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閱讀的好處【精彩多篇】

閱讀的好處【精彩多篇】

閱讀的意義 篇一

童年應當是快樂的,母語學習應當是簡單的。

所謂簡單就是:教師發自內心地熱愛閱讀、思考和寫作。腹有詩書,落筆千言。然後帶着一班孩子,六年如一日,漸行漸遠——興致勃勃地閱讀、思考和表達。兒童未必都要腹有詩書,落筆千言,但兒童的母語學習抑或可以是快樂,兒童的成長抑或可以是茁壯的。

事業是一棵樹,書籍是一片沃野。

讓我比別人走得更遠的閱讀

朋友告訴我:一個優秀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開闊的人文視野、精深的專業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論修養。

我是教語文的,文學作品大約屬於“專業知識”的這一塊,我所深深喜愛的思想類書籍呢,大約屬於“人文視野”的一塊。這兩塊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廣讀博取,鹽在湯中。

教育無處不在——好比鹽在湯中,只要我有心,大量的、高品位的、看似與教育無涉的閱讀,依然使我於有意無意間,悟出很多教育原理。

只有我纔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爲只有熱愛人的纔可以懲戒人。(泰戈爾《新月集/審判官》)

這提醒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捫心自問:我有資格懲戒他嗎?我是由於愛他還是在泄憤?叩問的結果,常常是羞愧不已。結果,心情得以平靜,毒火得以熄滅。

人們在河裏修築水壩用來建造水庫或湖泊。這裏的“湖泊”相當於意識,也蘊含着能量。水壩是可以活動的,當他遇到興奮、新鮮的刺激或危機時就會向下移動,從而使湖的容量變大,那樣人就具有了更大的能量。(柯林?威爾森《馬斯洛和後弗洛伊德主義》)

由此想到意志與生命能量的關係:我們當教師的,都曾經有過課堂教學上的高峯體驗———我相信,促使很多人努力鑽研、精益求精的是以榮譽和獎勵爲表徵的社會認可,更是讓人沉醉的高峯體驗。那種幸福,一旦品嚐,就抑制不住想要複製它。

獲得高峯體驗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很多人因此而懈怠,使工作成爲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機械運轉,激情不再,高峯體驗更是免談。難道這是對自己的愛惜嗎?錯!柯林?威爾森告訴我們:沒有高峯體驗的生命,不僅是暗淡的,也是不健康的。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在奉獻社會,也是在演繹自己健康幸福的美麗人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幾何學上,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爲最短。可是在人與人的溝通中,包括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的情況卻是兩點之間的距離以直線爲最長。從這段話裏我體會到,工作中尤其是做班主任要講究藝術,要善於退以求進,走迂迴之道。直來直去,往往兩敗俱傷。

這些書,看起來和教育教學沒有直接關係,是所謂“閒書”、“雜書”。然而,使我走得比別人遠一些的,恰是這條“野路子”。

“鹽在湯中”——好像我的讀書是出於對教育的熱愛,是爲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其實不是這樣。真正的書蟲,是我這種不求成敗利鈍,只求一己快樂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纔可能把純粹的求知的幸福經由自己超越功利的書卷之氣和靈秀之韻感染給學生——這種感染,這種薰陶,也許纔是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請讀蘇霍姆林斯基給你的建議,書中十分之七,都是在說兩個字:讀書、讀書、讀書——

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

一個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無形的柵欄把自己跟廣闊的天地隔離開來,然而誰知道後來這道柵欄也許會變成真的牢獄呢!

這說的是學生要讀書。

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麼不管教師做出多麼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

所有那些有教養、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着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這說的是家長要讀書——在蘇大師的學校裏,家長會乾脆開成了讀書彙報會和詩歌朗誦會。

何況我們——我們是幹什麼的?教書立人的人啊!不讀書,你憑什麼立在講臺?怎麼敢面對孩子渴求的眼神?

閱讀的意義 篇二

一.什麼是閱讀?

閱讀是一個能動的、積極的思維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獲取作者想表達的信息。卡洛(1994)在《語言的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心理語言學家認爲,閱讀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語言輸入中詞、短語和句子的理解,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第二個層次的理解,即不僅要了解字面意義,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圖——作者究竟要表達什麼。在多數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而不僅僅是掌握語言形式。閱讀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作者在寫作時知道他的讀者羣是什麼人,他顯然想讓他的讀者讀懂他想表達的意思。

二. 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爲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新課標規定:國小畢業時要達到二級水平,也就是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不少於20~25分鐘;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事實上,學完新標準英語八冊書後所掌握的單詞和習慣用語遠不止這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大的語言輸入是不行的。《英語學習論》提出:學習包括英語在內的一切外語,都要注意大量輸入,才能真正學好。大量輸入以廣泛接觸爲宗旨,自然輸入,自然吸收,不強記強背,更不要求接觸的全輸入,輸入的全吸收,吸收的全輸出。大量的閱讀正是語言輸入轉爲輸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我們古人也早就總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有益經驗。可見閱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了。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更是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因此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遵循的原則

而現在孩子們使用的閱讀教材偏成人化,隨意性很大。因此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應注意的就是閱讀材料的選擇,在實踐中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1) 閱讀材料的趣味性

在選擇材料時避免材料的成人化,而應該針對國小生的閱讀心理,國小生處於學齡初期(7歲到13歲),該年齡段的學生大都樂意去掌握新知識,渴望學會閱讀,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閱讀材料應內容生動,爲學生喜聞樂見,吸引學生興趣。如一些幽默、笑話等,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狀態下習得知識,去掉焦慮,忘記自己是在學習英語。

(2) 閱讀材料的循序性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既要防止語言過難,又要避免語言內容過於幼稚。過難或過易的閱讀材料都不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材料的選編應難易適度,循序漸進,避免材料的隨意性。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結合,與英語課本新舊知識相結合,重視復現,注重運用。

(3) 閱讀材料的多樣性

閱讀材料的題材多樣性,如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學校、家庭、旅遊、動植物等。閱讀材料的體裁多樣性,可以選擇兒歌、繞口令、小詩、對話、故事、習語等。廣泛多樣,不拘形式,拒絕單一枯燥的形式。

發展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重要的條件是要有合適的閱讀材料。我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考慮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能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教材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

那麼,在新課標下,如何在國小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課教學呢?本文結合《新標準英語》的英語課文爲例來談談國小英語閱讀課教學。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人們可能會認爲,語文、數學才聽說過預習,國小生拼讀能力差,詞彙量少,學生回家後還不是每位家長都可能輔導自己的小孩,怎麼能談得上預習呢?其實這種想法大可不必。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例如,筆者教《新標準英語》第7冊Module4 Unit 1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中的conversation時,設計了以下的預習練習:1、試讀conversation,並能寫上中文。2、寫下你不懂的單詞和句子。3、conversation主要運用了哪些句型。

二、有效參與——機制提供閱讀實踐活動的保障

課堂導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篇章結構、主題思想、細節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課文。這一程序由以下三個環節組成:

閱讀的意義 篇三

我曾多次被問到人生有什麼意義?往往,人生之後還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謂千般萬種,形形色色。我也回答過這一問題,可每次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滿意。

一般而言,兒童和少年不太會問人生有什麼意義的話,他們倒是很相信人生總歸是有些意義的,專等他們長大了去體會。老年人也不會問人生有什麼意義的話,問誰呢?中年人常問人生有什麼意義,相互問一問,或自說自話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於是相互獲得某種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爲他們是有壓力的,壓力常常使他們對人生的意義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義在他們那兒的解釋是責任。

是的,責任即意義。責任幾乎成了大多數尋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義。對上一輩的責任,對兒女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單位對職業的責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從小盼着快快長大好好地追求和體會一番的人生的意義,除了種種的責任和義務,留給自己的即純粹屬於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義,實在是並不太多了。他們老了以後,甚至會繼續以所盡之責任和義務盡得究竟怎樣,來掂量自己的人生意義。

而在一些年輕人眼中,人生的意義就是享受,他們還沒有受什麼苦,也沒有經歷大的波折磨難,在他們看來,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們經歷了點什麼困難,他們更有理由了人活在這個世界這麼苦,不好好享受對不起自己。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我有一種結論,所謂人生的意義,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純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愛自己和被自己所愛的人的感受;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和更多有時甚至是千千萬萬別人的感受。

當一個青年聽到一個他渴望娶其爲妻的姑娘說我願意時,當一個姑娘聽到一個她渴望嫁其爲夫的青年問道你願意嫁給我嗎時,他或她由此頓覺人生飽滿、有意義了,那麼這是純粹自我的感受。愛迪生之人生的意義,體現在享受電燈、電話等發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義,體現在當時美國獲得解放的黑奴們身上;而我們國家的人民,一定會將溫總理之人生的意義,書寫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

權力、財富、地位、高貴得無與倫比的生活方式,這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能單一地構成人生的意義。而勇於擔當的人,即使卑微,對於愛我們也被我們所愛的人而言,其人生意義可謂大矣!因爲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他承擔起了屬於自己的義務。這樣的人,儘管平凡渺小,但值得欽佩。(文章有改動)

1.在作者看來,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起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說只有中年人常問人生有什麼意義,他們這樣問的原因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6段列舉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論證的觀點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答: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出對人生意義的探討。

3.答:深感各種壓力,經常問問,可以相互獲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4.答:人生的意義中應包含有社會和更多有時甚至是千千萬萬別人的感受。

閱讀的意義 篇四

一、我對繪本特點的認知

我把繪本和我們的圖書進行了粗粗的對比,發現繪本結構完整,除有封面封底外還有環襯、扉頁。環襯和扉頁上都有引起兒童對圖書內容進行猜測的機會。它的色彩和圖示給人以美感。如,《膽小的老鼠》前環襯就是在淡綠的底色上顯露一隻深綠的貓影,後環襯上有幾隻活蹦亂跳的老鼠影子和半隻掙扎的貓影,這些,馬上就能吸引兒童的眼球,引起兒童的好奇。又如,《誰吃了我的粥》的環襯是各種形狀的樹葉,與小熊居住的環境相吻合。扉頁上不僅僅是書名等文字,更有書中角色的可愛動態,這些不僅能吸引孩子,還能吸引我們老師。從中可以看到,繪本首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

繪本正文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有的甚至是無字書,給兒童想象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幼兒閱讀是從圖示觀察入手的,他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所以能常常看到幼兒拿着圖書指指點點,自言自語。

二、繪本教學的價值取向

1、繪本教學與語言教育、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象、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過程)的關係。

我的認知:繪本教學包含在早期閱讀中,早期閱讀是包含在語言教學中,更確切地說,繪本教學屬於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文學作品教學類。總之,繪本教學它本質意義上和常規的看圖講書故事教學相通而不相同。關鍵就在於它的自身特點是圖文並茂,情節發展有序的書本式的表達。所以,我們要給予兒童自主閱讀的機會,把兒童爲主的學習融合在繪本教學之中。

2.繪本教學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把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目標:“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在繪本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確實發現此類活動對幼兒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主要教育意義概括爲如下幾個方面:

(1)提升幼兒早期閱讀的意識和對書本的一種感悟能力。

(2)培養兒童觀察圖示和以圖示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

(3)激發幼兒好奇好問的學習行爲。

(4)得到相關的自然知識和人文經驗。

(5)培養幼兒的圖畫和文學的審美情操。

(6)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7)培養幼兒愛書的習慣。

三、繪本與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的關係。

在新《綱要》中,語言教育領域就有“喜歡聽故事、看圖書;”這一目標。據最近出版的《幼兒園語言教育》(周兢、餘珍有著)早期閱讀大班段教育目標中提到,“能與同伴合作製作圖畫書,進一步瞭解圖畫書的構成;知道圖畫書中的圖畫與文字對應的關係,開始有興趣閱讀圖畫書中簡單的文字”。我們園本課程——《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語言領域裏也早就確立了與早期閱讀相關的目標,其中就有

①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表現,

②理解圖畫與口語表達的轉換關係、口語與文字的轉換關係。爲此,我們認爲繪本能直接爲我們的《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中的語言教育目標服務,尤其是更能爲第二條教育目標服務。

因爲,第二條目標下的大班要求中有:

①能主動看書,會按書的頁碼迅速翻取需要的書頁,能看圖自編一段話,也能按圖示編講故事;

②知道書頁上的文字是用於表達圖畫上的主要意思,會跟隨老師的朗讀學習指認漢字,瞭解文字有簡單、明白、正確的意義;③學習自己收集圖書、管理圖書,與同伴互相借閱圖書,學會自制圖書(文字請成人幫助記錄)”。所以,我們於上世紀90年代初就把兒童刊物——《智力世界》、《看圖說話》引進大班的語言教學中,直至今天。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利用兒童刊物內容的綜合性、多樣性、新穎性特徵組織教學,並能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學科手段使用刊物,建立了相關的使用程序,積累了組織教學活動的經驗,使它成了大班語言教學的主旋律,給予兒童用書和自主閱讀的機會和方法。我們一直堅持人手一冊,它既是學習內容,也是學具,又是教具。能保證幼兒仔細閱讀,也減輕了教師爲語言活動製作教具的負擔。

繪本與《智力世界》、《看圖說話》等之類的刊物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它表述的是一個故事,內容相對集中,圖示大,畫面多,畫面與畫面之間聯繫緊密,兒童容易在觀察畫面中據角色的行爲判斷和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能激起幼兒編講故事的慾望。我們主張兒童的學習應以促進兒童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在學習中應給以幼兒思維的機會,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大班兒童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體驗學習中的快樂。

基於上述理由,我認爲:繪本學習是兒童刊物學習的一種內容和方式,刊物學習是早期閱讀的一種內容和方式,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一種內容和方式,它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層層補充。

四、繪本使用的策略

閱讀繪本的主體是幼兒,所以,我們對繪本教育的策略研究應立足於對幼兒的研究。前面已說過,幼兒的學習與其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幼兒閱讀從觀察、理解畫面入手,以口語表述爲主要形式。由於我們主張幼兒自主閱讀爲主,教師引領爲輔;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獲取閱讀方法爲主,幼兒認讀文字和感悟文字意義爲輔,所以,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早期閱讀不等於早期識字,在繪本教學中,同樣既不主張簡單地認讀文字和講讀故事,也不阻攔幼兒自編故事和文字符號的興趣。

1.選擇合適的繪本。

(1)選材的時候要根據語言教學的發展目標(參照《綱要》和《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中有關語言目標的表述—本文前一部分已闡述)。

(2)眼前幼兒的需要,可成爲教師選書的嚮導。

選擇繪本首先要考慮繪本內容和兒童經驗的關係,兒童的經驗是兒童和畫面碰撞的依據,它能讓幼兒與畫面裏的角色行爲產生共鳴。共鳴中的欣喜或煩惱都會刺激幼兒的閱讀情緒,這是兒童自主閱讀的支柱。爲此,選擇繪本要有兒童喜歡的對象,最好是動物和兒童自己。內容藉助於畫面,畫面所表達的風格應該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據我所知,大班兒童喜歡的色彩是鮮明而不紊亂,大塊色彩和小塊結合,大塊色彩最好能凸顯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動態誇張,能誘發兒童的好奇心,會自然地運用形象的語言、比喻的手法自編故事內容,有聲有色地講述。有條件的話,可以和兒童一起選購書本,一是有利於教師從中瞭解幼兒的興趣趨向和關注點,二是幼兒的興趣愛好成爲教師選材的“嚮導”。

2.教師要學會剖析圖書特點,尋找教育元素。因繪本來自於國外,它具有他國的文化背景因素。對教師來說,也許有生疏之感,只有細細解讀才能領悟文本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才能找到相關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師掌握了相關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隨幼兒自主閱讀,在過程中給予合適的引導。

由於繪本結構完整,除正文以外,我們應該挖掘環襯、扉頁上所隱含的教育元素,發揮其正式閱讀前的猜測、推理,讓幼兒充分表達已有經驗。有許多繪本,它的結構非常特殊,如《爺爺總會有辦法》,它是兩個故事(爺爺家和老鼠家)平行前進等,對於這樣的趣味性強、寓意深刻、富有教育價值的繪本,教師更應該細細推敲、反覆琢磨。總之,教師要有自覺提升文學修養的意識,學習詮釋不同類型的書,絕不能簡單地以故事教學、看圖說話的方式進行。

3.組織教學活動鏈進行有序教學。繪本所隱含的教育元素大致爲兩塊,一塊是以語言爲主的文本內容的學習,對內容的學習重在以看圖講述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同時,利用大班兒童對文字的敏感和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指認文字和幼兒感興趣的標點符號,尋找相應的形容詞、對話、疊詞、排句、比喻句等文學表現手段,提升幼兒對文學元素的感受能力。有些繪本還可以編排成故事劇,但表演一定要建立在對作品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有聲有色,滿足兒童的表演慾望。另一塊是以美術活動爲主的學習,如,畫面欣賞、模仿繪畫、自制圖書等,但不要每一本書都如此面面俱到。一般可根據教材編制活動鏈,設計成5~8個教學活動。如,可以進入式閱讀(對書本大概內容瞭解的閱讀學習)→理解式閱讀(以看圖講述的方式進行)→分析學習(以故事教學的形式進行)→提升式學習(對文字、符號等感受性學習)→應用式學習(美術形式、故事表演形式、體育活動形式、表達對故事的學習程度和結果)等,讓繪本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同時注意處理好繪本與其他語言教學內容的關係。

4.處理好集中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係。幼兒自主閱讀必須給予充分的時間,這充分的時間不僅僅是在教學活動中,還在生活環節中。爲了保證幼兒對書的興趣,在一個活動後,將書留給孩子課後自由取閱,放學時,將書及時收回。每次活動,以同樣的方式進行。

繪本教學與其他教學活動的理念相一致,必須遵循目標性原則、學科有機整合等原則。並且以幼兒自主閱讀爲主,教師引領爲輔,生生互動爲主,師生互動爲輔,所以必須是手不離本,眼不離圖,用圖引出文字,用文字補充圖意。

閱讀的意義 篇五

成爲一名學者,是黃德鴻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廣雅中學就讀高中時,黃德鴻受國文老師樑同寅的影響頗深。一個人的生命有限,榮華富貴及身而止,但學術之成就,可以垂吸久遠,嘉惠後人樑同寅這樣強調做學問的好處。此番聲情並茂的講解深深感動了黃德鴻,他內心開始憧憬學術之光。

大學時代,黃德鴻在求學志願表上填上了學者二字,入讀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以爲社會學就是一門改造社會的科學,於是就報了社會學。畢業後,他考上了當時的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社會部,從事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研究。

之後,他又從社會學轉到經濟學研究,黃德鴻的說法是: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對經濟學的研究比社會保險更有意義。鑑於當時國家正處於抗戰的社會環境,面對着社會保障在中國真正實行非常困難的殘酷現實,他認爲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還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黃德鴻師從的卓炯老師,既是著名的社會學家,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在他的影響下,我對經濟學比較瞭解,所以學校很自然安排我進行工業經濟的教研工作。

1948年,黃德鴻還曾獲得去聯合國工作的機會:我投考聯合國社會福利機構,一百多名應試者中我的排名是第六,年末我就接到聯合國正式的任命通知。可是,當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我們還要建設國家,我希望我學到的東西能夠用在這上面。於是,黃德鴻放棄了高工資和優越的研究條件留在了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黃德鴻先後執教於中山大學、中南財經學院、湖北大學、暨南大學,撰寫了許多學術論文,這些文章後來結成論文集出版,書名爲《社會事業與社會行政》。

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面對變幻莫測的經濟風雲,黃德鴻積極探索廣東經濟發展方向。他目光如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論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對我國和廣東省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黃德鴻就開始研究工業投資效果問題,提出了影響社會主義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經濟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體地提出了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徑,在充分肯定了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工業成就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廣東工業發展大而不強的整體判斷,從技術、資源、體制、文化和發展模式上提出了促進廣東工業發展由大到強的戰略構想和對策措施。

黃德鴻十分重視對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及企業活力的研究,他在《論增強企業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項戰略措施,同時注重對珠江三角洲現實經濟問題和南中國區域經濟及產業結構等問題的研究。

1985年,黃德鴻擔任《中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編委兼分編《計劃管理與經營決策》主委及條目撰寫人,這是我國首部企業管理百科全書。1988年,他參加《中國工業經濟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編寫,該書1991年獲光明杯社科著作榮譽獎。

黃德鴻潛心研究華南經濟區域,他認爲這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區域,既不同於歐盟那樣的區域聯盟,又不同於一國之內各地區間的經濟聯合,以往的區域經濟理論和經濟一體化理論不能解釋這個區域現存的經濟整合,必須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他建議把這個特殊的區域稱爲沿海地區經濟長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爲,這個提法,不但有利於區域各成員擴大市場、增進貿易,也有利於加強區內分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對推行聯合開發計劃,實行聯合研究發展,促進科技交流也有幫助。

在暨南大學,黃德鴻建立了產業經濟學博士點。他說:沒有這個點,廣東的經濟發展就會少很多精兵強將。從事高教工作70 餘年,他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產業經濟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仍然堅持在教研第一線,經常帶着研究生們擠公共汽車,頂着烈日暴雨跑工廠。

學術生涯七十餘載,且漫且長,黃德鴻不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培養人才的系統思想與方法。他主張要先學做人,後學做學問。黃德鴻經常告誡學生,爲人處世要謙虛,治學更要謙虛,驕傲自滿在學問這部字典中是永遠查不到的。他以身作則,甘當人梯。他常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要樹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思想。

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一生傾注學術研究的黃德鴻教授,爲廣東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他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又如清澈見底的泉水,觀之可以鑑照世人。

(選自《光明日報》20xx年6月4日,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大學時代,黃德鴻就讀於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之所以選擇社會學,是因爲他認爲社會學就是一門改造社會的科學,這個專業符合他的志向。

B.由於黃德鴻的論文分量十足,顯示了對中國企業管理、工業經濟管理的廣博學識和高深見解,所以他被邀請參與編寫了《中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等書。

C.黃德鴻之所以從社會學轉到經濟學研究,主要是因爲他認爲自己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不合乎當時中國的國情,理論層面上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D.在廣雅中學就讀高中時,黃德鴻在自己的國文老師樑同寅的引領下,開啓了自己的學術之路;成爲一名學者,自此成爲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E.文章以黃德鴻立志做一名學者開篇,按時間順序概述了他一生的事蹟。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側重於寫其人生選擇,之後的側重於寫其經濟方面的貢獻。

(2)文中的兩處引用(畫線句)在內容上分別有什麼作用?這兩處引用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6分)

(3)改革開放以來,黃德鴻取得了哪些對我國和廣東省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請簡要回答。(6分)

(4)作者說,黃德鴻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你從黃德鴻的學術生涯中得到了哪些啓示?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2.(1)選E得3分,選A得2分,選B得1分。選C、D不得分。(B.只是推測,於文無據,給1分。C.從他認爲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還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看,說沒有任何意義錯,只是在當時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而已。D.原文中只是說黃德鴻被老師的言語感動,對學術產生了嚮往,說引領和開啓了他的學術之路不當。)

(2)作用:第一處引用交代了黃德鴻報考社會學的原因,(1分)體現了他求學改造社會的社會理想與責任感。(1分)第二處引用交代了放棄到聯合國工作的機會的原因(1分),爲了建設國家而選擇放棄,表現了他的愛國熱忱。(1分)好處:引用傳主自己的語言,夫子自道,使文章更鮮活,更真實,更有說服力。(1分)運用語言描寫,使文章表達方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1分)

(3)①提出了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徑;②提出了促進廣東工業發展由大到強的戰略構想和對策措施;③提出了增加企業活力的五項戰略措施;④提出了把華南經濟區域稱爲沿海地區經濟長龍的建議。(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4)①要有矢志不渝的追求。成爲一名學者,是黃德鴻一生的追求,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傾注在學術研究之中。②要有報國的志向。黃德鴻立志改造社會,報效國家,甚至不惜放棄到聯合國工作的機會。③要理論聯繫實際。黃德鴻認識到舶來的理論有侷限性,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④要有創新精神。黃德鴻研究華南經濟區域,認識到必須從新的角度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沿海地區經濟長龍這一概念。⑤做學問要先學做人。黃德鴻爲人處世謙虛,治學更謙虛。他甘當人梯,主張要青出於藍。(每點2分,答出四點即可)

閱讀的意義 篇六

蘇軾作爲詩、文、書、畫無所不能的文藝全才,是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文人們最親切喜愛的對象。其實,蘇的文藝成就本身並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遜色一籌。然而他在中國文藝史上卻有巨大影響,是美學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裏呢?我認爲,他的典型意義正在於,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髮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

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則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這上與杜、白、韓,下與後代無數士大夫知識分子,均無不同,甚至有時還帶着似乎難以想象的正統迂腐氣。但要注意的是,蘇東坡留給後人的主要形象並不是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這後一面纔是蘇之所以爲蘇的關鍵所在。蘇一生並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爲,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他不是對政治殺戮的恐懼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捨棄。這當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層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後者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這便成了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這種整個人生空漠之感,這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嘆,是蘇軾最早在文藝領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來的。

正是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脫而未能,欲排遣反戲謔,使蘇軾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度,反對矯揉造作和裝飾雕琢,並把這一切提到了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無怪乎在古今詩人中,就只有陶潛纔是最合蘇軾的標準,纔是蘇軾所願頂禮膜拜的對象。蘇軾發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峯。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着。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傳達的就是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儘管蘇軾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時時現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樂觀”情緒,但與陶淵明、白居易等人畢竟不同,其中總深深地埋藏着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無怪乎同樣具有敏銳眼光的朱熹最不滿意蘇軾了,他寧肯讚揚王安石,也決不喜歡蘇東坡。他感受到蘇軾這一套對當時社會秩序具有潛在的破壞性。蘇東坡生得太早,他沒法做封建社會的否定者,但他的這種美學理想和審美趣味,卻對從元畫、元曲到明中葉以來的浪漫主義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驅作用。直到《紅樓夢》中的“悲涼之霧,遍被華林”,更是這一因素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成果。蘇軾在後期傳統美學上的深遠的典型意義,其實就在這裏。

(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把進取與退隱的雙重矛盾心理髮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

B.與杜、白、韓及後代無數士大夫知識分子一樣,蘇軾有時還帶着讓人似乎難以想象的正統迂腐氣。

C.蘇軾詩文中表達出來的“退隱”心緒既有對政治的退避,也有對社會的退避,後者比前者更深刻。

D.蘇軾最早在文藝領域中充分透露出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嘆。

2、下列各項中,不能說明蘇軾在中國文藝史上的意義的一項是( )

A.蘇軾作爲詩、文、書、畫無所不能的文藝全才,是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文人們最親切喜愛的對象。

B.蘇軾的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蘇軾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

C.蘇軾在美學上追求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和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度,並把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

D.蘇軾的美學理想和審美趣味,對從元畫、元曲到明中葉以來的浪漫主義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驅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文藝成就不如屈、陶、李、杜,然而在中國文藝史、美學史中卻比上述幾人具有更大的意義。

B.蘇軾即使能退避政治也無法退避社會,這使他陷於一種要求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傷感的境地。

C.蘇軾認爲陶潛詩文中所表現的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是藝術的真諦、藝術的極峯。

D.相對於蘇軾,朱熹更讚賞王安石,因爲王安石的思想對當時的社會秩序不具有破壞性。

標籤:多篇 精彩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