候,曹魏大

將張合帶領五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手足不過萬人,卻依靠閬中人民的支持,以少勝多,大敗張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爲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後,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時節,人們都要爲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這墓亭後方就是張飛的墓冢,我們再接着往前走。。

3. 張飛廟大殿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時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築羣,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恢弘、建造精美。

張飛字益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益州稱帝之後,把張飛封爲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後長達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這座山門,是由明代時重建的,大門上高懸的《漢桓侯祠》的匾額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翹腳聯運、氣勢不凡的敵萬樓了,敵萬故名思議,就是說張飛有力敵萬夫之勇的意思,樓的兩邊分別是文物展覽廳和羣塑廳,穿過這兩個展廳,我們來到的就是張飛廟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從外觀上觀賞一下整個大殿的建築風格,大殿爲歇山式屋頂,磚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題爲“剛強直理”的金匾,這是清代果親王親自撰寫的。走進大殿,中間端坐的那座兩米多高、狀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張飛了。也許大家覺得奇怪了,爲什麼這尊張飛塑像,是頭戴王冠、

有關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怎麼寫 篇二

那爲什麼要反此次旅行稱爲別樣的旅行呢?因爲,此次遊覽路線可以把它說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體驗一種佛教文化始終貫穿於整個行程當中。樂山!有號稱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樂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體驗一下它的輝宏氣勢,並且可以讓大家置身其間,臨時抱一抱佛腳。峨眉山!稱"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在中國,甚至國外,佛教徒或信教民衆中影響極爲深遠。而且,在由成都出發至雙流、新津、彭山、眉山、夾江。在夾並分道,一邊前往樂山大佛,一邊前往峨眉山。一路之上,大家可聽可看的東西真的是太多啦!並能領略到川西南地區所特有的田園和"竹籠"風光。四川自古"天府之國"農業發達,"水旱從人,不知飢瑾"(那一個是四川地區的人民勤勞樸實,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難爲。

這雖然是它的缺點,卻也成爲四川少有破壞,保留下衆多的民俗,特有的風情。連抗戰期間蔣介石先生也將自已的行政官邸搬到四川重慶)。而且,從成都不能超過樂山、峨眉的途中大家還可以看到川西壩子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民居方式被稱做"竹籠"式的建築。在沃野千里的田野上,星星點點的房屋總是座落於蔥綠的竹林當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

好了!該言歸正傳介紹一下峨眉和樂山啦!先講一講樂山。樂山!古稱嘉州。古語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勝曰凌雲".這裏山靈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會合於凌雲山下,龜城山、凌雲山、烏尤山、馬鞍山臨江屏列,風光雄秀西南。

凌雲冊位於樂山城岷江東岸,卓然秀拔,唐朝時在這裏倚山開鑿的佛像是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大佛依山而建,威鎮三江,面對峨眉,歷經丟掉風雨,依然完好無缺,不得不讓我們吧爲觀止!那大家認爲這個世界第一大佛是雕鑿的我們衆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彌勒坐佛像。

在1989年,一位來自廣東順德的老先生在遊歷樂山大佛時,拍攝了一組照片,無意中發現烏山、龜城山、凌雲山聯接在一起時就好像是一尊佛像仰臥。烏尤山、形如其頭,且五觀、口、鼻、眼可以清晰可見。凌雲山狀如其身,龜城山狀如其腳,遊客觀後,無不謂之其神似。還將其同三峽神女、雲南石林的阿詩瑪石像相比較。一時之間引來無數的遊客紛紛前來一睹睡佛的尊容。

據史料記載,秦孝文王時,蜀郡守李冰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而這離堆呢?就是今天的烏尤山,爲睡佛的頭頂。但無匚不成書的是,樂山鹼化是人工與大自然在無意中的一種巧合吧!也可能不願意如此,樂山鹼化開鑿的位置端坐於睡佛的心臟部位,是無意這中的一種匚合,還是古人在開鑿時的一種刻意安排。現在我們已無從得知。

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當時的海通法師。對於這位高僧的生平,已無法考證了。只知道他是貴州人,結束於凌雲山。他見三次水匯聚山下,驚濤拍岸,過往船隻時有船毀人亡之情。於是發宏誓,開鑿佛像,欲仰仗無邊法。"易暴浪爲安流".於是海通曆盡艱辛,到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動工鑿佛。後人爲紀念海通法師,就在巨佛左面約30米處將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師洞".海通修大佛的業績載於唐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中,大佛修建完工,爲當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敘述了海通開鑿大佛的緣由,及章仇兼瓊繼修,韋皋以"俸錢五十萬佐其費"得以峻工的經過據史料記載,大佛建成以後,曾有一覆蓋大佛全身的樓閣,名大佛閣,寧時稱"天寧閣",後毀於兵災。

大佛曆邊爲九曲棧道,左邊爲凌雲棧道。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棧道而下,九曲棧道爲唐時修建大佛開鑿,共173階。大佛腳下右側有一洞,題爲"天洞".入"天洞"上凌雲棧道。凌雲棧道開鑿於1983年全長500米是一條獨具特色的路線,棧道出口,即名樓。壁津樓。

參觀完樂山大佛後呢,各位遊客可以通過峨樂高速公路直達峨眉山。天下名山僧佔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況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蜀國多仙山,峨眉藐難匹".大詩人李白讚美峨眉山的詩句至今仍淬於民間。但峨眉冊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詩又怎能道其萬一呢?欲識"廬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爲3099米。與莽莽崑崙一脈相連。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區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稱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經注》裏記載:"從成都遠望大峨、二峨兩山相對屹立,細長俊美,好象美女的兩道彎彎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有關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怎麼寫 篇三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城。閬中位於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所以請大家在遊覽過程中緊跟團隊,注意安全,保護景區環境,不要亂刻亂畫。今天我們將依次遊覽們將依次參觀張飛廟、貢院,錦屏山等景點。希望大家遊覽愉快。

閬中古城在周朝時期是巴國別都,於公元前320xx年置縣,漢時爲巴郡,隋朝時期改稱爲閬內縣,宋代以後才稱爲閬中,歷代多爲州、郡、府治所,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了。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很多文人墨客爲閬中留下了衆多讚美的詩篇。詩聖“杜甫”爲閬中留下了“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閬中還被譽爲中國最大的“風水古城”。爲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爲古城完全是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修建的一座城市,四面環山,水繞三方。在這裏山、水、城融爲一體。

朋友們,一路說說看看,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聞名遐邇的張飛廟了。張飛廟也就是漢桓侯祠。桓侯祠主體建築均沿中軸線佈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木牌坊、大殿、後殿、墓亭及張飛墓和墓後園林組成。 走過山門。穿過敵萬樓。現在來到的是張飛廟大殿,大家請看,中間正壁那尊豎眉瞠目,不怒而威的塑像便是張飛了,張飛,字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稱帝后,被封爲巴西太守,鎮守閬中長達七年之久。這尊塑像2米多高。頭戴王冠,身着錦袍,手捧玉笏。大多數人都疑問說張飛不是武將嗎?爲什麼會塑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呢?。原來啊!是因爲:在清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爲"桓侯大帝",所以這裏塑了他冠冕文身的塑像。這旁邊的是張飛生前使用過的兵器——鐵鞭和鐵矛,。這個鐵鞭有一米餘長,共有29節,重約20公斤,由此可見要想將這個鐵鞭揮舞自如,得需要多大力氣。從這裏我們就能想象得到張飛是多麼力大無比了。這個鐵矛上端的刀刃曲折如蛇,這就是傳說中張飛在戰場上使用的“丈八蛇矛了”!。

大殿後實爲墓亭,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後,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

關於無頭之軀,這裏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後,兇手範、張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他們乘船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爲什麼張飛"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了。大家請看,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仍安然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叢生,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後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墓亭下 的拱穴內,端坐着張飛的武身像。墓像前 ,盤龍石鬥窩 叫"長明燈"。千百年來,後人爲張飛墓添油點燈,這盞長明燈燈火不滅。

好了,朋友們,關於張飛廟我們就聊到這兒了,下一站,我們一起去品——貢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