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 篇一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題答案

一。“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牀上不起的毛病。……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1.選文中父親對我管教嚴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不許我乘車上學;②不許“我”逃學、打“我”。

2.概括選文內容。

回憶自己因賴牀不起愛爸爸的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

3.選文表明瞭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成長有什麼影響?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他表面嚴厲中雙有無限的關愛,關心“我”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爲“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4.“爸爸氣急了,竟用雞毛撣子打了我,爸爸的這種教育方法你是怎麼看的?

5.遲到事件後,“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開大鐵柵欄校門的學生之一”。是什麼使“我”的變化這麼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時你最想對“爸爸”說的話是什麼?

父愛。 略。

6.課文題目取名爲“爸爸的花兒落了”有什麼豐富含義?

題目一語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文章以此爲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7.文中“我聽到這兒,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着的,淚水不至於流出來。”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老師的話觸動了我的心,心裏感到十分慚愧和後悔。

8.爲什麼“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

因爲早晨賴牀挨爸爸打了,所以現在還心有餘悸,見到父親自然感到害怕。

9.文中寫爸爸給我穿夾襖的一連串動作,這些動詞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表達了爸爸什麼樣的感情?

動作描寫,表達了爸爸在嚴厲的父愛中飽含綿綿的父愛情意。

10.“我”因爲睡懶覺,賴在牀上不去讀書,爸爸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訂下。後來,“我”去上學,爸爸特地給我送來了花夾襖,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給我,這樣寫,前後矛盾嗎?爲什麼?

不矛盾,因爲都是對子女的關愛,“兇”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女兒,希望她從小養成好習慣,“好”是怕女兒冷,怕女兒餓壞身子。

11.聯繫全文說說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爸爸表面嚴厲,內心卻充滿愛;鼓勵孩子要堅強,懂得怎樣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之情的人。

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爲“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從爸爸那裏,我也學會了堅強,懂得了做一個正直的、愛國的人。

二。“韓主任已經上臺了。他很正經的說……並且要他明天在花池裏也種滿了蒲公英”

1.請你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長大了”的內涵,用一組排比句來表達。

長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承擔義務與責任;長大了,是不是就表明你不再有更多的修正下任性;長大了,是不是就得提醒自己冷靜與沉着。

2.語段中哪一句話體現了英子此時矛盾與不捨的情懷?

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

3.英子爲何要這麼多次的重複家人要她做大人的叮囑?

因爲英子的父親已去世,暗示英子要幫助媽媽承擔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責任。

4.爸爸教英子去寄錢的目的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闖練。(培養英子自強自立,讓英子早日成熟起來。)

5.本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從記敘的順序看,它屬於插敘 ,簡要分析它在此的作用。

呼應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寫出了大人們對“我”的期望,尤其是爸爸對“我”的教育,同時也暗示了人微言輕家裏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後,“我”必須像個大人一樣挑起重擔。

6.文中提到有哪些人要“我”做大人?文章爲什麼要寫這些細節?

宋媽、蘭姨娘、蹲在草地裏的那個年輕人、爸爸。

別人要我做大人,是希望“我”要關心弟弟,關心媽媽,是有希望“我”早日走出家門,這與爸爸教育“我”要成爲一個堅強的人是一致的,也更加突出了“我”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7.“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文中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承上啓下。

8.“當我們回到國小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聯繫上下文,說說文中畫線的句子表現了我臬的心理。

害怕長大,對國小生活的無限留戀。

9.“交給櫃檯裏的小日本兒!”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我當時對日本人的仇恨之情。

10.“爸爸也拿我當大人。”這句話中的“也”照應了上文的哪些內容?

照應前文宋媽、蘭姨娘、蹲在草裏的人都說過“我”長大了。

11.“蒲公英”在文中具有特殊作用,你能試着說說嗎?

烘托了英子的喜悅之情。

三。“快回家去!快回家去!……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根據拼音在文中括號內添入合適的漢字。

2.選文開頭爲什麼反覆寫“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動?

3.“我”進入家門之後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些情景預示着什麼?

4.“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5.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爸爸的花兒落了”有什麼含義?

6.選文中末尾兩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說“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心理描寫。

7.對於“長高了變成大人”,你是喜歡還是害怕?或者兩種感覺兼而有之?請說說你自己的想法。

8.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9.見到小石榴落下來,“我很生氣”,“我”生氣的原因是什麼?

10.“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理玻璃裏。”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表達的作用。

11.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介文中處處有伏筆,請在選文中找到這樣的句子。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由查字典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抽tì( ) gù( )車

2.“我”急於回家見到爸爸,告訴他這天的情況和自己的收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爸爸的去世,字裏行間充滿了酸楚。

3.見到下垂、散落的夾竹桃和從枝頭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之花的凋謝。

4. 體現我是一個小大人,我已經長大了。

5.“爸爸的花落了”既指爸爸栽種的花兒謝了,更含蓄地說明爸爸的生命已經結束了,而“我”也在經歷了這件事後真正成熟,堅強起來了。將要肩負起家庭的一部分。

6.“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裏默唸“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7.開放題。答案略。

8. 寫我畢業回家得知爸爸去世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

9.石榴樹是爸爸的愛物,“我”看見幾粒沒長成的小石榴落在盆底,便以爲是弟弟妹妹們不懂事摘的,因此很生氣。

10. 以年幼的弟弟妹妹們鬧,少不更事,反襯出我的責任重大。也能體現出我的責任。

11.① 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爲什麼呀?

②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散散落落落的,很不像樣。

會考易錯的100字(括號裏是正確的字)

.按(安)裝 2.甘敗(拜)下風 3.自抱(暴)自棄

4.針貶(砭) 5.泊(舶)來品 6.脈博(搏)

7.鬆馳(弛) 8.一愁(籌)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疊)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礙 14.幅(輻)射 15.一幅(副)對聯

16.天翻地覆(覆) 17.言簡意駭(賅) 18.氣慨(概)

19.一股(鼓)作氣 20.懸樑刺骨(股) 21.粗曠(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湊和(合)

25.侯(候)車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繼(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嬌(矯)揉造作

31.挖牆角(腳) 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燴(膾)炙人口

37.打臘(蠟) 38.死皮癩(賴)臉 39.蘭(藍)天白雲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勵(厲) 42.老倆(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44.了(了)望 45.水籠(龍)頭

46.殺戳(戮) 47.痙孿(攣) 48.美崙(輪)美奐

49.羅(囉)唆 50.蛛絲螞(馬)跡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緬(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規

55.大姆(拇)指 56.漚(嘔)心瀝血 57.憑(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親(青)睞

61.磬(罄)竹難書 62.入場卷(券) 63.聲名雀(鵲)起

64.發韌(軔) 65.搔(瘙)癢病 66.欣嘗(賞)

67.談笑風聲(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無恐

70.額首(手)稱慶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題)名 74.走頭(投)無路 75.趨之若騖(鶩)

76.遷徒(徙) 77.潔白無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尤(猶)如猛虎 83.膺(贗)品 84.不能自己(已)

85.竭澤而魚(漁) 86.濫芋(竽)充數 87.世外桃園(源)

88.髒(贓)款 89.醮(蘸)水 90.蜇(蟄)伏

91.裝禎(幀) 92.飲鳩(鴆)止渴 93.坐陣(鎮)

94.旁證(徵)博引 95.灸(炙)手可熱 96.九洲(州)

97.牀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爲 99.編篡(纂)

100.做(坐)月子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 篇二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爲“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本文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這篇文章是隨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當然,作者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的。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說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寫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這裏有現實,有回憶,用現實引出回憶,其中很多回憶又與爸爸的話語有直接聯繫,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本文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嚴厲但不失愛心,這就是文中重點寫到的賴牀遲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牀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去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夾襖,爸爸拿着送到學校去,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爸爸時時盼望着孩子長大,鼓勵女兒: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爲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與題目相映,文章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全文充滿情味而又嚴謹周密。

二、問題探究

1.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2.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試做點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筆,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比如文章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爲什麼紅腫着”,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很悲痛。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在文中也成爲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練習說明

一、課文中,“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和眼前事的思考。閱讀下面爸爸的三句話,看看課文中哪幾件事與這三句話相照應。

1.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國小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3.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熟悉課文,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對往事的回憶,既可以說是由爸爸的話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憶起爸爸叫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2.回憶起爸爸懲罰她賴牀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對她的愛是很深的。

3.回家後看到垂落的夾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訊時,她雖然很悲傷,但是想到爸爸對她說的話,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於是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

二、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着回家兩部分,討論下面的問題。

1.前一部分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2.“我”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本題旨在精讀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爲“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裏默唸“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試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討論:“我們”爲什麼既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這一題是開放題,可以引導學生聯繫這句話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說這句話時的心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們一起進行探討。

教學建議

一、可以先由老師簡明扼要地介紹《城南舊事》的梗概,其中以小英子爲重點,照顧課文中的幾個人物:宋媽、蘭姨娘、四眼狗、蹲在草地裏的人等,以此引出本文的教學。也可以先讓學生討論:自己願意不願意長大?爲什麼?從而引出本文的教學。

二、教學本文,老師不必過多講解,關鍵是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情感,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不要一上來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可以抓住眼前事與過去事這兩個方面,讓學生看看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

四、父親的情是本文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做些分析。同時要讓學生理解,父親的深情是怎樣影響着“我”的成長的。

五、也可以從題目出發,抓住“花”這個線索梳理本文的脈絡,看看“花”在全文的構思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中國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國小、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着三個孩子回到故鄉中國臺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併兼任《文星》雜誌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誌》,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迄今爲止,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週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中國臺灣報刊。

二、《城南舊事》簡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三、冬陽 童年 駱駝隊──《城南舊事》出版後記(林海音)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幹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着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大氣中。

爸爸和他講價錢。雙峯的駝背上,每匹都馱着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裏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見順城街煤棧的白牆上,寫着這樣幾個大黑字。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另外一個拉駱駝的,在招呼駱駝們吃草料。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

爸爸已經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裏冒着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繫着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爲什麼要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爲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帶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着從胃裏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們,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纔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

“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爲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峯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鬆的步伐裏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裏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選自《城南舊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四、城南舊事(代序)(林海音)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寫過一篇題名《憶兒時》的小稿,現在把它抄寫在這裏:

我的生活興趣極廣泛,也極平凡。我喜歡熱鬧,怕寂寞,從小就愛往人羣裏鑽。

記得小時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羣裏聽鬼故事,越聽越怕,越怕越要聽。猛一回頭,看見黑黝黝的夾竹桃花盆裏,小貓正在捉壁虎,不禁嚇得呀呀亂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慫恿着大人講下去。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飯後,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門外去張望。先是賣晚香玉的來了;用晚香玉串成美麗的大花籃,一根長竹竿上掛着五六隻,婦女們喜歡買來掛在臥室裏,晚上滿室生香。再過一會兒,“換電燈泡兒的”又過來了。他揹着匣子,裏面全是些新新舊舊的燈泡,貼幾個錢,拿家裏斷了絲的跟他換新的。到今天我還不明白,他拿了舊燈泡去做什麼用。然後,我最盼望的“唱話匣子的”來了,揹着“話匣子”(後來改叫留聲機,現在要說電唱機了!)提着勝利公司商標上那個狗聽留聲機的那種大喇叭。我便飛跑進家,一定要求母親叫他進來。母親被攪不過,總會依了我。只要母親一答應,我又拔腳飛跑出去,還沒跑出大門就喊:

“唱話匣子的!別走!別走!”

其實那個唱話匣子的看見我跑進家去,當然就會在門口等着,不得到結果,他是不會走掉的。講價錢的時候,門口圍上一羣街坊的小孩和老媽子。講好價錢進來,圍着的人便會挨挨蹭蹭地跟進來,北平的土話這叫做“聽蹭兒”。我有時大大方方的全讓他們進來;有時討厭哪一個便推他出去,把大門砰地一關,好不威風!

唱話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話匣子上,然後裝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轉動了,先是那兩句開場白:“百代公司特請梅蘭芳老闆唱《宇宙鋒》”,金剛鑽的針頭在早該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聲音,啦啦地唱起來了,有時像貓叫,有時像破鑼。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還要加價呢!不過因爲熟主顧,最後總會饒上一片“洋人大笑”,還沒唱呢,大家就笑起來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時,大夥兒更笑得兇,亂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代不同,比如媽媽那時候交給老媽子一塊錢(多麼有用的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子到“城南遊藝園”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沒有人說這是不合理的。因爲那時候的母親並不注重“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的教條。

那時候的老媽子也真夠厲害,進了遊藝園就得由她安排,她愛聽張笑影的文明戲《鋸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戲場裏聽雪豔琴的《梅玉配》。後來去熟了,膽子也大了,便找個題目──要兩大枚(兩個銅板)上廁所,溜出來到各處亂闖。看穿燕尾服的變戲法兒;看扎着長辮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電影鄭小秋的《空谷蘭》。大戲場裏,男女分座(包廂例外)。有時觀衆在給“扔手巾把兒的”叫好,擺瓜子碟兒的,賣玉蘭花的,賣糖果的,要茶錢的,穿來穿去,吵吵鬧鬧,有時或許趕上一位發脾氣的觀衆老爺飛茶壺。戲臺上這邊貼着戲報子,那邊貼着“奉廳諭:禁止怪聲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兒癢癢,非喊兩聲“好”不過癮。

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僱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麼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入睡,坐在她們(母親或是老媽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們卻時時搖動你說:“別睡!快到家了!”後來我問母親,爲什麼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着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着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然從那裏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這並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的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並不值得一提,只是因爲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歷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我記得寫上面這段小文的時候,便曾想:爲了回憶童年,使之永恆,我何不寫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爲背景呢?於是這幾年來,我陸續地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着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涌現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騎着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衚衕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兒。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寫過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錄在這裏的:

寫紀念父親的文章,便要回憶許多童年的事情,因爲父親死去快二十年了,他棄我們姊弟七人而去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在我爲文多年間,從來沒有一篇專爲父親而寫的,因爲我知道如果寫到父親,總不免要觸及他離開我們過早的悲痛記憶。

雖然我和父親相處的年代,還比不了和一個朋友更長久,況且那些年代對於我,又都是屬於童年的,但我對於父親的瞭解和認識極深。他溺愛我,也鞭策我,更有過一些多麼不合理的事情表現他的專制,但是我也得原諒他與日俱增的壞脾氣,和他日漸衰弱的肺病身體。

父親實在不應當這樣早早離開人世,他是一個對工作認真努力,對生活有濃厚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多麼豐富!他生性愛動,幾乎無所不好,好像世間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來動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種的嗜好也有關係,他愛喝酒,快樂地划着拳;他愛打牌,到了週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是聰明的,什麼都下功夫研究,他害肺病以後,對於醫藥也很有研究,家裏有一隻五斗櫃的抽屜,就跟個小藥房似的。但是這種飲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壞任何醫藥的功效。我聽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妓館林立的街坊,從黑夜飲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太任性了!

母親的生產率夠高,平均三年生兩個,有人說我們姊妹多是因爲父親愛花的緣故,這不過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親愛花是真的。我有一個很明顯的記憶,便是父親常和挑擔賣花的講價錢,最後總是把整擔的花全買下。於是父親動手了,我們也興奮地忙起來,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來。盆裏栽的花,父親好像特別喜歡文竹,含羞草,海棠,繡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廳,擺滿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當我們的家住在虎坊橋的時候,院子裏有幾大盆出色的夾竹桃和石榴,都是經過父親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親自給石榴樹施麻渣,要臭好幾天,但是等到中秋節,結的大石榴都飽滿得咧開了嘴!父親死後的第一年,石榴沒結好;第二年,死去好幾棵。喜歡迷信的人便說,它們隨父親俱去。其實,明明是我們對於剪枝,施肥,沒有像父親那樣勤勞的緣故。

父親的脾氣盡管有時暴躁,他卻有更多的優點,他負責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熱心助人,不吝金錢。我們每一個孩子他都疼愛,我常常想,既然如此,他就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使生命得以延長,看子女茁長成人,該是最快樂的事。但是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的養病。他既死不瞑目,我們也因爲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我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憐憫爲恥。我也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爲報答是負擔。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一串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嘗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舊日京華的所在地。父親好動到愛搬家的程度,綠衣的郵差是報告哪裏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們住過的椿樹衚衕,簾子衚衕,虎坊橋,樑家園,盡是城南風光。

收集在這裏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讀者們別問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讀者分享我一點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的愚呆而神聖嗎?

1960年7月

(選自《城南舊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五、雙線並行,交相生輝──淺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張百棟)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小說以此爲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愛花,是爸爸的稟性。但作品中,它並沒有把爸爸寫成一個花匠或園藝家,也沒有做潑墨的描寫,只是把它作爲線索貫穿小說的始末。小說開頭寫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裏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

小說的中間寫道:

爸爸是多麼喜歡花。

……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裏吹着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

小說的末尾寫道: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爲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

……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着:

爸爸的花兒落了。

這些描寫在小說中是作爲佈局謀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渾然天成外,我以爲其深層意義還在於:其一,借花的柔性來調和爸爸性格中的剛性,使爸爸的嚴厲和慈愛和諧協調地發展;其二,“花”在這裏已經超然而成了一種象徵的事物。象徵使作品更具內涵。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挺旺;爸爸病危時,成爲對子女的關懷、鼓勵;爸爸辭世時,花兒落了。

與爸爸愛花這條線索並行的另一線索是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前,寫爸爸病倒了,不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爸爸病得怎樣?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設置了懸念。接着宕開一筆,採用插敘的方法,把爸爸多年來對子女的嚴厲管教,對子女真誠的愛,通過不讓“我”上學遲到這件事,作爲重點進行描寫。這些材料看來很瑣細,並不偉大,但卻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學,“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牀下”,這是夠狠的了。但卻出人意外,在“我”上學之後,爸爸竟到學校看“我”來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真、善、美在此時此地,在爸爸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畢業典禮中,作者又疏密有致地敘述爸爸叫“我”到銀行匯款的事。匯款,本是大人乾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外地讓“我”去幹,還說這是“闖練”。

作者之所以選取以上這兩件事作重點的鋪寫,我想其意重在表現教孩子熱愛學習和學會生存,側重點是不相同的。

畢業典禮後,英子聽到了爸爸辭世的消息,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安靜”。再聯想到英子在畢業時成爲優秀生,“代表同學們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這樣看來,爸爸的花兒雖然落了,但所結出的果實卻是碩大的。小說把因果關係表現得如此顯眼,如此突出,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這就是作者力圖要表現的主題。

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這兩條線索中,前者應是主線,因爲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而後者則是副線,是爲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置的,它對主線只是起着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然而這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既有利於情節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爸爸的花兒落了》閱讀答案 篇三

我又像往常翻開了這一頁,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個富有懸念的標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經不記得看了多少遍,只記着讀完後的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我只知道我學會了長大……

《爸爸的花兒落了》寫了爸爸與“我”之間的往事,寫了作者父親的嚴厲、慈祥。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這就預示着作者的父親不能看着女兒上臺做代表。作者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她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上臺做代表,是作者在父親鼓勵下努力的成果,然而父親病了。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記在心裏,一直努力拼搏下去,而我呢?爸爸常常提醒我要努力學習,常常提醒我不要害怕困難,可是我一直沒有去做,把他說的話當作耳邊風,直到後悔了,爸爸照常鼓勵我。

作者與自己的父親之間發生了太多的事,父親做的一切都爲了兒女。當我遇到難題時,爸爸總是抽空耐心爲我講解;當我遇到困難時,爸爸不會過分溺愛我,只說:“自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他總是無時不刻教育着我。是呀,父母的愛總是那麼的偉大,我漸漸變了,我變得沒有以前任性,我漸漸懂事了,我遇到困難不再退縮,因爲逃避不可能解決問題,我知道這就是長大。

作者在文章寫愛花的爸爸病危,以花暗示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作者不在逃避問題,她鎮定自若地接受了事實,她決定了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是呀,長大就意味着負責任,長大就意味着不在讓人擔憂。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我學會了長大,我明白做錯事要自己承擔,我明白做人不可以任性妄爲。當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體會到了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