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通用多篇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通用多篇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物理知識點 篇一

一、電壓知識點1——電壓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水壓是使水發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的原因;電壓是使自由電荷生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的原因。(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2)電壓與電流的區別:①電壓對電路中兩點間纔有意義,而電流和電路中某處或某點對應,一般說成某處的電流,某用電器兩端的電壓。②電壓是原因,電流是結果。

●電壓的單位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簡稱伏(V),此外常見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1)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能。對外供電時,電源通過用電器把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

(2)常見電源的電壓值:①一節乾電池的電壓爲1。5V;

②一個蓄電池的電壓爲2V;把每節電池的正、負極依次相連,組成的電池組叫串聯電池組,它可以滿足用電器對直流電壓的不同需求。因爲每節電池的電壓U1相同,n節電池串聯後,電池組的總電壓U=nU1。

③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超過36V;④家庭電路中電壓爲220V(照明電路)⑤發生閃電的雲層間電壓可達10kV。

●常見電壓值的劃分(1)不高於36V的是安全電壓;(2)1000V以下的叫低壓;(3)1000V以上的叫高壓。

知識點2——電壓表33—3—6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儀器,電流用電流表測量,電壓用電壓表測量,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是。

在電路中,電源或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可以直接用電壓表測量。

錶盤上的V表示直流電壓表,用於測量電池等電源的直流電路電壓。

實驗室中,常用的雙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一般情況下“—”接線柱共用,另外兩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字樣,它們與“—”接線柱一起分別組成0~3V和0~15V兩個量程。

選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選用0~3V量程時,分度值爲0。1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下方的刻度線爲準;選用0~15V量程時,分度值爲0。5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上方的刻度線爲準。

●電壓表讀數:1)使用電壓表測電壓,讀數時首先分清電壓表用的量程是多少,從而確認電壓表相應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電壓值。示數=分度值+小格數。

(2)指針偏向哪個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讀數,不必估讀,指針向兩刻度線中間時,按哪一刻度讀數都行,此時讀數有兩個正確值。 ●電壓表使用規則(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則要用螺絲刀旋轉錶盤上的調零螺絲,將指針調至零位。

(2)電壓表必須和被測用電器並聯。(3)連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入“—”出。(4)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5)在不能預知被測電壓的範圍時,先試用大量程,並採用試觸的方法,如電壓表示數在小量程範圍內,則改用小量程,提高測量精度。

二、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知識點1——串聯電路電壓規律(見實驗教學)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即U=U1+U2+??+Un

知識點2——並聯電路電壓規律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U1=U2=??=Un=U

三、電阻

四、變阻器知識點1——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

舉例: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鹼、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橡膠、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絕緣體;硅、鍺是半導體。不同材料的導電性能不同。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原來不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也可能成爲導體。例如:常態下玻璃是良好的絕緣體,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它就變成導體了;純淨的水是絕緣體,但含有雜質的水卻容易導電,是導體;乾燥的木棒是絕緣體,潮溼的木棒是導體。

導電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導體;絕緣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好的絕緣體。良導體和良好的絕緣體都是良好的電工材料。如:銅製導線中,銅絲是良導體,外包絕緣皮是良好的絕緣體。

●影響半導體導電性能的因素:溫度、光照和摻雜物。

在半導體中摻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導電性能會得到很大改善,從而可以把它們製成:

光敏電阻:有無光照電阻值差異很大。熱敏電阻:溫度略有變化,電阻值變化很明顯。壓敏電阻:電壓變化,電阻值明顯變化。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具有將電信號放大的作用。

半導體元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爲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儀器的重要元件。

知識點2——電阻

●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他的大小與是否接入電路,及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壓大小無關。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物理學習方法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大學聯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於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複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爲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爲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採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物理學習技巧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後、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爲“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並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繫,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裏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爲“單位……的……叫……”類。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二

一、伽利略斜面實驗

1、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2、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着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着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二、牛頓第一定律

1、背景資料: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爲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理解要點:①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爲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②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③“沒有受到力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對它的作用,這是理想情況;二是,物體在某一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可以不計,那麼物體在水平面上將不受外力作用。

④“總保持”是指“原來是怎樣,後來仍然是這樣”,如:原來是靜止的,後來仍然是靜止的;原來是運動的,後來以最後的速度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三、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理解要點:“保持原有運動狀態”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的狀態。即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3、慣性不是一種力。只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因此不能理解爲“受到慣性作用”。

4、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5、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慣性是物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的性質,不管物體是否受到外力。慣性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所遵循的一條客觀規律,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慣性和慣性定律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繫。因爲物體具有慣性,才使得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遵循慣性定律所指出的運動規律。①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②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表現爲“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6、慣性現象解釋三步驟:

①明確研究的是哪個物體,它原來處於怎樣的運動狀態;

②當外力作用在該物體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與該物體有關聯的其它物體上)時,這一部分的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

③該物體另一部分由於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④最後表述出現什麼現象。

7、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跑步到終點時人不能立即停下;緊急剎車後,車不能立即停下,還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8、慣性的應用:

①把鬆動的錘頭套緊;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塵土拍掉;③用鐵鍬往車上裝土時,土會沿着鐵鍬運動的方向拋到車上;④把盆裏的水潑掉;⑤跳遠時,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把敵方飛奔的戰馬絆倒;⑦火車進站時,提前關閉發動機;⑧洗衣機的甩幹桶高速轉動時可以把溼衣服甩幹;⑨把足球踢入球門。

9、慣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較快,迅速剎車、拐彎時,人由於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安裝安全氣囊;車輛行使要保持車距;限速;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3

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爲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

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於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爲: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爲:1.5×104N

⑸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後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 F/S )。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壓強公式:

⑴推導過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 ;質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壓強:p= F/S=ρgh

⑵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爲: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爲:p:Pa;ρ:kg/m3 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係圖象:

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②對直柱形容器F=G

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裏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麪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學習物理注意事項

(1)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相關的科學家名字及貢獻需要一定的記憶。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用心準確的記憶。

(2)有些物理量的修飾語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說“由於”或“”“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物理規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係式陳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鏡成像規律中“像與物大小相等”不能說成“物與像大小相等”。理解並靈活運用上述規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

(3)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範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慣性知識點

(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篇三

第一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二、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4、力的測量:

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

⑶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1、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2、重力跟質量的比值是個定值,爲9.8N/Kg。

這個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爲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爲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第八章《運動和力》複習

一、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着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着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爲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指一個物體只能處於一種狀態,到底處於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後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並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於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於是出現了什麼現象。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八個字概括“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1、力和運動狀態的關係: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爲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6、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後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平衡。力和運動的關係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受非平衡力 運動狀態改變

7、運動狀態改變,一定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是不平衡的力。

8、有力作用在物體上,運動狀態不一定改變。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1)兩物接觸並擠壓。(2)接觸面粗糙。(3)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爲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爲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爲機械能。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 B (A 彈簧測力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

第九章《壓強》複習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⑶ 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爲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於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爲: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爲:1.5×104N

⑸ 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後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測量:壓強計 用途:測量液體內部的壓強。

3、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 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4、壓強公式:

⑴推導過程:(結合課本)

液柱體積V=Sh ;質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壓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壓強:p= F/S=ρgh

⑵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說明:

A、公式適用的條件爲:液體

B、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爲:p:Pa;ρ:kg/m3 g:N/kg;h:m

C、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D、液體壓強與深度關係圖象:

5、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 ②對直柱形容器 F=G

6、連通器: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裏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麪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

1、概念:大氣對浸在它裏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因爲 空氣受重力並且具有流動性。

3、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4、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裏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裏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爲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麪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爲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着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裏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爲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爲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以下操作對實驗沒有影響:

①玻璃管是否傾斜;②玻璃管的粗細;

③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銀面的位置。

1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2標準大氣壓=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約20.6m

5、大氣壓的特點:

(1)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6、測量工具: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7、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8、沸點與壓強:內容: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應用:高壓鍋。

9、體積與壓強:內容: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應用:解釋人的呼吸,打氣筒原理。

☆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人做吸氣運動

10、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的產生: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狀。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壓強小,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壓強大。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複習

一、浮力

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3、浮力產生的原因(實質):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 即浮力。

4、物體的浮沉條件:

(1)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請根據示意圖完成下空。

下沉 懸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說明:

① 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

②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爲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爲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爲(2/3)ρ

分析:F浮 = G 則: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3ρ液

③ 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 F浮 = G

不同:懸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 與G或比較ρ液與ρ物 。

⑤ 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爲G,浸在密度爲ρ的液體中,示數爲F則物體密度爲:ρ物= Gρ/ (G-F)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6:漂浮問題“五規律”:(歷年會考頻率較高,)

規律一: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它受的重力;

規律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裏,所受浮力相同;

規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裏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裏浸入的體積小;

規律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

規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裏,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於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

三、浮力的利用:

(1)、輪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於水的材料製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必須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 t 由排水量m 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 ;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 = m g ;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輪船和貨物共重G=m g 。

(2)、潛水艇:

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

(3)、氣球和飛艇:

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裏充的是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

(4)、密度計:

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進行工作。

構造:下面的鋁粒能使密度計直立在液體中。

刻度: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

8、浮力計算題方法總結:

(1)、確定研究對象,認準要研究的物體。

(2)、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3)、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

計算浮力方法:

①稱量法:F浮= G-F(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②壓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懸浮時,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時常用)

⑤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知道物體質量時常用)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複習

一、功:

1、力學裏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有距離無力()物體由於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力和距離垂直(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鞏固:☆某同學踢足球,球離腳後飛出10m遠,足球飛出10m的過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慣性飛出)。

3、力學裏規定: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W=FS

4、功的單位:焦耳,1J= 1N•m 。 把一個雞蛋舉高1m ,做的功大約是0.5 J 。

5、應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1牛•米 =1 焦)。

二、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單位:主單位 W 常用單位 kW 換算:1kW=103W

某小轎車功率66kW,它表示:小轎車1s 內做功66000J

三、機械能

(一)、動能和勢能

1、能量: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並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3、探究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速度有關;

② 實驗研究:研究對象:小鋼球 方法:控制變量;

?如何判斷動能大小:看小鋼球能推動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變:使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則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變鋼球速度:使鋼球從不同同高度滾下;

③分析歸納:保持鋼球質量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保持鋼球速度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④得出結論:物體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

4、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爲機械能。

理解:①有動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②有勢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③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的物體具有機械能。

(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知識結構: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爲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爲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爲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爲動能。

4、動能與勢能轉化問題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決定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看動能和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如何變化。

⑵還要注意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彈力外沒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沒有其他形式能量補充或沒有能量損失),則動能勢能轉化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⑶題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動”則“光滑”表示沒有能量損失——機械能守恆;“斜面上勻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損失——機械能不守恆。

(三)、水能和風能的利用

1、、水電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處的水落下時把重力勢能轉化爲動能,水的一部分動能轉移到水輪機,利用水輪機帶動發電機把機械能轉化爲電能。

練習:☆水電站修築攔河大壩的目的是什麼?大壩爲什麼要設計成上窄下寬?

答:水電站修築攔河大壩是爲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勢能,水下落時能轉化爲更多的動能,通過發電機就能轉化爲更多的電能。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複習

四、槓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槓桿。

說明:①槓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槓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杆、鐵鍬。

2、五要素——組成槓桿示意圖。

①支點:槓桿繞着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說明 動力、阻力都是槓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槓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阻力與槓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籤

⑴ 找支點O;⑵ 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 畫力臂(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 標力臂(大括號)。

3、研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① 槓桿平衡是指:槓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 實驗前:應調節槓桿兩端的螺母,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槓桿上量出力臂。

③ 結論:槓桿的平衡條件(或槓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槓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槓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槓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麼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槓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爲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動力作用點與支點的連線是力臂時最省力),要使動力臂需要做到①在槓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徵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槓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槓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髮剪刀、釣魚杆

等臂

槓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說明: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槓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槓桿,當爲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槓桿。

五、滑輪

1、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槓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爲阻力臂2倍

的省力槓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1/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 拉力F= 1/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n (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 / 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滑輪組的使用

①使用滑輪組提重物時,若忽略滑輪和軸之間的摩擦以及繩重,則重物和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的力就等於總重量的幾分之一,即F= 。因此關鍵是弄清幾段繩子承擔總重。

②把重物和動滑輪從滑輪組中“隔離”出來,就很容易弄清直接與動滑輪連接的繩子的段數n。

③同一個滑輪組,n爲“奇動偶定”,拴點在動滑輪上時,連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2N+1,則更省力。

④ 計算繩子的段數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nh或移動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中G爲總重,h爲重物和動滑輪上升的高度,VG爲重物和動滑輪移動的速度。n取整數(採用小數進一法)。

⑤ 拉力F的大小與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n有關。

⑥ 1.有幾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n就爲幾;

⑦ s=nh

⑧ 重物上升h高度,繩子自由端要移動nh距離

⑨ F=——G物(不計摩擦、繩重和動滑輪重)

⑩ F=——(G物+G動)(不計摩擦、繩重)

⑪ (2)公式:F=G總/n=(G物+G動滑輪)/n (不計滑輪摩擦

⑫ 繩子的繞法:當n爲偶數時,繩子的起端在定滑輪上;當n爲奇數時,繩子的起端在動滑輪上。

三、機械效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直接用手對重物所做的功(Gh)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斜面:W有用= Gh

2、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才

公式:W額= 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斜面:W額=f L

3、總功: 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FS= W有用/η

斜面:W總= fL+Gh=FL

4、機械效率:① 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③ 有用功總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於1 。通常用 百分數 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爲60%表示有用功佔總功的60% 。

⑬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⑭ 提示:機械效率η沒有單位,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於1

W有=G h [對於所有簡單機械] W總=F s [對於槓桿和滑輪]

W總=P t [對於起重機和抽水機]

W總=P t-Q熱[對於電動機,因爲線圈發熱損失部分不算總功]

5、機械效率的測量:

① 原 理:

②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③器 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 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④步驟: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大小不變。

⑤結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動滑輪越重,個數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

C 摩擦,若各種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

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

6、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區別:

功率和機械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總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物理公式詳解彙總

一、重力(G):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計算公式: G=mg m爲物理的質量; g=9.8N/kg,常取g=10N/kg

3、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四、槓桿原理1、槓桿的平衡條件爲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其中F1爲使槓桿轉動的力,即動力;l1是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 F2爲阻礙槓桿轉動的力,即阻力;l2是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阻力臂

五、壓強(P):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 P=F/S F爲壓力,常用單位牛頓(N);S爲受力面積,常用單位米2(m2) 3、單位是:帕斯卡(Pa)

六、液體壓強(P): 1、計算公式:p =ρgh

其中ρ爲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g=9.8N/kg;h爲深度,常用單位m 2、單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內容: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計算: F浮 = G排 =ρ液V排g G排 爲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常用單位爲牛(N);ρ液爲物體浸潤的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V排爲排開液體的體積,常用單位cm3 m3 ;g爲重力系數,g=9.8N/kg 3、單位:牛(N)

八、功(W): 1、定義: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計算公式: W=FS 其中F爲物體受到的力,常用單位爲爲牛(N);S爲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常用單位爲m

3、單位:焦耳,1J=1N•m

九、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2、計算公式:η= W有用/ W總 W有用爲對人們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總爲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即總功。單位都爲焦耳(J) 3、單位: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十、功率(P): 1、定義: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 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W爲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爲做功的時間,單位s

3、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 換算:1kW=103W 1mW=106 W

(1)理解關鍵詞語

①表現爲理想化模型的用語,如光滑、不計阻力、輕質(槓桿、滑輪)

②做勻速直線運動、靜止

③有用的功率還是總功率、功率還是效率等

(2)挖掘隱含條件

說到氣壓是標準大氣壓,意味着壓強是105Pa,水的沸點是100℃

說到不計能量損失,意味着能量轉化或轉移的效率是100%。

1、光滑:沒有摩擦力;機械能守恆

2、漂浮:浮力等於重力;物體密度小於液體密度

3、懸浮:浮力等於重力;物體密度等於液體密度

4、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受平衡力;動能不變(同一物體)

5、靜止:受平衡力,動能爲零

6、輕小物體:質量可忽略不計

7、上升:重力勢能增加

8、不計熱損失:吸收的熱量等於放出的熱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於轉化後的能量

(3)排除干擾因素

(1)物體水平移動時,不會克服重力做功,此時物體的重力就是干擾因素。

(2)物體以不同的速度勻速上升或勻速下降,表明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時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爲干擾因素。

(3)表格類題目中有很多數據,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尋有用的數據,排除干擾因素。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物理知識點 篇四

一、電壓知識點1——電壓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水壓是使水發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的原因;電壓是使自由電荷生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的原因。(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2)電壓與電流的區別:①電壓對電路中兩點間纔有意義,而電流和電路中某處或某點對應,一般說成某處的電流,某用電器兩端的電壓。②電壓是原因,電流是結果。

●電壓的單位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簡稱伏(V),此外常見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1)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能。對外供電時,電源通過用電器把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

(2)常見電源的電壓值:①一節乾電池的電壓爲1.5V;

②一個蓄電池的電壓爲2V;把每節電池的正、負極依次相連,組成的電池組叫串聯電池組,它可以滿足用電器對直流電壓的不同需求。因爲每節電池的電壓U1相同,n節電池串聯後,電池組的總電壓U=nU1。

③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超過36V;④家庭電路中電壓爲220V(照明電路)⑤發生閃電的雲層間電壓可達10kV。

●常見電壓值的劃分(1)不高於36V的是安全電壓;(2)1000V以下的叫低壓;(3)1000V以上的叫高壓。

知識點2——電壓表33—3—6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儀器電流用電流表測量,電壓用電壓表測量,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是。

在電路中,電源或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可以直接用電壓表測量。

錶盤上的V表示直流電壓表,用於測量電池等電源的直流電路電壓。

實驗室中,常用的雙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一般情況下“—”接線柱共用,另外兩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字樣,它們與“—”接線柱一起分別組成0~3V和0~15V兩個量程。

選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選用0~3V量程時,分度值爲0.1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下方的刻度線爲準;選用0~15V量程時,分度值爲0.5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上方的刻度線爲準。

●電壓表讀數1)使用電壓表測電壓,讀數時首先分清電壓表用的量程是多少,從而確認電壓表相應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電壓值。示數=分度值+小格數。

(2)指針偏向哪個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讀數,不必估讀,指針向兩刻度線中間時,按哪一刻度讀數都行,此時讀數有兩個正確值。

●電壓表使用規則

(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則要用螺絲刀旋轉錶盤上的調零螺絲,將指針調至零位。

(2)電壓表必須和被測用電器並聯。

(3)連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入“—”出。

(4)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5)在不能預知被測電壓的範圍時,先試用大量程,並採用試觸的方法,如電壓表示數在小量程範圍內,則改用小量程,提高測量精度。

二、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知識點1——串聯電路電壓規律(見實驗教學)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即U=U1+U2+XX+Un。

知識點2——並聯電路電壓規律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U1=U2=XX=Un=U。

三、電阻四、變阻器

知識點1——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

舉例: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鹼、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橡膠、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絕緣體;硅、鍺是半導體。不同材料的導電性能不同。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原來不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也可能成爲導體。例如:常態下玻璃是良好的絕緣體,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它就變成導體了;純淨的水是絕緣體,但含有雜質的水卻容易導電,是導體;乾燥的木棒是絕緣體,潮溼的木棒是導體。

導電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導體;絕緣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好的絕緣體。良導體和良好的絕緣體都是良好的電工材料。如:銅製導線中,銅絲是良導體,外包絕緣皮是良好的絕緣體。

●影響半導體導電性能的因素:溫度、光照和摻雜物。

在半導體中摻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導電性能會得到很大改善,從而可以把它們製成:

光敏電阻:有無光照電阻值差異很大。熱敏電阻:溫度略有變化,電阻值變化很明顯。壓敏電阻:電壓變化,電阻值明顯變化。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具有將電信號放大的作用。

半導體元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爲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儀器的重要元件。

知識點2——電阻

●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他的大小與是否接入電路,及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壓大小無關。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於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麼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槓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於汽車啓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於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範

大學聯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範,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麼定理,爲什麼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瞭然,又有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大學聯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要保持沉着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係,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複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力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困難是聽課的關鍵,爲了減少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我們可以彌補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預習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傾聽集中的過程,而不是拋棄。專注是對課堂學習的奉獻,是對耳朵、對眼、對心、對嘴、對手的奉獻。如果你能做到這“五到”,就會高度集中,課堂上學習到的所有重要內容都會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確保你們能集中注意力,不偏離對方。我們必須注意課前休息10分鐘,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或激烈的辯論或閱讀小說或家庭作業,以免課後喘息、幻想、無法平靜,甚至大腦開始睡覺。因此,我們應該做好上課前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3、要特別注意教師講課的開始和結束。在一堂課的開始,老師概括地總結了上一課的要點,並指出這堂課的內容是連接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紐帶。最後,教師通常總結一堂課的知識,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方法的概要。

4、做筆記。不會記錄,但演講中的重點,難點,使一個簡單的總結記錄,寫下演講的要點和自己的感受或創造性思維。審查和消化。

5、我們要認真審視問題,瞭解實際情況和物理過程,注意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從對方身上吸取教訓,提高知識轉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五

壓強知識點總結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

6.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係。

7.-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麪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裏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 標準大氣壓:把等於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 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係: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六

第六章 電壓 電阻

一、電壓

知識點1——電壓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水壓是使水發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的原因;電壓是使自由電荷生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的原因。(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2)電壓與電流的區別:①電壓對電路中兩點間纔有意義,而電流和電路中某處或某點對應,一般說成某處的電流,某用電器兩端的電壓。②電壓是原因,電流是結果。

●電壓的單位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簡稱伏(V),此外常見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1)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爲電能。 對外供電時,電源通過用電器把電能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

(2)常見電源的電壓值:①一節乾電池的電壓爲1.5V;

②一個蓄電池的電壓爲2V;把每節電池的正、負極依次相連,組成的電池組叫串聯電池組,它可以滿足用電器對直流電壓的不同需求。因爲每節電池的電壓U1相同,n節電池串聯後,電池組的總電壓U=nU1。

③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超過36V;④家庭電路中電壓爲220V(照明電路)⑤發生閃電的雲層間電壓可達10kV.

●常見電壓值的劃分(1)不高於36V的是安全電壓; (2)1000V以下的叫低壓;(3)1000V以上的叫高壓。

知識點2——電壓表 33-3-6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儀器 電流用電流表測量,電壓用電壓表測量,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是 。

在電路中,電源或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可以直接用電壓表測量。

錶盤上的V表示直流電壓表,用於測量電池等電源的直流電路電壓。

實驗室中,常用的雙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一般情況下“—”接線柱共用,另外兩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字樣,它們與“—”接線柱一起分別組成0~3V和0~15V兩個量程。

選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選用0~3V量程時,分度值爲0.1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下方的刻度線爲準;選用0~15V量程時,分度值爲0.5V,讀數時應以刻度盤上方的刻度線爲準。

●電壓表讀數 1)使用電壓表測電壓,讀數時首先分清電壓表用的量程是多少,從而確認電壓表相應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電壓值。示數=分度值+小格數。

(2)指針偏向哪個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讀數,不必估讀,指針向兩刻度線中間時,按哪一刻度讀數都行,此時讀數有兩個正確值。 ●電壓表使用規則(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則要用螺絲刀旋轉錶盤上的調零螺絲,將指針調至零位。

(2)電壓表必須和被測用電器並聯。(3)連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入“—”出。(4)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5)在不能預知被測電壓的範圍時,先試用大量程,並採用試觸的方法,如電壓表示數在小量程範圍內,則改用小量程,提高測量精度。

二、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知識點1——串聯電路電壓規律(見實驗教學)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即U=U1+U2+ ?? +Un

知識點2——並聯電路電壓規律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U1=U2=??=Un=U

三、電阻

四、變阻器

知識點1——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

舉例: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及酸、鹼、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橡膠、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絕緣體;硅、鍺是半導體。 不同材料的導電性能不同。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原來不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也可能成爲導體。例如:常態下玻璃是良好的絕緣體,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它就變成導體了;純淨的水是絕緣體,但含有雜質的水卻容易導電,是導體;乾燥的木棒是絕緣體,潮溼的木棒是導體。

導電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導體;絕緣性能強的物體是良好的絕緣體。良導體和良好的絕緣體都是良好的電工材料。如:銅製導線中,銅絲是良導體,外包絕緣皮是良好的絕緣體。

●影響半導體導電性能的因素:溫度、光照和摻雜物。

在半導體中摻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導電性能會得到很大改善,從而可以把它們製成:

光敏電阻:有無光照電阻值差異很大。熱敏電阻:溫度略有變化,電阻值變化很明顯。 壓敏電阻:電壓變化,電阻值明顯變化。 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具有將電信號放大的作用。

半導體元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爲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儀器的重要元件。

知識點2——電阻 ●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不同的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他的大小與是否接入電路,及加在它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壓大小無關。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方法

會說。

“說”即“歸納”,根據測量數據,橫縱對比,歸納實驗結論。哪些數據可以進行數量上的對比,得出初步結論?如何對數據運算處理,得到進一步結論?歸納初步結論時,語言敘述要精煉,也要注意控制變量,還要注意結論的完整性。歸納進一步結論時,要明白進行加(求和)、減(求差)、乘(乘積)、除(比值)運算,是爲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與普通的數學運算是有本質區別的。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成了“天書”,不理解,不是“真經”。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技巧

會探。

上述是《研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引入課,若要深入研究,還需要分組探究。動手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必須注意控制變量,編制數據表格要分清有幾行幾列,需填寫什麼內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溝通協作,這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二節知識點 篇七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裏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爲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徵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物理八年級下冊知識 篇八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第1節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功的計算:功等於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離)。

4、功的計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單位是牛(N),用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功的符號是W,單位是牛?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焦耳,焦耳的符號是J,1 J=1N?m。

5、在豎直提升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Gh;

在克服摩擦做功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fs。

6、功的原理;

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不用機械時(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6、當不考慮摩擦、機械自身重等因素時,人們利用機械所做的功(Fs)等於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這是一種理想情況,也是最簡單的情況。

第2節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3、計算公式:P==Fv

其中W代表功,單位是焦(J);t代表時間,單位是秒(s);F代表拉力,單位是牛(s);v代表速度,單位是m/s;P代表功率,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

4、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節 動能和勢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單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體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體一定具有能量。

二、動能

1、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3、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爲零,勻速運動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後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

物體是否具有動能的標誌是:是否在運動。

二、勢能

1、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2、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質量相同的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被舉得高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一般認爲,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爲零。位置升高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降低,還是加速降低,或減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且質量一定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

3、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一個彈性物體而言)。

(3)對同一彈簧或同一橡皮筋來講(在一定彈性範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誌:是否發生彈性形變。

第4節 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爲機械能。

動能是物體運動時具有的能量,勢能是存儲着的能量。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也就是說機械能是守恆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爲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爲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爲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爲動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利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築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爲電能。

怎樣學好物理 篇九

學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解,光背公式是沒有用的,物理公式既少又簡單,但是理解起來卻有一定困難。物理定義要逐字深入分析與理解,學物理公式要學會舉一反三,透徹理解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

定義與公式學透以後就是獨立做題了,物理不做題是學不會的。做物理題目不能不會就放着,而是要要從題眼出發,逐步進行嚴謹的邏輯推理,根據所給條件推出結論來。做題時最好要獨立去做,不要直接看答案或者聽老師去講,那樣都是沒有效果的,對提高物理解題能力幫助不大。

學好物理還要學會分析物理過程,不能看答案很簡單,就以爲物理不難。其實物理的難點不在於計算過程,而在於物理分析過程。只有學會分析才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變抽象爲具體,從而更精確的掌握物理過程。

學物理要會總結,不能做完題就丟到一邊,要把一類題目加以總結,最好提煉出固定的解題模式。對於做錯的題目要注意研究錯因,思考爲什麼會做錯,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然後多找些類似的題目加以鞏固。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十

力知識點總結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範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 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 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 有關係。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 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