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萬聖節的經典習俗【多篇】

萬聖節的經典習俗【多篇】

萬聖節的傳統活動 篇一

1、臉譜化妝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牀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2、索要糖果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度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4、南瓜燈(傑克燈)

南瓜燈籠是萬聖節前夜的最重要標誌,它起源於愛爾蘭。傳說是這樣的:有個叫傑克的人很是吝嗇,被上帝趕出了天堂,但他又由於捉弄撤旦而被驅逐出地獄,罰他手提燈籠照路,永遠行走在人間。在愛爾蘭,燈籠是挖空了的大土豆和蘿蔔製成的,中間點燃極細的蠟燭。同樣,“不給糖,要倒黴”的用語也出身愛爾蘭。那時,孩子們以Muck Olla的名義挨家挨戶乞討食品,以供萬聖節前夜的慶祝活動中食用。英格蘭兒童則在萬聖節前夜穿着別人的衣服,頭戴面具,乞討“鬼魂糕”。

5、咬蘋果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6、舉辦晚會、寄賀卡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爲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萬聖節的經典習俗 篇二

“不給糖就搗亂”是萬聖夜的主要活動。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索要糖果。

活動來源有多種說,流傳較廣的兩個版本爲:

一、古時凱爾特人小孩們會爲大型的公共篝火挨家挨戶地收集柴火。

二、中世紀時期,萬聖節的“慰靈”風俗,孩子們要挨家挨戶討“靈魂之餅”。

二戰以後,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開始加入到萬聖節的慶祝活動中,小孩子們尤其喜歡不給糖就搗蛋這一娛樂活動。

萬聖節流傳到美洲以後,便不再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宗教節日,而是一個舉國歡慶、人人開心的日子。10月初,萬聖節的各種慶典活動就拉開了帷幕。到了10月31日的夜晚,即萬聖節前夜。整個節日的活動則達到高潮。這一夜,小孩子們穿上各種各樣的化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鬼臉傑克燈,挨家挨戶叫嚷着“不給糖就搗蛋”。而大多數主人總會準備上一大堆的糖果。笑臉迎接這些天真可愛的小客人。因而萬聖節一度是孩子們最開心的節日。在大一些城市裏,穿上化裝服的孩子們與家長們一道:早早地聚集在商業大街。許多商店和公司爲孩子們開展晚會,並有禮物贈送。十幾歲的孩子們可能會更加喜歡學校裏的化裝舞會。他們希望自己的化裝服越奇特越好。

萬聖節飲食習俗 篇三

南瓜餡餅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節日萬聖節,南瓜在萬聖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萬聖節是祈福平安的日子,同時也是慶祝秋天豐收的節日。這時候美國人和西方很多國家會慶祝萬聖節吃南瓜餅及各種南瓜美食。南瓜彷彿已經成爲秋季的代表美食,也是秋天豐收的象徵。

“萬聖到,吃南瓜。”南瓜也是萬聖夜的節慶食品,特別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別在萬聖夜的前後,成爲一種應景的食物。另外烘乾的南瓜子也是常被當做萬聖夜的食品。

南瓜餅做法是將南瓜切塊去瓤,蒸熟後去皮搗成泥,加蜂蜜(蜂蜜食品)、麪粉、糯米粉,和成軟軟的南瓜麪糰後下鍋炸熟。

香料生薑手指餅乾

萬聖節的傳統食物是蘋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餡餅和女巫狀的香料生薑餅。

杏仁適量、無鹽黃油100克、細砂糖60克、香草粉1/4小勺、全蛋液30克、低筋粉220克、泡打粉1/2小勺。黃油室溫軟化,加入砂糖和蛋液,用攪拌機打發。低筋粉、泡打粉、香草粉混合,篩入奶油中,用橡皮刮刀稍微拌和,用手抓成均勻的麪糰。

將麪糰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待凝固。將凝固的麪糰分割成小塊,用手搓成一端粗一端稍細的條,直徑比手指稍微細一點,因爲烤制時會膨脹。取一粒杏仁,按進較細的一端,做成“指甲”,再用手捏出手指的形狀,用小刀在手指餅上切幾條皺紋,就可以進行烤制了。

焦糖蘋果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焦糖蘋果成爲應節食品。做法是把蘋果從果蒂部直插入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浸在糖漿中沾上一層糖衣,有時再黏上果仁、棉花糖、小餅乾、爆米花等,有時會添加一些肉桂粉,成爲精巧的零食,有時也會浸入巧克力來做,外頭再黏上彩色的巧克力米。

教你焦糖蘋果的做法:蘋果去核切片待用;取一半黃油,加上紅糖,置於平底鍋內,用中偏大火加熱;紅糖逐漸熔化起泡,看差不多全部熔化了,就再加入另一半黃油,倒入蘋果片和威士忌(一湯匙);煎到蘋果片向下一面顏色變深後,將蘋果片翻面;兩面都變色後,熄火,撒入肉桂粉拌勻,即可出鍋。

熱蘋果西打

和蘋果有關的還有熱蘋果西打,西打就是蘋果汁或蘋果酒,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熱時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這種飲料在歐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過聖誕節到春天,熱紅酒也常常在這個時候喝,做法頗爲類似,就是把蘋果酒換成紅酒。

爆玉米花

衆所周知,南瓜食品是萬聖節的必備,但你知道,爆米花也是萬聖節不可缺少的食物。爆玉米花很簡單,是一道快手零食,交給你這個做法,你可以隨時有零食吃,買來爆米花玉米,花生油(黃油也行)加白糖,炒一下就得了。買來小玉米粒。鍋裏到花生油,涼油放5大勺糖,放入玉米。慢慢翻炒,用小火,等玉米均勻炒熱後,蓋上蓋子,將火加大一點點,蓋上蓋子。

蓋上蓋子之後,搖動鍋,使底面的玉米受熱均勻,這時玉米開始爆開,快要結束時,停火,出鍋。裝盤晾涼,裝到密封盒裏,隨吃隨取。

糖果

萬聖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會化妝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種糖果也算是應景食品的一種,這時候商店裏賣的糖果較受歡迎的是各種鬼怪造型的糖、和以萬聖夜常見的橘色、棕色或黑色爲包裝的糖。

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粟米糖

粟米糖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萬聖節流行。粟米糖是模仿玉米粒,有三種顏色,每片約3倍的一個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漿,人工色素和粘合劑。傳統粟米糖片是三種顏色:黃色,橙色,白色。

太妃糖蘋果

因萬聖夜臨近蘋果豐收期,甜甜的太妃糖蘋果便成爲應節食品。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將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又甜又脆的太妃糖蘋果很受小孩子們的喜歡。從前,各家各戶有送太妃糖蘋果給小孩的習俗。

萬聖節的經典習俗 篇四

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在西方國,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爲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

萬聖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讚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讚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爲,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託生爲畜類的懲罰。也有傳說是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爲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爲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迴歸。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麼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那是用來向他們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們在熊筋的篝火前烤堅果和蘋果。我們自己的萬聖節前夜似乎就是由古羅馬人的節日與德魯伊德的節日揉合而成的。萬聖節前夜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裏進行的。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宗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裏,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讚美秋光,而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