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多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多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分別借兩個孩子之口講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遙遠的新疆看天的雪,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瞭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願。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因此,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親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輕鬆學習。有以下優點:

一、指導讀好長句子。

一年級的當中有不少長句子,學生不容易讀通順,齊讀時也很難讀整齊,是學生朗讀的難點。於是我分步開展指導,讓學生先讀短語"遙遠的北京城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再讀整句"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化解了朗讀難點。並且通過我的範讀,指導學生讀好停頓,爲之後的感情朗讀打好了基礎。

二、藉助多媒體,理解詞語。

"壯觀"的意思比較抽象,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因此,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讓孩子置身其中,直觀地看,直接地感受,有效地化抽象爲形象,幫助學生理解了"壯觀"的含義。有感受纔有真情的流露,看完錄像,我借景抒情,請孩子們把剛纔看到的場面讀出,孩子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好。孩子們在反覆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

三、通過對比朗讀,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

本的教學目標中有"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爲此,我設計在對比朗讀中體會感嘆句的情感,我出以下句子:

句1:我想去看看。

句2:我多想去看看!

句: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了感嘆句與陳述句的區別,體會到了反覆手法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並體會到中"我"的感受,讀出了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

一、堂教學趣味不夠。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較差,面對枯燥的學習,容易疲倦,因此老師的充分調動就尤爲重要,備時不僅要備,還要備學生,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突出趣味性教學,比如說,在識記生字時,就應該採取遊戲等形式互動,在讀及重點句子時,運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

二、拓展說話目標沒有達到。

教學時,我還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說話訓練,我讓學生仿照寫法,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說話訓練:"告訴我,沿着,就會走出鄭州。,我對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降低了說話難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學生知識面較窄,只有少數學生能完成,其實可以設計你還了解北京的什麼?出示收集的北京風景圖片及有關的資料,介紹北京美麗的風光。或你去過哪些城市旅遊過,給同學介紹一下當地的風光。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多的瞭解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彌補學生知識面窄的缺陷,使學生能夠完成說話訓練,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

總的說,堂是藝術,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加以完善。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爲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一、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的時候,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並隨着國歌聲的響起肅立,那種氣氛,儼然自己也在其中。後來,當我問他們看完後有什麼想法時,有的孩子說,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說我長大也要當升旗手等等。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初讀時,我讓他們合作學習字詞,然後再重點交流。品讀時,我先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後指導學生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最後再以多種形式的讀,如:齊讀,賽讀,同桌讀,配樂讀等來領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背完課文就結束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在課後我讓學生閱讀補充材料《國旗歌》,讓學生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並配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3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看天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也許是自己xxxx年去過北京,對天門廣場壯觀的升旗儀式還記憶猶新的緣故,所以很喜歡這篇課文,在備課時特別用心。課前,我利用去北京拍攝的照片做成了課件;找出了保存着的一些景點門票,熟讀上面的解說,準備在課堂上爲學生當導遊;還佈置學生去搜集北京的相關資料。上課時,我讓學生彙報課前蒐集的信息,學生興趣盎然,接着我利用北京風光導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不少學生不到兩分鐘就把課文讀得很流利了。在理解“天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一句時,我播放了升旗儀式的錄像。學生有了圖片、錄象等一些直觀感受,自己也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了發自內心的感受,學生讀得很帶勁,很有感情。

由於課前的充分準備,這篇課文只用了一節課就上完了,而且上得很紮實。第二課時,我利用製作好的課件和背在心裏的一些解說詞,像導遊似的給學生介紹了“故宮”、“人民大會堂”、“長城”等許多景點。上完課,學生說:“老師,學完這篇課文,我好像真的去了北京,知道了北京的那麼多地方。”聽到這句話我很高興,因爲這就是我上課前追求的目標。

如果我的課前準備不那麼充分的話,就不可能騰出一節課來爲學生介紹關於北京的那麼多知識。可見,課堂上要爲學生減輕負擔,提高課堂質量,很大的工夫必須花在課前。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會寫“足、走”兩個生字。

3、感知課文內容,激發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會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並背誦讀課文。

【學習難點】

讀好詩中的長句子。

【課前準備】

課件、詞語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句子(爬山)

1、導語:

師:小朋友們,今天丁老師帶大家去玩好嗎?(好)大家可不要怕困難哦,因爲我們要走很遠很遠的路,並且在路上還會遇到很多阻礙,怕不怕?(不怕)那好,我們出發吧!(課件出現一個小孩在走山路,邊走路邊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排,學生需讀對上頭的詞語才能通過)告訴、廣場、升旗、北京城、天安門、小路、彎彎、多想。

2、開火車讀詞語

師:小朋友真棒,這麼快就掃除了障礙,讓我們把這些障礙再讀一讀,好嗎?(生讀)

3、讀句子:

師:真好!丁老師這裏還有更難的,你們敢不敢挑戰?(敢)出發!(分小組讀句子)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

我們愛北京。 我們愛五星紅旗。

二、學習課文

1、過渡:走了這麼遠的路,大家累嗎?(累)可你們知道嗎?文中的小朋友可不怕累呢!只要能走出大山,走再遠的路他都不怕。走出大山,小男孩最想去哪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 1句話,知道媽媽先告訴我什麼?(媽媽先告訴我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後來,媽媽又告訴我什麼呢?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課文的第二、三句話。請大家把第二句話讀一讀,邊讀的時候邊想一想,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2、生自由讀

3、生交流

⑴ 理解“遙遠”。

解釋“遙遠”的含義(很遠很遠的意思)──造句──讀句子。

⑵ 理解“壯觀”

觀看升旗儀式。──說說從圖上或錄像上哪裏可以看出“壯觀”?──讀句子。

⑶ 展示資料,練習說話。

⑷ 老師利用課件展示美麗的北京城。

過渡:小朋友們,北京城美嗎?(美)北京不單單是美,更重要的是她是祖國媽媽的首都,誰都想去看看。那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想)是呀,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非常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請大家讀一讀最後一句話,看看小朋友和媽媽說了什麼?(生讀)

4、學習最後一句話。

⑴ 學生讀。

⑵ 比較句子

⑶ 看圖

⑷ 自由朗讀

⑸ 學生展示朗讀

⑹ 全班朗讀

5、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⑴ 分句背誦。

⑵ 全班背誦。

四、指導寫字

小朋友剛纔與文中的小朋友一去看了看我們美麗的北京城,《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大家也已經會背了,真好!這課還有兩個生字要認記書寫,我們共同來學習,好嗎?

1、出示本課的兩個生字(走、足)讓學生對比一下,找找它們的異同點。(他們都是平舌音,字的下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土一樣,“走”的上半部分是“土”,“足”的上半部分是“口”。

2、火眼金睛(說說這兩字應怎麼寫才漂亮)

3、老師範寫

4、學生書寫

5、展示──評價

五、唱歌《我愛北京天安門》

【教學反思】

1、在一年級的孩子眼中,上課是快樂和神奇的色彩。爲了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爲了在他們心田種下愛語文的種子,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多種的手段,千方百計地“哄騙”、“鼓動”學生學習,如排除障礙;開火車朗讀詞語;看錄像找“壯觀”,唱歌等,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2、在熱熱鬧鬧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生字”教學作爲重點,充分體現年級教學的特點。學生雜雜實實地讀拼音、讀詞語、讀句子。

3、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一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作爲擔“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路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從如何拿書、如何發言,如何寫字都進行嚴格的規範。就拿語文中的書寫習慣來說,這是一年級學生一項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我不僅指導學生如何握筆、運筆,而且教會他們寫字的順序,嚴格看書、寫字的姿勢,做到“一拳”、“一尺”、“一寸”。還有表達的自信。只要他們有說的意願,我都讓他們說,並注意在其間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錘鍊、雕啄、訓練。

4、學生要發展,應起始於教師教色的轉變。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不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血有肉的課堂主人。他們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主動積極地去探究知識,開發進取。因此,在課文的朗讀感悟中,我倡導個性化閱讀。我讓學生自由讀一讀最後一句話並想一想,說一說。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學生對小詩的詞句的自我感悟,只要思維合理我都給予肯定。此時,課堂上衆說紛紜,書聲朗朗。學生想說就說,想讀就讀,沒有整齊化一,沒有“一個標準”的束縛,自由人讀自由文。我口說我心,我口讀我情,無拘無束,輕鬆活潑。學生對小詩多樣化的解讀,集中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和可發展的態勢。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想、告”12個生字和足字旁1個偏旁,會寫“會、走、北京、門、廣”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

教學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這節課的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爲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1、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雖然平日裏,我們學校也有升旗儀式,但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的時候,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新課標》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本節課,我在實際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有以下的優點:通過學生朗讀傳遞出來的信息有利於調控教學;通過課堂上各種朗讀形式的運用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變換課堂節奏;通過課堂上朗讀的訓練有利於展現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當然,課堂上的以讀帶講,關鍵還要讀出味道,讀出巧妙來。讀並不是一味地死讀,也不是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呆板地讀,應該是多形式的、有層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進讀。課上,我讓學生緊跟我的教學腳步,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悟文情。具體做法如下:從有感情地讀課題入手,到重點指導朗讀課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對這句話進行反覆導讀,最後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3、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篇課文的教學只停留在讓學生學習課文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因此,我還收集了一些圖片,引領學生感受雄偉的“萬里長城”,紅葉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宮”,世界聞名的“北京大學”等。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採用集中識字比較理想。這節課,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識字效果不夠理想。

通過這節課,讓我更加明確了:

1、課不僅是備教案,更是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

2、課堂任務安排很重要,難重點一定要明確。

3、一個環節與一個環節的連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6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從題目導入開始精心策劃:小朋友,我們每週一都要進行的一件事是什麼?學生回答:升國旗。我順勢引導學校裏升國旗都很隆重,而北京天安門前升國旗場面就更壯觀了,想不想去看看。學生都說想去,我就板書:我想去看看。指名學生練習朗讀,學生通過讀,感受到重點是想,也讀得不錯。於是我把課前找的一些升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此時我引導有一位山裏的孩子真想馬上就去看看,所以他寫下了一首兒歌,我把課題補充完整,請小朋友讀一讀:我多想去看看。學生強調讀多想,誰知課堂裏盡然爆發出陣陣大笑,他們覺得很滑稽,很好玩,還沒有體會到那份想去的心。此時我急了,把學生批評了一通,自顧自的上了下去,可想而知,本節課效果不好。我課後想了很多,覺得朗讀指導不能急於一時,應該在平時時時處處滲透,而不能把學生當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今天我要倒什麼他就必須接受什麼?也在網上學習了一番,找到了一些朗讀教學的指導方法,於自己學習。以下是本節課我的反思:

第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閱讀興趣在讀中體驗角色,昇華情感。從心理學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被別人肯定和表揚,兒童尤其喜歡鼓勵和讚美。課堂上,一句親切的 “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發自內心的鼓勵,滋潤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小笑臉”的物質獎勵使學生感受到器重、關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肯定學生讀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朗讀的領悟能力。

第二、以讀爲主,以積累爲重,閱讀教學要以讀爲主,特別是低年級的閱讀,強調的是朗讀和積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因此,國小低段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線,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中萌發讀的慾望,激發讀的興趣,迸發讀的熱情。

第三、教師示範,學生榜樣。在平時注重以教師自身的示範和學生榜樣作用來引導學生感悟,體會。

第四、抓住重點詞句,恰當進行朗讀訓練。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7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分別借兩個孩子之口講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遙遠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蓮,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瞭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願。

1、自主閱讀,注重感悟。

一年級的國小生感性意識比較強,教學中,我儘量避免抽象的說教講解,利用鮮活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從具體形象的事物中去感悟人物情感。“壯觀”一詞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廣場真實的升旗儀式,晨曦中,廣場上人山人海,雄壯的音樂聲中,衆人齊唱國歌,莊嚴的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也跟着唱起了國歌。此時,孩子們置身其中,直接有效地感受到了了“壯觀”的含義。藉着這份真情,我引導孩子們把剛纔看到的場面讀出來。孩子們在反覆誦讀中,激起熱愛祖國的情感。

2、拓展課程資源、構建美妙課堂。

對於北京,學生基本去過,並不陌生。而新疆大多數孩子沒有去過,沒什麼印象。我在課前充分備課,自己認真學習了新疆百科,首先讓孩子們在地圖上找到新疆的位置,感受新疆和北京的距離,播放新疆高清漂亮的的特色大圖。課堂上,孩子們看到這些,驚羨不已。此時,引導學生讀“我多想去看看”,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想“去看看”的迫切心情表現地恰到好處。一堂課,輕鬆活潑,自然有趣。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8

本課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爲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的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一, 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由於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但是,我選這個升國旗錄象不太壯觀,因此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 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 初讀時,我讓他們學習自己解決字詞,然後再重點交流。爲了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使孩子們的激情再次達到昇華。

三, 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讀完課文就結束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在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歡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9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纔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纔可能獲得新知。在保守的閱讀教學中,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使小朋友們沒有足夠的個體自由學習空間,也沒有時間潛心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他們在老師的問題牽引下,被動地圍繞老師團團轉。新課程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保護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慾。如何使小朋友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呢?下面,我結合課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學,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小朋友們帶着問題走進文本,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成爲一種自覺自願的事情,“要我學”成爲“我要學”。小朋友們問題愈多,好奇心愈強,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如設計《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時,我設計了三個課文的導入:

1、讓同學觀看北京的美麗風光,然後引入課題。

2、讓同學談自身參與的每週一升旗儀式的感受,再引入課題。

3、媒體出示一位和同學同齡小朋友的照片,告訴大家這位小朋友想和大家說一句悄悄話,大家想聽嗎?然後出示課題,齊讀後請小朋友們說說你有什麼問題嗎?

思前想後,第1個方案,因爲後面我還要出示北京風光,因此推翻了。第2個方案雖然能通過談話的方式,以瞭解同學對升旗的感受,但同學沒有主動參與文本。因此,我選擇了第3個方案。教學時,“小朋友悄悄話”的引入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聽了小朋友的悄悄話後,當我問他們有什麼問題時,小手如林。有的說:“真奇怪,他想去看什麼呢?”有的說:“他想去哪兒看看呢?”有的說:“他爲什麼想去看看呢?”小朋友們進入一個個“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讓他們帶着自身的問題進入文本,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小朋友們的情緒高漲,學得積極主動。

二、小朋友們的質疑如顆顆珍珠,串成教與學的美麗過程

《我多想去看看》這首兒童詩以一個山村小朋友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身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課文才短短的三句話,該如何品讀課文,使小朋友們能自然發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呢?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在他們讀熟課文後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後指導同學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說話也不太完整的他們居然也能象模象樣地提出問題了。有的問:“北京在哪兒呢?”有的問:“北京離我們很遙遠,什麼叫遙遠?”有的問:“壯觀是怎樣的呢?”……雖然有的問題很幼稚可笑,但我都給予了褒揚,但有的問題卻是本堂課上的重點。這樣,問題由同學提出,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教學,真正落實“以同學爲本”的理念,使“教”真正有效地爲“學”服務。不論問得怎樣,讓我感動,讓我欣喜的是──他們能嘗試着問了。小朋友們的問題如一顆顆珍珠晶瑩透亮,串成了課堂上教與學的美麗過程,讓我收穫了一份驚喜,一份意外。

三、課外拓展,在質疑中走出課堂,延續學習熱情

假如說這節課只停留在品讀課文後就結束的話,同學對首都北京的情感就不會那麼深刻,那麼深入。在課的後面,我佈置了讓小朋友們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請他們說說自身的心裏話。有一位小朋友說:“我真想去北京看看,老師,北京什麼最有名呢?”是北京的美麗風光感染了他,不叫他問,他也迫不和待地想問一問了。在《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曲聲中,我鼓勵着大家的熱情,說:“我想小朋友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北京的名勝古蹟有許多許多,課後,老師願意和大家一起收集資料,再來說說北京。”我想:對北京的熱愛,對北京的嚮往已深深直根於小朋友們的心田。

當然,培養小朋友多思的品質,善問的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適時誘導點撥,教給發現問題的方法,相信他們能個個成爲愛問的小朋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0

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裏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嚮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羣。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裏司空見怪,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眼裏,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係,“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對他們來說太遙遠,57年前,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於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麼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麼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對祖國不瞭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怎麼能受到愛國薰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孩子的起點能力很低下。這裏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家長很多是半文盲,甚至文盲,他們不可能成爲孩子就近的教育資源,在家裏,孩子們的學生普遍處於自由狀態,他們不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去自覺、主動地學習,他們現階段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學校的壓力,而這一“壓力”一旦被放逐,孩子們自然迴歸“玩”的天性了,把學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佔優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1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也許是自己上半年剛去過北京,對天安門廣場壯觀的升旗儀式還記憶猶新的緣故,所以很喜歡這篇課文,在備課時特別用心。課前,我利用去北京拍攝的照片、錄像做成了課件;找出了保存着的一些景點門票,熟讀上面的解說,準備在課堂上爲學生當導遊;還佈置學生去搜集北京的相關資料。上課時,我讓學生彙報課前蒐集的信息,學生興趣盎然,接着我利用北京風光導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不少學生不到兩分鐘就把課文讀得很流利了。在理解“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一句時,我播放了升旗儀式的錄象。學生有了圖片、錄象等一些直觀感受,自己也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了發自內心的感受,學生讀得很帶勁,很有感情。

由於課前的充分準備,這篇課文只用了一節課就上完了,而且上得很紮實。第二課時,我利用製作好的課件和背在心裏的一些解說詞,像導遊似的給學生介紹了“故宮”、“人民大會堂”、“長城”等許多景點。上完課,學生說:“老師,學完這篇課文,我好象真的去了北京,知道了北京的那麼多地方。”聽到這句話我很高興,因爲這就是我上課前追求的目標。

如果我的課前準備不那麼充分的話,就不可能騰出一節課來爲學生介紹關於北京的那麼多知識。可見,課堂上要爲學生減輕負擔,提高課堂質量,很大的工夫必須在課前就花。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2

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後,感覺很不成功。在上課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翻看教師教學用書,明確本課教學目標、重難點,採納其教學建議。利用週末時間上網查了四、五種不同的教案,然後“博採衆長”寫了一篇適合實際的教案,又反覆看了幾遍。

但是實際上課時,按教案的設計步驟操作起來卻那麼難,課堂缺乏生命活力,學生表現不積極。課後,反思自己這節課找出幾個不足之處。

1、導入提出的問題對一年級學生不太合適,舉手發言者甚少,即使發言了離題很遠。備課不僅是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間太長,我的意圖是讓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既想鞏固拼音又想加深字形記憶,但卻適得其反,會讀的不願多讀,拼音不好的磕磕絆絆沒有興趣。自由朗讀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及時換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中悟、體會感情,最後讀出感情。

3、自身缺乏兒童語言。沒有很好的用兒童的口吻和孩子們對話,需要積累這方面語言。

4、整個課堂時間掌握不恰當,導致生字教學沒有完成。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3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如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是一首兒童詩,表達了山裏的兒童嚮往首都北京的情感。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查找有關北京的資料,課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着對北京的瞭解和嚮往,還有的帶來了在北京旅遊時拍攝的照片,演唱了有關北京的歌曲,朗誦了兒歌。

〖在識字教學中豐富情感〗

語文課堂中任何活動都應該伴隨情感,情感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多想去看看》飽滿了作者對北京首都的深情熱愛。學生讀時,眼裏流露的是嚮往,心中浸潤的是激情,語言中包含的是熱切。我時時不忘在識字過程中進行情感薰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字、詞在學生的有機體中洶涌奔流時,他纔會成爲學生心靈深處抹不去的記憶。很多學生都說:“老師,我讀了課文以後很想去北京看看。”“老師,我很感動。”“讀到最後一句,我都想哭了。”

《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學生對於課文其實是似懂非懂的,因此我在教學完這課後,組織學生唱一唱歌。學生就唱起了音樂課所教的《國旗,國旗,真美麗》。我還讓學生學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等歌曲,在深情並茂地演唱中,每個學生情緒高昂,激起了嚮往北京的強烈願望。愛北京,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激發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藉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

如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篇文章,我先出示課件:“一位媽媽拿着一幅圖畫在向兒子介紹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壯觀景象。(配音樂)”於是便會有很多小朋友們都迫切地想去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於是,再次運用教學媒體展示課件:“一幅莊嚴的升旗圖,天安門上,五星紅旗隨着國歌的奏響冉冉升起,廣場上站立着來自各階層的人,氣勢雄偉,體現出了升旗時的壯觀。”此時此刻,小朋友們身臨其景,情緒高漲:“那有些什麼人觀看?國旗在天安門是什麼時候升起的?……我多想去看看呀?”四面八方的問題一涌而上,學生思考的問題越多,對課文理解就越深,教學目的就越易達到。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4

課前我設計了一個教案,一節課下來,我發現現實非常失敗,可以這麼說,整堂課都是教師牽着學生走,走的磕磕絆絆,相當吃力。原因何在?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發現我忽視了一個最重要最客觀的因素——學生的知識準備。

首先,學生對課文內容很陌生。課文描寫的是一個住在小山溝裏的同齡男孩美麗而殷切的願望,他在大樹底下聽媽媽講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況,北京城的美麗、莊嚴對於初涉學堂、牙牙學語的小孩來說,是神祕的,帶有夢幻色彩的,是神聖的,是難理解的。它具有無形的感召力,具有無限的誘惑力,所以男孩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裏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嚮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羣。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裏坐井觀天,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眼裏,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係,“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於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麼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麼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對祖國不瞭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怎麼能受到愛國薰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佔優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學校裏學的東西回到家以後,馬上覆習鞏固,增強記憶,這樣第二天學習就輕鬆了。然現在很多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就出現在“回家”複習鞏固這個環節上,學習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齡人之間比拼瞬時記憶!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好到哪裏去?學生連字、詞都讀不好,好多字詞都不認識,怎麼去讀好句子,而且還要帶着問題去讀,去理解課文內容。!

因而在總結課堂,反思教案並進行修改的基礎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過下一堂課的教學,能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天安門——祖國的美好河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課堂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後的快樂,並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打通了課堂的侷限將學習活動擴大化,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5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嚮往的地方。《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上莊嚴、壯觀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採用對比的方式展現兩組不同的照片:一組展現的是貧窮的山村,一組展現的是熱鬧繁華的北京城。然後問他們看了兩組照片後有什麼感受,從而順理成章的導入課文,同時激發學生對鄉村孩子的同情以及對首都北京的嚮往。再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彎彎、遙遠”等詞語。聯繫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山裏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車到北京需要幾天時間,路途非常遙遠,讓學生體會山村孩子出來一趟雖然不易,可是他們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卻是那樣的強烈,接着順勢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錄像片,領悟“壯觀”的意思,體會祖國的強大,激發孩子強烈的愛國之情。同時告訴他們,天安門廣場每天升國旗的時間在特設的公告牌上公佈。執勤的國旗護衛隊員,在升旗前列隊從天安門走向升旗的地方。天安門廣場規定每天日出時間升旗,以象徵五星紅旗與太陽同升。因爲每天日出時間有變化,升旗時間也隨之變化。這些課外知識的補充必不可少,既增加了孩子的課外知識,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着重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如何讀出孩子對首都北京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裏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首先得讓學生交流自己對北京的瞭解,跟小夥伴們講講自己眼裏的北京,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並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了孩子們瞭解北京的極大興趣,這時我再適時出示圖片,爲孩子們展示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蹟,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代建築。強烈的畫面衝擊,激發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學生有感而發,內心的情感積澱更爲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裏。 經過各種形式的品讀,學生大部分能當堂背誦。課後我讓學生學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收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再次激發學生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不過,在課堂上我沒有充分照顧到中下學生。個別學生做小動作、開小差也沒多加提醒,一直按照自己的程序上完整篇課文。導致一節課下來,還有少部分學生對課文的生字沒掌握牢固,課堂上缺少了讓這部分學生多讀多記並能夠比較有效掌握所學知識的環節,以後在這方面還要多努力。

標籤:多篇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